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7日,教育部網站發布的《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200號(教育類016號)提案答覆的函》(以下簡稱《答覆》),披露了教育部答覆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關於推動珠算文化進入小學數學課堂的提案》的具體內容。
上述由教育部成文於8月18日的《答覆》稱,珠算是我國古代勞動人民的偉大創造,珠算文化是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的重要內容。
「你們不只把珠算視為一種實用工具,更關注到它的文化價值,強調通過小學數學教學傳承珠算文化,這是很有見地的。」教育部在《答覆》中指出,「目前的小學數學課程標準已規定學生應『知道用算盤可以表示多位數』;同時,強調教材編寫要滲透數學文化,介紹《九章算術》、珠算等,使學生『經歷數與代數的抽象、運算與建模的過程,掌握數與代數的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等。但如你們所指出的那樣,大部分學生可能還停留在對算盤的『介紹』層面,並不一定能體會到它的文化價值。」
另外,教育部還在上述《答覆》中透露,「是否有必要進一步提高小學生的珠算學習要求,從『看到算盤』『知道算盤』到會簡單的珠算口訣,撥珠運算,我們將把這一問題提交給義務教育數學課程標準修訂組認真研究。」
另外,還有關於《關於政協十三屆全國委員會第三次會議第0424號(教育類033號)提案答覆的函》
您提出的《關於出臺剛性措施強化青少年體育教育的提案》收悉,現答覆如下:
近年來,教育部研究制定了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政策文件。會同體育總局制定《關於深化體教融合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文件已經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統籌抓好校園足球發展,制定全國青少年校園足球八大體系建設行動計劃。
主要內容:
一、保證青少年體育鍛鍊活動時間
一是明確時間要求。確保學生每天鍛鍊1小時,嚴禁擠佔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嚴格落實國家體育與健康課程標準,保質保量上好體育課。
二是加強正面引導。明確家長、學校在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中的職責。要求家庭要營造良好的家庭體育運動氛圍,積極引導孩子進行戶外活動或體育鍛鍊;配合學校切實減輕孩子負擔,不盲目參加課外培訓、跟風報班,應根據孩子興趣愛好合理選擇,避免學校減負、家庭增負。
二、豐富青少年體育鍛鍊活動形式
一是聚焦「教會」。提出「科學安排體育課運動負荷,開展好學校特色體育項目,大力發展校園足球,讓每位學生掌握1至2項運動技能」要求,持續推進義務教育體育美育教學改革。
二是聚焦「勤練」。推進「一校一品」「一校多品」建設,建設校園足球特色學校27059所,面向近2000萬在校生每周開設1節足球課。將校園足球治理藍本,推廣到校園籃球、排球、冰雪運動等項目上,2020年啟動校園排球特色學校遴選工作,計劃建設2000所。
三是聚焦「常賽」。深化競賽體系改革,廣泛開展小學、初中、高中、大學四級聯賽並不斷完善聯賽制度,各地校園足球四級聯賽比賽場次、參賽人數呈逐年上升趨勢,形成「班班參與、校校組織、地方推動、層層選拔、全國聯賽」的競賽格局,建立完善「校內競賽—校級聯賽—選拔性競賽—出國交流比賽」為一體的競賽體系。近5年來,參加四級聯賽學生累計1255萬人次,3萬餘名省(區、市)級最佳陣容學生參加全國夏(冬)令營活動。
三、完善青少年體育鍛鍊保障措施
一是加強師資配備。出臺《體育美育兼職教師管理辦法》,鼓勵退役運動員、有體育特長的志願人員兼任體育教師,全面提升兼職教師能力和素質。為18個省(區、市)的38所農村中小學校在體育美育課程教學、實踐活動、校園文化建設、教師隊伍建設等方面提供精準幫扶和志願服務。
二是加強體育場地設施建設。明確提出鼓勵地方向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公共運動場所。2016年至2019年,全國小學體育器材達標率由80%提高到95.38%,初中由89%提高到96.56%。推動《普通高中體育與健康教學器材配備標準》《小足球、籃球、排球場地建設與器材配備標準》等研究制定工作。
四、健全青少年體育鍛鍊激勵考核機制
一是將學校體育工作納入督導評估,將學校體育全面納入學校的整體評價體系中,明確政府和各級教育行政部門的責任。
二是推進體育中考改革。體育中考全面實現,分值穩步提升。指導雲南體育中考改革,改進體育考試內容和方式,科學確定考試範圍,增加考試項目可選擇性,為各地體育中考改革明確方向,樹立標杆。
三是推進「強基計劃」招生體育測試。2020年起,在「強基計劃」招生考試中明確要求各高校增設體育項目測試,並將體育測試結果作為錄取的重要參考。
五、下一步工作計劃
一是推進政策文件印發和宣傳貫徹工作。推動全面加強和改進新時代學校體育工作的政策文件儘快出臺,做好政策宣講和貫徹落實工作。
二是深化學校體育教育教學改革。深化教體融合,聚焦「教」「練」「賽」,修訂體育課標和教材,持續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加強推進體育品牌項目建設,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
三是加強體育師資場地設施建設。指導各地制定體育教師配備和場地器材建設三年行動計劃,紮實推進「體育美育浸潤行動計劃」,開展體育對口定點幫扶和志願服務。實施體育教育專業大學生支教計劃,推進高水平退役運動員任職體育教師工作。
四是健全學校體育督導評價體系。繼續抓好《中小學校體育工作督導評估辦法》貫徹落實,持續實施學生體質健康標準,穩步推進體育中考改革。
綜合:澎湃新聞高級記者 王俊、教育部網站
更多最新資訊,
請及時關注「南京學霸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