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後的雄白犀死後,世界只剩兩頭雌白犀,專家實行復活北白犀計劃

2021-02-08 騰訊網

在這顆藍色的星球上,人類其實並不孤單,還有各種各樣陸地或者海洋中的動物也生活在地球之上。那麼,人類已知的最瀕危的動物到底是哪種呢?是我們熟悉的國寶大熊貓亦或者是澳大利亞的考拉?

其實這個世界上最孤獨的動物,對於我們來說可能不太熟悉,它就是北非白犀牛。北非白犀牛是白犀牛的一個亞種。現在全世界只剩下兩頭,已經屬於極度瀕危級別。它們的體型龐大,可以長到三米多長,整體肩高可以達到170釐米左右,體重可以達到1800斤到3200斤左右。

北非白犀牛孔武有力,性格暴躁,壽命在45年左右。身體圓潤粗壯,皮膚表面褶皺縱橫,但是比較光滑,它的皮膚厚度可達三釐米左右。和其他犀牛類似,北非白犀牛的視力也不太好,但是它的聽覺非常敏銳。北非白犀牛是一種是純素食性動物,奔跑速度可達40公裡每小時。

北非白犀牛的瀕危程度已經超過了我國的大熊貓,作為極度瀕危的生物,在三年以前,人類已知野外自然環境中生存的雄性北非白犀牛蘇丹被人類執行安樂死,所以其實現在可以說世界上的北非白犀牛已經慢慢地走向了滅亡。

現在僅剩的兩頭北非白犀牛實際上是有親緣關係的,它們是一對母女,年老的北非白犀牛今年33歲,名字叫娜金。年輕的北非白犀牛叫做法圖,今年22歲。因為兩頭白犀牛有親緣關係,並且為同性,所以它們並沒有繁衍後代的能力。

禍不單行,最近生物學家為它們檢查身體的時候,發現娜金的腹部裡出現了一個巨大的囊腫。娜金也逐漸步入老年,現在就連站起來都非常困難,生活得舉步維艱。娜金和法圖終究無法肩負起延續種群的命運。那麼我們人類還能做什麼呢?

其實在很久以前,北非白犀牛曾廣泛地分布於非洲的北部、東部和中部。是非洲草原上一道最亮麗的風景線,在1900年時,當時的北非白犀牛還有將近3000多頭,但是到了18年前,北非白犀牛隻剩下40頭左右。

一直到了三年前,最後一頭雄性的北非白犀牛蘇丹因為年老安樂死去世,這個世界上也只剩下最後兩頭雌性北非白犀牛,現在這兩隻北非白犀牛已經受到了肯亞奧佩傑塔野生動植物保護區工作人員的嚴加看管,每天都有專職的工作人員進行保護。

現在靠這兩頭自身的能力是無法進行繁衍的,所以人類在這個時刻必須肩負起延續北非白犀牛的使命,在三天以前英國媒體報導,來自義大利,德國,捷克的一些生物學家已經開展了一項國際生物救援活動,用兩頭白犀牛的卵子與已經保存的雄性北非白犀牛的精子進行結合,並把北非白犀牛重新復活。

在前一段時間,該團隊的科學家終於實驗成功,使用取卵探針從法圖的身上找到了14枚卵細胞。這批卵細胞立刻從非洲運回義大利克雷莫納實驗室完成受精。科學家們用法圖的卵細胞和以前保存的雄性北非白犀牛蘇尼的精子相結合。

蘇尼在7年以前就因年老體衰去世,但是,在他年輕的時候科學家未卜先知,已經保存了它的若干精子。這次的生物救援活動一共有兩枚卵子被確認受精成功,並且被成功地冷凍起來,以後到科學技術發展成熟的時候,再取出進行培育,復活北非白犀牛。

胚胎被保存在零下將近200度的液氮罐中,並有專職人員看護。在理論上這些冷凍的犀牛胚胎受精胚胎可以保存幾千年之久,等以後科學技術足以發展到可以復活北非白犀牛的時候,再取出進行復活。生態環境日益惡劣,也決定著許多生物來到了生死存亡的時刻,在這個階段人類一定要積極的幹預,保護環境,保護動物。圖片來自網絡侵聯必刪。

—— 分享新聞,還能獲得積分兌換好禮哦 ——

相關焦點

  • 世界上最後一頭 雄性北白犀去世了
    奇趣生物□張勁碩肯亞時間3月19日,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蘇丹」去世了。這既是「蘇丹」的忌日,也相當於敲響了這個物種的喪鐘。現今,世上只留下一對北白犀母女。但還有一些人並不那麼悲觀,因為他們認為北白犀只是白犀的一個亞種,並不承認它的種地位,甚至認為還有多達兩萬多頭的南白犀「代表」著整個白犀家族,即使北白犀滅絕了,也無所謂。科學家也保存了幾頭北白犀的精子和卵子,並試圖讓南白犀懷上北白犀的孩子,或者未來可以去克隆北白犀。但北白犀的「獨立種」地位是有很多科學依據的。
  • 科學家創建雜交北白犀胚胎—新聞—科學網
    科學家創建雜交北白犀胚胎
  • 最後的雄性北白犀也老了,又一個物種即將消失
    原因很簡單,蘇丹是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然而,蘇丹的後腿也越來越不好使……蘇丹一歲時在南蘇丹的貝尚區被捉住,然後背井離鄉來到捷克共和國的 Dvur Kralove 動物園,直至2009年北白犀「最後機會」繁殖計劃啟動後,才與兩位雌性白犀牛小夥伴一同回到了非洲大陸,住進了自然保護區,任務是繁衍後代。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沒了
    【編譯/觀察者網 陸雨聆】今天,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去世了。自此,北白犀也面臨著徹底絕種的危機。負責照料它的保護區人員號召道,保護珍稀動物刻不容緩。當地時間20日上午,肯亞奧佩傑塔保護區在官方推特上公布了這一消息。保護區內一頭名為「蘇丹」(Sudan)的雄性北白犀,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 全球剩兩頭雌性北白犀 科學家想讓它們"傳宗接代"
    他們使用兩頭死亡雄性北白犀的精液培育出犀牛胚胎。北白犀胚胎是使用近親亞種卵細胞培育的,科學家稱,這種方法有望拯救瀕危滅絕的北白犀。這將提供一種從接近功能性滅絕的亞種生物中「拯救有價值基因」的方法,最後一頭雄性北白犀名叫「蘇丹」,於今年早些時候死亡,它存活了45年。
  • 別了,北白犀
    到了1984年,凱斯·希爾曼博士發現野生北白犀種群數量已經銳減為15頭,同時在捷克一家動物園內還殘存了7頭北白犀,北白犀已經到了滅絕的邊緣。這個結果讓所有人驚訝和痛惜,希爾曼博士和動物園立刻開展了保育研究和工作以求回復北白犀的種群數量。
  • 別了,北白犀|世間再無北白犀,願天堂沒有槍聲
    當地時間20日,肯亞奧爾佩傑塔自然保護區的工作人員稱,由於健康狀況惡化,世界上僅存的一頭雄性北方白犀牛,於當地時間19日被實施了「安樂死」。現今,只留下一對北白犀母女。這意味著我們這一代人,有一天將見證這一物種的滅絕.
  • 體型最大的犀牛,因人類大肆捕殺,白犀已處於滅絕的境地
    日前,世界上生存的牛共有五種:白犀、黑犀、印度屏、爪和蘇門犀,前兩種產於非洲,後三種產於亞洲。它們是世界珍貴的大型野獸。犀牛中要數白犀的體形最大,其肩高可達1.8-2.0米,身長達4.1-4.4米,體重在2-3噸之間。
  • 蘇丹:切角3年重長,40守衛24小時護衛,北白犀為何還是滅絕
    2018年3月20日,世界上僅存的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蘇丹去世,享年45歲,留下一對母女,成為這個物種最後的兩個希望。這是一個悲傷的日子,儘管科學家付出了諸多的努力,但是結果還是讓人失望。
  • 世界上最孤獨的犀牛走了,人類只有抱歉二字
    北白犀野生種群的平均壽命大約有40歲。已經離去的蘇丹在1973年出生,當時它還有1000隻同類。到了2009年,這個數字銳減到「4」。它們被搬到肯亞的自然保護區中,開始了「最後生存機會」繁殖計劃。2014年,雄性白犀牛Suni死去了。
  • 眼睜睜看著最後一隻夏威夷金頂樹蝸死亡 「世界滅絕動物墓地...
    北京大興的南海子麋鹿苑「世界滅絕動物墓地」  1月10日,據中新網援引外媒報導,美國夏威夷州土地和自然資源部發布消息稱,地球上最後一隻已知的夏威夷金頂樹蝸(Achatinellaapexfulva),在夏威夷死亡。  這隻名叫喬治的蝸牛於1月1日死亡,「享年」14歲。據悉,夏威夷金頂樹蝸是一種最初分布在瓦胡島上的陸生蝸牛,它們的殼曾被用於製作項鍊。
  • 世界上最後一隻雄性北白犀牛死亡,至此,此物種滅絕…
    白犀牛分南白犀和北白犀兩個亞種。前者數量尚可,後者世界上僅存3隻,其中兩隻是雌性北白犀牛,另外一隻雄性北白犀牛!這隻唯一的雄性北白犀牛叫蘇丹,生活在肯亞奧佩傑塔保護區。(紐約亞斯特坊廣場的「最後三隻」北白犀雕塑)因為近幾年,它開始患有多種年老導致的併發症。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白犀牛走了,今年春節我們看了他最後一眼
    目前,OlPejeta Conservancy正在與IzwBerlin、Avantea Cremona 和肯亞野生動物服務處合作,嘗試從剩下的兩頭雌性北白犀身上取出卵細胞,再和從雄性北白犀那裡採集的精液進行受精,並將由此產生的胚胎植入雌性南白犀的子宮中。
  • 最後一頭北方白犀牛「蘇丹」死亡 物種滅絕離人類還遠麼?
    其後則是一個個瀕危動物,在後面的幾塊中,寫有「人類」、「鼠類」等字樣……「世界滅絕動物墓地」的墓志銘上有這樣的話:「……工業革命以來,以文明自詡卻無限擴張為所欲為的人類,已使數百種動物因過度捕殺而喪失家園或遭滅頂之災:當地球上最後一隻老虎在人工林中徒勞地尋求配偶;當最後一隻未留下後代的雄鷹從汙濁天空墜向大地;當麋鹿的最後一聲哀鳴在乾燥沼澤上空迴蕩……人類,也就看到了自己的結局!
  • 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去世,僅剩最後兩頭雌性
    【編譯/觀察者網 陸雨聆】今天,世界上最後一頭雄性北部白犀牛去世了。 自此,北白犀也面臨著徹底絕種的危機。負責照料它的保護區人員號召道,保護珍稀動物刻不容緩。 當地時間20日上午,肯亞奧佩傑塔保護區在官方推特上公布了這一消息。保護區內一頭名為「蘇丹」(Sudan)的雄性北白犀,已經離開了這個世界。
  • 世界犀牛日:拯救北白犀的一線生機
    沒有了雄性個體,北白犀就失去了自然繁育的機會。這樣的情況下,拯救北白犀還有希望嗎?有的。就讓我們從故事的始端娓娓道來。。。。。。北部白犀牛的古往今來1903年,一頭在蘇丹白尼羅河附近獵殺的犀牛被展出後,科學界才首次知道了這個物種。
  • 中國內地首次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
    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4月4日宣布,該園區誕生的一隻白犀牛升級當爹,這是中國內地首次突破性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這隻小白犀牛於當日成功合群。 陳驥旻 攝中新網廣州4月4日電(王華 麥念萍)廣州長隆野生動物世界4月4日宣布,該園區誕生的一隻白犀牛升級當爹,這是中國內地首次突破性成功繁育白犀牛「子二代」,這隻小白犀牛於當日成功合群。白犀牛被列入世界自然保護聯盟瀕危物種紅色名錄(IUCN)。全世界現僅存有犀牛科4屬5種,均被列入瀕危物種。
  • 草原巨獸——白犀
    犀牛和馬同屬哺乳綱奇蹄目,但是他們要比馬類強壯的多,大型的犀牛出現在3600萬—2500萬年的漸新世,曾經繁盛一時,可惜現今存活的犀牛隻剩5種,可以算是世界上最珍稀的動物。今天我們的主角是犀牛中的佼佼者——白犀,也叫白犀牛、方吻犀、寬吻犀。白犀產自南非,是進化最完善的一種犀牛。它們的頭部長,眼睛很小,身體粗壯渾圓,皮膚厚卻比較光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