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公布
新華網柏林2月12日電 德國研究人員12日公布了他們繪製的尼安德特人基因組草圖,以紀念進化論奠基人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德國馬克斯·普朗克進化人類學研究所12日在一份新聞公報中說,尼安德特人的基因組總共約有32億個鹼基對,他們的草圖涵蓋了其中約63%的鹼基對信息。該研究所說, 特意選擇12日公布草圖數據,就是為了慶祝達爾文誕辰200周年。 尼安德特人是早期曾統治歐洲大陸的古人類。
-
DNA揭露尼安德特人真容 棕眼褐膚或存變異
這一分析結果能夠幫助科學家進一步了解包括現代人和3萬年前滅絕的尼安德特人在內的家族進化史。這些結果不僅與其它的遺傳證據相違背,而且推翻了一個長久以來的假設:主要居住在北緯地區的尼安德特人一定是白色皮膚才能獲得足夠的維生素D。但是即使是質疑這項新研究的科學家們也不得不承認它仍然是讓人深思的。威斯康星大學麥迪遜分校的約翰-霍克斯雖然也在研究古代人類的身體特徵但是並未參與該研究他說:「尼安德特人佔據了一個廣闊的地理範圍,因此很可能在顏色上有所變異,事實上我們才剛剛起步。
-
科學家發現非洲人身上有尼安德特人基因
據俄羅斯衛星通訊社sputniknews報導,美國普林斯頓大學研究人員通過新的計算方法發現,非洲居民擁有的尼安德特人基因比以往認為的多普林斯頓大學的科學家在約書亞·阿基(Joshua Akey)的領導下研發出一種新的遺傳信息處理方法,能在人類基因組中尋找尼安德特人序列。研究者們的方法稱為IBDmix(IBD指identity by descent,同源一致性),按這種方法,兩個個體的基因中出現相同的DNA片斷,可以認定他們擁有共同的先組,而IBD片斷的長度取決於兩個個體擁有共同先祖的時間長短。
-
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完全來自智人
此後,分子技術的進步使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得以為進化人類學確定尼安德特人常染色體基因組的高質量序列,並發現了一個早已滅絕的全新人類分支,即丹尼索瓦人,他們是亞洲尼安德特人的親戚。但是,由於所有保存良好,足以產生足夠數量DNA的標本都來自女性個體,因此之前無法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Y染色體進行全面研究。
-
研究證實,現代人與尼安德特人之間有著複雜的遺傳歷史
克利夫蘭自然歷史博物館的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頭骨比較。圖片:Dr Mike Baxter/Wikipedia近年來,科學家發現了證據,證明現代人類和尼安德特人有著糾結的過去。在人類歷史的過程中,這兩種人有著不僅僅一次雜交,而且多次雜交。
-
尼安德特人的Y染色體完全來自智人
此後,分子技術的進步使馬克斯·普朗克研究所的科學家得以為進化人類學確定尼安德特人常染色體基因組的高質量序列,並發現了一個早已滅絕的全新人類分支,即丹尼索瓦人,他們是亞洲尼安德特人的親戚。 但是,由於所有保存良好,足以產生足夠數量DNA的標本都來自女性個體,因此之前無法對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的Y染色體進行全面研究。
-
人類雜交史:尼安德特人和智人到底有沒有後代
(更多視頻 請觀看網易科技人類學專題)撰文 尤恩·卡拉韋(Ewen Callaway)翻譯 雪子近期,科學家又發現了一段早期人類與尼安德特人進行種間交配的時期。
-
尼安德特人為母、丹尼索瓦人為父:科學家首次發現2種古人類「混血...
近日,研究人員在對西伯利亞洞穴中發現的一根人骨做基因組分析後,驚喜地發現,這名生活在約9萬年前的女性身上,竟然有一半的尼安德特人血統和一半丹尼索瓦人血統。這是科學家們第一次發現2種不同古人類群體的第一代混血兒。這項研究結果也於8月22日發表在《自然》雜誌上。
-
智人和尼安德特人為什麼能夠留下後代,它們沒有生殖隔離嗎?
其實除了尼安德特人之外,我們體內還有其他人種的混血,比如:丹尼索瓦人,歐洲科學家從一個屬於丹尼索瓦人的指骨碎片中 通過與現代基因組對比,丹尼索瓦人的基因在現如今大洋人群中基因佔比非常高,可能高達5%
-
基因突變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
他們還發現,在英國人樣本中,那些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版本NaV1.7的人往往比其他人的痛閾值低。「對我而言,這是第一個使用現代人的基因改造模型了解尼安德特人的生理機能的例子。」德國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Svante P??bo說。他與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Hugo Zeberg共同領導了該研究。
-
研究表明:早期人類長期與異種通婚,包括尼安德特人和丹尼索瓦人
早期人類與丹尼索瓦人和尼安德特人通婚已是一個確定的事實,但最新的尼安德特人Y染色體測序告訴我們,現代人類是異種性複雜的產物。尼安德特人在歐亞大陸生活了超過30萬年,而我們的現代人類祖先大約在6萬至7萬年前離開了非洲。
-
基因讓尼安德特人「很怕疼」—新聞—科學網
他們還發現,在英國人樣本中,那些遺傳了尼安德特人版本NaV1.7的人往往比其他人的疼閾值更低。 「對我而言,這是第一個使用現代人的基因改造模型了解尼安德特人的生理機能的例子。」德國馬普學會進化人類學研究所的 Svante Paabo說。他與瑞典卡羅林斯卡學院的Hugo Zeberg共同領導了該研究。
-
德研究人員復原尼安德特人臉部原型
中國日報網站消息:德國研究人員日前表示,通過先進的電腦技術,他們第一次製作出完整的尼安德特原始人的臉部修復模型,並在位于波恩的萊茵國家博物館展出了這個舊石器時代人的臉部修復模型。據德國《萊茵郵報》16日報導,萊茵國家博物館一位發言人表示,德國一個採石場的工人們150年前曾在杜塞道夫的尼安德特發現了4.2萬年前居住在歐洲的原始人化石。但是,當時工人們只找到了原始人的顱骨,並沒有發現任何臉部骨頭的化石,因此人們也就無法了解尼安德特人的臉部輪廓和特徵。1997年至2000年,研究人員拉爾夫和容格恩再次對尼安德特人發現地進行考古發掘,並發現了一些臉部骨頭的化石。
-
基因改良:科學家用尼安德特人DNA培育"微型大腦"
科學家將對比尼安德特人和人類的類器官,評估分析幹細胞分裂、發育和組織成三維大腦結構的速度,以及是否大腦細胞能以不同方式連接起來。帕博說:「我們期待的一個結果是基因變化能夠更加持久,或者產生更多神經元分支。有人會說,這將是為什麼人類大腦功能產生差異性的生物學基礎。」
-
早期人類不僅僅局限於尼安德特人
我們對神秘的丹尼索瓦人的所有了解都來自於在西伯利亞阿爾泰山脈的一個洞穴中發現的一組人類化石。2008年,科學家們首次在洞穴中發現了一根小指骨,並推斷它屬於一種以前不為人知的古人類,他們生活在3萬至5萬年前。他們稱這個物種為丹尼索瓦人,以發現手指化石的洞穴命名。
-
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
東亞人為何有「更多」尼安德特血統 科學家澄清古人類DNA交流模式 2020-02-05 中國科學報 沙森 【字體:大 中 小】
-
尼安德特人和智人是否交配過?
智人並不是出現在尼安德特人之後,我們與尼安德特人之間在時間域上至少存在約3萬年的交集,關於現代智人和尼安德特人之間是否有性接觸並產生後代的問題一直是人類學界爭議不決的問題
-
關於神秘的尼安德特人的十大傳說
尼安德特人曾經被描述為野蠻的、會哼哼的次人類,現在人們知道尼安德特人擁有和現代人類相同或相似的智力水平,他們擁有自己獨特的文化。在這裡,我們總結了10個關於尼安德特人的傳說,現在已經被證明是錯誤的。研究人員發現了與尼安德特石器技術有關的鱗片狀薄片,扭曲纖維的痕跡,表明繩索或繩子的製造,以及六個石板點,似乎與複雜的拋射技術有關,這一發展通常只與早期現代人類有關。另一項研究表明尼安德特人甚至把他們製造工具的能力傳給了人類。
-
人類基因組「基本信息」首次公布
本報北京2月12日電參與人類基因組計劃的美、英、日、法、德、中六國科學家今天共同宣布,經過初步測定與分析,人類基因組約有32億鹼基,包含約3萬到4萬個蛋白編碼基因。這是繼去年6月26日人類基因組「工作框架圖」公布後,科學家首次公布人類基因組第二階段的「基本信息」。
-
19年前的今天,人類基因組圖譜首次被公布
責任編輯:科幻世界雜誌社更新時間:2020-02-12 17:21:00 2001年2月12日,由6國的科學家共同參與的國際人類基因組公布了人類基因組圖譜及初步分析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