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noscribe 雙光子聚合技術 - 微納3D列印設備

2020-12-06 儀器信息網

雙光子聚合是物質在發生雙光子吸收後所引發的光聚合過程。雙光子聚合利用了雙光子吸收過程對材料穿透性好、空間選擇性高的特點,在三維微加工、高密度光儲存及生物醫療領域有著巨大的應用前景。近年來已成為全球高新技術領域的一大研究熱點。


德國Nanoscribe公司的Photonic Professional GT系列是世界上公認的目前列印精度最高的微納 3D 印表機,其運用的 雙光子聚合技術 (Two-Photon Polymerizatio,TPP)是一種納米光學3D列印方法。常見的3D列印設機工作原理都是分層製造,層與層之間的精度很受限,這使得3D印表機難以製造低粗糙度、高精度的器件,如各種光學元件、微納尺度的結構器件等等。而德國Nanoscribe公司的基於雙光子聚合技術的3D列印設備為亞微尺度和納尺度結構製造提供了一種有效的解決方案。


與傳統的單光子聚合的SLA印表機技術相比,雙光子聚合技術的原理是通過將雷射聚焦在光敏樹脂內,計算機控制移動納米位移臺,使得焦點經過的位置固化光敏樹脂,≤ 100 mm/s的高速掃描下實現160nm最低橫向列印線寬,而粗糙度可保持在20nm,從而可以列印任意形狀的三維物體。

換句話說雙光子聚合3D列印技術比傳統光固化成型技術精確度高了幾百倍,列印出來的東西比細菌還小。TPP技術是現在市面精度最高的3D列印技術。TPP技術廣泛應用於微光學,微電子,微流控,微器件,生命科學等領域,它給3D列印從業者和科學家提供了一種強有力的解決方案,來設計和加工多種多樣的微納結構。



現在Nanoscribe客戶遍布全球30個國家,超過1500名用戶。全球前十頂尖大學中已經多所正在使用Nanoscribe3D印表機。這些大學包含哈佛大學、加州理工學院、牛津大學倫敦帝國學院和蘇黎世聯邦理工學院等等。在科研領域,Nanoscribe 的系列3D列印設備幫助推動著研究者們高端創新科技領域的探究。


Nanoscribe 在2017年底在上海成立了中國分公司 - 納糯三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加強了德國高新技術在中國的銷售推廣。在鞏固並擴大了現有業務關係的同時拓展了售後服務範圍,更好的為亞太地區客戶提供專業技術支持。


更多技術諮詢可聯繫納糯三維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銷售技術團隊



版權與免責聲明:

① 凡本網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的所有作品,版權均屬於儀器信息網,未經本網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獲本網授權的作品,應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並註明"來源:儀器信息網"。違者本網將追究相關法律責任。

② 本網凡註明"來源:xxx(非本網)"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且不承擔此類作品侵權行為的直接責任及連帶責任。如其他媒體、網站或個人從本網下載使用,必須保留本網註明的"稿件來源",並自負版權等法律責任。

③ 如涉及作品內容、版權等問題,請在作品發表之日起兩周內與本網聯繫,否則視為默認儀器信息網有權轉載。

相關焦點

  • 不可思議的微納造物技術:雙光子3D列印
    經過多年媒體的薰陶,相信絕大多數人都已經聽過3D列印這個概念。不少人甚至認為,3D列印技術將作為重要技術基石之一,把人類的工業文明推進到4.0時代。目前的3D列印也已經進入到了細分市場的階段,有家用桌面級的小型3D印表機,也有工業生產的大型工業級3D印表機;列印材料有的是塑料,有的是金屬,甚至還有黏土。
  • 【材料】Nature:來自未來的科技——超高解析度3D列印技術
    經過幾十年的發展,3D列印技術在逐步發展,其應用範圍也在迅速擴大,包括文物修復,運動鞋部件、牙科陶瓷、貴重飾品和航空航天部件的大規模生產,以及微流體、醫療設備和人工器官的製造等等,但這一技術目前仍然有諸多缺陷,例如非列印區域也會呈現固體,列印速度慢、解析度普遍較低。
  • Nanoscribe推出用於高精度微細加工的全新Photonic GT2 3D印表機
    Nanoscribe執行長Martin Hermatschweiler表示:「將最大列印量擴展到宏觀尺度是我們客戶和工業項目合作夥伴的一個偉大願望,由於我們極為成功地完成了光電專業設備的發展,我們現在已經成功地克服了以前的物理限制,並在生產率和速度方面達到了10倍以上。」
  • 用三個直徑0.9微米的矽土球,3D列印出迄今為止最微小的納米雕塑
    2016年10月,南極熊曾深度揭秘了雙光子3D列印技術,以及中科院理化所在雙光子3D列印領域中的進展。
  • 新型光刻膠可實現納米多孔結構3D微列印
    現在,它已首次用於生產納米級空腔的三維聚合物微結構。 該研究成果通過&34;一文發表於在Advanced Materials期刊上。光刻膠是通過雙光子平版印刷術,用來列印三維最小微結構的油墨。雙光子聚合(或基於此過程的雙光子微印)已經被廣泛研究了幾年,特別是關於微光學、超材料和用於單個生物細胞實驗的微支架的生產(如下圖)。
  • 光與影的魅力 3D列印之光聚合成型技術
    2光固化成型技術光聚合成型3D列印技術概論    光聚合成型類3D列印技術是一種利用光敏樹脂材料在光照下固化成型的3D列印技術的統稱,其主要包括三種技術路線:其一是由美國3D Systems開發並最早實現商業化的光固化成型技術(
  • Interfaces:飛秒雷射3D列印光纖MEMS器件用於氫氣傳感
    深圳大學團隊與合作團隊利用飛秒雷射雙光子聚合3D光刻技術直接在單模光纖端面列印了聚合物微懸臂梁,並通過磁控濺射鍍膜的方式對微懸臂梁上表面進行鍍鈀氫敏修飾,飛秒雷射誘導的雙光子聚合加工是一種納米級的增材加工技術,可以靈活精確地在光纖平臺上列印集成微懸臂梁等各種聚合物微納結構。
  • 俄科學家開發基於納米顆粒高解析度雷射3D列印
    雙光子光刻是一種3D列印方法,與大多數雷射3D列印技術不同,3D雷射列印技術的解析度受3D印表機雷射點的大小限制,雙光子聚合技術可將列印解析度提高到難以置信的精度。對於醫學研究領域,即用於藥物輸送、組織再生、化學和材料合成的應用而言,這項技術值得深入研究。
  • 基於機器學習在雙光子光刻過程中進行自動探測產品的質量
    該研究團隊發展的機器學習算法在雙光子列印過程中訓練了成千上萬套視頻圖像來建立識別參數設置如輻照時間和雷射能量密度等參數設置的問題,並自動實現高高精度的質量探測。圖2 雙光子光刻列印時用於收集視頻的實驗裝置示意圖。雷射閾值通過掃描速度和雷射強度來實現雙光子光刻(TPL)列印技術是一種製造三維納米尺度製品的增材製造技術。
  • 3D列印MEMS技術的最新研究進展及應用
    研究者指出,MEMS 3D列印技術經常面臨各種挑戰,但近期許多技術發展可能將受益於3D列印的最大優勢——更高的生產效率以及更大的經濟效益。3D列印的常用聚合物是丙烯腈-丁二烯-苯乙烯(ABS)或聚乳酸(PLA),也可使用聚醯胺(尼龍)或聚碳酸酯。「儘管3D列印為MEMS技術的施展提供了更大的自由,但只有平均不到1%的3D列印相關研究集中在MEMS技術上。」
  • ​光學精密工程 | 飛秒雷射雙光子聚合方法加工圖案化微透鏡及其...
    中國科學技術大學 精密機械與精密儀器系,安徽 合肥 230022)DOI:摘 要 為改善以往圖案化透鏡加工工藝複雜、製造技術昂貴、圖案設計方面有限制等缺點,本文將飛秒雷射雙光子聚合加工技術應用於圖案化微透鏡的快速、高精度加工。
  • Science發表3D列印最新成果!可擴展的亞微米級增材製造
    江蘇雷射聯盟導讀:據悉,使用光來製造具有光聚合作用的材料來形成三維結構是雙光子光刻列印的基礎。然而, 在使用此技術進行列印的時候需要在列印的速度和列印的解析度之間進行權衡。雙光子光刻技術(Two-photon lithography (TPL))為基礎的亞微米級別的增材製造技術是有望填補這一空白的理想技術。然而,TPL技術的點點列印的特點在應用時存在列印速度過慢的弊端。如果嘗試使用並行列印的辦法,要麼存在亞微米的列印精度不能保證的後果,要麼不能滿足列印複雜的結構。
  • 北大深圳新材料學院在3D微納列印領域取得新進展
    北京大學深圳研究生院新材料學院以新能源材料的設計與理論計算、能源採集、能源存儲、能源轉換及材料在原子和納米尺度的可控制備等五大方面為總體發展布局,力爭成為新能源材料基礎到應用研發創新的樞紐和支撐平臺,學院以薛面起、陳繼濤、潘鋒等教授領銜的納米微米3D列印材料與技術實驗室最近在3D微納列印新技術開發方面取得新進展,
  • 3D列印技術:3D列印珠寶首飾
    目前珠寶3D印表機主要有兩種技術,一種是能夠直接列印出貴金屬實體模型的3D列印技術,即雷射燒結技術;另一種是運用了3D列印技術先列印出蠟模,然後再應用失蠟法等工藝,將貴金屬澆築翻模,再進行簡單後期加工處理,即可得到珠寶首飾成品。
  • ...內窺鏡|3d列印|光學|奧林巴斯|創傷|儀器|微創醫療器械|超聲波
    澳大利亞阿德萊德大學醫學院、光學先進傳感研究所和德國斯圖加特大學應用光學研究所(ITO)和SCoPE研究中心的研究人員,通過雙光子光刻微型3D列印技術開發了一種新型超薄探針裝置,在單模光纖上(比人類髮絲還細)直接創建側面自由形微光學器件。研究人員稱,這是迄今報導的最小自由形式三維成像探頭,帶有保護性塑料外殼的整個內窺鏡直徑為0.457毫米。
  • 3D列印的超材料:具有新穎的光學特性!
    負折射率圖解(圖片來源:維基百科)如今,超材料已經成為一項非常熱門且應用範圍極廣的前沿技術。超材料的應用領域包括光纖、醫療設備、航空航天、傳感器、基礎設施監控、智能太陽能管理、雷達罩、雷達天線、聲學隱身技術、廢熱利用、太赫茲、微電子、吸波材料、全息技術等。
  • 新知|30微米,世界上最小的船誕生——3D列印技術走進微觀世界
    而3D列印,又稱增材製造,是藉助於3D列印設備,對數字三維模型進行分層處理,將金屬粉末、熱塑性材料、樹脂等特殊材料一層一層地不斷堆積黏結,最終疊加形成一個三維整體。 技術的不斷進步使得如今3D列印零件的精度越來越高。「像小船這類微觀事物的列印,首先需要克服的就是列印精度的問題。」
  • 北京大學在智能微納變體機器人領域取得重要進展
    北京大學工學院段慧玲教授團隊完整搭建了具有製備-表徵-驅動-測試功能的先進位造平臺,研發了基於可調雙光子聚合的四維雷射直寫技術,第一次真正實現了在微納米尺度上可直接進行3D到3D複雜變形的智能變體結構,並可在pH值、溫度、溶劑等多刺激下快速轉換功能形態。
  • 震驚全球的幾大3D列印尖端技術突破
    編者按:在全球3D列印技術的舞臺上,閃耀著一顆又一顆耀眼的「科技之星」。而這些尖端技術的相繼問世,也不斷改變了整個3D列印產業整體結構,令3D列印技術成就了更多的「可能」。
  • 「3d掃描儀結合3d列印技術」學校3d創新教育的一把利器
    3d創新教育是以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創新能力、動手實踐能力為價值取向的新型教育。在3d創新教育中,我們要如何讓「3d掃描儀、3d列印技術」這兩把利器發揮重要作用呢?從提供3d掃描獲取數據到3d設計、數據再創造再到3d列印創意實現的完整解決方案是廣大師生的呼聲,更是教育改革時代背景下的一條創新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