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又一次航天任務成功,長徵四號丙一箭雙星將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是極不平凡的一年,但也就是這樣的條件下我國航天事業還是穩步發展向前,就在27日晚上23時44分,我國用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兩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第一顆衛星是遙感三十三號,第二顆是微納技術試驗衛星,2020年我國最後一次航天火箭發射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次發射任務同時也是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
-
我國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
11月12日23時59分,我國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天通一號02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圓滿成功。 天通一號衛星移動通信系統是我國自主研製建設的衛星移動通信系統,由空間段、地面段和用戶終端組成。
-
...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
新華社酒泉6月17日電(李國利、朱霄雄)6月17日15時1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6月17日15時19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高分九號03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新華社發(汪江波 攝)這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皮星三號A星、和德五號衛星。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長徵火箭家族再填新丁,「全家福」來了
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截至2019年3月10日,長徵系列已先後有17型基礎級火箭和5型上面級投入使用,成功將506個太空飛行器送入預定軌道。
-
海洋一號D衛星發射成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4次飛行
2020年6月11日0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一號D衛星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發射後將與海洋一號C衛星在軌組網運行,主要用於獲取全球海洋水色水溫信息、我國近海和全球重點區域海岸帶環境變化信息及陸上區域數據、海上船舶信息,為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海洋災害預警、海洋維權執法和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全家福來了!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12月22日,長徵八號運載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成功發射,以「一箭五星」方式將5顆衛星送入預定軌道。這是我國新一代中型運載火箭長徵八號的首次飛行任務。
-
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形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2020年06月11日02時31分 ,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海洋一號D衛星由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所屬的航天東方紅衛星有限公司抓總研製
-
長徵二號丙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2020年還將執行2次任務
6月11日2時31分,長徵二號丙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星送入預定軌道。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獲悉,2020年長徵二號丙火箭還有2次發射任務。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丙火箭是中國第一枚「金牌火箭」,也是發射場上的「老將」,高可靠性是其重要標籤。「本次任務主要針對火箭整流罩在下落過程中變形大的問題進行了改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主任設計師高家一告訴記者,整流罩是個直徑大、內部空心的薄壁結構,在下落過程中極易發生變形,造成整流罩的損壞。
-
...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
【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發射成功】2020年9月27日11時23分,中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以「一箭雙星」方式將環境減災二號01組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獲得成功。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後續還將發"D星"
中國網9月21日訊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 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又一顆遙感衛星在西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並且順利進入預定軌道
近日又有一顆遙感衛星在我國西昌發射中心成功發射,火箭飛行一段時間後衛星被順利送入預定軌道。,是一枚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研製的兩級常規液體運載火箭,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CZ-2C)於1982年9月9日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首次發射,該火箭主要用於發射低軌和太陽同步軌道衛星,火箭箭體全長43m、箭體直徑3.35m、起飛質量242.5噸。
-
「胖五」成功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019年12月27日20時45分,長徵五號遙三運載火箭在海南文昌發射場騰躍而起,將實踐二十號衛星順利送入距地36000公裡的地球同步軌道。 長徵五號運載火箭又被人們稱為「胖五」。個頭大,推力也大,其地面起飛推力達千噸,近地軌道運載能力25噸(「長五」之前我國的近地軌道運載能力僅有9噸左右),地球同步轉移軌道運載能力達14噸。能一次性將重達25噸的太空飛行器(相當於10多輛轎車的重量)送上太空;能一次性發射重達8噸的月球探測器,是嫦娥四號總量的兩倍多;對於更遙遠的太陽系,也能一次性發射重達4噸的深空探測器。
-
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長徵四號丙運載火箭發射成功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
2019-2023年中國衛星發射動態規模狀況
2018年1月12日,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遠徵一號上面級,託舉著北鬥全球衛星導航系統的兩顆衛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成功發射,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 2018年1月13日,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陸地勘查衛星三號發射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該星主要用於開展陸地資源遙感勘查。
-
長六"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新華社發(鄭逃逃 攝)一箭13星!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
-
「長二丁」再獲成功 試驗六號02衛星今晨送入預定軌道
新民晚報訊(記者 葉薇)今天7時44分,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試驗六號02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所使用的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是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八院抓總研製的常溫液體二級運載火箭,起飛推力約300噸,對應700公裡太陽同步圓軌道的運載能力為1.2噸,具備不同軌道要求的單星、多星發射能力。本髮長徵二號丁火箭通過冗餘產品、單機更新換代,將電氣系統單點數量減少了22%,提高了火箭可靠性。
-
長徵六號運載火箭發射成功
↑11月6日11時19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六號運載火箭,成功將NewSat9-18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此次任務還搭載發射了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和八一03星。新華社發(鄭逃逃 攝) 原標題:我國「一箭13星」成功發射NewSat9-18衛星 搭載發射電子科技大學號衛星、北航空事衛星一號、八一03星 新華社太原11月6日電(李國利、朱霄雄)一箭13星!
-
長二丁成功發射「吉林一號」寬幅01星等4顆衛星
1月15日10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寬幅01星和3顆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與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的合作早在2013年即開始,4月26日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該公司的第一顆立方衛星進行技術驗證。此後,2018年2月2日,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再次將NewSat-4和NewSat-5衛星順利送入預定軌道,為後續批量採購和搭載任務合作打下良好基礎。
-
穀神星一號商業運載火箭首飛成功 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
2020年11月7日15時12分,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在我國酒泉衛星發射中心成功首飛,並順利將天啟星座十一星送入預定軌道。穀神星一號運載火箭是北京星河動力裝備科技有限公司研製的一款小型固體商業運載火箭,可滿足近地軌道微小型衛星發射需求。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二號C衛星是我國第三顆海洋動力環境衛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