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漫,這個詞是近些年出現的。據說,1993年創辦的動漫出版同業協進會和1998年創刊的動漫資訊類月刊《動漫時代》使用了「動漫」一詞。後經漫友雜誌社推廣,現在「動漫」早已成為概括動畫、漫畫行業的一個專業名詞。
「動漫」是動畫與漫畫的合稱縮寫。如果按照這個說法,中國動漫史可以追溯到清末民初興起的近代漫畫和20世紀20年代萬氏兄弟的動畫作品。
20世紀20年代,萬氏兄弟(萬古蟾、萬籟鳴、萬超塵、萬滌寰)開始學習和研究美國動畫製作技術。1922年他們製作出中國第一部帶有廣告性質的動畫短片《舒振東華文打字機》,標著著中國也有了動畫。不過,他們在拍這部短片時,把動畫人物畫在紙上,動畫背景不能顯示。動畫短片只是打開了製作的大門,質量和反響並不是很好。
萬氏兄弟的動漫作品
從這部動畫短片開始,萬氏兄弟在動畫片製作上不斷摸索、試驗。1924年他們加入長城公司,在梅雪儔的支持下,成功拍出了中國第一部自製人畫合演的《大鬧畫室》。
影片內容:畫家正在畫室創作,從墨水瓶裡跳出了一個紙人,紙人在畫室大鬧一番,讓畫家不能正常工作。畫家想捉紙人,可是紙人很機靈,到處亂跑。畫室被紙人弄得一塌糊塗,最後,畫家抓住了紙人,把它放進了墨水瓶。
故事情節很簡單,很像《貓和老鼠》裡的故事。一個是搗蛋鬼,一個是被欺負的人,兩個人各種追趕,各種打鬧。場面輕鬆、活潑、搞笑。
可以看出,萬氏兄弟的早期動畫作品受到了美國影視風格影響。在《大鬧畫室》之後,他們又拍了《一封書信寄回來》。仍舊是延續紙人與畫家的故事。小紙人把畫家寄出的信改了地址,信又寄回來了。畫家哭笑不得。
這兩部動畫,故事內容都是關於生活常事,情節機智、好笑。動畫電影在上海上映後,人們很喜歡,萬氏兄弟受到一些製片商的青睞。
到了30、40年代,萬氏兄弟和那時中國很多藝術家、文學家一樣,受到左翼文藝思潮的影響,迎合時代主題,創作一些反映社會現實和宣傳左翼思想的作品。這類作品政治宣傳色彩濃,突出勞動人民和民族的苦難。
抗日戰爭爆發之後,萬氏兄弟加入抗日宣傳活動。他們製作了一些動畫樣式的抗日宣傳歌語。
此時,萬氏兄弟在動畫製作已經摸索出一些經驗。他們早期受到美國動畫電影的影響,製作的動畫作品,故事情節也是模仿外國動畫影片。30年代中期前,他們意識到要製作具有民族特色動畫作品,才能讓中國的動畫事業更具生命力。
抗日戰爭中斷了他們在動畫電影民族化的試驗。此時,美國的《白雪公主》在上海放映,一時間萬人空巷。萬氏兄弟受到啟發,決定根據《西遊記》中的孫悟空三借芭蕉扇情節,創作《鐵扇公主》。
萬氏兄弟為了拍攝這部影片,先後組織了100多人參加繪製,繪製了近2萬張畫稿。在拍攝的過程中,投資人張善根認為拍攝時間太長、成本高,想中途退出。萬籟鳴極力勸說,並保證說作品一定會大賣。後來,他又請求上元銀公司盛丕華進行支持和投資。
電影上映後,受到很多人的喜歡,大家爭相觀看。這部動畫電影和《白雪公主》、《小人國》、《木偶奇遇記》一樣,成為世界電影史上著名的大型動畫藝術片,具有強大的影響力。
《鐵扇公主》不僅取材於古典名著《西遊記》,借用了中國的山水繪畫藝術,還請來當時知名影星配音。按今天的話來說,那時的《鐵扇公主》擁有熱門IP資源,又有明星營銷效應,又是一部口碑、質量都上乘的作品。
據說,日本的手塚治虫大師受《鐵扇公主》的影響,決定從事動畫行業。
新中國成立之後,萬氏兄弟放棄了迪斯尼的邀約,進了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60年代他們製作的《大鬧天空》,多次獲得國際電影大獎。《大鬧天空》1961年、1964年分為上下兩集在國內公映。後來又在國外的電影節上公映,得到很高的評價。很多人認為,這部動畫影片,不僅具有美國迪士尼動畫電影的流暢與美感,同時也具有中國的傳統藝術風格。
從《鐵扇公主》開始,萬氏兄弟的動畫電影開始回歸到中國傳統文化中,尤其擅長利用《西遊記》這個大IP。雖然他們那個時代已經離我們很遠了,但是他們推動中國動畫發展的歷程值得我們回味。
在萬氏兄弟成長的歷程中,他們受到了美國迪士尼動畫電影的影響,他們的作品也遇到西方動畫電影的競爭,他們的創作還受到國家文化政策的影響,創作才情沒有完全發揮。但是,萬氏兄弟還是在動畫電影發展史上留下了光輝的色彩。這其中,得益於他們對中國動畫電影的熱情和清醒認識。
萬氏兄弟的經驗
萬氏兄弟的那些成功作品,無一不是利用了中國傳統文學作品的熱門IP,將中國民族特色文化作為與西方動畫電影競爭的內容,同時吸取迪士尼動畫電影的長處,注重色彩和細節,作品充滿活潑氣息。在萬氏兄弟的動畫藝術事業生涯中,他們將水墨畫、木偶戲、傳說、歷史典故、現實新聞、摺紙、皮影戲、民俗……融合在動畫電影作品中。他們不把動畫當做適合低齡兒童觀賞的作品,將動畫藝術與生活相結合,適合各類人群觀看。
綜觀來看,萬氏兄弟依靠天賦和手工製作,給我們提供了好萊塢動畫製作方式之外的另一種可能性。這樣的作品,在國內外火爆,能夠走向國際,榮獲各種大獎,也不難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