嫦娥三號最新消息:中科院研發十多種材料 制"外衣"助"玉兔"信步廣寒

2020-12-05 觀察者網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根據原定計劃,嫦娥三號著陸器和探測器11日將從休眠狀態中醒來,進入正式的月面工作階段。「嫦娥」和「玉兔」首次月夜休眠長達十幾天,溫度低至-180℃。助它們抵禦嚴寒的,是上海科學家為它精心研製的特殊「外衣」。1月2日,記者從中科院上海矽酸鹽研究所了解到,為了讓「嫦娥」、「玉兔」順利登月並開展工作,科研人員研製了至少十幾種高技術材料和組件。

耐高溫的「土豪金外套」

嫦娥三號著陸器拍攝的照片中,「玉兔」號月球車金光閃閃。其實「玉兔」的「外衣」猶如一件「百衲衣」,由一塊塊不同的塗層材料拼接而成。中科院特種無機塗層重點實驗室於雲研究員介紹,每一塊都是根據「玉兔」身上相應器件的溫度控制要求,量身定製的。

在奔月、巡月的過程中,「嫦娥」、「玉兔」要經歷種種極為嚴苛的考驗。比如,著陸器7500N發動機點火後溫度超過1200℃,但緊鄰其旁的電子元器件超過150℃就會報廢。為此,科研人員給發動機精心「編織」了一條神奇的耐高溫「裙子」——他們採用多層隔熱材料,製作成具有高溫低熱導率的特殊「布料」,發動機「穿」上後再點火,「裙」外溫度始終沒超過100℃,保證了「嫦娥」安全著陸。

太陽電池陣很脆,發射過程中必須緊緊貼在一起,避免因滑動而碎裂,但一旦到達月面,又得在低溫下輕鬆展開,不能被「凍」得粘住。為同時做到這兩點,上矽所的科學家專門研製了一種高摩擦、抗冷焊的塗層。

科學家根據「玉兔」號月球車身上不同器件的溫度控制要求量身定製了「土豪金」外套

為讓「玉兔」自由漫步,科學家給它專門研製了各種溫控塗層材料,有了它們,「玉兔」上的移動機構、電機等,在炎炎烈日下一點也不怕熱,恰似閒庭信步。此外,太陽板表面、打開太陽板的機械臂,乃至桅杆、支架,都有專門塗層,確保它們在月球上的任何溫度下,都能順利工作。

其它部件亦是如此。在奔月途中,「嫦娥」的姿態軌道控制發動機頻繁工作,噴管內壁基材容易氧化、變形,科學家為它塗上高溫抗氧化塗層,確保它「身姿挺拔」;有些儀器怕冷又怕熱,科學家就用類似熱水瓶膽的真空隔熱層,用多層柔性隔熱材料將它緊緊包裹起來,實現與外界的熱隔離;對怕熱的儀器,則採用只散熱、低吸熱的材料或塗層來保護。

紅外相機「眨眼」有訣竅

在「玉兔」胸前紅旗的正下方,首次升空的「紅外眼」——紅外成像光譜儀,引人注目。它「眨眨眼」就能對月球表面進行成像與成分分析。誰來控制它「眨眼」?是一個高性能超聲電機。

這是我國首次將該技術用於航天工程。超聲電機身材小,卻本領十足。它重量只有46克,約是同等傳統電機重量的1/10,且驅動簡單,響應時間只需幾個毫秒,低轉速能使相機蓋子的開合動作變得緩慢。壓電陶瓷是超聲電機的「心臟」,組織研製該超聲電機用新型壓電陶瓷的董顯林研究員介紹,上矽所的壓電陶瓷性能優越,保證了超聲電機電力強勁,並能經受月球大的溫差。據悉,此次在「玉兔」上取得成功後,超聲電機技術還有望繼續應用在「嫦娥五號」以及其他人造衛星上。

「紅外眼」負載著二氧化碲聲光晶體,能快速響應,搜集不同波段的光譜信號,從而探測到不同礦物成分。而生長大尺寸、高質量的二氧化碲聲光晶體,則是上矽所的「獨門秘籍」。研究人員透露,二氧化碲聲光晶體會繼續在「嫦娥五號」的載荷上發揮作用,光譜探測將擴大到更寬波段範圍,以期用多幅掃描成像技術提供多角度、全景式圖像。

著陸器地形地貌相機拍攝的「玉兔號」月球車

陶瓷反射鏡首次用於深空探測

「嫦娥三號」搭載的有效載荷之一——月基光學望遠鏡會隨著月球自轉「巡天」。而幫助它「巡天」的是一種特殊的陶瓷材料。

該材料研發團隊的劉學建研究員介紹,他們這次為月基光學望遠鏡研製提供了高緻密特種陶瓷材質的反射鏡,「該陶瓷材料熱導率高,傳熱非常快,當環境溫度變化時,整個鏡面會很快達到同一溫度。此外,該材料熱膨脹係數低,即使在經受溫度變化時,因熱脹冷縮引起的變形也微乎其微,這保證了反射鏡的成像質量。」他說,對任何望遠鏡而言,反射鏡的熱穩定性都至關重要。

劉學建表示,經過30多年的發展,我國關於此材料的製備技術已獲突破,材料緻密度高達99%以上,光學質量高,熱穩定性好,已成為空間光學系統輕質光學反射鏡的優質材料。這次是陶瓷反射鏡首次用於深空探測,在近紫外譜段工作,可獲得在地球無法獲得的觀測數據。

「玉兔」什麼時候醒來?

此前根據《中青報》報導,一旦「玉兔」進入休眠,將會斷絕與地面的一切聯繫。「對喚醒再擔心也沒用,因為地面無能為力,只有『玉兔』自主甦醒了,才能恢復和地面的聯繫。」29歲的嫦娥三號巡視器主管設計師薛博說。

「但我們沒什麼壓力,因為我們已在內場、外場充分進行過試驗驗證,而月面上的真實情況與我們的地面驗證太像了。」嫦娥三號巡視器遙操作副主任設計師吳克說。

如果「玉兔」順利度過月夜,等它被喚醒,已是大約2014年1月11日。隨後,「玉兔」將進入正式的月面工作階段。

相關焦點

  • 哈工大多項成果助「嫦娥三號」圓夢月球
    原標題:哈工大多項成果助「嫦娥三號」圓夢月球  當看到中國第一輛月球車平穩踏上月面,開始它的第一次「月球漫步」時,哈工大鄧宗全教授的團隊終於放下了心。哈爾濱工業大學作為月球車移動系統副總設計師單位,其研究團隊針對「嫦娥三號」所攻關的月球車移動系統及月面轉移等多項關鍵技術得到了充分認證。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月球車玉兔號的兔,是什麼兔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2日,月球車玉兔號跟著嫦娥三號奔月去了。月球車「玉兔」號的名字是經過一個月的投票徵名得來的。「玉兔」號以近65萬張票數名列第一脫穎而出。相信不只是NASA讓登月的太空人「注意帶大兔子的姑娘」,大家都應該知道月亮上的那隻大兔子——畢竟早在在馬王堆漢墓裡的月亮上,就有玉兔的形象了。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登月計劃取消不實 嫦娥五號2018年發射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昨天,有媒體報導稱,我國探月工程有重大調整,嫦娥五號將停止研發。對此上海航天技術研究院研究員、嫦娥三號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張玉花說:作為嫦娥五號任務探測器系統副總指揮,我負責任地說,嫦娥五號正加緊研製,2020年前進行首次月球樣品自動取樣返回探測。
  • 嫦娥三號「玉兔之眼」視力如何本月中旬見分曉
    晨報訊(記者 韓娜)嫦娥三號成功發射,也拉開了我國科學家對嫦娥三號各項數據研究工作的序幕。此前對嫦娥一號、二號獲得的數據進行分析、研究的中科院,此次也將在嫦娥三號任務中,完成「科學產出」的全過程。  嫦娥三號的數據科學研究工作是由地面應用系統完成的。
  • 「嫦娥」奔月圓夢廣寒,「玉兔」落月首屈一指,國人登月此期可待
    這一次的「嫦娥」搭載了更為先進的設備,獲取了更清晰、詳細的月面及月球極區數據,搭載的CCD高解析度照相機還對「嫦娥三號」的預選弱著陸地點進行高精度成像。至此,三大步中的第一步「繞」基本完成,接下來就是關鍵的第二步「落」了。2013年12月2日,「嫦娥三號」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送入茫茫太空,奔赴月球。這次奔月的不止「嫦娥」一人,她還攜帶了自己的靈寵「玉兔號月球車」。
  • 「嫦娥三號」最新科研成果公布:首次證明月球沒有水
    @央視新聞 官方微博7月31日消息,國防科工局日前介紹,「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自2013年12月成功著陸月球之後,已經在月球停留超過兩年半時間,創下在月球表面工作時間最長的世界紀錄。截至目前,「嫦娥三號」獲得的大量數據已經形成了豐碩的科研成果,其中多項都屬於世界首次,並得到了國際同行的認可。
  • 玉兔號月球車 這次真的晚安了
    當晚,@月球車玉兔 發了一條悲傷的告別微博和大家說晚安,引發了眾多網友淚奔。網友表白玉兔:星辰大海,我們終會再見。嫦娥三號著陸器目前狀態良好,玉兔號月球車停止工作。嫦娥三號的首要任務就是帶著月球車安全著陸在月球,之後它攜帶的四臺科學設備,在落月點開始科研工作,巡視器也就是我們說的玉兔號月球車,則主要承擔著月表的巡視工作。
  • 玉兔二號與著陸器玩互拍 帶你看嫦娥四號在月背做的三件大事
    從1月3日22:22分到1月4日晚17:00,嫦娥四號已完成:著陸器與玉兔二號巡視器(月球車)分離△嫦娥三號釋放月球車玉兔號(左)和嫦娥四號釋放月球車玉兔2號(右),由各自的監視相機C拍攝。2.地形地貌相機(著陸器):為月表和月球車拍照地形地貌相機位於著陸器頂部,大小為92×105×118.9毫米,重約0.64公斤,可以拍攝可見光波段下的彩色影像,硬體指標與嫦娥三號的地形地貌相機相同,由中科院光電技術研究所研製。
  • 嫦娥三號攜玉兔月球車登月意義何在?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00秒34毫秒,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由長徵三號乙運載火箭成功點火推上太空。「嫦娥三號」攜帶「玉兔號」月球車首次開始了奔向38萬公裡之外的月球之旅。嫦娥三號重量約為3780公斤, 搭載的月球車重量約140公斤,比美國和前蘇聯的月球車重量更小,功能也更加齊全。
  • 消息稱中國將取消載人登月計劃 停止研發嫦娥五號
    「嫦娥三號」探測器於12月2日1時30分,在西昌衛星發射中心發射。此次,「嫦娥三號」將攜「玉兔號」月球車首次實現中國的月球軟著陸和月面巡視勘察,並開展為期3個月的月表形貌與地質構造調查等科學探測。 在「玉兔號」名稱公布以後,中新社從美國航天城休斯敦傳回一條消息稱,1969年7月20日,執行人類首次登月任務的美國「阿波羅11號」宇宙飛船與休斯敦地面指揮中心曾有過一段有趣的對話—— 「請注意一位帶著大兔子的可愛姑娘,傳說名叫嫦娥的中國美女已經在那裡住了4000年。」「好的,我們會密切關注這位兔女郎。」 海島冰輪初轉騰,見玉兔又東升。
  • 嫦娥三號的核電池:動力持久不怕凍還可取暖
    按照計劃,嫦娥三號將在12月6日進入高度為100公裡的近月軌道,並在發射13天後在月球上實施軟著陸,而首次登月的「玉兔」月球車將完成月球探測、考察、收集和分析樣品等複雜任務。在科學技術和經濟發展的強力支撐下,中國在宇宙探索的路上開始「加速度」。
  •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月球14個實體以中國人名和地名命名
    嫦娥三號最新消息:繼14日21時11分,嫦娥三號探測器成功落月並發回月球表面照片後,15日4時35分,嫦娥三號著陸器與巡視器成功分離,「玉兔號」巡視器成功駛上月面。嫦娥三號成功落月,意味著中國成為世界上第三個有能力獨立自主實施月球軟著陸的國家。
  • 嫦娥三號攜「玉兔」發射升空
    嫦娥三號攜「玉兔」發射升空 (22/40) "← →"翻頁
  • 玉兔二號成工作時間最長月球車 攜嫦娥三號聯袂破紀錄
    資料圖:嫦娥四號著陸器上監視相機拍攝的玉兔二號在月背留下第一道痕跡的影像圖。中新社發 中國國家航天局供圖據介紹,「月球車1號」是世界上第一臺無人駕駛的月球車。從1970年11月17日在月球表面軟著陸到1971年10月4日停止工作,它在月面進行了十個半月的巡視移動,累計運行321天,考察了約8萬平方米的月面,拍攝照片2萬餘張。此前,「玉兔二號」月球車隨嫦娥四號探測器於2019年1月3日共同登陸月球背面。
  • 懷抱「玉兔」「嫦娥」出發——嫦娥三號發射側記
    原標題:懷抱「玉兔」「嫦娥」出發   □ 西昌衛星發射中心   2013年12月2日,四川小城西昌再次聚焦世人目光!凌晨1時30分,嫦娥三號探測器從這裡起飛,奔向月球。   臨近發射時分,記者來到西昌衛星發射中心二號發射工位附近指定區域,等待那振奮人心的瞬間。
  • 「嫦娥三號」月球探測車定名「玉兔」
    65萬網友力薦「玉兔」我國第一輛月球車叫什麼名字?在26日發布會上,今天終於有了答案。探月工程副總指揮李本正宣布,嫦娥三號月球車的名稱是:「玉兔號」。為使我國第一輛月球車的名稱,能夠充分體現全國人民乃至全球華人的意願,9月25日開始組織了全球徵名活動。
  • 2018今年颱風玉兔最新動態消息 26號颱風玉兔位置實時路徑
    》》颱風「玉兔」28日前對我國海區無影響  中央氣象臺消息,今年第26號颱風「玉兔」(颱風級)的中心今天(23日)下午5點鐘位於美國關島東偏南方約600公裡的西北太平洋洋面上,就是北緯12.2度、東經150.2度,中心附近最大風力13級(38米/秒),中心最低氣壓965百帕,七級風圈半徑330-390公裡,十級風圈半徑100-110公裡,十二級風圈半徑
  • 「嫦娥、玉兔」又醒了
    「玉兔二號」月球車在本月晝期間將對這兩個撞擊坑開展科學探測。「玉兔二號」月球車繼續刷新著由自己打破並保持的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紀錄。2019年12月21日5時14分,嫦娥四號著陸器受光照成功自主喚醒,進入第十三月晝工作期。「玉兔二號」月球車於20日18時43分收到正常遙測信號,成功自主喚醒,科學載荷開機正常,繼續月球漫步旅程。
  • 玉兔號月球車最新消息:無法移動仍工作採集數據
    近日出版的《自然-地球科學》雜誌刊載了中國地質大學(武漢)行星科學研究所肖龍教授的一篇題為《中國觸摸月球》(China's touch on the Moon)的評論文章,詳細介紹了嫦娥3號以及玉兔號月球車的一些最新情況,玉兔號雖無法移動但仍在進行數據採集工作。
  • 嫦娥三號「玉兔」月球車停止工作
    人民網北京8月2日電(趙竹青)記者從國防科工局獲悉,嫦娥三號著陸器於7月28日按時進入第33月夜休眠期,再次刷新國際上探測器月面工作時間最長紀錄。而巡視器——「玉兔號」月球車目前已經停止工作。這對於設計壽命只有三個月的玉兔號來說,屬於超期服役,「光榮退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