難忘的歷史,講述武漢的兩次大洪水

2020-12-05 子易木木

對於武漢來說,今年註定是不平凡的一年。2020年初始,武漢地區爆發了新冠疫情,並成為整個中國抗疫工作的中心。經過全國各地同胞的支援,好不容易在4月8日解除了封城,正是百廢待興之時,結果從6月份開始,長江流域持續下了一個月的雨,導致長江武漢段的水位超過警戒水位,截止7月15日上午8時已經達到了28.47米,超過了警戒水位1.17米,而且降雨還在持續中,整個武漢的防汛工作十分嚴峻。

不過說起來,武漢也並不是只有今年防汛形勢嚴峻。因為處於長江中下遊地區,長江漢江水量充沛,遇到雨季時極易爆發洪水災害。歷史上的武漢就多次出現過因為洪水導致全城被淹的情況。遠的不說,就說新中國成立後,武漢就經歷了四次這樣特大洪水的險情,除開今年這次以外,其他分別是在1954,1998年,2016年發生。

而在這裡,我們要說的是1954年和1998年這兩次洪水。

1954年,這個時候新中國剛剛成立不久,各項生產生活都還處於恢復階段,而這時長江中上遊地區卻持續暴雨,武漢地區降雨總量更是超過1400毫米。充沛的雨水讓長江和漢江形成了一個又一個的洪峰,威脅著武漢的安全。當時武漢關的最高水位已經達到了29.73米,已經達到武漢防洪警戒水位的最高級別,而舊中國留給武漢的136公裡堤防卻是殘缺不全,來不及加固,堤防最好的高29米,最差的只有26米。不光如此,由於持續暴雨,武漢城內還出現了不同程度的內澇,市政府門口甚至需要划船出行。

江漢關前抗洪搶險的人們

如此緊要時刻,武漢市緊急動員,成立了防汛指揮部,在抗洪前線出動了30萬防汛大軍保障堤防,另外還有數十萬人組成的後勤保障人員,隨時待命支援,並為前線人員提供生活保障。這些抗洪隊伍形成了保衛武漢的堅強護盾。

而全國各地伸出援手,緊急調撥物資送往武漢。在抗洪期間,被運送到武漢的物資有621萬條麻袋,300萬條草帶,鐵錨6000餘個。在物資上保障抗洪工作的順利進行。

更難忘的是,上遊的沔陽、洪湖、監利等許多地區,先後十餘次進行分洪,累積分洪500餘億立方米,它們犧牲了自己,來減輕武漢的防汛壓力。

正是由於武漢人民上下一心,全國人民傾力支援,武漢才得以保全。

郊區農民鋪設簡易防浪設施

農民巡堤隊檢查風浪衝擊後的堤防

搶險隊員在張公堤的戴家山閘口出搶修風浪衝擊造成的大漏洞

到了1998年,入汛以後國內大部分地區雨水明顯偏多,特別是長江以南地區更是出現持續性的降雨。在這種情況下,武漢遇到了繼1954年以後又一次大洪水。這一年,武漢關的最高水位達到了29.43米,而不同於1954年防汛工作的是,98年已經不是新中國初立,98年物資充沛,防汛設施比1954年更加齊全;管理部門也認真總結了1954年的防汛經驗,在汛前準備充分;防汛期間加大了軍民聯防力度,強調科學防汛。

98年防汛工作,武漢地區有6萬多的幹部和群眾參加了市內的排澇抗災工作,還有4萬多人堅守在武漢400公裡長的防汛大堤上。保證武漢抗洪排澇工作順利進行。

相比1954年那次洪水,98年這次抗洪工作卻更加讓我印象深刻。

那一年我讀初中,曾在家人帶領下在武昌江邊目睹了當時已經高於路面一米多的江水,感受著這震撼場面的同時,卻看到防汛大堤上那一波波堅守著大堤的人們,還有那一塊塊寫著「人在堤在」的生死牌,當時的感動無以言表,直至今日依然記憶猶新,如果不是這些守堤人沒日沒夜的堅守,當年哪裡有我們的安穩生活?

新洲三輛大巴被困水中

抗洪前線進行入黨宣誓的人們

武昌區漢陽門江邊,江水水位已經高出了路面

左嶺堤防汛生死牌

長江和漢江交匯處,可以看見江水水位高出了漢口路面

丹水池抗洪搶險,官兵在水中築起人橋,緊急搬運著沙袋搶救險情

眺望武昌區,整個江對岸好像在江水水面以下

直至今日,武漢再次遭受了難得一遇的大洪水,但我卻信心滿滿,因為有那麼多的人在保護著武漢,保護著武漢的人民。再難的苦難,也終究會過去。

相關焦點

  • 長江洪水千年一遇、百年一遇,到底是誰說的?有人見過千年洪水?
    中國歷史上的第一個王朝是夏朝,夏朝的開創者大禹就是一位治水英雄,中國歷史的開端就與大洪水的故事緊密相連的,可見,治水在中國古代有多麼的重要。在《西遊記》裡,孫悟空使用的兵器金箍棒,起初就是用來治水的,金箍棒是「大禹治水之時,定江海淺深的一個定子,是一塊神鐵」,用現在的話來講,是一個水文測量儀,《西遊記》雖然是神話傳說,但是,從一個側面也反映了中國古代在很早的時候就開始測量水文了。
  • 人類的高科技在一萬年之內起伏過兩次,上一次是史前大洪水時期?
    所以說,史前文明根本沒有那麼簡單,想一想,用生物進化論來講,人類百萬年進化,竟然在一萬年的時間內,突然從農業,醫療等等各方面發展到一個不可思議的境界,估計給你你也不會輕易相信,若是我要告訴你,人類文明從這一萬年之間,經歷了兩次科技興衰你信嗎?
  • 2020會再現98年大洪水嗎?
    今年入梅以來,武漢先後遭遇多輪強降雨,截至7月11日累計梅雨量已達771.0毫米,排歷史同期第二位,成為2016年後最強「暴力梅」。同時,截至7月11日,武漢梅雨期長度已達34天,為2015年來最長梅雨季。為何今年梅雨量如此偏多?何時武漢能出梅?是否還會再現「98+」大洪水?11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了湖北省和武漢市相關氣象專家,請他們一一解答。
  • 【武漢祖孫三代66年三戰洪水】1954年、1998年、2020年,這是武漢有...
    【武漢祖孫三代66年三戰洪水】1954年、1998年、2020年,這是武漢有水文記錄以來的「大年份」。對於洪山區青菱街楊林村的祖孫三代:周松林、周紅勝、周家河來說,這也是他們戰洪水的日子。數日前,長江水位高漲,周家河主動報名,成為一名參與抗洪的志願者。
  • 用影像訴說歷史 「難忘2020 記錄中國」攝影大賽啟動
    央廣網西安11月17日消息(記者劉濤)為展示新時代人民群眾的小康生活、講述脫貧攻堅路上的感人故事、記錄疫情防控期間的難忘回憶。由陝西省新聞攝影學會、西安商網、西安文化產業發展研究院共同舉辦的「難忘2020 記錄中國」攝影大賽11月16日正式啟動。
  • 《聖經》大洪水時間與夏朝前大洪水時間
    從《聖經》裡記載大事件時間推算,洪水滅世,諾亞方舟的時間希伯來曆的1656 年,即公元前2104年。聖經大洪水,方舟中國歷史上記載夏朝之前有次大洪水發生在堯統治末期,持續整個舜的統治時期,大禹治水成功,繼承了舜的帝位
  • 大禹治理的洪水,和《聖經》中記錄的大洪水,是同一場洪水嗎?
    如果說大洪水只是發生在中華大地上遠古時期的孤立事件,那麼再加上《聖經.舊約》記載的諾亞建造大方舟的故事,足以讓大洪水事件成為信史。除此以外,世界其他的民族也有關於大洪水的記錄,但是都沒有上述兩件來的著名。
  • 南方洪水畫面曝光,朋友圈都在聊「1998年」
    在物質條件比不上今天,交通物資更加匱乏的1998年,中國人是如何扛住那次寫入20世紀歷史的特大洪水的,如何讓傷亡降至最低?翻閱當年的影響資料,我發現對抗歷史中那滔天洪流的方法只有一個字:「人」。011998年夏天,抗洪的隊伍中,有個年輕的軍人名叫李向群。1996年底,18歲的他才應徵入伍。
  • 歷史上是否真正發過世界性的洪水?諾亞方舟、大禹治水只是神話?
    歷史上是否真正發過世界性的洪水?諾亞方舟、大禹治水只是神話?在西方的《聖經》裡面有一個講述諾亞方舟的故事,這是一個懲罰與拯救的故事,在基督教裡總是說人類犯的罪孽很多,這個時候上帝就登上舞臺,決定用洪水來懲治這些無知的人類。
  • 新仙女木事件與大洪水
    而毀滅性大洪水-聖經記載的40晝夜暴雨,是造成地球生命大部分滅亡的根本原因。聖經中記載挪亞一家因此與其他物種而保存下來,具體見《聖經-創世紀》中挪亞方舟記載。蘇美爾王表對於史前大洪水的提示可以佐證聖經的記載,並且大洪水之後人的壽命千歲之史也可佐證。而地球一直發生著周期性洪水災難,或者稱之為海侵災難。
  • 大洪水:美索不達米亞文明的共同記憶
    迦勒底人敘述的大洪水神話時代與傳說時代的分界點是大洪水,口述傳統和文字記錄的分水嶺也是大洪水。在《創世記》第1~9章提到的世界在美索不達米亞的誕生,和第12章的迦南沙漠牧人的故事之間,《希伯來聖經》講述了諾亞、方舟和諾亞的後代的故事。
  • 2020 年的洪水到底有多猛?比看小視頻更重要的是看數據
    咱們先來回顧一下我國歷史上的幾次大洪災。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的第一次特大洪災發生在 1954 年,從 6 月中旬開始,長江中下遊流域就開始持續下暴雨,整個湖北省幾乎天天下雨。長江以及所有支流的水位都暴漲,最終形成了歷史上水位最高的一次洪峰。
  • 衛星地圖看洪災:為何湖北易發洪水?
    ▲7月7日9時,長江漢口站水位達到27.31米,今年首次超過警戒水位,位於武漢漢口江灘的雕像被上漲的江水淹沒大半。圖片來源:中國氣象局六月,我國全面進入主汛期,五輪強降雨密集登場,這是湖北地區自1961年以來遭遇降水量最多的一個六月。
  • 神話傳說或是真的,史前時期曾發生大洪水,中外歷史有多處記載
    地球上曾經發生過大洪水災難,而且是全球範圍的,於是很多人推測一些史前文明就在那個時候消失了。各國的歷史表明,這場世紀大洪水是真實存在的,比如說我國古代的大禹治水的故事,聖經裡面的諾亞方舟的故事,以及古代巴比倫王國的吉爾伽美什史詩中記載大洪水淹沒了土地,所有的一切都被摧毀了,只有少數在高山的人倖存。
  • 河森堡《中華好故事》講述中國歷史"百年興衰"
    與「局座」張召忠、中央民族大學歷史文化學院副教授蒙曼等人,以「分享故事」的形式像觀眾娓娓道來中華歷史,講述百年中國的滄桑巨變。   舞臺上的河森堡儀容整潔帥氣,侃侃而談。作為講述嘉賓,河森堡引用了光緒初年山西地區的一段災荒歷史——「丁戊奇荒」這一血淋淋的歷史性案例,闡述了自己對中國近百年文化發展的獨特見解。
  • 歷史上最大的一次洪水,死亡慘烈,損失不計其數
    提到洪水,最先想到的是史前大洪水。根據上古神話和很多國家以及一些早期宗教裡的記載,早期可能發生過一次或者多次毀天滅地的洪水。 據說是海嘯引起的,將近千米高的洪峰,以雷霆萬鈞之勢,咆哮著衝向陸地,吞沒了平原谷地,吞沒了這些地方的所有生靈。
  • 未雨綢繆 跑在洪水到來之前——綦江遭遇歷史最大洪水轉移10萬餘人...
    至此,綦江流域重慶段全線有史以來遭遇的最大洪水,順利匯入長江。在這場與洪水的遭遇戰中,綦江區緊急轉移10萬餘人,無一人傷亡。仔細梳理抗洪過程會發現,抗洪背後,全市應急、水文、氣象、搶險等部門,未雨綢繆,跑在洪水前面,豎起了「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防線,確保了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
  • 史前文明亞特蘭蒂斯毀於大洪水,這些洪水從哪來的?又去哪裡了?
    大洪水的傳聞,在全球各個歷史悠久的民族中都有傳說,無論是東方的中國和印度,還是希臘和美索不達米亞,甚至南美的瑪雅文明,都有不同版本的大洪水滅世傳聞!相隔遙遠傳聞卻如出一轍,那麼只有一個理由,大洪水真的發生過!但問題是那麼多水都到哪裡去了呢?
  • 洪水,這個自然界的頭號殺手,在人類面前簡直不值一提
    大禹也是中國人戰勝洪水精神的一個縮影。據史料記載,長江曾多次發生水災。從漢初到清末的兩千年間,發生了200多次大洪水。從1499年到1949年的400多年間,湖北江漢幹堤決口186次。1788年,全流域發生洪水,造成荊江大堤決口20多次。
  • 新仙女木事件與史前大洪水的發生存在什麼聯繫嗎?史前的共同記憶
    新仙女木事件與史前大洪水的發生存在什麼聯繫嗎?史前的共同記憶我個人認為還是有一定的聯繫的,但目前學術界還並不是很肯定。以下是自己的一點看法,與大家交流:提起史前大洪水,或許大家都比較清楚。在我國一直有大禹治水的傳說,在大禹之前,他的父親鯀還曾因治水失敗而被殺;在西方,也盛傳著諾亞方舟的故事,講述的同樣也是人類與洪水抗爭的故事。這一東西方文明中共同的「記憶」,或許便與新仙女木事件具有一定的聯繫。新仙女木事件聽起來很陌生,甚至有種神秘的感覺。不過,它並沒有想像的那麼複雜,只是一個地理學概念,只得是大約始於距今1.29萬年左右的一個寒冷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