仿佛一夜之間,內存技術就從
高性能計算以及華爾街交易系統等小眾應用領域,轉變成為了目前主流的資料庫技術。
內存技術拋棄了傳統的磁碟驅動器,使用半導體存儲體讓資料庫性能得到極大的提升。
SAP公司就是內存技術的忠實擁躉,他們全力推廣的HANA內存資料庫管理系統,號稱可以支持非常廣泛的應用場景。
內存技術已經無處不在,在分析設備,Hadoop集群以及NoSQL,NewSQL領域我們都能夠看到內存技術的身影,它已經成為一股不可忽視的力量。
傳統關係型資料庫廠商也對此提起了注意,他們紛紛將內存技術添加到SQL資料庫產品當中以進一步改善性能。
IBM、Oracle以及
微軟都將內存能力添加到他們的旗艦資料庫產品當中,希望能夠跟上高速發展的業務需求。
通過內存技術,交易資料庫處理能夠得到10倍的性能提升,而數據倉庫分析負載的提升則更加明顯。
諮詢機構McKnight Consulting的總裁William McKnight表示,高性能應用是內存技術最適用的場景,特別是內存關係型資料庫產品。內存技術在性能上的優勢讓它能夠既適合交易應用,也適合分析應用。
高性能得到業界認可
甲骨文公司資料庫技術產品高級副總裁Andrew Mendelsohn表示,內存資料庫特別適合對性能要求較高的應用,特別是在訪問海量數據的時候,只有這樣才能快速地回答業務提出的問題。
事實上,甲骨文與內存技術的淵源也頗深。早在2006年,它就推出了TimesTen內存資料庫;而2007年,甲骨文還針對
中間件軟體的對象持久性推出了基於Java的內存數據網格產品Coherence。在去年的OpenWorld大會上,甲骨文還展示了最新的Oracle 12c內存資料庫選件,而該產品也將於今年夏天正式發布。
與McKnight的觀點相同,Mendelsohn認為內存資料庫在交易與分析應用中都能夠起到加速作用。而新型的「混合應用」結合了分析與交易功能,更能夠從內存資料庫中獲得快速的投資回報。
藍色巨人的BLU內存加速器
IBM最新推出的DB2 BLU Acceleration軟體也在內存技術上下足了功夫。與甲骨文類似,IBM在中間件以及數據處理產品線上也應用了不少的內存技術,如今BLU加速器真正讓內存數據處理技術融入到了DB2關係型資料庫當中。
責編:李玉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