怎麼把恐龍做成大餐——魚龍肉丸

2021-01-14 科學松鼠會

青年古生物學、科普作家,現任職於中國地質大學(北京)。高中時期便創建中國大陸第一個恐龍網站。在加拿大艾伯塔大學取得古生物學碩士學位,師從著名古生物學家菲利普·柯裡(電影《侏羅紀公園》的主角原型);在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取得古生物學與地層學博士學位。受美國《國家地理》學會探險項目資助。中國科普作家協會會員,出版與翻譯了近百本古生物科普書籍,並多次在CCTV各頻道為公眾介紹古生物知識。


不管是哪一年的新春佳節,大魚大肉肯定少不了吧?你吃過恐龍大餐嗎?為了兼顧「魚」控和「肉」控美食愛好者的情緒,端上來的第一道,就是帶「魚」帶「肉」、爽口彈牙的魚龍肉丸啦!



「每咬一口,都有鮮美的汁水噴出!」


《食神》中的「爆漿瀨尿牛丸」經典串詞,以及那段肉丸桌球比賽的片段,必定會讓每一個吃貨印象深刻。在恐龍時期茫茫多的物種裡,我們一眼挑中這種來自大海的奇妙生物——魚龍,作為恐龍大餐首道主食的材料,剖下大片大片的魚龍肉,試試看,來以牛肉丸的製作手法來做出有趣的魚龍肉丸


在把魚龍變成餐盤裡的肉丸以前,還是先看清楚魚龍的身段吧——這是一種獨立的魚形爬行動物,具有「海豚的吻,鱷魚的牙齒,蜥蜴的頭和胸骨,鯨一樣的四肢,魚形的脊椎。」 圖片來源:wiki commons


「龍」餐下鍋!首先,選用新鮮的魚龍肉,把筋脈剮得乾乾淨淨,放於厚砧上;用兩根各3斤重、面呈方形或三角形的特製鐵棒,左右開弓,猛力反覆勻稱地捶打,直打至魚龍肉爛碎像稠糊醬一樣,或肉漿黏手不掉下為止;此時加上魚露及一些粉精,再和上少量的、切爛的細小魚龍魚脂丁或魚龍頭上的邊角肉;然後用手抓肉漿,握緊拳頭擠成丸,用羹匙尖刮下來成丸,進溫水盆裡;再用慢火煮丸約8分鐘,即可撈起美味的魚龍肉丸!


煮魚龍肉丸時要注意,不能用清水,而是選用魚龍肉、骨熬湯來煮,這樣就能保證在煮肉丸時,肉丸的肉味不會滲透到湯水中,從而使肉丸保持濃鬱的「龍肉味」。此外,煮的時候不能一意猛火猛攻,火太猛常會造成肉丸夾生;但火候也不能太緩,緩火則會使它的表皮不夠光鮮,質不夠爽脆,所以火候猛緩要調節得宜才行。


據說,在傳說中的魚龍肉丸面前,撒尿牛丸可能也只能算是渣渣!圖片來源:123RF


如此一來,就可以做出光滑香脆,富有彈性,非常爽口的魚龍肉丸!魚龍肉丸既吸收了正宗潮州牛肉丸的製作工藝,其本身又具備了爬行類、水生動物的雙重肉性,味道一定更加鮮美。魚龍肉丸用作正餐可能差點,最棒的應該是作為夜宵。想像一個略感肅殺的沉悶冬日,二更時分,肚子咕咕訴苦,此時突然出現一碗熱氣騰騰的魚龍肉丸湯,上面撒上蒜頭、芹菜粒,夾起一顆丸子,蘸蘸辣椒醬或沙茶醬,啊嗚一口吞下,滿足感頓時發散到全身——有夜宵如此,夫復何求?



在古生物學者居維葉細緻的描述下,「魚龍具有海豚的吻,鱷魚的牙齒,蜥蜴的頭和胸骨,鯨一樣的四肢,魚形的脊椎。」 居維葉指出,這是一類古老的爬行動物。1839年,古生物學家歐文將魚龍和鰭龍類合併,作為一類,稱為「Enaliasauria」,包括兩個目:魚龍目和蛇頸龍目。在經歷常年的誤解和冷落後,魚龍守得雲開終見日,一舉成為世界古生物學研究中的熱點。


來自2億年前的魚龍化石,圖中這傢伙足有5.7米之長。圖片來源:national geographic.com


現在我們知道,魚龍根本不是此前長期被誤解的什麼鱷魚和蠑螈、魚與蜥蜴之間的動物,它們是一種獨立的魚形爬行動物。它們是中生代最早成功重返大海的爬行類,儘管在魚龍之前也有動物做過這方面的嘗試,但都無一例外地失敗了。魚龍是整個魚龍類的代表,它身長2至5米,眼睛巨大,耳骨強勁,卓越的視力與聽力能幫助它們更好地捕獵和防禦。魚龍天生一副富貴相——胖乎乎、圓滾滾的,並有大大的背鰭和尾鰭,看上去有點類似海豚。目前我們已經發現了數百件魚龍化石,其中一些化石的肚子裡還有小魚龍寶寶,這表明這種動物是卵胎生的。從魚龍的糞便化石來看,它們的日常食物至少包括了魚類和魷魚


如果我們能親手解剖一條新鮮的魚龍,下刀之初一定會大吃一驚。它怎麼具有如此彈性十足的表皮?這是因為魚龍的表皮與鰭含有大量的膠原蛋白,這層膠原質極為纖細,互相交織形成令人稱奇的網狀結構,使得皮膚極具彈性。在富含膠原質的皮層下,是厚厚的皮脂層。和鯨豚一樣,魚龍經常會闖入較深的海域追殺獵物,所以需要發展出禦寒的武器,這就是皮下的脂肪。脂肪堆積在皮膚深處形成皮脂層,其功能就如同大衣或潛水衣一般,具有相當好的隔熱效果,可以防止體溫散發到體外。我曾經在加拿大西北邊陲育空地區(Yukon Territory)北極圈附近的原住民家中品嘗過鯨脂。按此說來,魚龍的皮脂也可以吃,味道可能有點像魚肝,多嚼幾下又有腰果的味道。



歡迎轉發至朋友圈

松鼠會ID : squirrelclub 
 掃碼關注松鼠會科學松鼠會,是一家以推動科學傳播行業發展為己任的非營利組織,成立於2008年4月。我們希望像松鼠一樣,幫助公眾剝開科學的堅果,分享科學的美妙。

想像這就是魚龍肉丸,想吃的給個讚唄~


相關焦點

  • 古生代末期,魚龍,最大的恐龍
    大家好,我是梁曉麗,今天給大家說說《魚龍》《最大的恐龍》魚龍22500萬年前的古生代末期,地殼上升形成了廣泛的海退,使中生代陸地面積顯著增加。生活環境的變化,促使海洋生物向大陸發展,這時的生物界以爬行動物為代表.各個種類的恐龍得到了空前的發展。水中漫遊的魚龍和空中飛翔的翼龍也曾顯赫一時,可謂海、陸、空比比皆是。魚龍是爬行動物,卜最特化的一種,這類動物在形態上、生活習性上都很像魚,所以被叫作魚龍。由於要適應海洋生活,魚龍身體呈紡錘形,很像現代的海豚。
  • 蒙古把銀幣做成恐龍化石的樣子
    把銀幣做成恐龍化石的模樣。讓銀幣不僅看上去有化石的感覺,而且觸感也是石質的。下面我們欣賞一下2018年到2020年之間的化石銀幣。伶盜龍是最廣受一般大眾熟悉的恐龍之一,這導因於它們在麥克·克萊頓的小說《侏羅紀公園》(Jurassic Park)以及同名電影中的搶眼表現,但小說與電影版本對於伶盜龍的描述有誤。對於古生物學家而言,伶盜龍則是種重要的恐龍。已發現超過10個伶盜龍的化石,是馳龍科中數量最多的。而其中一個著名的標本,則保存了與原角龍纏鬥中的伶盜龍。
  • 眼睛足有臉盆那麼大,長得和海豚很相似的海生恐龍——魚龍
    但是要說眼睛大,恐龍界的大眼萌魚龍可不服輸,這種海生恐龍,擁有一雙洗臉盆大小的超級大眼。,最後又返回海洋生活的爬行動物,在恐龍統治地球的一億多年裡,它們也大部分時間都存在於海洋中,在恐龍的最後一個時期白堊紀剛剛開始時,魚龍開始滅絕。
  • 神奇的魚龍
    一部分爬行動物演變為恐龍稱霸大地,直到白堊紀末期一顆天外小行星撞擊地球才使其滅絕。恐龍的一個分支在侏羅紀晚期演變成了鳥類,至今仍然廣泛分布於世界各地。有些爬行動物在三疊紀早期返回海洋,魚龍即是其中之一。另有一些爬行動物在2.05億年前的三疊紀末期演變成哺乳動物。
  • 魚龍化石鑑定學識
    魚龍化石鑑定學識魚龍化石的形成還必須需要有機物自身必須有堅硬的部分,如殼類動物的殼,一般動物的骨頭,牙齒,植物的話就是其木質結構都可。但這也不是絕 對,如果條件非常優越,一些軟體動物也是有可能被保存為魚龍化石的。
  • 看一看,2.4億年前的魚龍最後一餐吃的啥?
    圖源:JIANG ET AL 魚龍呼吸空氣,直接分娩幼仔。雖然一些魚龍的長度接近藍鯨,但早期魚龍,比如Motani研究的貴州魚龍要小一些,長度在4米至5.8米之間。一般認為,這些古代遊泳者以光滑的、魷魚狀的頭足類動物為食,用滿嘴鈍牙從水中捕獲獵物。事實上,人們認為當時沒有水生生物會捕食大型獵物;那種處於食物鏈頂端的海怪是後來進化出來的。
  • 《明日之後》鸚鵡發出「殭屍叫」,被做成鸚鵡大餐,全屬性+10%!
    歡迎諸位小夥伴們來到本期遊戲君開講的《明日之後》「生存那點事兒」~接下來呢,咱們聊聊玩家將發出「殭屍叫」的鸚鵡做成鸚鵡大餐、抄家時遇到大門敞開的狼人以及被封號十年等有趣的玩家遊戲經歷與發現~得,廢話不多說了,還是你熟悉的
  • 雪山上的「超級海豚」:薩斯特魚龍—— 蟲洞列車系列二
    我應該一下車就去叢林看看,要是知道那裡生長著舌羊齒,怎麼也不敢把兩個孩子留在岸上,畢竟普氏鋸齒螈是岡瓦納大陸的動物……」(詳情請看《二疊紀淺海的「大魔王」:普氏鋸齒螈》)普氏鋸齒螈(wiki)JoJo老師一回來就直奔館長辦公室承認錯誤,我們則在會議室喝著館員姐姐給買的酸奶,從二疊紀的大火爐解脫出來,再喝上兩口酸奶滋味那叫個爽!
  • 俄羅斯考古學家發現魚龍化石 (1/3)
    俄羅斯考古學家發現魚龍化石) "← →"翻頁 當地時間10月28日,俄羅斯符拉迪沃斯託克,俄羅斯某考古項目的參與者發現魚龍化石
  • 中生代海洋猛獸:魚龍的外形酷似海豚,滄龍的祖先是蜥蜴
    不過論生命的精彩程度還是要以中生代為最,三疊紀、侏羅紀和白堊紀中出現了諸多有代表性的動物,恐龍就是其中之一。魚龍化石恐龍主要活躍在陸地上,天上飛的翼龍和海洋裡的魚龍,嚴格意義上都不能叫恐龍。古生物學家看它們和恐龍活在同一時代,這才在起名時,給它們的名字中帶了一個「龍」字。恐龍是陸地上的霸主,那中生代時期的海洋猛獸有哪些?泰曼魚龍魚龍是三疊紀時期的海洋霸主,魚龍家族有幾十種,小型魚龍的體長不過50釐米,大型魚龍體長接近16米,一隻眼睛的寬度就能有30釐米。
  • 《寶可夢劍盾》怎麼快速刷化石鰓魚龍 化石鰓魚龍介紹
    導 讀 最近有好多小夥伴們都有在問寶可夢劍盾怎麼快速刷化石鰓魚龍?
  • 《寶可夢劍盾》化石鰓魚龍怎麼刷 刷化石鰓魚龍方法教學攻略
    導 讀 寶可夢劍盾中有一些化石精靈,獲取十分看臉,寶可夢劍盾怎麼快速刷化石鰓魚龍?
  • 科學家在博物館標本中重新發現最大魚龍化石記錄
    據介紹,該化石屬於一類遊弋在2億年前海洋中的魚龍,當時正是恐龍稱霸地球陸地的時期。德國漢諾瓦下薩克州博物館中Ichthyosaurus somersetensis化石的頭部該化石在20多年前發現於英格蘭海岸,但直到最近才被科學家拿來研究。
  • 《寶可夢劍盾》鰓魚龍主核隊雙打陣容怎麼搭配 鰓魚龍主核隊雙打...
    《寶可夢劍盾》遊戲中玩家可以互相挑戰,成為更厲害的寶可夢玩家,在PVP遊戲中選擇一套好用的陣容往往能出奇制勝,今天小編給大家整理關於《寶可夢劍盾》鰓魚龍主核隊雙打陣容推薦。供大家參考,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史前滅絕的恐龍是怎麼生存的?整個地球全部都是恐龍是怎樣的世界?
    這個時代就是地球上爬行動物最鼎盛的時代,這其中最具代表性的動物就是恐龍的出現,他們生活在三疊紀晚期,最鼎盛的時期是侏羅紀和白堊紀時期,在6500萬年前滅絕。在那物種繁盛的時代,恐龍統治了地球有1.6億年,所以中生代也被稱為恐龍時代!
  • 古生物學家發現一胎八龍的魚龍化石,科學家:這種情況十分罕見
    恐龍這種生物在幾億年前曾經稱霸地球,和其他的物種一樣,恐龍也演化出很多種類,有的是陸地的霸王,有的是空中的王者。魚龍,顧名思義就是在海洋裡生活的恐龍,它也是海洋的霸主之一。世界上已經發現的魚龍化石屈指可數,而其中被發現已經懷孕的魚龍更是少之又少。
  • 全新魚龍物種「潛伏」數十年未被發現!
    不過近日英國研究人員卻在布里斯托大學收藏的恐龍化石中發現了一具約2億年前的魚龍化石。 這具魚龍化石於1915年被發現,而當地City Museum博物館早在1930年向該大學捐贈了這具化石。曼徹斯特大學的Dean Lomax表示:「這太令人驚訝了——每天有數百人從魚龍骨骼化石前走過,但直到最近才發現了這個秘密。」
  • 神秘的魚龍化石中究竟隱藏著什麼信息?
    魚龍是在動物進化史中一種很有代表性的動物。現在人們都知道,海洋是生命的發源地,魚類大約在5億年前才開始出現。此後,魚類開始分化成海洋、陸地、沼澤等幾類。遷到沼澤地帶的演化成以蜥蜴為代表的兩棲類,完全遷到陸地上的則是演化成以恐龍為代表的爬行類。
  • 《寶可夢劍盾》怎麼快速刷化石鰓魚龍 快速刷化石鰓魚龍方法一覽
    寶可夢劍盾怎麼快速刷化石鰓魚龍?
  • 寶可夢劍盾鰓魚龍怎麼獲得 鰓魚龍圖鑑
    鰓魚龍是《寶可夢:劍/盾》中已經滅絕的一種寶可夢,但是玩家可以通過特殊的方法來復活它使其成為自己的戰鬥夥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