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研究揭示土壤微生物群落穩定性、多樣性與作物產量的關係
土壤微生物調控土壤養分循環過程與植物生產力,是土壤健康的重要指標。在農業生態系統中,土壤微生物群落(細菌、真菌、線蟲等)以多營養級微食物網形態共存,尤其在根-土界面(根際微環境)中發揮重要作用,直接或間接影響作物健康和產量。研究土壤微生物群落穩定性、多樣性影響作物產量的作用機制,可為農業可持續性發展提供科學依據。
-
一抔黃土生萬物,土壤鹽鹼化檢測
未來的中國農業也朝著發達國家前進著,承包大面積的土地,土壤是否鹽鹼化,土壤適合種植什麼作物,卻成了很多農民頭疼的問題。土壤的PH酸鹼度檢測,土壤的含水率檢測,土壤的養分檢測,土壤的鹽度檢測等等,檢測項目及種類之多,造成很多人分不清楚土壤的這些值到底會對種植的植作物影響有多大。什麼樣的值又是適合植物生長的。
-
【土壤改良】為什麼你的土地會發生鹽鹼化、酸化?
一般大棚作物種植3-5年後開始出現土壤障礙現象,主要表現為土壤酸化鹽鹼化(南部酸化、北部鹽鹼化)。白綠紅現象的出現,直接反映出我們向土壤中投入的化學肥料嚴重過剩,或土壤有機質的降低使土壤性狀惡化,保肥能力下降。土壤出現紅、白、綠現象都會對作物產生不同程度的危害。二、土壤鹽鹼化、酸化現狀:土壤鹽鹼化、酸化障礙主要是不良施肥習慣和土壤差異導致的。
-
重茬種植的作物爛根死棵怎麼辦?哪些作物耐重茬,哪些不耐重茬?
作物的重茬種植出現的生理障礙,就是連續多年重複種植同一個類型的農作物,造成土壤各種養分的失衡,從而誘發各種病害。重茬種植的時間越長,對農作物的產量質量的影響越大,農作物受到病害的情況就會越來越嚴重。常表現在農作物出現爛根,出現死棵,造成不同程度的減產,更嚴重的甚至會造成絕產的風險增大。
-
鹽鹼地對作物的危害以及土壤改良措施,趕緊收藏起來吧!
高濃度的鹽分幹擾作物對養分的吸收,會破壞作物對其它離子的吸收,造成作物營養紊亂。如土壤溶液中的鈉離子過高,會妨礙作物對鈣、鎂、鉀的吸收,而鉀離子濃度過高則會阻礙作物對鐵和鎂的吸收,導致誘發性缺素症。
-
土壤微生物對作物生長影響有多大?你必須了解一下!
要說土壤中什麼生物最多,非微生物莫屬。據研究發現,每一克土壤中微生物數量有幾億到幾百億。土壤微生物是土壤中肉眼看不見或看不清楚的微小生物的總稱,包括細菌、真菌、放線菌、原生生物及顯微藻類等。土壤中如此多的微生物對作物生長有哪些作用和影響呢?
-
ISME:中科院南京土壤所褚海燕組揭示關鍵菌群的生物多樣性決定作物...
其中,長期施肥背景下土壤生物多樣性在調控作物產量方面的機制尚未清楚,這也限制了我們在全球變化背景下通過土壤生物多樣性的變化來評估作物生產和土壤健康。本研究中,作者將多營養級生態網絡和土壤微食物網理論相結合,藉助35年長期施肥試驗平臺,研究土壤生物多樣性尤其關鍵微生物菌群的多樣性對土壤功能潛力和小麥產量的影響。
-
哪些因素容易造成作物缺鋅?好好看看
增強作物根莖的抗病能力。鋅對很多植物的分生組織(根和莖)生長健壯有決定性作用,施用鋅肥可以促進根部健壯,使作物免受各種病害。特別是藥材的線蟲病、棉花的立枯病、西瓜的枯萎病和菸葉的花葉病等土壤病害,施用鋅肥後發病率明顯下降。2. 提高作物產量。鋅與碳水化合物轉化有密切關係,並參與葉綠素的合成,從而促進光合作用,提高作物的產量。3. 參與作物的新陳代謝。
-
作物高產的潛力來源於哪裡?提高作物產量的途徑又是什麼呢?
我們很多農民其實對於作物高產的潛力來源都是不太清楚的,對於如何有效地增加農作物的產量也是比較懵懂的。我們今天這篇文章就和大家分享一些關於農作物高產潛力來源和提高產量途徑的知識。雖然這些知識比較書本化,但是我認為這對於我們農民從事農業生產還是有很大的好處的。
-
科學家破解植物光合作用 有望使作物產量提高40%
據外媒New Atlas報導,一個國際研究團隊首次證明,通過修復光合作用中的常見「故障」,作物的產量可以提高約40%。這項具有裡程碑意義的研究表明,優化植物的光合效率可以顯著提高全球糧食生產力。光合作用是植物將光能轉化為化學能的過程,並不是一個完全有效的過程。
-
怎樣鑑別和解決大棚土壤鹽鹼化問題?
設施大棚多用來種植經濟類作物,棚內的土壤由於連茬種植不休耕,對作物對養分投入過分重視,盲目投入大量的各類肥料,同時因為棚膜覆蓋,沒有雨水的淋溶稀釋, 所以大棚種植土壤最容易出現鹽鹼化問題。土壤發生鹽鹼化後,會產生一系列的問題,其中最大的問題就是會減產,同時作物品質大幅降低,植物抗性變差,容易發生病蟲害,給種植戶生產、銷售都會帶來麻煩和經濟損失。那麼如何鑑別大棚土壤是否出現鹽鹼化問題呢?
-
造成土壤酸化、鹽漬化的主要原因及其危害
幾十年以來,因為自然、人為、機械耕作方式不當及不科學的施肥造成了土壤質量的退化,耕層變淺,土壤板結。南方的土壤酸化,北方的鹽漬化,土壤汙染等現象時有發生,特別是近幾年,我國土壤退化面積佔總耕地面積的40%以上,給農業生產特別是農業的持續性發展造成了一定影響,對農作物產量進一步提高設置了障礙。
-
十幾年的老菜地應該見見太陽了——西紅柿種植中土壤鹽鹼化的危害
走訪中我們了解到,連年耕種的幾家一般都是上半年種植西紅柿,下半年種植辣椒等作物,中間土地旋耕,但是不卸塑料膜,不歇棚。前些年還好,但是這兩年,不管是什麼作物長勢都不怎麼好,同樣西紅柿品種,一樣的水肥管理,在別人家果個可以達到400克---500克的大果型,在自己家地裡最多是250-300克。
-
轉基因(GM)作物對全球社會經濟與環境的影響(1996-2012)
關鍵詞 產量,成本,收入,生產,轉基因作物,殺蟲劑,固碳,免耕,環境影響指數 前言 這篇文章深入分析了自從作物生物技術在1990年代第一次商業化推廣之後,世界上越來越多的農民採用這種技術並將繼續應用於農業生產中的原因。
-
土壤酸鹼度直接影響作物生長,如何判別、調節土壤酸鹼度?
作物生長離不開土壤,很多時候土壤中的微小變化都可能造成作物生長的變化,尤其是在如今化肥使用超標、金屬汙染等環境下,土壤都面臨著鹽漬化、酸鹼度失衡、板結化等問題,其中土壤酸鹼度是影響作物生長的重要因素之一,我們在日常種植中該如何判別土壤酸鹼度、有效調節土壤酸鹼度呢?
-
酵素肥,調節土壤酸鹼度,作物長得棒棒的!
基地負責人姚禎祥說,本月底,這些蔬菜將陸續上市,送往沿海以及港澳地區。2010年,姚禎祥回鄉創業,成立了農人生態有限公司,他種地最大的不同,就是不施化肥而用酵素。長期以來,由於過量施用施肥,導致土壤PH酸鹼度值過低,土地酸化,且板結嚴重,造成近幾年農作物產量逐年下滑。為改變這一現狀,基地成立後,姚禎祥請來了西南大學、臺灣成功大學、臺灣生態農業協會等單位對種植技術進行指導,發展起了「酵素農業」,並引進了不少國外的蔬菜品種。通過施酵素肥,如今土壤PH酸鹼度值上升,成功轉化為鹼性,種出來的農作物也更健康了。
-
硼是作物開花結果的關鍵,充足的硼供應對作物優質高產十分重要
在作物的整個生長發育過程中都需要硼參與,甚至可以說硼是作物開花結果的關鍵,充足的硼營養供應對於作物的高產優質是至關重要的。花前須補硼,無硼難坐果!硼對作物如此重要,你在種植過程中,主動給作物補硼了嗎?通過這些活躍生長區植株結構的變化分析,常常能發現缺硼。硼能保證植物的儲藏和傳導健康,為了向植物的活躍生長器官運送水、營養和有機化合物,這些組織是必不可少的。植物叢簇症和矮化病都是常見的缺硼症狀,都是某些植物如紫花苜蓿、三葉草和其它豆科植物頂尖(上部)生長區細胞數量減少而引起的。
-
轉基因作物的生態與健康風險
比如轉基因植物是用細菌等的DNA,經克隆技術重組基因後,用基因槍將重組基因發射入植物的細胞中來繁殖後代。轉基因動物是將一種或多種病毒、細菌、植物或其他動物的基因轉移到該動物的細胞中來繁殖後代。這個做法現在已經實現,但轉基因轉後不適應,有一些物種肯定是排異的,這樣就會生成一些畸形的東西,比如四肢畸形的動物。通過一個技術,比如我希望有雞翅膀就讓兩個腿變成翅膀,炸雞翅膀就容易了。
-
大氣沉降對土壤和作物中重金屬富集的影響及其研究進展
未來的研究應將傳統分析方法與空間和地統計技術、多元同位素示蹤技術、數學模型模擬等多種技術手段相結合,在區域尺度和田間自然條件下開展土壤-作物-大氣系統重金屬循環過程的研究,為區域農田重金屬汙染防控和環境管理提供科學依據和決策支撐。
-
探訪中國最大種子庫:保存糧棉油果蔬等340種作物
「現在我們所在的就是零下18攝氏度、溼度小於50%的國家種質庫,種子在這裡的保存壽命可延長到50年以上。」在位於中國農業科學院的國家作物種質庫,《環球時報》記者站在4攝氏度的緩衝間,隔著玻璃窗看到了種質庫裡一排排密集的種子架,像圖書館裡的書架一樣排列有序。「這些架子可以前後移動,高處的種子目前還需要人工爬梯子取放,今年8月投入使用的新庫將實現自動化流程,種子取放全部由電腦控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