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徵二號丙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一號D星 2020年還將執行2次任務

2020-12-04 環京津網

6月11日2時31分,長徵二號丙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星送入預定軌道。記者從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獲悉,2020年長徵二號丙火箭還有2次發射任務。

執行此次發射任務的長徵二號丙火箭是中國第一枚「金牌火箭」,也是發射場上的「老將」,高可靠性是其重要標籤。

「本次任務主要針對火箭整流罩在下落過程中變形大的問題進行了改進。」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主任設計師高家一告訴記者,整流罩是個直徑大、內部空心的薄壁結構,在下落過程中極易發生變形,造成整流罩的損壞。

為此,在本次任務中,型號隊伍通過在整流罩內部結構增加一根X形梁和一根橫梁,提高整流罩的抗變形能力,使其在下落過程中不容易變形和受到損壞。此外,整流罩上還首次安裝了光纖應變傳感器,用來測量整流罩下落過程中受到的應變、應力等參數,為分析整流罩下落過程的受力情況以及後續改進措施提供了參考依據。

結合近期質量要求,型號隊伍在前期工作的基礎上,持續推進發射場精細化流程建設,進一步推進數位化、流程化的操作質量管控,確保成功。科研人員還形成了設計、工藝一體化的一本通崗位作業指導文件;並對發射前4小時流程進行精細化梳理與分析,強化對射前流程的有效控制,提高火箭發射可靠性。

今年長徵二號丙火箭還有2次發射任務,其中1次任務將採用4.2米整流罩代替現有的3.35米整流罩,為衛星提供更大的包絡空間,再次提升長徵二號丙火箭的任務適應能力。本次任務是長徵系列火箭的第334次發射。

文/郭超凱 陳潔

相關焦點

  • 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
    2時31分,由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所屬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抓總研製的(以下簡稱火箭院)長徵二號丙火箭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點火起飛,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海洋一號D」衛星是我國發射的海洋水色系列衛星,它將與之前發射的「海洋一號C」組網運行,開展大幅度、高精度、高時效觀測,具備全球1天2次的水色水溫探測覆蓋能力,使海洋觀測更加全天候,為海洋生物的資源開發利用、海洋汙染監測與防治、海岸帶資源開發、海洋科學研究等領域提供更多服務。
  • 海洋一號D衛星發射成功,是長徵系列運載火箭的第334次飛行
    2020年6月11日02時31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一號D衛星是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研製生產的海洋水色業務衛星,發射後將與海洋一號C衛星在軌組網運行,主要用於獲取全球海洋水色水溫信息、我國近海和全球重點區域海岸帶環境變化信息及陸上區域數據、海上船舶信息,為海洋環境監測與預報、海洋災害預警、海洋維權執法和海洋科學研究提供服務。
  • 中國遙感30號07組衛星發射成功,長徵二號再立功
    在10月26日晚上的23時19分,長徵二號丙火箭將遙感30號07組衛星發射升空,此次任務是長徵系列火箭的第350次發射,衛星將在軌道進行高清觀測,每天大約都有30顆左右的遙感系列衛星飛過祖國大地,拍攝中國的各種變化。
  • 中國人保首席承保的海洋一號D星發射圓滿成功
    北京時間2020年6月11日2時31分,由中國人保首席承保的海洋一號D星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的託舉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衛星進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此前,中國人保已經成功護航國家衛星海洋應用中心海洋系列兩顆衛星圓滿完成發射任務,受到了客戶的高度認可
  • 長徵五號B遙二運載火箭到達文昌,將執行空間站發射任務
    #長徵五號#當前,中國載人航天工程已經全面轉入空間站建造的任務階段。
  • 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
    中新社文昌11月24日電 題:四型火箭、六次發射 長徵火箭助「嫦娥」九天攬月作者 郭超凱11月24日,伴隨著撼天動地的轟鳴聲和照亮天際的尾焰,長徵五號遙五火箭在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起飛,成功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地月轉移軌道。截至目前,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在中國探月工程任務的發射成功率達100%。
  • 長四乙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
    中國航天科技集團2020-09-21 13:57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
  • 中國天問一號順利發射,2020火星任務僅剩美國毅力號
    2020年7月23日12時40分左右,中國文昌航天發射場,長徵5號運載火箭成功將天問一號發射升空,經過2000多秒的飛行後,長徵5號和天問一號實現箭星分離,天問一號順利展開太陽能板,發射任務圓滿完成。天問一號將在地火軌道上,利用太陽能向火星移動,將在2021年2月進行火星入軌,完成入軌進行系統檢測,2個月後開始執行火星著陸任務。
  • 海洋一號D衛星成功發射,形成我國首個海洋民用業務衛星星座
    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2020年06月11日02時31分 ,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二號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一號D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海洋一號D衛星與海洋一號C衛星成功組網後,將實現雙星上、下午組網觀測,每天白天獲取兩幅全球海洋水色水溫遙感圖,大幅提高對全球海洋水色、海岸帶資源與生態環境的有效觀測能力,使我國在海洋水色遙感領域躋身國際前列,有力推動我國邁向航天強國的步伐。
  • 中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 後續還將發"D星"
    中國網9月21日訊 2020年9月21日13時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將海洋二號C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獲得圓滿成功。,也是空間基礎設施海洋動力探測系列的第二顆業務星,將與2018年10月發射的海洋二號B衛星及後續規劃發射的海洋二號D衛星組網運行,共同構成我國海洋動力環境監測網,實現對全球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海面溫度的全天時全天候高精度觀測,有效服務我國自然資源調查監管。
  • 我國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十三五」發射任務圓滿收官
    央廣網酒泉12月28日消息(記者張棉棉)據中央廣播電視總臺中國之聲《新聞縱橫》報導,12月27日,長徵四號丙遙三十五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遙感三十三號衛星和搭載的一顆微納技術試驗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星,長徵四號乙火箭可實現落區精準控制
    2020年9月21日,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點火升空,成功將海洋二號C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取得圓滿成功。本次發射的海洋二號C星由航天科技集團五院抓總研製,是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
  • 「天問一號」探測器成功發射,我國首次火星探測任務啟航
    這是長徵五號系列運載火箭的第五次發射任務,也是首次執行應用性發射任務。「胖五」用最快速度、精準「追星」等強勁能力,送「天問一號」奔向火星。隨後,遠望5號、7號船搭接依次完成測控任務,3艘遠望號船持續跟蹤目標飛行器近30分鐘,為火箭一二級分離、二級一次關機、二級二次啟動、二級二次關機、器箭分離等關鍵動作提供測控支持。
  • 2019-2023年中國衛星發射動態規模狀況
    月9日)  2018年中國衛星發射規模  根據統計,2018年中國航天全年共執行39次發射任務,發射太空飛行器105個,其中37次發射任務由航天科技集團的長徵系列運載火箭完成,其餘2次分別由航天科工快舟-1A號運載火箭和藍箭航天朱雀1號運載火箭執行。
  • 長徵十一號成功完成海上發射 我國首次海上商業應用發射成功
    本次發射的「吉林一號」高分03組衛星,包括3顆高分03C視頻衛星和6顆高分03B推掃衛星。該組衛星將與在軌的「吉林一號」衛星組網,為林業、農業、草原、海洋、資源、環境等行業用戶提供更加豐富的遙感數據和產品服務。
  • 我國成功發射海洋二號C衛星,助力打造海洋動力環境觀測網
    9月21日13點40分,我國在酒泉衛星發射中心,用長徵四號乙運載火箭成功發射海洋二號03星。海洋二號03星是由國家民用空間基礎設施規劃建設的第2顆海洋動力探測系列業務衛星,由中國航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五院研製。衛星雷達高度計、微波散射計可以對海面高度、有效波高、海面風場實現高精度、高解析度的實時觀測。
  • 長徵八號運載火箭首飛成功,全家福來了!玉兔二號行駛裡程突破600米!
    長徵一號火箭共執行過兩次發射任務,均取得圓滿成功,其中第二次發射是在1971年3月3日,成功把實踐一號科學試驗衛星送入軌道。目前,該火箭已退役。長徵二號「長徵二號」(CZ-2)由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簡稱「火箭院」)抓總研製,是我國第一個大型運載火箭,用於發射低軌道重型衛星。
  • 長二丁成功發射「吉林一號」寬幅01星等4顆衛星
    1月15日10時53分,我國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使用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將吉林一號寬幅01星和3顆小衛星送入預定軌道,發射任務取得圓滿成功。未來,將通過多顆低軌衛星構成的低軌物聯網星座實現全球無縫覆蓋,是解決地面物聯網在海洋、山區、沙漠等區域覆蓋能力不足的有效手段。  阿根廷Satellogic公司與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的合作早在2013年即開始,4月26日長徵二號丁運載火箭成功發射了該公司的第一顆立方衛星進行技術驗證。
  • 銥星11號、20號墜毀;20年前長徵二號丙火箭發射
    銥星衛星通信系統中的11號、20號兩顆衛星墜回地球,分別在非洲中部和南太平洋區域,都在地球大氣層中完全燒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