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終極答案的萬有理論?

2020-12-05 博科園

愛因斯坦與年輕學生埃絲特·沙拉曼一起散步時說:我想知道上帝如何創造了這個世界。我對這種或者那種現象,光譜或者元素並不感興趣。我只想知道上帝的想法,其它的只是細節。」了解上帝的想法是現代物理學的終極目標,意味著科學家能夠揭示大自然的法則,創立所謂的「萬有理論」。萬有理論能夠解答所有疑問。不過,創立這一理論可能需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不懈努力。

作為物理學巨匠,愛因斯坦一心希望了解「上帝的想法」。了解上帝的想法意味著我們能夠洞察大自然的法則,或者說創立物理學家所說的「萬有理論」。天空為什麼是藍的?為何存在引力?萬有理論能夠用一個單一理論解答所有疑問。不過,創立這一理論的夢想可能需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才能照進現實。

已知的兩大理論——愛因斯坦的廣義相對論和標準模型——結合起來都能很好地描述我們周遭的世界,但它們距萬有理論仍有數光年的距離。廣義相對論描述大規模的恆星、星系和宇宙的行為。他認為引力是時空結構的扭曲。廣義相對論已多次得到驗證,最出名的一次驗證是2016年發現引力波。標準模型描述亞原子世界。在朝著萬有理論前進的道路上,研究標準模型的科學家取得了最引人注目的進步。

如果能創立所謂的「萬有理論」,我們就能解答宇宙的所有疑問。我們知道萬物由原子構成,原子由質子、中子和電子構成。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發現質子和中子由更小的粒子——夸克——構成,電子則是輕子家族一員。發現物質的最小構件只是創立萬有理論的第一步,第二步是了解掌控各構件如何交互的各種力。

科學家知道存在四種基本力,在亞原子層面,科學家對其中三種力——電磁力、強核力和弱核力——有著很深的認識。電磁力將原子聚集在一起,同時對化學過程「負責」。強核力將原子核束縛在一起,同時讓夸克滯留在質子和中子。弱核力對某些類型的核衰變「負責」。

標準模型圖解。每個已知的亞原子力都有一個與之相關的粒子或者攜帶這種力的粒子。膠子帶有強核力,光子掌管電磁力,W和Z玻色子控制弱核力。詭秘莫測的希格斯場瀰漫整個宇宙,賦予夸克、輕子和一些帶力粒子質量。這些構件和力構成了標準模型。

利用夸克、輕子和已知攜帶力的粒子,我們可以構建原子、分子、人類、行星以及宇宙內的其它所有已知事物。標準模型是一項非凡成就,有些萬有理論的形了,但仍舊不是真正的萬有理論。萬有理論的目標是找到一個能夠解釋宇宙物質和活動的單一構件和單一力。標準模型涵蓋12種粒子(6種夸克和6種輕子)和4種力(電磁力、引力、強核力和弱核力)。不過,目前還沒有已知的量子引力理論。換句話說,引力還不是當前的標準模型的一部分。

根據所謂的超弦理論,最小的物質構件並不是粒子,而是微小的震蕩弦。物理學家繼續探尋一項更根本的理論。為了做到這一點,他們需要減少構件和力的數量。找到一個更小的構件將面臨巨大挑戰,因為這需要一個超出人類當前能力範疇的超強大粒子加速器。造出這種可運作的新加速器需要幾十年時間,而且它只能在現有基礎上逐漸升級提速。為此,科學家必須猜測更小構件的可能狀態。有一個很流行的概念叫做超弦理論,根據超弦理論,最小的構件並不是粒子,而是微小的震蕩弦。就像大提琴的琴弦能夠演奏出不同音符一樣,不同的震蕩模式對應不同的夸克和輕子。在這種方式下,一個單一類型的弦就是終極構件。

問題是,並沒有任何實驗性證據證明超弦的存在。觀測到超弦所需的能量被稱之為「普朗克能量」,是我們當前能夠產生的能量的一千萬億倍。普朗克能量對應所謂的普朗克長度,即最小的不可分割單位,超出了量子效應的範圍。我們尚無法測量超出這一範圍的更小長度。一旦小於普朗克長度或者超出普朗克能量,光子間引力的量子效應將變得非常重要,相對論不再起作用。在可預見的未來,超弦理論仍只是一種推測。

萬有理論能夠解釋所有已知現象。我們還沒有創立這一理論,但我們在標準模型(黃色)中統一了量子世界的行為,對引力(粉色)也有很深的認知。未來,我們將構想一系列新的統一(綠色)。藍色為我們尚無法理解的問題,需要創立新的理論。此外,我們並不確定,在朝著更高能量級別進發時,我們是否會發現其它現象過多的力也是一個問題。科學家希望「統一」各種力,證明它們只是一個單一力的不同表現形式。牛頓證明讓物體墜落地面的力與掌管天體運動的力是一樣的。麥克斯韋證明電和磁是電磁力的不同行為表現。上世紀60年代,科學家證明弱核力和電磁力實際上是電弱力的兩個不同面。

研究人員希望將電弱力和強核力統一為所謂的「大統一力」。在此之後,大統一力再與引力統一,進而創立萬有理論。物理學家懷疑最終的統一可能仍要在普朗克能量層面,因為在這種能量水平,我們無法再像相對論一樣忽視量子效應。普朗克能量要遠遠超過粒子加速器近期內所能達到的能量水平。

歷史上,科學家多次證明看似不相關的現象如何源自於一個單一力。我們認為這個過程將繼續下去,最終創立萬有理論現有理論與萬有理論相差十萬八千裡。打個比方,如果我們能夠探測到的粒子能量用細胞膜的寬度代替,普朗克能量則相當於地球的直徑。可以想像,一個徹底洞察細胞膜的人或許能夠預測細胞內的其它結構,例如DNA和線粒體,但我們無法想像一個人能夠預測地球上的活動,例如火山、海洋或者磁場。

粒子加速器當前可達到的能量水平與普朗克能量之間存在一條巨大的鴻溝。換句話說,我們幾乎不可能在現在創立萬有理論。但這並不意味著物理學家應該退休回家,仍有很多有意義的工作等待他們去完成。他們仍需研究一系列尚無法給出解釋的現象,例如在宇宙中比重達到95%的暗物質和暗能量,而後利用這些新知識創立一項更全面的物理學理論。這個理論並非萬有理論,但仍遠遠優於當前的理論框架。他們需要重複這個過程,直至讓萬有理論的夢想照進現實。

博科園|文:堂·林肯轉自:漫步宇宙/qqtaikong博科園|科學、科技、科研、科普

相關焦點

  • 萬有理論: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
    了解上帝的想法是現代物理學的終極目標,意味著科學家能夠揭示大自然的法則,創立所謂的「萬有理論」。萬有理論能夠解答所有疑問。不過,創立這一理論可能需要數百年,甚至數千年的不懈努力。物理學巨匠愛因斯坦作為物理學巨匠,愛因斯坦一心希望了解「上帝的想法」。
  • 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_詳細解讀_最新資訊_熱點事件...
    原來許多百萬年前,老鼠其實是一種超智慧生物,它們建造了一部超級電腦深思,它們問超級電腦,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是什麼,經過一段長時間的計算,深思告訴老鼠的後人答案是42,深思解釋它只能計算出答案是什麼,但答案的原因必須由另一部更高智能的電腦才能解釋,而該部電腦就是地球。
  • 不要恐慌,因為宇宙的終極答案是42
    作者正是通過這樣一種對理性和感性的完全消解,卸下了現代主義中「人」所背負的意義負擔:不用糾結你正在做的事情是有沒有意義的,因為它在另一個維度上講一定是沒有意義的。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意義:42!
  • 物理學家如何驗證萬有理論?
    就目前所知,宇宙是由四種基本自然力維繫在一起的——電磁力、強核力、弱核力以及引力。
  • Google中隱藏了一個關於生命、宇宙及一切的答案
    這也恰恰說明Google有著極客、科幻氣質的公司。The answer to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is 42.生命、宇宙以及任何事情的終極答案(Answer to the Ultimate Question of 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是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所寫的系列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裡的一個數。
  • 數學家破解「宇宙生命終極答案」:42的三立方數和問題
    來源:新浪科技眾所周知,42是《銀河系漫遊指南》中關於生命、宇宙和一切問題的答案。圖為馬丁·弗裡曼在2005年的電影中飾演亞瑟·丹特新浪科技訊 北京時間9月11日消息,如果你是一位科幻愛好者,看到42這個數字,你一定會會心一笑。
  • 42,人類破解宇宙生命終極答案,竟是3個整數的立方和!
    這是數學界的一大突破,由MIT和布裡斯託大學的數學家共同發現,他們以「生命、宇宙以及一切」的網頁標題,公布了這一成果。人類第一次將42寫成了3個整數的立方和!當然,這個論題本身還沒有解決,下一個數字是114……」有意思的是,兩位數學家公布這一結果的網頁標題是「生命、宇宙以及一切」(Life, the Universe and Everything)。
  • 《銀河系漫遊指南》裡關於宇宙終極問題的答案42,有人總結出來了
    在道格拉斯·亞當斯(Douglas Adams)的經典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Hitchhiker’s Guide to the Galaxy)中,一臺名為「深思」(Deep Thought)的超級計算機經過700萬年的思考,得出了關於「生命、宇宙和萬事萬物終極問題」的答案,這個答案就是「42」。但亞當斯一開始並沒有說明那個「終極問題」究竟是什麼。
  • 42:宇宙的終極答案?
    或許真實的情況是,42其實只是一個難解的數字,但並不是什麼終極答案。在這本小說的最後,名為「深思」的超級計算機揭示了關於「生命,宇宙以及萬事萬物」的「終極問題」的答案:「42」。實際上,關於42還有很多有趣的巧合,不過這些巧合為什麼存在,可能就不得而知了。比如在古埃及神話中,當人死後成為靈魂時需要接受審判,死者需要向42名審判官表明自己沒有犯下過42樁罪行中的任何一項。
  • 萬有理論春光隱現?
    Theory of Everything (萬有理論)是假定存在的具有總括性、一致性的物理理論框架,能夠解釋宇宙的所有奧秘。廣義相對論和量子場論的總和,可以說是最接近想像中的萬有理論。String Theory(弦論)和Loop Quantum Gravity(圈量子引力)是目前被認為最有可能成功的萬有理論。
  • 必刷科普:關於生命、宇宙和一切的42個終極問題!
    在腦洞大開的經典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中,高度智慧的跨維度生物為了找出生命、宇宙與一切的答案,製造了一臺名叫「深思」(Deep Thought)的超級電腦進行計算。「深思」花了750萬年來計算和驗證,熬死了無數代人,最後得出的答案:那就是42。
  • 《銀河系漫遊指南》宇宙的終極答案
    在作品中,一個古老而先進的文明,為了探求「宇宙、生命和萬物存在的終極答案」而建造了一臺超級計算機。在漫長的歲月長河中,這個文明經歷了興衰迭起,唯獨這個超級項目始終被維護著。亞當斯在學生時代相當熱愛寫作,1971年他寫了一篇關於宗教詩歌的文章,在這篇文章中他將披頭四樂隊與威廉·布萊克聯到一起,並使他獲得了「當地大學」的賞識。這使得他19歲便得以入劍橋大學研讀英語文學。
  • 宇宙終極是「42」:但關鍵是,終極問題到底是什麼?
    、宇宙或萬物終極問題的答案,不僅在大眾文化中非常重要,根據道格拉斯·艾登(Douglas Adams)對宇宙提出的「高科技黑客」原則,其在物理和數學領域也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道格拉斯·亞當斯的《銀河系漫遊指南》可謂是最有趣的科幻小說中之一,其中有臺超級計算機設定為可揭曉終極問題。據稱,這臺電腦的設計是為了給出關於生命、宇宙和萬物終極問題的答案,它花了750萬年的時間來計算答案,並且最後把答案算出來了——42。只是當答案最終揭曉時,無人知曉「終極問題」到底是什麼。
  • 笑看《銀河系漫遊指南》—宇宙終極奧秘的答案是42!
    數字「42」並沒有隱藏什麼宇宙奧秘,而是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中的一個梗!,出現了一個超級文明,他們竭盡全力地探尋宇宙的終極奧秘,於是選擇了兩個超級聰明的人,來設計和製造了一臺名叫「深思」的超級計算機,用於計算關於宇宙、生命和萬物存在的終極答案,並告訴深思他們想要一個簡單一點的答案。
  • 生命、宇宙以及萬物的答案是……37?
    在英國作家道格拉斯·亞當斯所寫的系列科幻小說《銀河系漫遊指南》中,高級智慧生命為了找到「生命、宇宙以及萬物的答案」,建造了一臺超級電腦「深思」來進行解答。「深思」花了750萬年進行計算和驗證,最後給出了一個看似荒唐的答案——42。
  • 宇宙的存在是否有什麼終極目的?
    如果想要回答宇宙的終極目的是什麼,這就好像承認宇宙是一個生命體一樣,它所做的事情都是有目的的。但宇宙真的是一個所謂的生命體嗎?我們現在根本就不清楚,所以我們也不會知道宇宙存在有什麼終極目的。但就目前人類的認知來看,宇宙並非像地球生命一樣的有機物體,沒有證據表明宇宙本身能像人類一樣的思考。宇宙的存在,似乎沒有表現出明確的目的,或許可能根本就不需要什麼目的。因為人類做事情都是帶著目的性的,導致我們給宇宙強加上這種可能是莫須有的目的。這就好比問石頭的存在有什麼終極目的,都是無法得到確切答案的。倘若宇宙真的有什麼目的,或許就是它讓自身的條件變得適合生命的存在。
  • 萬有理論真的存在嗎?
    但如果我們期望我們的理論是完備的,這就意味著在我們提出任何理論之前,就已經預設了萬有理論的存在——它涵蓋了我們發現的以及尚未發現的所有基本粒子的影響,而這完全不切實際,甚至毫無可能。因此,在更小的尺度(或者更大的尺度,不過不太可能)上誕生的可能的新物理學理論,至少在實驗室可測量尺度內,不應該影響到現有的合理理論。
  • 萬有理論:等待下一個奇蹟年
    我們現在的科學,更多的是應用科學,即將牛頓、愛因斯坦等先輩的理論轉化為實際應用,比如前文提到的GPS、半導體、雷射燈,以及接下來的AI、機器人; 以及驗證科學,即驗證愛因斯坦等先輩的理論,比如當年刷爆朋友圈的LIGO探測器成功發現引力波(為此誕生了一個諾貝爾物理學獎),以及黑洞照片的問世、上帝粒子的發現,均證明愛因斯坦的理論是正確的
  • 人類能找到「萬有理論」嗎?(上)
    在這部電影中,雖然大部分時間都在講述史蒂芬· 霍金與其前妻簡的故事,但也擠出了一點兒時間解釋了一下霍金在物理學上都做了些什麼。 當然了,霍金絕不缺乏雄心壯志,他是眾多試圖提出一種萬有理論的物理學家中的一員。萬有理論是指能夠解釋我們所處宇宙中的一切事物的理論。
  • 宇宙終極答案「42」到底是什麼意思?超級計算機為我們揭曉答案
    但是在一些科幻愛好者的眼裡,42卻代表著宇宙的終極答案。這到底是為什麼呢?我們不得不從一部電影,《銀河系漫遊指南》說起。在這部著名的科幻電影中,一個宇宙超級文明為了尋找能夠回答一切問題的宇宙終極答案,設計了一臺名為「深思」的超級計算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