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畢業於北師大附中,考進北大:高三每晚有一節雷打不動的閒書時間

2021-01-13 校園快報

我是趙唯,2012-2018年就讀於北京師範大學附屬中學,目前就讀於北京大學醫學部。在附中的求學生涯,故事頗豐,回憶滿滿。如今回首,六載求學之路就如讀一本好書,情節有跌宕有平淡,有歡喜有憂愁,臨近結尾便不捨得讀完,如今合上書這麼久,想起來還是感動。

得遇良師

在附中的六年中,有許許多多的老師給予我各種方面的幫助與教導,其中對我影響最深的是王莉萍校長與許洪發老師。

在初三時,王校長為我們講授物理課,講解深入淺出,生動有趣。王校長從來不急於把各個知識點、解題技巧硬塞給我們,而是一步步引領我們去思考、去推理、去探索,鍛鍊我們的邏輯思維以及自主思考的能力,將知識真正內化為自己的東西。白巖松談及讀書時曾言,讀過的書內容雖然忘了,但書中的很多觀點都內化為了自己的價值觀,在更深層面上影響著自身。王校長的課程於我而言就是如此,課程的內容細節我已記不清了,但其培養了我的科學思維能力,對我高中甚至大學的學習都有不可估量的幫助,其所授受用至今。

許洪發老師在我們學生中人氣一直很高,這與許老師帥氣的外貌,霸氣的作風不無相關,但更重要的是許老師的強者格局。許老師給我們的印象是文武雙全的強者形象,而他也是以強者的標準來要求我們的。許老師常以名人、前輩的事跡鞭策我們。他希望我們,從追趕者變成引領者;從望著別人的背影,到瀟灑地留下自己的背影。許老師讓我們不執拗於書本與習題,而是成為千裡馬,看得更開闊,跑得更久遠。在一次與許老師的交談中,他說道:「你們將來一定會超過我的,一定會的」,眼中滿是欣慰與希冀。有人說:「世界上除了父母,沒有人希望你過得比他好」,但我想對於許老師以及附中其他老師來說,這恰恰是對我們的期盼吧。

除了王校長與許老師,還有許許多多附中老師給予我幫助。他們給予我的遠遠不止書本上的知識,更重要的是對我人格發展、思維方式以及學習方法上的引領。畢業後,我回到附中探望時,仍能與老師們暢所欲言,老師們也依舊給予我學習生活上的啟發與指導。正如老師們所說:「累了,就回家看看。」附中的大門永遠為我們敞開,附中的老師永遠歡迎我們回來。

趙唯與初高中的兩位數學老師

得結益友

民諺有云:「嚴師不如益友。」我在附中有幸加入九班這個溫暖的大家庭,結識了一群好友。幾年的相處時光雖然短暫,但回憶滿滿。我們登臨了泰山、長城,遊歷了西安、上海。「一二九」合唱成功,我們一起歡笑;校園籃球賽失利,我們共同難過。我們有嬉笑打鬧,有磕磕碰碰;我們互相學習,互相激勵,共同進步。

九班大家庭的建立,班主任姜華老師功不可沒。姜老師一貫反對班中「小圈子」、「小團體」的建立,曾多次強調「九班是一個整體」。心理學上講,團體之間往往會產生不可避免的偏見。因此,姜老師的努力,讓九班成為一個團結友愛的集體,而不是分裂成彼此相隔的「小勢力」。正是九班的這股「向心力」、凝聚力,讓我們有了向上的衝勁,向前的動力。正是在這樣優秀的、團結的集體中,我們每位同學得到了最好的發展。

趙唯與高中班主任姜華老師

得見詩意校園

附中很美,不同時節也美的各有特點。春有碧桃連翹遙相爭豔,夏有白楊白蠟蔚然成蔭,秋季柿子張燈結彩,冬季松柏雪掛枝頭。更有杏壇前銀杏,花園中藤蘿,研修樓前小竹林,綜合樓下白玉蘭。附中也是處處能帶給我們驚喜的校園:草坪中藏匿的四葉草,悄悄爬上牆頭的爬山虎,喜鵲不知何時已躍上枝頭。鄧虹老師更是著書《跟著農曆走一年》,記錄下不同節氣時附中點點滴滴的美。

高中時我住宿學校,因此有幸得見夜幕下的校園。夜幕下的附中,有著別樣的美。校園褪去了白天的那份熱鬧喧囂,顯得格外寧靜祥和。晚間,我常攜一兩本散文,來到小花園旁的長廊中夜讀。夜讀的於仲春和初秋最佳,少有蚊蟲煩擾,氣溫也較為適宜。獨坐廊中,清風拂面,耳邊只有樹葉沙沙與偶間蟲鳴。累了便起身移步園中,夜色掩映下的樹林格外幽深,抬頭可賞星月。直至今日,我都還懷念那樣寧靜的夜,那樣清幽的園林,那段獨屬自己的時光。也許,當年那一點點才情就是在附中詩意的夜色中醞釀出來的吧。

長廊夜讀

得做最好的自己

附中足夠包容,為學子提供了良好發展的平臺,使其能按照自己的興趣、自己的學習方式、習慣發展,從而走出自己的路,做最好的自己。

在附中的六年間,我擔任過班委、校團委幹部,體驗過模聯、學工,參加過各種競賽,加入了多個學生社團。在附中的時光總是飽滿而充實,絕不僅僅是枯燥的學習。當然,學習無疑是最為重要的一方面,而不同的學子有著不同的理解。附中向來不缺勤奮刻苦之人,我相較他們自然十不足一,但我也有著自己的理解。

老師布置的作業應該完成,但更重要的是對自己的狀態有個清晰的了解。高二的暑假,我因參加高校夏令營而身心俱疲,更糟的是我沒有足夠的時間來完成成堆的暑假作業。在認真思考後,我做了個大膽的決定,將假期僅剩的一點時間用於狀態的調整,而不是強迫自己去拼掉待完成的作業。誠然,開學後欠條成堆,但老師們了解了我的情況後,給予了我支持與鼓勵。幸運的是,磨刀不誤砍柴工:狀態對了,再加之老師的幫助,我的成績甚至更進一步。由此,適當給自己的頭腦放個假,不失為一種好方法。還初道人說:「身不宜忙,而忙於閒暇之時,亦可儆惕惰氣;心不可放,而放於收攝之後,亦可以鼓暢天機」,大概就是這個意思吧。

到了高三,課業壓力明顯加重,閒暇時光少了許多。每天的晚自習是學習的黃金時間,可以自由安排學習計劃。無論作業、壓力如何,第二節晚自習是我雷打不動的「閒書時間」。讀「閒書」放鬆神經、清醒頭腦,而我深知這對於我的重要性。白巖松曾在《做點無用的事》裡說到許多靈感源自閒暇,要給生命一點閒。此外,書中的許多知識又如源頭活水豐富我的知識體系,給予我靈感,我的語文作文中很多選題選材便是源自這些「閒書」。晚自習結束,我便也就結束一天的學習。與其擠出晚上的幾個小時拼命學習,不如換每天清醒的頭腦,事半功倍。於我而言,考試前的抱佛腳式複習甚至還比不上一場激烈的桌球或者一次散步,用功在平時,調整好狀態遠比搶時間有用。這些看似無用之舉卻是成就我的有用之功。

六年時光,遺憾肯定也是有的。那些沒有認真聆聽的課程,取巧矇混過關的小測,到最後也未能認真改完的作文……作家張愛玲曾說:「沒有遺憾的人生是不完美的人生。」在附中的遺憾也恰恰是我路上的風景,是美好回憶的一部分。

在附中的六年,我有幸遇得良師,結交益友,欣賞了校園的詩意之美,做得最好的自己。實乃三生有幸,得遇附中。

希望你也能在附中,有良師益友為伴,有明月清風相隨,走出屬於自己的路,留下彌足珍貴的回憶。

來源:北京師大附中

相關焦點

  • 強化國防教育 激發愛國熱情——北師大集寧附中開展國防教育進校園...
    近年來,北師大集寧附中的國防教育工作以愛國主義教育為主旋律,深入貫徹《國防教育法》和《全民國防教育大綱》,認真落實《教育部關於加強新形勢下學校國防教育工作的意見》,把學校國防教育工作納入學校教育的總體系,統一協調,注重實效,成績顯著。
  • 17歲考北大,20歲進哈佛,他是帶著光芒的金子,卻在34歲選擇自殺
    在舉國上下的一片歡呼聲中,高三學生開始緊鑼密鼓地複習,其中有個人卻有異於他人,他就是馮奚喬。當時他還在讀高二,高考恢復的消息一出,讓他興奮不已,隨即他立馬調整學習進度,全力備戰高考。幾乎毫無懸念,馮奚喬那年在高考獨木橋上脫穎而出,年僅17歲便考進北京大學,就讀於物理系。
  • 湖南四大名校有多厲害,每年考進清華北大人數全國名列前茅
    湖南作為教育大省,在歷年高考中,考入清華北大等著名學府的人數在全國名列前茅,湖南高中有四大名校:長郡中學、雅禮中學、長沙一中、師大附中。2018年全國百強中學排行榜中,除了長沙一中排名48位外,長郡中學 、雅禮中學、湖南師大附中排名均在前11內。
  • 「數學界的掃地僧」張益唐受聘北大 稱被求知慾支配一生
    攝影/新京報記者 李玉坤對數學的「強烈好奇心」在北師大演講時,張益唐首先聊起了自己與北師大的淵源,「我原來就住在附近,高考的考場就在對面的師大二附中,所以對北師大的院子還是很熟的。」1955年,張益唐出生在上海。
  • 暖心送考花樣多 師生助考齊上陣
    「這身戰袍我穿了7年」,在工大附中考點外,來自二外附中的林美欽副校長身穿紅色連衣裙和白色西裝外套,為考生加油打氣。她還帶來七八個高三老師,他們都穿著統一印有「高考必勝」的紅色短袖T恤,特意來考點為孩子們增添「必勝」的信心。
  • 兩位北大新生對話:北大 我們如何「殊途同歸」
    初高中均畢業於南京梅園中學。2005年高考總分664分。其中語文122分、數學131分、英語139分、化學129分、物理143分。被錄取為北京大學醫學部8年制本碩博連讀基礎醫學專業新生。  周若卉小資料:中考609分。高中畢業於南師附中。2005年高考總分:633分(文科)。其中語文129分、數學115分、英語140分、歷史128分、政治121分。被錄取為北京大學中文系新生。
  • 「我就是懶得考清華北大」16歲女生高二考上中科大少年班!
    「其實我也想過上高三考清華北大,但是就是懶。」想過考清華北大,但就是懶據了解,少年班對年齡有一定要求。根據中科大2020年少年班招生辦法,面向具有高中畢業文化程度、2004年1月1日及以後出生的優秀高二(含)以下學生招生。
  • 東北師大附中畢業生當選北大研究生會主席!畢業論文寫了15萬字
    東北師大附中2012屆畢業生王佳明成功當選研究生會主席,祝賀王佳明同學,也祝願附中的畢業學子銘記「志存高遠 學求博深」之校訓,不斷在自己的成長路上創造佳績。王佳明高中畢業於吉林省東北師範大學附屬中學北京大學中文系2012級本科生、2016級碩士生、2019級博士生王佳明說,北大和中文系都不是完美的,但是要問我願不願意在這待一輩子
  • 北大畢業後,放棄麻省理工出家為僧,天才出走背後有著怎樣的故事
    彼時的賢宇法師還未出家,大名叫柳智宇,他與舒爾茨曾是2006年國際奧數競賽場上的老對手。但柳智宇技壓群雄、滿分第一,而舒爾茨只獲得了第六名。柳智宇是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滿分金牌、北大數學系尖子生、麻省理工學院全額獎學金得主。曾被視為數學天才,背負眾人期待。
  • 保送北大的數學天才,當年戰勝諾獎獲得者,為什麼卻選擇出家?
    當時教柳智宇的數學老師,現在高中數學競賽餘世平教練在過去十多年後,還是忍不住舉起大拇指稱讚:柳智宇腦筋的靈活程度,我教了一輩子書,這是第一人。沒過多久,柳智宇便憑藉各科出色的成績考上了華中師範大學第一附中的理科實驗班,(簡稱華師一附中),華師一附中也是當時湖北省最好的中學。
  • 2019年深圳北師大附中校園開放日安排
    北師大附中2019年校園開放日安排   4月2日9:00-11:00北師大附中中招QQ群主題宣講:高中介紹及招生問答   4月11日15:00-17:00北師大附中中招QQ群主題宣講:中招問答及新高考解讀   4月21日9:00-12:00校園開放日主題:學校介紹、參觀校園、中考學科備考策略指導講座、中考志願填報策略
  • 狂言「懶得考清華北大」的16歲女孩,最終成績是多少分?
    狂言「懶得考清華北大」的16歲女孩,最終成績是多少分? 讀書不是唯一的出路,但一定是通往成功的最佳方法。都說知識改變命運,沒文化只能幹些粗活累活。高考是人生的一次重要考驗,跨過了這道坎,前面的路就平坦了很多。
  • 北大古生物學至今只4人畢業
    《法制晚報》記者獲悉,今年北大的古生物學專業後繼有人,人大附中的餘逸倫通過北大自招考試,以降至一本線錄取的優惠考入元培學院。接受一到三學期的通識教育後,他將選擇古生物學專業。  身為「恐龍迷」的餘逸倫,曾和中科院專家做野外考察,親手挖掘過恐龍化石。他還運用三維數字建模的方法,研究冠龍前肢的運動功能,並發表在核心期刊《古生物學報》上。
  • 他是貴州高考狀元,8次月考就拿了5次第一,最終選擇清華姚班
    燕鴻偉,貴州省畢節市金海湖新區小壩鎮人,他出生於一個中產階級家庭,父親燕翔在農牧局工作,父母都是大專畢業,燕鴻偉上小學時,他的父母都還能給兒子輔導一下工作,等燕鴻偉上到初高中,他就開始自覺學習,不再需要父母的督促。
  • 高二女生覺得高三生活太累,自己努力考進中科大少年班,不用高考
    如果同班同學裡有一個天才存在,那麼不論是老師還是其他學生的家長就開始紛紛效仿這個孩子父母的教育方式,希望自己的孩子也能有所改變。 但是有的孩子可以考出好的成績,和家長的教育關係並沒有很大,最主要原因是孩子喜歡學習,自己有獨立的學習方法。
  • 高一學生獲信息學奧賽金牌保送北大 小學自製遊戲
    這50名學生中有4名學生來自廣東,其中廣州大學附屬中學(以下簡稱「廣大附中」)學生彭博名列其中,且是廣東學生中的唯一一名高一學生。目前,彭博入選IOI(國際信息學奧林匹克競賽)2021國家集訓隊,並已被保送北京大學計算機系「圖靈班」。高一就奪金保送北大,彭博的「成長密碼」是什麼?信息時報記者與彭博以及他的父親面對面談話,揭秘彭博的成長曆程和學習秘訣。
  • 我國嚴進嚴出的4所大學,3所為985,1所為非211,勸退率高十分難考
    對於如今很多高三學生來講,存在有這樣的錯誤認識,那就是只要熬過了高考,大學就成為了享受的天堂,大學沒有高中如此沉重的課業壓力,同時也沒有升學的壓力,所以在大學之中混混日子就可以了,反正只要畢業後能夠順利拿到畢業證,似乎一切都是萬事大吉的事情。
  • 鎮江一中2020屆優秀畢業風採展示,多人錄取北大、清華!
    從這次失利中,我了解到了心態調整和臨考發揮的重要性,並在不斷努力中逐漸走出了低谷。備戰高考的生活儘管艱辛,但因為自己詳盡的學習計劃和勞逸結合的日常安排,這段日子還是充實而快樂的。閒暇之餘,我會和同學去校園各處散步,也會看一看喜歡的書,調整好複習的節奏和臨考前的心態。劉曉 錄取北京大學我是2020屆高三(8)班劉曉,初中畢業於鎮江市第一外國語學校。
  • 盤點北大歷史上怪才:數學考零分的當了清華校長(圖)
    北大校園內蔡元培先生雕  一提到北大的破格招生,人們會在第一時間想到羅家倫、朱自清這些名字,他們無一不是怪才、偏才,卻被北大大膽錄用——  一、下列之文,試加以標點符號自入萊蕪谷夾路連山百餘裡水隍多行石澗中出藥草饒松柏林藿綿蒙崖壁相望或傾岑阻徑或回巖絕谷清風鳴條山壑俱響凌高降深兼惴慄之懼危蹊斷徑過懸度之難未出谷十餘裡有別谷在孤山谷有清泉泉上數丈有石穴二口容人行入穴丈餘高九尺許廣四五丈言是昔人居山之處薪爨煙墨猶存谷中林木緻密行人鮮有能至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