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語一 翻譯
2019英語一翻譯講述醫療雜誌文章質量下降這樣一個現象,並分析了原因及危害,以及呼籲我們應該做什麼。
這和考研英語作文一樣的結構——提出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我們來聊聊考察語言點的變化。
首先,49題考查對虛擬語氣的正確理解和翻譯。
這是英語一1997年以來首次考查複雜虛擬語氣的翻譯!
這表明,不能因為歷年真題沒有考查過就認定不會考。
考生需要掌握英語所有常見語法知識點,方可應對英譯漢。
其次,47題考查比較結構,這是歷史上第一次考查帶有倍數的比較結構,並且第二比較項中的"would have done"這種帶推測的動詞形式在翻譯中幾乎沒有考查過,而且也不作為閱讀理解的考點。
所以考生並沒有予以重視,預計得分率很低。
然後是詞彙方面。
英譯漢每年都考查大量的多義詞、派生詞和固定用法,今年也不例外。
比如46題中的多義詞"lay"、複合形容詞"short-lived";
49題中的多義詞"associates"以及固定用法"in return for";
還有,50題中的派生詞"reproducible"和"incentivize"。
以上都會給考場中緊張的考生造句困難。
楊凡達老師預計今年的英譯漢難度係數會在0.35-0.4之間,與去年持平或略簡單。
46)There is a great deal of this kind of nonsense in the medical journals which, when taken up by broadcasters and the lay press, generates both health scares and short-lived dietary enthusiasms.
參考譯文:這些醫學雜誌中包含大量這種無稽之談,如果廣播電臺和非專業媒體對此信以為真並加以報導,這將引發人們的健康恐慌以及短期的飲食熱潮。
難點1:"nonsense"。直接翻譯成「廢話」扣分,因為在這句中不是那層意思。原文前面說每周吃超過多少克的西蘭花會導致年紀大了後更容易貧血。其實我們平常在新聞中看到類似的言論有很多。作者的意思是這些都是扯淡,沒有嚴謹的科學依據。所以這裡的"nonsense"譯為「無稽之談」要好一些。難點2:短語"take up"的意思是「接受並開始做/從事某事」。意思是這些廣播電臺聽信了這樣的說法就會如何如何。難點3:"the lay press"中的"lay"是難點,不是我們熟知的「放置、鋪設」等的意思。"lay"在這裡做形容詞,表示「非專業的,外行的」,所以"layman"這個詞表示「門外漢」。這裡的"the lay press"指的是非專業媒體,大概就是那種野雞媒體。難點4:"short-lived"可根據其本身和上下文來猜測其大概含義。"short"表示短,"lived"表示活著,所以"short-lived"大概意思是「短命的」,在這裡引申為「短暫的,為期不長的」。
47)nowadays anyone applying for a research post has to have published twice the number of papers that would otherwise have been required for the same post only 10 years ago.
參考譯文:現如今,任何一個申請研究崗位的人事先必須發表論文的數量,是10年前申請同一崗位所需論文數量的兩倍。
難點1:處理這句話中的比較結構。通讀句子,我們大概得到的信息是「A是B的兩倍」,只是如何把這句話翻的通順是需要思考的。難點2:"would otherwise have been"是後半句的難點,"otherwise"字面意思是「否則」,但如果潤色到位可以不用翻譯出來。但"would have done"這種特殊的謂語形式,其實很多同學會覺得比較難。這個結構表示「合理推測」,在虛擬語氣中經常出現,比如"I would have been a programmer but end up being an English teacher."(我本可以成為一名程式設計師,結果卻當了英語老師)。在這句話中,用"would have been"表示如果是十年前,本可以怎麼樣怎樣。
48)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curb this kind of tendency to incorporate some measure of quality as well as quantity into the assessment of an applicant's published papers.
參考譯文:人們已經嘗試扭轉這種趨勢,比如除發表數量外,在評估申請人已發表論文時引入與質量掛鈎的衡量標準。
難點1:被動語態"have been made"如何處理。我在翻譯課反覆強調被動語態的處理方法,主要手段有將「被」字轉譯為其它漢子或將被動語態轉為主動語態亦或者總體換一個說法。考生在考場上需要做的是用這幾種方法去嘗試,合理通順即可。這一句的"Attempts have been made to …"可譯為「人們已經嘗試…」。難點2:"as well as"。很多人以為這是「而且」的意思,可以代替"and",但這只是它的其中一種用法。我記得我在某課中講解過"as well as"的另一種用法——表示「除…之外還有…」,在句子中充當定語。在48題中,如果我們將"as well as"理解為第一種情況,"some measure of quality as well as quantity"的意思是「某種質量和數量的衡量標準」。好像沒太明白是什麼意思,對不對?上下文告訴我們,因為只看論文數量導致大家拼命寫論文而導致質量下降,所以我們已經採取了一些搜段來改變這種狀況,那不就是應該在數量之外引入新的衡量標準,比如論文質量。所以"as well as"在這裡符合第二種情況,表示「除…之外還有…」。考生在考場上需要迅速做出這樣的判斷,難度比較大,所以楊老師認為這0.5分很多考生拿不到。難點3:"an applicant's published papers"。這個語言點考得很細,考查過去分詞的語義。過去分詞可以表「完成」或「被動」,考生需要根據語境判斷。這裡所說的「申請者的論文」指什麼?第47句告訴我們申請者需要在申請之前發表一定數量的論文。根據這一點,我們可以斷定"published"在這裡表示完成,那麼"an applicant's published papers"指「申請者已經發表的論文」。
49)This would be reasonable enough if it were not for the fact that scientists can easily arrange to cite themselves in their future publications, or get associates to do so for them in return for similar favors.
參考譯文:這種做法本應該是合理的,但事實上,科學家可以輕易在未來發表文章中引用自己寫的文章,或者和同行約定引用對方的文章。
難點1:如何翻譯虛擬語氣(非真實條件句)?簡單的諸如"If I were you, I would buy the car"(如果我是你,我會買這輛車。)很好處理。但49這一題比較複雜,其核心結構是"This would be reasonable if it were not for the fact that …",大致可以翻譯為「如果不是因為這樣一個事實,這會是合理的」。不過,因為「事實」對應的內容非常長,而且「如果…這會是…」也不太符合漢語表達習慣,所以楊凡達老師將其潤色為「這種做法本應該是合理的,但事實上,…」難點2:"associates"為多義詞,通常做動詞表示「聯繫」,在這裡做名詞用表示「同事」。難點3:"similar favors"。這個短語的字面意思是「相類似的好處」。如果不結合上下文,很難明白這個短語真正想表達什麼。前文說「開始引入論文質量衡量體系」,這本是件好事。但所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研究者會利用機制漏洞繼續發表低質量作文,也就是"the fact that …"之後的內容。比如,他們會在新文章中引用自己發表的文章已增加影響因子,或者和同事約定好互相引用,也就對應到原文"get associates to do so for them in return for similar favors"(讓同事寫論文時引用自己的文章,好處就是自己也去引用對方的文章)。
50)If we are serious about ensuring that our science is both meaningful and reproducible, we must ensure that our institutions incentivize that kind of science.
參考譯文:如果我們認真地想確保我們的科學研究是有意義的,並且可以被後人反覆利用,我們就必須保證我們的制度鼓勵大家做這樣的研究。
難點1:如何翻譯"reproducible"?這是一個超綱詞,但並不「犯規」。意思是,這個單詞由常見詞根詞綴構成——"re = again + produce = make + ible = be able to"。因此,這個單詞的字面含義是「可再生的,可複製的,可繁殖的」,也就是「能夠再次生產」。不過我們若將"our science is reproducible"翻譯為「我們的科學是可再生/複製/繁殖的」顯然不妥。那麼,作者到底想表達什麼?我們還需要藉助上下文。整篇文章說醫學界論文質量大幅下降,發表的都是「垃圾」,說明這些論文一文不值,對於社會進步沒有任何幫助。而好的論文應該可被利用的,比如利用論文成果開發產品改善生活質量、或者給後續科研提供理論基礎等等。所以,我將其翻譯為「可被後人反覆利用」難點2:超綱詞"incentivize"。熟悉的配方,熟悉的味道,這依然是由常見詞根詞綴構成的單詞。"incentive"是考研大綱收入的名詞,意思是「鼓勵、激勵」,而"ize"是常見動詞後綴,那麼"incentivize"理論上可理解為「鼓勵、激勵」這個動作,而且這也符合原文語境。
總結:英語一英譯漢板塊依然是整張試卷最難的板塊,但在這部分上拿到不錯分數也並非不可能。
我們需要的是方法和態度。
方法指的是了解英譯漢命題規律和考點,比如一直重點考查的多義詞、派生詞和固定用法,以及今年首次考查的虛擬語氣等。
那麼我們在背單詞階段的態度應該有所轉變。
比如,我們需要積累常見詞根、詞綴以便結合上下文猜測出超綱詞的含義,我們還需要積累常見單詞的生僻含義以及單詞組合起來構成的固定用法(成語)。
而且我們在做這些訓練的同時,提升的絕對不只是英譯漢能力,同時提高的還有閱讀理解能力和寫作能力。
英語二 翻譯
It is easy to underestimate English writer James Herriot. He has such a pleasant, readable style that one might think that anyone could imitate it. How many times have I heard people say 「I could write a book. I just haven’t the time.」 Easily said. Not so easily done. James Herriot, contrary to popular opinion, did not find it easy in his early days of, as he put it, 「having a go at the writing game.」
While he obviously had an abundance of natural talent, the final, polished work that he gave to the world was the result of years of practicing, re-writing and reading. Like the majority of authors, he had to suffer many disappointments and rejections along the way, but these made him all the more determined to succeed. Everything he achieved in life was earned the hard way and his success in the literary field was no exception.
參考譯文:英國作家吉米哈利的實力容易被低估。他的作品討喜且通俗易懂以致大家覺得任何人都可以模仿。「我可以寫書,我只是沒時間。」這種話我聽過無數次。說起來容易,做起來卻沒那麼簡單。按照吉米哈利自己的說法,他在「嘗試寫作這種遊戲」的初期並不順利,這與大眾對他的看法剛好相反。雖然大家都知道他才華橫溢,但他帶個世人的精彩作品都是多年閱讀、練習以及不斷重寫的成果。和絕大數作家一樣,他這一路必然有很多次被拒稿的失望經歷,但這些使他對成功更加堅定。哈利一生中每一次成功都來之不易,在文學界的成就也不例外。
【詳細解析】和2018年真題類似,這一年翻譯文章是對知名人物的介紹,文字難度低,通俗易懂,難度基本與2018持平。英語二翻譯總體難度比英語一低,但每年得分率也不超過60%,這是因為字裡行間中有一些細小的單詞、短語、結構較難理解或潤色,而這些點是閱卷者閱卷時的重點關注對象,也是得分或扣分的關鍵。從2010-2019這十年翻譯真題,我們不斷得出一個結論:重視英語基本功。這指的是對英語單詞在特定語境中的理解、掌握常見的固定用法、以及了解英語和漢語在表達時的區別等等。英語二翻譯價值15分,不容小覷,希望2020考研考生認真對待。
1. It is easy to underestimate English writer James Herriot.
這句話中包含的句型"It is easy to do something"通常譯為「做某事很簡單」,所以這句可直譯為「低谷英國作家"James Herriot"很簡單」。但這不夠通順,所以我們要對其潤色,比如「英國作家"James Herriot"很容易被低估」,這就好比我們會把"It is easy to learn English"譯為「英語很容易學」的原理是一樣的。另外"James Herriot"這個名字可以不譯,也可以根據讀音譯為詹姆斯哈裡亞特(請參考007"James Bond"的譯名)。儘管這個作家在國內早已約定翻譯為吉米哈利,但譯為「詹姆斯哈裡亞特」不扣分。
2. He has such a pleasant, readable style that one might think that anyone could imitate it.
前半句直譯成「他有如此的令人愉悅的、可讀的風格」顯然不妥。首先,我們在這裡討論他的作品風格,而不是他本人性格,所以"pleasant, readable"描述他的作品而非作者,因此我們可以將pleasant潤色為「討喜」,並將"readable"譯為「通俗易懂」。
3. How many times have I heard people say 「I could write a book. I just haven't the time.」
詞句包含直接引語,這部分獨立不可分割,我們可以先譯出來——我可以寫書,我只是沒有時間。前半句的意思是多次聽人們說這樣一句話,所以整句話可譯為:我聽過多少次人們說「我可以寫書,我只是沒有時間」。也可以先翻譯直接引語,再總結式地翻譯前半句:「我可以寫書,只是沒時間。」這種話我聽過無數次。
4. Easily said. Not so easily done.
省略句,源自成句"easily said than done"(說起來比做起來容易),原句為"It is easily said. It is not so easily done." 因為在這篇文章中,原本的成語一分為二,翻譯時也可以如此斷句——說起來容易,但做起來沒那麼簡單。
5. James Herriot, contrary to popular opinion, did not find it easy in his early days of, as he put it, 「having a go at the writing game.」
這句話包含兩個插入成分。首先是"contrary to popular opinion"(與大眾觀點相反的是),這是一個句子狀語,通常放在句首,偶爾像這句話一樣,放在主語和謂語之間。在翻譯的時候,放在句首符合漢語表達習慣。
後面的"as he put it"(就像他所說的)是一個狀語從句,但插入在of和後面的直接引語之間,造句理解困難。將這個成分剝離,我們可以看到剩下部分in his early days of 「having a go at the writing game」其實是一個時間狀語,修飾主幹成分。
在翻譯"as he put it"時,要考慮放在整句話哪個位置。放在原句那個位置顯然不妥;其實我們根據漢語的語感,這種表達要麼放句首起引領作用,要麼放句尾起總結作用,但句首已經有了「與大眾觀點相反的是」,所以兩者都放句首造成衝突。那麼我們考慮將"as he put it"放句尾,但這樣一來無論怎麼潤色都不通順,所以我們考慮將它放句首並將"contrary to popular opinion"從而潤色為「這與大眾觀點相反」。如此一來,整句話就通順了。
6. While he obviously had an abundance of natural talent, the final, polished work that he gave to the world was the result of years of practicing, re-writing and reading.
連詞"while"放置於句首,多半情況下表示「雖然,儘管」,引導讓步狀語從句。從句中"natural talent"字面含義為「自然的才能」,也就是「天賦」的意思。另外,"an abundance of"的字面意思是「豐富的,大量的」,但搭配「天賦」不夠通順。冷靜下來想一想,所謂的「豐富大量的天賦」不就是「才華橫溢」嘛。
主幹部分都主語說的是他的作品。"Polished"一詞原本指「經過打磨的」,但修飾作品時則表示「精彩的」。
7. Like the majority of authors, he had to suffer many disappointments and rejections along the way, but these made him all the more determined to succeed.
連詞"but"之前的句子不太好潤色。"Many disappointments and rejections"直譯的結果是「多次失望和拒絕」。我們需要結合文章背景來做進一步理解:這位作家並非年少成名,而偏向大器晚成。那麼一個這樣的作家在早期必然經歷很多挫折,比如像J.K.羅琳那樣寫的很多稿件被出版社拒之門外,從而無比失望了,這不就對應到"many disappointments和rejections"嘛。那麼我們可以將這部分潤色為「他這一路必然有很多次被拒稿/稿件被拒的失望經歷」
8. Everything he achieved in life was earned the hard way and his success in the literary field was no exception.
前半句考查固定用法"earn … the hard way",意思是「做到某事來之不易」。同學們可能沒見過這種用法,但根據"the hard way"和全文大意也能猜測出大概含義。後半句也包含一個固定句子結構"X be no exception",意思是「X也不例外」,這個短語在閱讀真題中出現過,做過相應文章的同學應該不陌生,可以輕鬆翻譯出來。
最後,祝大家聖誕節快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