害人害己:快停止這種「自殺」行為

2020-09-21 科溯環境

據美國CBS新聞報導,近日世界自然基金會發布報告:過去50年間全球的動植物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68%

世界自然基金會從1970年起,監控了21000個動植物種群,近4400個物種,其近期發布的《地球生命力報告2020》顯示自1970年-2016年,哺乳動物、鳥類、兩棲動物、爬行動物和魚類的全球種群數量平均下降了約三分之二,而人類活動以及如何生產糧食是對大自然最大的威脅之一。

報告同時顯示單單氣候變化這一項因素,就會造成最高五分之一的野生物種群在本世紀末面臨滅絕風險。氣候變化對地球生態的影響是眾所周知的,前不久世界氣象組織秘書長塔拉斯稱2020年仍將是有記錄以來最溫暖的一年,在很大程度上是溫室氣體作用的結果。


很多人不太理解,全球變暖說了那麼多年,氣溫平均上升也不過才區區幾度,會有多大的影響呢?那可就大錯特錯了,「區區幾度」的殺傷力是我們都想不到的……

· 氣溫每升高1%,全球小麥產量平均降低5.7%,常見食物會越來越少甚至永遠消失;

· 氣溫每升高1%,海洋生物量減少5%

· 氣溫每升高2%,大宗作物產量下降,全球超過1/4土地15億多人口的家園將陷入乾旱,99%的珊瑚礁被消滅

· 夏季平均氣溫每升高1℃,自殺率將上升1.4%


山火再來襲

而地球生態在今年更加岌岌可危。從新年伊始的澳洲山火、20000噸油洩露北極圈到模里西斯海域的燃油洩漏,都讓原本就脆弱的地球生態更加雪上加霜……而不好的消息又一次傳來,美國正在經歷毀滅性山火季。據美國國家消防中心的數據,12日起,美國西部97起大火在燃燒,「16個紐約」被燒沒了,這其中加州山火最為嚴重。甚至有消防人員表示,此次至少有8處山火可能將會持續到今年冬天

(圖源網絡 美國山火現場)

因為山火,舊金山大部分地區和灣區其他地區的空氣品質處於「不健康」水平,不過這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有專家指出,這次山火的大規模蔓延氣候變化有很大關係,而且情況可能不會好轉

氣候變化在整個生態圈中的影響力是不容忽視的,它與生態圈的「一榮俱榮,一損俱損」,一旦形成惡性循環的死結,就再難找到解開的法門。近些年,各國都逐漸認識到大氣治理的重要性,不僅是對生態環境的保護,也是對人類造成的生態破壞做出補救。我國同樣在大氣治理方面採取了多樣措施,初見成效


大氣治理不能停

根據生態環境部公布的2019年度全國「12369」環保舉報情況來看,我國大氣汙染舉報佔比持續下降,意味著我們對大氣治理的付出沒有白費,空氣品質也逐漸呈現良好走勢

(圖源生態環境部:2019年全國環保舉報點位分布圖)

但數據上的良好展現不能代表我們的大氣治理重任可以放鬆,相反的,相關部門還在趁熱打鐵再出新政策,以求全方位防治結合應對大氣汙染。

以北京市生態環境局為代表的「預防措施」主要針對未發生的大氣汙染而設。由於移動源汙染在本地PM2.5汙染貢獻中佔比45%,而在移動源汙染中,柴油車和汽油車佔比均較高,分別達32%和29%。為此北京截至2020年8月底,已累計推廣純電動車超過35萬輛,其中公共領域7.06萬輛,約佔全國的10%。下一步還將繼續深化交通行業、能源領域的節能減排,推進汽、柴油消費減量化,推動機場落實民航業節能減排政策標準,研究擴大碳排放交易範圍,探索建立重點行業車輛碳排放交易機制

另外針對大氣環境突出問題,同時結合8月、9月臭氧汙染易發和秋冬季PM2.5汙染峰值兩個階段性汙染特點,各地的「治理措施」重拳出擊,已經及時跟上步伐。如江蘇靖江著力推進5項大氣環境專項治理:一是工業企業穩定達標排放專項治理、二是餐飲油煙整治「回頭看」專項治理、三是揚塵汙染專項治理,確保施工揚塵「六個百分之百」措施全部落實到位、四是汽車維修行業VOCs專項治理、五是推進移動源專項治理,提升大氣汙染防治管理水平,持續改善區域大氣環境質量;山東濟南省為持續改善轄區空氣品質,街道在秋季乾燥天氣採取了「機械為主,人工輔助」溼法清掃保潔作業方式,對主次幹道、人行道及道牙進行精細化作業,常態化洗掃衝刷人行道、綠化帶接口等易積塵部位等。

2020已經逐漸接近尾聲,藍天保衛戰的收官之年也即將結束。各地開始的百日攻堅行動也在感染民眾,從衣食住行各方面將大氣治理行動落到實處。除此之外,自2017年螞蟻森林上線後,至今已有5.5億人在此種下並養護真樹,超過2.2億棵。每個人都在默默付出,有意或無意的行動都是大氣治理之路的前行腳步。

但行義事,前路有光。終將有一天會看到霧霾散了、雨水多了、天空藍了、植被多了,「讓我們相信的事,長成相信的樣子」。

微信搜索:科溯環境,了解更多環保小知識。

相關焦點

  • 男子自殺燻死鄰居 害人害己兩條年輕生命悄然逝去
    原標題:男子自殺燻死鄰居 害人害己兩條年輕生命悄然逝去 男子自殺燻死鄰居是怎麼回事好死不如賴活著男子自殺燻死鄰居:俗話好的號,好死不如賴活著,一男子自殺卻把鄰居燻死了,這是怎麼回事呢
  • 為博眼球散布謠言,真相大白害人害己
    今天推出《為博眼球散布謠言,真相大白害人害己》。長城網訊(記者 王珂)近期疫情牽動著人們的心,社會各界紛紛投入抗擊疫情的行動中,但有一些網民卻在網絡上發布、轉發不實信息,甚至製造、傳播謠言,給人們帶來恐慌,造成不良社會影響。網絡空間不是法外之地,網民加強自律,不信謠不傳謠、不造謠,一同努力,共同建設健康向上的清朗網絡環境。
  • 搞笑gif圖:司機也太粗心了,你這是害人害己啊!
    司機也太粗心了,你這是害人害己啊!
  • 害人害己 揭露填充碳粉真實的危害性
    害人害己 揭露填充碳粉真實的危害性 2010年09月02日 12:45作者:王琛編輯:王琛文章出處:泡泡網原創     隨著科技的發展與新經濟的浪潮
  • 害人又害己!這種常見行為,與數百種健康問題有關
    研究人員分析,飲酒與愛滋病風險的相關性,在一定程度上可能是由於飲酒後對性決策的影響,導致不安全的性行為,尤其是具有冒險行為和其他人格特質的人。 飲酒也會對HIV傳播和疾病進展產生生物學效應。有研究顯示,大量飲酒或飲酒障礙,與病毒載量升高和CD4計數下降相關。
  • 鄭州又現瞞報輸入女,僥倖心理是病毒催化劑,心無敬畏害人終害己
    作為家長的我們,在對瞞報案例帶來的危害義憤填膺的同時,更需要警惕,瞞報行為背後的僥倖心理對孩子的負面影響,避免讓孩子誤入歧途而不自知。一、對於「僥倖心理」,我們每個人都不陌生鄭州這兩例瞞報病例,他們是真的不知道自己的行為,會增加多少感染率,增添多少防控工作量,嚴重的話會讓這麼多天的疫情防控工作功虧一簣嗎?我確定,作為成年人他們都是知道的。那為什麼他們最後還是選擇了撒謊、瞞報?
  • 章紹偉,小聰明是可以的,但真不能瞎抖機靈啊,不然真是害人害己!
    章紹偉,小聰明是可以的,但真不能瞎抖機靈啊,不然真是害人害己!最後,我們在思考一個問題,是不是因為章紹偉是德雲社的演員,這場風波才會愈演愈烈呢?
  • 【特約】日本「走回頭路」害人害己
    從政治勢力的分野的角度觀察,也能看到這種明顯的變化。4月23日在安倍晉三國會發言時表示,日本對朝鮮半島的殖民統治不一定被定義為「侵略行為」,隨後又於24日表示,日本議員參拜靖國神社是議員應有的自由,是「理所應當的事情」。其實,這都不是安倍第一次在歷史問題上發表「驚世駭俗的言論」。安倍曾經說過「國家的領導者向為國犧牲的人表達尊崇之念理所當然,所以首相應該參拜」。
  • 這種激素功不可沒!
    這是因為神經首先受到外部的刺激,大腦皮層然後把這種信號傳給腎上腺,此後分泌的腎上腺素導致心跳加速跳動!同樣地,人的心情也會影響體內激素的分泌。最典型的就是情緒對疾病的影響。這源於人的情緒會導致體內相關激素的分泌,而這些激素進而會影響病情的好轉與否。事實上,人的快樂感主要和多巴胺,血清素,內啡肽等快樂物質有關。
  • 一起來看看,醉酒之後,幾種令人討厭的行為表現
    對於這種喝醉酒的人,小編覺得這是最好的狀態了!因為對於這樣的人,只需要默默的把他護送到房間,任由他睡大覺就好了,不用費任何多餘的心思。第二種:喝醉酒之後嘮嘮叨叨沒完沒了。在他的一片嘮嘮叨叨中,不僅包括了眼前的一些雞毛蒜皮,甚至還能將一些陳芝麻爛穀子的事情全都翻騰出來。這種人真的很令人心煩,試問有誰能受得了一個酒鬼在耳邊沒完沒了的吐槽負能量呢?
  • 面試真題解析:低頭族不文明行為怎麼治理?
    3.現在低頭族玩手機現象很多,造成很多交通事故,某市將低頭族列為不文明行為,你會如何整治?(題目沒說身份)【參考答案】 隨著我們進入移動網際網路時代,手機成了很多人生活中的必需品,產生了很多低頭族。愛玩手機無可厚非,但不分時間地點場合地玩手機,卻有著諸多安全隱患,造成交通事故等不良後果。
  • 鍾祥公安查處酒駕醉駕違法行為21起
    為預防和減少道路交通事故發生,保護人民群眾生命財產安全,倡導文明交通出行,鍾祥市公安局交警大隊始終對酒駕醉駕等嚴重交通違法行為保持"零容忍"態度,查處一起,處罰一起,絕不姑息。2021年1月份以來,全市共查處酒駕醉駕違法行為21起,現場糾違2200起。
  • 學術造假是學者的自殺行為
    嵇少丞說,在西方發達國家,學術造假是學者的自殺行為。而在中國,有些有嚴重學術不端行為的人依然做著院士、校長和教授,這是不可理解的。中國論文的被引用率較一些國家是很低的,對學術造假的行政不作為可能是根本原因之一。    沒有「科研誠信」的人,沒有資格再做教授和科學研究。
  • 沒有智慧和原則的慈悲,就是害人害己的假慈悲!
    第二種:如有人身非貧窮、既無病痛、又無苦難,無需於我身尋求救護,而以貪慾心、嗔恚心、嫉妒心、傲慢心侵我財物、傷我身心,乃至奪我性命,而我任其侵奪,而不制止,又無力為其說法令其調服,這種犧牲,只能害人害己,既傷害了自己,既不能未其得人天福報,還給對方作惡的機會,果報成熟,必墮惡趣,又不能令其出離生死,成就道業,反增對方的貪嗔痴慢,眾苦之因……
  • 區分抑鬱和自殺行為,機器學習是怎麼做到的?
    這主要對自殺產生了影響。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稱,每年有多達80萬人死於自殺,其中60%面臨嚴重抑鬱症。儘管抑鬱症患者自殺風險較高,但抑鬱自殺和抑鬱的個體之間的差異並不容易察覺到。蒂娜·扎伊迪在她的博客中描述,機器學習通過面部表情來區分抑鬱和自殺行為。
  • 「北大自殺女生男友涉虐待罪被捕」包麗母親曝光案件細節和新進展
    太變態了,這種人一定要嚴懲!她本可以有一個光芒萬丈的未來!7月9日,包麗母親發文稱「牟林翰」因虐待罪被捕,並曝光案件細節和最新進展,今年4月11日,北大女生包麗去世。2019年10月9日,包麗在微博上留下「我命由天不由己」的遺言後服藥自殺。在其自殺之前,還曾有過割腕行為。包麗本人已於2020年4月11日醫治無效死亡。此前腦死亡已6個多月。包麗事件曝光之後,法律界關於牟某某的行為是否構成犯罪發生爭議。首先明確的是,當代大學生,女生也要潔身自好啊!一個本該有很好前程的生命被這樣毀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