奧地利開發出高端雙光子聚合3D列印系統:可實現納米級微觀列印

2020-09-10 技術力量


奧地利維也納理工大學的UpNano高科技公司近日生產出前所未有的高解析度三維列印系統。

使用更大的雷射功率和超精密聚合物部件,這種3D列印系統可以生產體積從100到1012立方微米的部件,列印速度提高了12個數量級。


列印系統可以生產出具有納米和微米解析度的高度精確的試樣,尺寸範圍從釐、毫到微米,而這一切都在幾分鐘內完成。最近,該公司通過列印4個艾菲爾鐵塔模型展示了這一非凡的能力。這些模型的尺寸從200微米到4釐米不等,列印系統在30到540分鐘內完美地列印出了所有微小的結構。

UpNano公司的技術負責人和聯合創始人彼得·格魯伯說:&34;

如此強大的雷射為高速列印提供了足夠的能量,尤其是在自適應解析度模式下。事實上,與其他使用較弱雷射器的系統相比,這是一個顯著的優勢。

UpNano的執行長伯恩哈德·庫恩伯格說:&34;

這種技術的算法可以根據列印試樣的規格,將雷射光斑擴大到10倍。只需簡單地改變一下目標,就可以生產出解析度在納米級的微觀範圍內的零件。

由於採用了特殊的光學路徑、優化的掃描算法和專有的自適應解析度技術,NanoOne能夠製造的物體體積範圍達到12個數量級。在保持超高解析度的同時,微米級的尺寸與釐米級的尺寸同樣可以實現,所有這些都能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由於這種高度的通用性,該系統一經推出就受到了研發和工業界的極大關注。其在醫學和研究領域的應用實例是生產具有嚴格公差和明確特徵的微針,如尖銳的針尖、套管或儲液器。

功能性微機械部件是UpNano技術的另一個有趣的應用領域。一個例子是一個高度為6毫米的功能性彈簧,列印時間不到6分鐘,或者是帶有可移動醫療技術應用的雙組分部件。

過濾器是第三個應用例子,其尺寸只有幾平方釐米,孔徑在微米範圍內,可以在幾小時內列印出來。這種過濾器對所有孔隙的100%都有精確定義。

相關焦點

  • Nanoscribe 雙光子聚合技術 - 微納3D列印設備
    雙光子聚合利用了雙光子吸收過程對材料穿透性好、空間選擇性高的特點,在三維微加工、高密度光儲存及生物醫療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已成為全球高新技術領域的一大研究熱點。而德國Nanoscribe公司的基於雙光子聚合技術的3D列印設備為亞微尺度和納尺度結構製造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 新型光刻膠可實現納米多孔結構3D微列印
    現在,它已首次用於生產納米級空腔的三維聚合物微結構。 該研究成果通過&34;一文發表於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光刻膠是通過雙光子平版印刷術,用來列印三維最小微結構的油墨。KIT的物理學家、這項研究的主要作者Frederik Mayer表示他們研究的新型光刻膠首次實現了從多孔納米泡沫印刷3D微結構。這種聚合物泡沫有30至100納米大小的空腔,裡面充滿空氣。
  • 俄科學家開發基於納米顆粒高解析度雷射3D列印
    雙光子光刻是一種3D列印方法,與大多數雷射3D列印技術不同,3D雷射列印技術的解析度受3D印表機雷射點的大小限制,雙光子聚合技術可將列印解析度提高到難以置信的精度。對於醫學研究領域,即用於藥物輸送、組織再生、化學和材料合成的應用而言,這項技術值得深入研究。
  • 用三個直徑0.9微米的矽土球,3D列印出迄今為止最微小的納米雕塑
    憨態可掬的表情讓人們過了一把圍觀微觀雕塑的癮。但現在,人們無需手動,用3D列印就能製作出這樣可愛的微觀雕塑。據美國「3D列印者」博客報導,藝術家喬迪·赫維茨使用雙光子雷射直寫技術,3D列印出了迄今為止最微小的納米雕塑。這種雙光子3D列印能夠達到高標準高精度要求,預計將推動3D列印市場的細化發展。
  • 奧地利開發3D列印超磁體用於清潔能源設備
    來自奧地利格拉茨工業大學,維也納大學和FAU埃爾蘭根-紐倫堡大學(FAU)的研究人員將3D列印釹(NdFeB)超級磁鐵用於清潔能源設備。釹鐵硼是一種與鐵和硼一起使用的稀土金屬元素,可產生堅固的永磁體。3D列印的微型超級磁體 圖片TU Graz。據3D列印超級磁鐵的研究人員稱,釹鐵硼磁鐵用於計算機和智慧型手機組件中,但尚未在其他應用中實現,包括電制動器,電磁開關和某些電動機系統。
  • 新知|30微米,世界上最小的船誕生——3D列印技術走進微觀世界
    這隻近日出自荷蘭萊頓大學物理學家之手的船,利用的正是近年來迅猛發展的3D列印技術。在幾立方微米的微觀空間內創造一件物品,科學家是如何實現的?從正式誕生到走進微觀世界,3D列印技術突飛猛進的背後是怎樣的技術變革?
  • 不可思議的微納造物技術:雙光子3D列印
    圖1 以黏土為基礎材料的3D列印作品(筆者2015年拍攝於第二屆世界3D列印博覽會)但無論是桌面級還是工業級,常見的3D印表機工作原理都是分層製造,這使得層與層之間的精度很受限,存在所謂的「臺階效應」。這使得3D印表機難以製造高精度的器件,如各種光學元件、微納尺度的結構器件等等。
  • NIST科學家在納米尺度上開發3D列印凝膠和軟材料的新方法
    事實證明,這些短波長的雷射比常規光束更聚焦,並且能夠製造具有高水平結構細節的凝膠,尺寸小至100納米(nm)。NIST科學家最新開發的技術可以創建複雜的微觀結構,例如柔性電極,生物傳感器或軟微型機器人。
  • Science發表3D列印最新成果!可擴展的亞微米級增材製造
    在一個反射的表面上列印的毫米尺度的結構具有亞微米的解析度特徵的一個便士硬幣使用一個新的時間為基礎的辦法來控制從超快雷射發射出來的光,研究人員發展了一個納米尺度的3D列印技術,該技術可以製造出微小的結構且製造速度是傳統的雙光子光刻技術(two-photon lithography (TPL))的1000 倍以上,且在列印時不會犧牲列印的精度。
  • NIST開發納米級3D列印凝膠新方法
    納米材料是80年代中期發展起來的新型材料,由於納米微粒(1-100nm)的獨特結構狀態,使其產生了小尺寸效應、量子尺寸效應、表面效應、宏觀量子隧道效應等,從而使納米材料表現出光、電、熱、磁等特殊功能,在醫學、要學、化學等多個領域具有巨大潛力。
  • 3D列印的超材料:具有新穎的光學特性!
    導讀近日,美國塔夫茨大學的工程師團隊開發出一系列3D列印的超材料,這些超材料具有獨特的微波或者光學特性。背景超材料(metamaterial),通常是指通過人工設計結構實現,具有天然材料無法具備的超常物理特性的複合材料。舉例來說,超材料可以操控光波、聲波、電磁波等,使它們改變通常的性質,這樣的效果是普通材料所無法實現的。
  • 【材料】Nature:來自未來的科技——超高解析度3D列印技術
    ,出現在20世紀90年代中期,其原理是通過軟體與數控系統將專用的金屬材料或者非金屬材料逐層堆積,從而製造出實體物品的製造技術。📕研究內容 近日,德國布蘭登堡應用科學大學的Martin Regehly教授和亞琛工業大學的Stefan Hecht教授合作,開發出一種新型雙色3D列印技術——Xolography,該技術利用兩種不同波長的交叉光束激發光開關,誘導引發受限單體體積內的局部聚合,從而實現固化整個物體
  • 震驚全球的幾大3D列印尖端技術突破
    本文引用地址:http://www.eepw.com.cn/article/201608/296285.htm  洛克希德馬丁正式將鑽石3D列印技術投入研發  就在不久前,美國航天軍工巨頭洛克希德·馬丁為一種新型的3D列印技術申請了專利,該技術據稱可以列印出任何形狀的人造鑽石對象。
  • 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打開APP 全新的3D列印功能材料,實現了百納米至微米級別電子3D列印 浙江在線-浙江日報 發表於 2020-11-18 15:18:04
  • 3D列印材料新突破:乳膠3D列印
    要實現科學工程的突破,需要大量的工作和研究,更需要專業團隊技術攻關。 近日,據白令三維了解,來自高分子創新研究所、科學院和工程學院的維吉尼亞理工學院跨學科團隊共同提出了一種新的乳膠3D列印方法,並獲得了國家科學基金會獎。維吉尼亞理工大學也與米其林北美合作開展這個項目。
  • Interfaces:飛秒雷射3D列印光纖MEMS器件用於氫氣傳感
    目前, MEMS微懸臂梁傳感器走向實用主要受限於龐大的解調系統、較低的檢測靈敏度和檢測通量。 光纖是一種可彎曲的光導纖維, 其形成光纖傳感器具有性能穩定、體積小巧、靈敏度高和多點復用測量等優勢,最重要的光纖可以替代複雜龐大的空間光路極大地壓縮系統的體積。飛秒雷射誘導的雙光子聚合加工是一種納米級的增材加工技術,可以靈活精確地在光纖平臺上列印集成微懸臂梁等各種聚合物微納結構。
  • 懸浮生物3D列印:履行生物列印漂浮的承諾
    我們是否能夠改造出適合體內移植的功能組織和器官?3D列印是否可以幫助實現這一目標?在過去的幾十年中,這些問題已經成為組織工程學(TE)領域研究的最前沿,這得益於有關傳統3D列印技術可以適應控制3D空間中高密度細胞群沉積的演示的推動。在不同的技術中,基於擠出的3D列印已被認為是實現TE視覺的最可能技術。
  • 瞄準微米級3D列印技術,讓列印物品「五臟俱全」
    精度達到微米級,讓列印物品「五臟俱全」從電影《十二生肖》中列印獸首的情節,到如今市面上的模型玩具,人們對3D列印不再陌生。周南嘉團隊關注的領域為核心功能電子器件與系統,與僅講究「形似」的列印產品相比,這個領域的產品更追求「精益求精」。「市面上的3D列印技術主要用的是雷射燒結、光固化等工藝,能列印出物品的結構,卻做不到令其『五臟俱全』。」
  • MIT研發導電聚合物墨水,實現高解析度的直接3D列印
    為了賦予導電聚合物3D列印所必需的流變性能,該研究團隊開發出一種簡單的方法將商業化PEDOT:PSS水溶液產品轉化為高性能可3D列印的導電聚合物墨水(圖1)。首先通過氮氣浴快速冷凍、低溫真空乾燥的方式,得到PEDOT:PSS泡沫狀納米纖維結構,然後以水-DMSO二元溶劑混合物重新分散、機械研磨,可得到不同濃度的PEDOT:PSS墨水。
  • 德國科學家開發出可擦除的神奇3D列印墨水!
    【PConline3D列印資訊】德國卡爾斯魯厄理工學院(KIT)的研究人員開發出一種可擦除的3D列印墨水。這種墨水主要用於直接雷射寫入,它是一種生產納米級結構的增材製造工藝。據開發人員介紹,現在他們可以反覆擦除和重寫大至100納米的微型結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