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萬氏兄弟最為世人所知《大鬧天宮》
說到亞洲國家的影視文化,真正具有世界影響力的,可能還是要數日本人的動畫電影、電視。他們的動畫作品,除了東亞各國,在歐美國家都有廣泛的觀眾,宅男、Cosplay,不只是亞洲人的專利。這一切的成功,都是源自手塚治虫等動漫先驅的努力,但有趣的是,手塚治虫之所以走上動漫之路,有很大程度是受到萬氏兄弟的《鐵扇公主》影響。這部亞洲最早的動畫長片,取材自《西遊記》的片段,是萬籟鳴、萬古蟾兩兄弟在「孤島」時期的上海,於困難條件下用一年時間製作而成,於一九四一年一月上映。雖然電影隱含抗日信息,還是被日本片商相中,在第二年就登陸日本,影響了手冢的人生路向,並刺激了日本軍部開拍日本第一部動畫長片《海之神兵》。/文:行光
說到中國的動畫發展,和萬氏兄弟的努力可以說是密不可分。早前香港電影資料館放映長城畫片公司的《一串珍珠》(一九二七年),片頭就是動畫片段。而萬氏兄弟創作的第一部動畫作品《大鬧畫室》就是為長城畫片公司所創作,他們四兄弟由一九二七至四○年,拍攝了數十部動畫短片,其中有插在真人演出劇情片的動畫片段,如袁牧之《都市風光》(一九三五年)中戲中人所看的動畫片,也有獨立成篇的作品。而獨立成篇的作品,也經常有真人的演出在其中。
真人演出與動畫混合
在這個星期日香港電影資料館的節目,「修復珍藏:中國經典動畫選輯」節目一之中放映的《飛來禍》(一九三四年)就是如此,先是一小段學生捉弄同學的情節,然後老師上課講故事,才是動畫的開始。動畫故事講田鼠請青蛙一起去遊藝場看雜技表演,之後青蛙回請田鼠到自家池塘去玩,說水底的風景比岸上更加新鮮有趣。青蛙用繩把蛙與鼠的腳拴在一起,結果當青蛙在水中玩耍時,不懂遊泳的鼠卻暈倒飄在水上,被老鷹發現,把綁在一起的鼠與蛙叼走做晚餐。
《飛來禍》應是萬氏兄弟最後一批製作的無聲動畫,也是現存較早期的萬氏兄弟作品。而這次放映的重頭戲《鐵扇公主》,是張善琨看到迪士尼的《雪姑七友》(Snow White and the Seven Dwarfs)風靡全球,萌生了拍攝動畫長片的念頭,於是成立卡通部,聘請萬古蟾為主管,開始籌備拍攝。在當時被日軍包圍的上海租界「孤島」,由一百多人花了一年時間繪成,全片大約畫了十六至二十萬張圖,成為亞洲第一,世界第四部動畫長片。這部電影在《西遊記》傳統故事中,加插了眾人合作反抗強暴的情節,連日本人也看得出包含抗日的信息。但在日本製片家川喜多長政的操作下成為第二部在戰時日本上映的中國電影。(第一部是陳雲裳主演的《木蘭從軍》)而這次資料館放映的《鐵扇公主》,是由法國電影收藏家紀可梅(Marie-Claire Quiquemelle)女士提供,上世紀八十年代修復的法文版。
世界級經典《大鬧天宮》
除了兩部萬氏兄弟作品,同場放映的還有《風箏》和《皇帝夢》兩部短片,兩部都是和日本人設在東北的滿映有關係。其中《風箏》是一九四三年華北電影公司的出品,這間公司是滿映設在華北的分支,本是為日本人宣傳的機構,但創作人卻利用神話,巧妙傳遞黑暗統治不會長久,以春回大地的寓言帶出希望。而《皇帝夢》則是日本戰敗後,由延安電影團和舊滿映人員組成的東北電影製片廠製作,由陳波兒領導製作的木偶動畫。這部動畫以鮮明的立場諷刺蔣介石政權,是一部政治宣傳片。
其實萬氏兄弟最為世人所知的還是他們在六十年代創作的《大鬧天宮》,這部電影的藝術成就遠勝同期的日本動畫長片,毫無疑問是世界級的經典。在《大鬧天宮》之中,萬氏兄弟完全擺脫早年的迪士尼視覺風格,而是採用了國畫及傳統視覺元素組成的造型設計和畫風,聲音上則是結合了戲曲的念白和鑼鼓。這個轉變,是五十年代眾多中國動畫人累積的成功。在六月份「中國經典動畫選輯」節目二的放映之中,有萬古蟾從香港返回上海,進入上海美術電影製片廠後創作的中國第一部剪紙片《豬八戒吃西瓜》。分別根據齊白石、李可染的畫風創作的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和《牧笛》,以及遠赴北京、山東、河北等地搜集大量古代繪畫、雕塑、建築等資料,參考了中國京劇的臉譜和動作設計人物造型和動作完成的《驕傲的將軍》。這幾部短片可以說都是為《大鬧天宮》鋪平了道路的先驅之作,亦是中國動畫史上重要的經典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