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奔月圓夢廣寒,「玉兔」落月首屈一指,國人登月此期可待

2021-01-12 幽幽龍仔

「低頭望明月,舉頭思故鄉」。這句詩是唐代著名詩人李白的《靜夜思》最後兩句稍做改動而成。乍一看前言不對後語,可若是我們把吟誦這句詩的地點換到月球上。「低頭」、「舉頭」之間使這首上千年的古詩文煥發出新的韻味與意境。中國首位登月的太空人,完全可以在第一次踏足月面時,吟誦這句詩文,比「一小步,一大步」更能彰顯中華底蘊與人類情懷。

詩情畫意的美好場景總是令人神往,但是把思緒拉回面對現實。中國離載人登月確實還有一段距離,不過我國現今也已發射了多個探測器造訪神秘廣寒宮,一探嫦娥仙子容。

2004年,我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命名為「嫦娥工程」。主要分三大步,「繞」、「落」、「回」。

2007年10月24日,長徵三號甲運載火箭託舉著我國第一顆月球探測衛星——「嫦娥一號」,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順利升空。「嫦娥一號」的主要目標是獲取月表三維立體影像,分析月球有用元素含量,探測地月間的空間環境等。2009年3月,「嫦娥一號」在飛行了近五百天後,受控撞月,成功落在月球豐富海區域,悲壯地結束了自己的探月徵程。

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順利升空,繼續中國的探月徵程。這一次的「嫦娥」搭載了更為先進的設備,獲取了更清晰、詳細的月面及月球極區數據,搭載的CCD高解析度照相機還對「嫦娥三號」的預選弱著陸地點進行高精度成像。

至此,三大步中的第一步「繞」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關鍵的第二步「落」了。

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茫茫太空,奔赴月球。這次奔月的不止「嫦娥」一人,她還攜帶了自己的靈寵「玉兔號月球車」。「嫦娥三號」在經過約70小時的飛行後,著陸器開始登月。它依靠推力可調的7500N變推力發動機,多次點火,精準調整姿態,逐步逼近著陸區域,最終四個腳架穩穩踏上月面。

12月14日21時11分,中國首個登月探測器「嫦娥三號」成功軟著陸在月球雨海西北部。曾經那高不可攀的廣寒深宮終於迎來了訪客,「嫦娥」這次不再是虛幻的神話人物,而是中華兒女奮鬥了半個多世紀實實在在的國之重器。

12月15日,巡視器「玉兔」號月球車駛出著陸器,邁上月球土地,陸續開展了「觀天、看地、測月」等科學任務。

2016年8月,超期服役的「玉兔」光榮退役。

我國的「嫦娥三號」創造了全世界在月工作最長的記錄。其拍攝的高清照片,使人類時隔近半個世紀再次零距離觀測月球地表。這些包含大量科學信息的照片、數據已免費向全球共享。

接下來登場的便是「嫦娥四號」。它雖是「嫦娥三號」的備份星,但功績一點不遜色於「嫦娥三號」。

2018年12月8日,長徵三號乙改二型運載火箭搭載著「嫦娥四號」順利升空,開啟了月球探測新徵程。

由於此次任務在月球背面,通訊不便。我國早在「嫦娥四號」奔月的半年前,就向地月引力平衡點L2點(拉格朗日L2點)發射了中繼衛星「鵲橋」,它將保障「嫦娥四號」任務時的通訊暢通穩定,為人類首個月背探測器與地球控制人員間牽線搭橋。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在反推發動機和著陸緩衝系統的護航下,成功著陸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附近。隨後,「玉兔二號」行駛到月面,開始巡視探測任務。

這是人類首個在月球背面軟著陸的巡視探測器。

至此,我國圓滿完成了「落」這一步,而且還「落」了個世界第一。

最後,三步走戰略,只剩下壓軸大戲「回」了。

「嫦娥五號」已整裝待發,探測器全重8.2噸,由軌道器、返回器、著陸器、上升器四部分組成。它將在月球上採集有科研價值的月球巖石,等待後續任務將其帶回地球。據悉,「嫦娥五號」將於今年10月底奔向月球。

如此多的探月機器奔赴月宮,我國的載人登月計劃也沒閒著,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據權威人士透露,我國將在2030年前後把自己的太空人送上月球。

「低頭望明月,舉頭思故鄉」。

嫦娥仙子在召喚!

正當中華兒女為圓夢明月努力奮鬥之時,西方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也向她的子民發出了邀請。接受這份邀請的是第一個完成載人登月壯舉的航天霸主美國。NASA在阿姆斯特朗登月50周年這一天(2019年7月20日),宣布他們重返月球的「阿爾忒彌斯計劃」。

面對月亮女神的呼喚,東、西方兩個航天強國又會有怎樣的精彩碰撞?

我們下次再聊。

(轉載請取得授權,否則必究;本文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若有侵權聯繫刪除)

相關焦點

  • 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原標題:嫦娥三號發射成功 玉兔開始登月之旅  12月2日1時30分,搭載著嫦娥三號的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  新華社記者 李剛攝   本報西昌12月2日電(特派記者 曹斌)擔負中國首次地外天體軟著陸和巡視探測任務的嫦娥三號,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展開奔月之旅。  由著陸器和「玉兔」號月球車組成的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總重近3.8噸。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後,「玉兔」號將駛離著陸器進行為期約3個月的科學探測,著陸器則在著陸地點進行就位探測。
  • 中國夢——嫦娥奔月
    科學家們以古代神話『嫦娥奔月』為其命名,即嫦娥計劃,探測器如嫦娥般飛向月球,因此取名嫦娥。而探測器上攜帶的月球車就猶如月宮中的玉兔一般,所以叫玉兔號月球車。整個嫦娥計劃分為三階段,分別是繞、落、回。」「什麼叫繞、落、回?」抓住三階段的關鍵字,開開問著媽媽。「所謂繞就是發射一顆繞月球飛行的衛星,邊繞邊觀察,對月表環境、地貌、地質結構等進行探測。
  • 羅瑾 ‖ 嫦娥奔月的地方——《迪山日記》研究之三⑦:探月
    嫦娥一號發射升空(圖片來自網絡)作為地球唯一的衛星,月亮「集萬千寵愛於一身」,千百年來,關於月亮的傳說數不勝數,人類從未停止對月球的渴望與探索。從奔月神話到太空「網紅」——嫦娥、玉兔和鵲橋的故事浩瀚星空,皎潔明月,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隨著我國航天事業不斷前進,「奔月」的神話傳說有了變成現實的可能。
  • 「嫦娥四號」發射時間未定 落月計劃可能取消
    現代快報記者 胡玉梅 文/攝嫦娥二號 今年7月距離地球1億公裡2010年10月1日,「嫦娥二號」成功奔月,開始了星際旅行。它先是給月亮拍了一張高清晰的全身照,隨後,又在太陽拉格朗日L2點觀測太陽,並給小行星「戰神」拍了首張高清照。現在,「嫦娥二號」身體狀況如何?
  • 揭秘嫦娥四號、玉兔二號關鍵技術
    穩住繞月飛行速度在漫長的奔月旅行中,嫦娥四號要經過多次加速變換飛行軌道後,才能最終抵達月球,由航天科工研製生產的高精度加速度計組合一路保駕護航,平穩地完成了嫦娥四號的速度變化控制,保障落月任務的圓滿完成。
  • 德媒關注「玉兔」登月:中國做出不懈努力
    圖為9月25日在北京拍攝的嫦娥三號搭載的月球車模型。中國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由著陸器和巡視器(俗稱月球車)共同組成。在該國首輛月球車全球徵名活動中,近65萬網民投票「玉兔」號。2013年12月「嫦娥」將懷抱「玉兔」飛天落月,「玉兔」號隨後將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面巡視探測。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中科院研發十多種材料 制"外衣"助"玉兔"信步廣寒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根據原定計劃,嫦娥三號著陸器和探測器11日將從休眠狀態中醒來,進入正式的月面工作階段。「嫦娥」和「玉兔」首次月夜休眠長達十幾天,溫度低至-180℃。助它們抵禦嚴寒的,是上海科學家為它精心研製的特殊「外衣」。
  • 嫦娥五號即將奔月 BJ40軍團直抵文昌助力中國航空
    嫦娥奔月的故事我們從小就耳熟能詳, 人類對太空的憧憬與夢想也從未止步。1969年人類第一次登上月球,51年後的11月底中國人自主研發的嫦娥五號登月探測器即將發射,同時將具有重要科研價值的月球表面樣本帶回地球。
  • 嫦娥五號探月任務發射在即,一起回顧中國探月工程
    央視新聞發布海報,今日18時將直播火箭發射全程,讓我們預祝長徵五號嫦娥五號十全十美!同時,小編帶你一起回顧「嫦娥」家族的奔月之路!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到月亮上觀光探秘,成為千百年來人們的憧憬和追求,隨著科技的不斷發展,中國人的浪漫想像開始成為現實。  【嫦娥工程,中國的探月之旅啟航】  2004年,中國正式開展月球探測工程,並命名為「嫦娥工程」,從此,中國的探月工程誕生了。
  • 嫦娥「五妹」即將奔月!帶回月球「伴手禮」還要體驗太空「打水漂」
    、載人登月以及建立月球基地三個階段。從嫦娥「大姐」到「五妹」,都屬於無人月球探測階段。而無人探測又分「繞」「落」「回」三步走——  「繞」為第一步。首先實現衛星繞月飛行探測。這一階段主要任務在於研製和發射能夠探測月球的衛星,衛星和火箭的研製為後續工作鋪路。繞月時可利用儀器對月球拍照、觀測。「落」為第二步。探月飛船一般是主飛船繞著月球飛,然後探測器降落到月球表面。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 奔月落月之後何時實現載人登月?
    11月24日4時30分,長徵五號遙五運載火箭在文昌航天發射場點火升空,順利將嫦娥五號探測器送入預定軌道,開啟我國首次地外天體採樣返回之旅。嫦娥五號正在執行的是我國探月工程第六次任務,計劃實現月面自動採樣返回,助力深化月球成因和演化歷史等科學研究。
  • 再赴廣寒約 九天摘玉盤
    中新網文昌11月24日電 題:再赴廣寒約 九天摘玉盤作者 郭超凱「小時不識月、呼作白玉盤。又疑瑤臺鏡,飛在青雲端。」詩人李白的《古朗月行》道出了人類對神秘月球的濃烈好奇心。從嫦娥奔月到「嫦五」採樣,千百年來,月球始終吸引著人類的目光。這個距離地球38萬公裡的地外天體,從遠古時期便激發人類的探索意識。從中國古代神話傳說的嫦娥奔月,到古希臘神話中的月亮女神阿爾忒彌斯;月亮寄託著人們濃厚的情感因素和文化情結,成為中國傳統文化中浪漫美好意向的形象符號。在對月球放飛詩意幻想的同時,古人探月也得出了不少硬核成果。中國是世界上最早記錄月食的國家。
  • 從嫦娥一號到嫦娥五號:奔月,落月,再到返回嘗試
    2004年1月23日,時任國務院總理溫家寶批准繞月探測工程立項,我國月球探測工程全面啟動。作為「繞、落、回」三步走的第一步,首期繞月工程就是研製和發射探月衛星嫦娥一號。中國探月工程用「嫦娥奔月」神話傳說中的人物來命名,弘揚了中國傳統文化,表達了中國人「奔月」的決心。
  • 嫦娥落月-祝賀嫦娥三號落月成功
    虹灣穩落激塵埃,兩器分離訪月宮。玉兔驅輪留足跡,嫦娥伸腿立金容。2007年和2010年10月,嫦娥兩次飛向月球,對月球進行了探測,目標鎖定虹灣區,為實施落月奠定了基礎。2013年12月15日,是中國人民永遠值得記住的日子。因為嫦娥三號懷抱玉兔駕臨月宮,玉兔姑娘踏上了月球這片神秘的土地。一個人,幾十人,千萬人,一步一個腳印……中國的航天事業就是這樣走出來的。
  • 「胖五」就位嫦娥「五妹」將奔月:出發,去月球「挖土」
    遙遠的月球背面,「四姐」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已迎來第24月晝。而作為新的使者,嫦娥五號將開展月表採樣返回任務,替我們帶回月球的第一抔土。「五妹」的這次月球之旅,也是我國航天領域迄今最複雜、難度最大的任務之一。完成「繞落回」目標作為地球的鄰居,月球對地球的影響十分深遠,很多生命現象與月相及月球公轉周期息息相關。
  •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
    【嫦娥四號完成第24月晝工作,嫦娥五號即將踏上奔月之旅】記者從國家航天局獲悉,嫦娥四號著陸器和「玉兔二號」月球車分別於11月22日12時和3時10分完成第24月晝工作,進入月夜休眠。截至今天,嫦娥四號已在月球背面工作690個地球日,累積行駛裡程589.6米。基於第23月晝全景相機拼接影像、DOM影像等數據情況,「玉兔二號」月球車在第24月晝期間繼續向玄武巖方向和反射率較高的撞擊坑區域前進,這兩個位置均位於西北方。
  • 美國登月時尋找嫦娥錄音走紅:注意帶大兔子姑娘
    「嫦娥」、「玉兔」的對話錄音最近在網際網路上走紅。而中國首臺月球車「玉兔」號預計下月隨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奔月。 密切關注「兔女郎」根據美國宇航局網站上記錄的「阿波羅11號」通訊檔案,1969年7月20日,在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的羅納德·埃文斯對太空中準備登月的太空人說,「有人要你們(在月球)注意一個帶著大兔子的可愛姑娘。
  • 消息稱中國將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停止研發嫦娥五號
    回顧人類探月徵程(高清組圖) 海外網特別報導:嫦娥三號奔月 支持暫不登月的人士認為,只要能將月球上的物質帶回地球,並且掌握登月技術就行。登月,何必一定要上人?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此次,「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
  • 嫦娥奔月成為現實,天宮展翅再次飛翔
    天宮二號中秋節之夜開啟太空之旅,為實現空間實驗室宏偉目標闊步奔月,驗證創新、協調、綠色、開放、共享五大發展理念,化成了中華民族振興之力。  據報導,經總指揮部研究決定,9月15日22時04分發射天宮二號空間實驗室。這是我國科研人員、實際工作者獻給黨和人民的中秋節大禮。
  • 玉兔奔月是什麼意思 修仙神兔入住廣寒宮是什麼梗
    小時候聽完嫦娥奔月的故事後都會津津樂道,但是有關玉兔和嫦娥之間的故事卻了解的很少。悽美的廣寒宮中一人一兔有什麼有趣的傳說,小編找來一些資料來給大家講解一下,一起來文中看故事吧。   說法一:   傳說中月宮裡有一隻白色的玉兔,她就是嫦娥的化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