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朱家角有一種魚叫鯽格郎魚(雞格朗魚),肉質細嫩,味道鮮美,沒有一點土腥味,非常贊。回頭查相關資料,居然無細考。花骨魚體長,背鰭起點顯著隆起,腹部圓,體側和背部青褐色, 腹部白色,體側中軸有數量不等的黑斑塊,吻圓鈍,口下位呈馬蹄形, 口角有須一對,眼突出。據上述這種魚的體型和雞格朗魚完一致,故鯽格郎魚應為花骨魚。
花骨魚很多人並不熟悉,它俗稱「吉花魚、雞蝦魚」或「麻花魚」,是長江中下遊平原區域江河、湖泊、水庫中常見的中小型魚類。生活在水的中下層,以水生昆蟲、軟體動物與小魚等為食物,屬於雜食性魚類,生長速度慢,體型較小,廣泛分布在長江支流以及水庫。一個時期以來,由於過度捕撈和水域環境汙染等因素,花骨魚天然資源銳減,甚至於市場上很難見到它的蹤影。
近年隨著人工繁殖、苗種培育和成魚飼養試驗,均獲成功。市場售價15-20元/斤,在南方很多水庫裡也都能釣到花骨魚。
先是在釣組的搭配上,細主線、小號漂、短子線、小號鉤會減少花骨魚攝食時所形成的渦流的影響,從而減少假信號。其次在餌料的選配和製作上,注重的應是餌料的味型和恰到好處的附鉤性。
再次在釣法上應當根據季節氣候、釣點地形、水流風向等,把握好釣頓的節點,使浮漂產生的信號有力、明顯,並易把握起竿的時機。最後就是在釣點的選擇上,陡坡優於平地,泥坡優於巖坡。
最好的釣法是用蚯蚓,具體釣法:
1、誘餌(打窩料):用米皮糠2斤(最細的那種)+紅酒糟1斤(最好是紅的也就是加了曲的那種,沒有的話用白的也行)拌好後放鍋裡炒到焦黃直至快轉黑為止+米飯或稀飯增加粘度(不能太粘,如果水不急的話以入水三分鐘內能霧化為好)。
2、釣餌:蚯蚓。
3、魚鉤:海夕鉤6號。要用單鉤(如果是雙鉤就上鉤掛餌料(玉米粉50%+黃豆粉20%+東俊20%+蝦粉5%+次粉5%),下鉤掛蚯蚓,每次用半條蚯蚓掛鈎即可)。綁鉤線不能超過4釐米,單鉤、釣底(鉛墜要稍大點讓其沉底)。
4、漂:4號,調6釣2左右(水底不平),硬尾漂(視力不好,用的是最後一目有加粗的那種)。
這釣上來的花骨魚紅燒、清蒸俱佳。據說歷史上乾隆帝六下江南,亦曾對其鮮美滋味讚不絕口。
吃起來雖然魚刺較多,但魚肉特別鮮嫩,大有食刀魚之感覺,魚湯拌白米飯又有河豚魚之味道。不用花費大代價去吃刀魚,也不用冒著「拼死吃河豚」的危險去嘗河豚魚,只要花上幾十元錢就能一飽口福,品嘗到刀魚和河豚的味道,實在是我輩之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