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趙唯,2012-2018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在附中的求學生涯,故事頗豐,回憶滿滿。如今回首,六載求學之路就如讀一本好書,情節有跌宕有平淡,有歡喜有憂愁,臨近結尾便不捨得讀完,如今合上書這麼久,想起來還是感動。
得遇良師
在附中的六年中,有許許多多的老師給予我各種方面的幫助與教導,其中對我影響最深的是王莉萍校長與許洪發老師。
在初三時,王校長為我們講授物理課,講解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王校長從來不急於把各個知識點、解題技巧硬塞給我們,而是一步步引領我們去思考、去推理、去探索,鍛鍊我們的邏輯思維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將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白巖松談及讀書時曾言,讀過的書內容雖然忘了,但書中的很多觀點都內化為了自己的價值觀,在更深層面上影響著自身。王校長的課程於我而言就是如此,課程的內容細節我已記不清了,但其培養了我的科學思維能力,對我高中甚至大學的學習都有不可估量的幫助,其所授受用至今。
許洪發老師在我們學生中人氣一直很高,這與許老師帥氣的外貌,霸氣的作風不無相關,但更重要的是許老師的強者格局。許老師給我們的印象是文武雙全的強者形象,而他也是以強者的標準來要求我們的。許老師常以名人、前輩的事跡鞭策我們。他希望我們,從追趕者變成引領者;從望著別人的背影,到瀟灑地留下自己的背影。許老師讓我們不執拗於書本與習題,而是成為千裡馬,看得更開闊,跑得更久遠。在一次與許老師的交談中,他說道:「你們將來一定會超過我的,一定會的」,眼中滿是欣慰與希冀。有人說:「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人希望你過得比他好」,但我想對於許老師以及附中其他老師來說,這恰恰是對我們的期盼吧。
除了王校長與許老師,還有許許多多附中老師給予我幫助。他們給予我的遠遠不止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對我人格發展、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法上的引領。畢業後,我回到附中探望時,仍能與老師們暢所欲言,老師們也依舊給予我學習生活上的啟發與指導。正如老師們所說:「累了,就回家看看。」附中的大門永遠為我們敞開,附中的老師永遠歡迎我們回來。
趙唯與初高中的兩位數學老師
得結益友
民諺有云:「嚴師不如益友。」我在附中有幸加入九班這個溫暖的大家庭,結識了一群好友。幾年的相處時光雖然短暫,但回憶滿滿。我們登臨了泰山、長城,遊歷了西安、上海。「一二九」合唱成功,我們一起歡笑;校園籃球賽失利,我們共同難過。我們有嬉笑打鬧,有磕磕碰碰;我們互相學習,互相激勵,共同進步。
九班大家庭的建立,班主任姜華老師功不可沒。姜老師一貫反對班中「小圈子」、「小團體」的建立,曾多次強調「九班是一個整體」。心理學上講,團體之間往往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偏見。因此,姜老師的努力,讓九班成為一個團結友愛的集體,而不是分裂成彼此相隔的「小勢力」。正是九班的這股「向心力」、凝聚力,讓我們有了向上的衝勁,向前的動力。正是在這樣優秀的、團結的集體中,我們每位同學得到了最好的發展。
趙唯與高中班主任姜華老師
得見詩意校園
附中很美,不同時節也美的各有特點。春有碧桃連翹遙相爭豔,夏有白楊白蠟蔚然成蔭,秋季柿子張燈結彩,冬季松柏雪掛枝頭。更有杏壇前銀杏,花園中藤蘿,研修樓前小竹林,綜合樓下白玉蘭。附中也是處處能帶給我們驚喜的校園:草坪中藏匿的四葉草,悄悄爬上牆頭的爬山虎,喜鵲不知何時已躍上枝頭。鄧虹老師更是著書《跟著農曆走一年》,記錄下不同節氣時附中點點滴滴的美。
高中時我住宿學校,因此有幸得見夜幕下的校園。夜幕下的附中,有著別樣的美。校園褪去了白天的那份熱鬧喧囂,顯得格外寧靜祥和。晚間,我常攜一兩本散文,來到小花園旁的長廊中夜讀。夜讀的於仲春和初秋最佳,少有蚊蟲煩擾,氣溫也較為適宜。獨坐廊中,清風拂面,耳邊只有樹葉沙沙與偶間蟲鳴。累了便起身移步園中,夜色掩映下的樹林格外幽深,抬頭可賞星月。直至今日,我都還懷念那樣寧靜的夜,那樣清幽的園林,那段獨屬自己的時光。也許,當年那一點點才情就是在附中詩意的夜色中醞釀出來的吧。
長廊夜讀
得做最好的自己
附中足夠包容,為學子提供了良好發展的平臺,使其能按照自己的興趣、自己的學習方式、習慣發展,從而走出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在附中的六年間,我擔任過班委、校團委幹部,體驗過模聯、學工,參加過各種競賽,加入了多個學生社團。在附中的時光總是飽滿而充實,絕不僅僅是枯燥的學習。當然,學習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方面,而不同的學子有著不同的理解。附中向來不缺勤奮刻苦之人,我相較他們自然十不足一,但我也有著自己的理解。
老師布置的作業應該完成,但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狀態有個清晰的了解。高二的暑假,我因參加高校夏令營而身心俱疲,更糟的是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成堆的暑假作業。在認真思考後,我做了個大膽的決定,將假期僅剩的一點時間用於狀態的調整,而不是強迫自己去拼掉待完成的作業。誠然,開學後欠條成堆,但老師們了解了我的情況後,給予了我支持與鼓勵。幸運的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狀態對了,再加之老師的幫助,我的成績甚至更進一步。由此,適當給自己的頭腦放個假,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還初道人說:「身不宜忙,而忙於閒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亦可以鼓暢天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到了高三,課業壓力明顯加重,閒暇時光少了許多。每天的晚自習是學習的黃金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學習計劃。無論作業、壓力如何,第二節晚自習是我雷打不動的「閒書時間」。讀「閒書」放鬆神經、清醒頭腦,而我深知這對於我的重要性。白巖松曾在《做點無用的事》裡說到許多靈感源自閒暇,要給生命一點閒。此外,書中的許多知識又如源頭活水豐富我的知識體系,給予我靈感,我的語文作文中很多選題選材便是源自這些「閒書」。晚自習結束,我便也就結束一天的學習。與其擠出晚上的幾個小時拼命學習,不如換每天清醒的頭腦,事半功倍。於我而言,考試前的抱佛腳式複習甚至還比不上一場激烈的桌球或者一次散步,用功在平時,調整好狀態遠比搶時間有用。這些看似無用之舉卻是成就我的有用之功。
六年時光,遺憾肯定也是有的。那些沒有認真聆聽的課程,取巧矇混過關的小測,到最後也未能認真改完的作文……作家張愛玲曾說:「沒有遺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在附中的遺憾也恰恰是我路上的風景,是美好回憶的一部分。
在附中的六年,我有幸遇得良師,結交益友,欣賞了校園的詩意之美,做得最好的自己。實乃三生有幸,得遇附中。
希望你也能在附中,有良師益友為伴,有明月清風相隨,走出屬於自己的路,留下彌足珍貴的回憶。
來源:北京師大附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