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到秋天,北京就美成了北平
老舍說,「秋天一定要住北平。天堂是什麼樣子,我不曉得,但是從我的生活經驗去判斷,北平之秋便是天堂。」 鬱達夫也說,「故都的秋最美,這裡的天氣不冷不熱,這裡的銀杏黃、楓葉紅,這裡的西山有紅葉可見,北京的四季中,秋天是最迷人的。」
-
四川秋天最浪漫的地方,海拔1796.9米,層林盡染自駕最方便!
四川廣元的秋天,沒有春季的盎然,沒有夏季悶熱,沒有冬季寒冷,有的只是特有的溫柔浪漫與閒適愜意。每到了深秋時節,廣元朝天的鴛鴦池讓人賞心悅目,詩情畫意,令人沉醉。(攝影:亞川 女主角:璇子)秋天是什麼顏色?你家秋天是什麼顏色?這是昨天一網友問我的,今天最愛廣元就來好好的給你聊一聊,秋天是旅行的季節,廣元的秋天是多彩的、絢麗的、勾人的。
-
天堂是什麼樣子的?
你生活在這個世俗世界的時候,對死後的天堂有沒有特別的期待和憧憬呢?天堂是一個什麼樣的地方呢?死後怎麼才能夠去天堂呢?你有沒有夢想過有一天到永恆天堂的生活呢?那裡沒有憂傷、沒有眼淚、沒有疼痛,也沒有哀號,地上一切讓我們痛苦的東西都消失了。這是主耶穌在《啟示錄》中所描述的新天新地。
-
老舍在英國:幫朋友翻譯《金瓶梅》
… 演講人:舒乙 簡 介:老舍之子,歷任中國現代文學館長,北京市第七、八、九屆政協委員,九屆全國政協委員。 1997年11月7日我首次訪問英國時,曾到倫敦大學亞非學院檔案部和中文圖書館參觀。當時圖書館裡有三套1939年的《金瓶梅》英譯本。當晚,該圖書館負責人在一次晚宴上親手將其中一套贈送給我,讓我帶回北京。目前,這套《金瓶梅》藏於北京老舍紀念館中。《金瓶梅》英譯本的故事是現代英中兩國文化交流史上一樁非常有趣的事情,也是老舍先生旅英五年裡無意之中留下的一個重要足跡。
-
秋天最值得去的八座古城,你去過幾個?
紅楓盛開在古典的園林,秋天,姑蘇的紅楓和園子最能引起人無限的詩意。姑蘇的秋天是一枝桂花。秋天的蘇州,大街小巷都充斥著桂花甜蜜的香氣。在蘇州的園子裡,總是不見桂花影,先聞桂花香。姑蘇的秋天是一曲崑曲。在一個秋日的下午,走進蘇州城平江路的崑曲博物館,聽一曲崑曲罷。姑蘇的秋天是一隻大閘蟹。江南吃蟹,要配著黃酒,蟹肉鮮美,蟹黃讓人食指大動。
-
名人領讀 | 杜淳為你讀鬱達夫的《北平的四季》
對於一個已經化為異物的故人,追懷起來,總要先想到他或她的好處;隨後再慢慢地想想,則覺得當時所感到的一切壞處,也會變作很可尋味的一些紀念,在回憶裡開花。——我住在那裡的時候,當然還是北京——的典麗堂皇,幽閒清妙。
-
老舍投湖的種子,在何時埋下?
青年時期的老舍。今年是老舍先生逝世50周年,這幾年一逢老舍祭日,學者陳徒手都要應付媒體。在北京青年報的大樓裡見到他的時候,澎湃新聞記者問他是否厭煩這個話題,是否覺得人們在消費老舍。陳徒手說:「這絕對不是消費,這是個很嚴肅的事情。我多次聽說,有不少人提議在太平湖設一個碑,寫『老舍遇難處』。
-
老舍曾獲諾貝爾文學獎提名?瑞典科學院:假的!這一謠言從何而來
當時林語堂、胡適、梁實秋等在美國生活的作家曾討論,如果把獎頒給中國作家,那會是誰,結論一致應是老舍。梁實秋在臺灣去世後,他的夫人韓菁清就曾對老舍夫人胡絜青說:梁先生委託我傳句話,中國諾貝爾獎的只有一個人,那就是老舍先生。
-
作品曾風靡美國,銷量百萬,老舍:我沒拿美金!
老舍母親不久就偷偷給老舍說了一門親事,親事定了下來才跟老舍說,老舍很氣惱,要母親退掉親事,母親不肯。老舍說了句狠話:「您要是不退,我就不再養活您。」老舍當了兩年小學校長就升職了,當了勸學員,這可是個肥差,工資有200大洋。兩百大洋什麼概念?老舍父親當年當皇城兵一個月3兩銀子,一兩銀子值不到兩塊大洋,最多也就6塊大洋(每年會發二擔老米)。
-
用50張照片,和鐘山的秋天說再見
立冬已經過去了九天,冬至在下個月的21號,恍然間時間上的秋天已經要過去了。 南京的秋天在哪裡?一定是在鐘山。
-
老舍《四世同堂》英文原稿現世
超十萬字內容將首次曝光 國內文壇和現代文學研究界將迎來一項可喜的成就,將近70年前作家老舍著作這將是老舍先生這部巨著第一次真正以本原的面目示人。 《四世同堂》是老舍一生最重要的作品和最高成就。但是可惜這部著作是個殘本。據老舍當年初步設計,這部著作分為3部,共100段。它於1944年在重慶的報紙開始連載。老舍本打算用兩年時間寫完,但由於時局動蕩和作者罹患多種病痛,直到1945年底他才完成第一、二部。此後,老舍接受美國國務院邀請赴美,它的第三部是在美國完成的。
-
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品味歷史文學——老舍
今天我們來到了8月24日,在1966年的這一天,老捨去世,老舍呢算是北京人最熱愛的作家,用北京話寫作的兩位比較大的作家就是老舍和王朔,當然了老舍的文學地位還是比王朔要高的,老舍是完全可以進入文學殿堂的大師級人物。
-
老舍的一本名著,結尾被翻譯擅改後暢銷美國,老舍說:文筆不錯
正巧此時,老舍的名著《駱駝祥子》,被譯成《黃包車夫》在美出版,掀起了閱讀狂潮,榮獲1945年全美最暢銷的小說之一。順理成章的,1946年,美國正式邀請老舍赴美訪問,並以非常高的規格接待了他。《駱駝祥子》暢銷美國後,美國評論家說,「它是一部難得的、可以與西方文學經典相提並論的佳作。」儘管是誇讚,但透著一股傲慢。在當時西方人的挑剔與偏見下,《駱駝祥子》能在美國成為爆款,難度可想而知。它是怎樣暢銷美國的呢?原因有三點:首先,要感謝這本書的美國譯者伊萬·金,雖然老舍非常「恨」他。
-
吳石磊,鋼子先生的牽掛!
直到半年之後當鋼子知道吳石磊的真實情況以後,他被吳石磊這一種大愛所感動,鋼子先生當時就要資助吳石磊兩萬元和電腦手機等物品,但吳石磊都拒絕了!吳石磊說:我知道這些錢和物品對於鋼子先生不算什麼,我也不是不需要這些,但是能夠幫助到一個家庭,雖然我的家庭也困難,但我希望鋼子先生可以用這些錢幫助更需要的人,雖然鋼子先生再三要求,但吳石磊還是沒有同意要這兩萬元錢。
-
老舍的「舍」字應該讀幾聲?
1951年,「人民藝術家」老舍在家中寫作。新華社資料片(盛繼潤攝)舒乙先生是老舍先生的公子,著有《老舍的關坎和愛好》一書。說到老舍的「舍」字的讀音時,有這樣一段:「老舍」的「舍」字有兩種念法:一種是念第三聲,好像是把「舍」當名詞,「老舍」就是「老房子」;另一種是念第四聲,好像是把「舍」當動詞,「老舍」就是「好施不倦」。這兩種念法基本上勢均力敵,念的稍多於念的。
-
蒲松齡先生的聊齋俚曲是什麼樣子,和《聊齋志異》一樣神秘嗎
在山東省淄川區,由蒲松齡先生所編寫的聊齋俚曲也是展現當地地域文化的重要方式之一。聊齋俚曲,因蒲松齡先生誕生,因此它的名字也和蒲松齡有很大的關係。聊齋俚曲又稱蒲松齡俚曲,是蒲松齡結合自己一生的閱歷,融合了明清俗曲的精華,從宮調和南北曲的曲牌中取出來之後連套成曲,共完成了15部俚曲的創作。那麼為什麼蒲松齡先生成為了創作俚曲的主要人物呢?在我個人看來,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
-
老舍著 老樹畫畫繪《煙火人間》,讀書筆記6
老舍先生作品中語言表達敘述分寸度剛剛好,樸實、幽默、平實!看似無招勝有招,看似平凡瑣事與高深立意渾然天成!零零散散的散文、小說敘述這久遠的故事,描寫市井小民、文壇泰鬥、軍閥混戰、愛情故事,題材林林總總,刻畫入微。老文中讓我跨過年代感受著久遠的事和人、情和愛、悲或喜、傷或痛。生活或許就是煙火,人間自必有煙火。本書選取了老舍先生的一些經典短篇小說和散雜文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