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層骨幹的能力叩問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2021-01-13 中國軍網

寫在前面

「士官太重要了!」3月12日,習主席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的一句感慨,重若千鈞,一語道出了士官隊伍在部隊建設中的重要地位。

士官是信息化裝備的直接操作者,他們是鐵馬的「馭手」,他們是戰艦的「龍骨」,他們為戰鷹「體檢」,他們替飛彈「把脈」。從某種意義上講,未來戰爭很大程度上是「士官的戰爭」,能否選拔出思想好、技術精、作風硬、紀律嚴、具有較強管理能力的高素質士官,直接關係到未來戰爭的勝負。

當前,我軍士官編制數量佔到士兵總數的「半壁江山」,建制班班長和各專業組訓骨幹基本上由士官擔任。他們的能力素質如何?隊伍建設情況怎樣?能否做到「大師傅帶出好徒弟」?今天,我們對第79集團軍士官隊伍建設情況展開調查,希望能為大家提供有益借鑑。

視角①:能力素質提升

「這次考核太嚴了,難度不亞於上次參加的大閱兵!」參加完士官套改考核後,某陸航旅機務二大隊士官宋其軍發出了這樣的感慨。

宋班長曾參加過多次大型演訓活動,還作為陸航梯隊唯一一名戰士機械師參加了大閱兵,什麼「大風大浪」沒見過?怎麼還會因為這次套改考核出一頭汗?「選取士官必須過好測評關、體檢關、推薦關、考核關、公示關、審批關等程序,紀檢部門和群眾代表全程跟蹤監督,一關未過就會取消選取資格。」該旅政委嶽興國表示,只有嚴把入口關,才能確保士官隊伍的能力水平。

雖然被「狠狠」考了一回,宋其軍對此卻十分理解和支持:「想要在部隊出點成績,沒有過硬的素質絕對不行。考場如同戰場,必須用能力素質說話。」

無獨有偶。前不久,某合成旅中士李同同成為全旅第一批士官參謀。沒經驗、沒技巧,剛開始接觸新崗位時,李同同明顯感覺「水土不服」。一次戰備演練,由於專業不過硬,李同同上報數據錯誤,耽誤了全營演練,讓他羞愧難當。

為了使這批士官參謀儘快適應崗位需求,旅裡為他們量身定製了培訓方案:一方面注重抓好指揮、技術士官基本技能復訓,完成與之相匹配的能力技能對接;另一方面結合駐訓、演習、實彈射擊等大項任務,用崗位歷練、任務淬鍊,在貼近實戰的環境中實現素質提升。

通過放手讓一批優秀士官挑大梁、唱主角,該集團軍士官隊伍能力素質不斷提升,也解決了一批困擾部隊戰鬥力建設的問題:某旅二級軍士長王子英將傳統手段與現代技術相結合,摸索出了快速診斷輪式車輛故障排除法,實現了多項技術革新,獲得全軍科技進步三等獎;曾連續3年參加「蘇沃洛夫突擊」國際軍事比武、創下辦賽以來單車賽賽段紀錄的某旅四級軍士長王鵾龍,在訓練中梳理出「四個協同」訓法並進行推廣。

【調查感言】

當一名合格士官不容易,要不斷提高能力水平,習主席對士官隊伍提出的殷切希望,更是強軍興軍的現實要求。當前,隨著武器裝備更新換代、崗位職責不斷拓展,士官隊伍能力素質的重要性愈發凸顯。構建一支數量充足、結構合理、素質優良的複合型、技能型士官隊伍,必須嚴把入口關,確保選出人才、留住骨幹,同時要積極提供學習平臺和培訓機遇,為士官成長成才營造良好環境。

視角②:傳幫帶作用

不久前,塞北某實彈射擊場,某合成旅4名上等兵組成的戰炮班打出「滿堂彩」——從第一次上炮到獨立完成實彈射擊,他們只用了不到3個月的時間。快速成長的背後,應歸功於該旅「金牌教練」郭兆福不遺餘力的傳幫帶。

「士官大多是崗位上的大拿、專業上的能手,有著豐富的工作經驗和專業技能,把他們平時總結積累的訓練『小招法』、帶兵『小經驗』、學習『小技巧』、技術『小絕活』流傳下來,能有效解決人才短缺、骨幹斷層等問題。」在該營教導員高志明看來,士官幫帶作用不容小覷。

某旅戰士牛濤,入伍前就接觸過汽車修理與檢測專業,平時對汽修理論講得頭頭是道,可在一次裝備保養時不慎造成配件損壞,他從此畏手畏腳。組訓骨幹陳靜發現情況後,主動與他結成幫扶對子,專業理論上不厭其煩地講解,實裝操作中手把手傳幫帶,故障分析時不放過一個細節。如今,牛濤在裝備維護上已經駕輕就熟,成為小有名氣的專業能手。

「特種彈射擊除了規定的技術要領外,還要做到『一個觀察、三個注意』才行」「實彈射擊不光要精度優先,更要有速度優勢,確保實現偵察提速、快打快撤」……只要有空閒,某旅四級軍士長李祥勇總會召集各專業骨幹,講授他多年的訓練經驗。

為縮短火炮射擊準備的時間,他和幾個老炮長還設計製作了配載架,探索出精細化裝配載方法,使射擊準備流程進一步精簡。「把自己的經驗傳授給身邊戰友,這是一名士官班長責無旁貸的責任。」每到晚上,李祥勇都會來到連隊學習室加班,整理資料、編寫實用的專業教材,好讓更多戰友掌握這些經驗。

在全旅層面,他們從訓練伊始就注重發揮好骨幹的傳幫帶作用。各組訓士官區分單兵、單裝、分隊3個層次,總結梳理出本專業的操作規範和戰鬥流程,教給新一批的組訓力量。

「金牌教練」傾囊相授,技術尖子才能「滾雪球」般成長起來。今年以來,某旅先後有18名訓練尖子在集團軍以上比武中奪得名次,37名官兵取得射擊、駕駛、通信專業一級證書。

【調查感言】

當一名合格士官不容易,做師傅帶好徒弟同樣不易。作為工作訓練的指導者和日常生活的示範者,士官平時同戰士直接接觸的機會最多,對他們的訓練情況、個人特長、精神面貌更為了解,在指導幫助、管理幫扶上更為有效。因此,只有充分發揮士官隊伍的傳幫帶作用,把「兵管兵」「兵育兵」真正落實下去,才能不斷傳承部隊的好傳統、好作風,確保士官隊伍能力水平不斷茬。

視角③:隊伍穩定性

「組織對咱這麼好,咱就得拼命幹!」這是某旅四級軍士長肖年明常掛在嘴邊的一句話。

了解肖年明的人,都懂得他這句話的分量。當兵15年,肖年明先後在3個師旅級單位和4個建制營連工作,分別從事過文書、軍械員、坦克車長、有線電話兵、接力班長等多個崗位——不斷的變化、不停的衝鋒,成了他軍旅人生的常態。

變化,意味著顛簸和挑戰。2011年10月,他所在連隊進行整編,他調整到外地某單位,從車長成了一名電話兵。

到了新單位、新崗位,如何繼續幹下去?突然要奔赴異地,又該如何向懷孕的妻子解釋?面對調整,肖年明不是沒有動過「脫軍裝」的想法。

第二天,同樣要分流的連長和指導員把連隊的軍嫂都請了過來。這些軍嫂們第一次看到了丈夫工作訓練的地方,第一次參觀了部隊的榮譽室。

「說起連隊歷史和平常訓練,他的眼睛裡總會放出光來,我知道,這是他熱愛的地方。」從連隊回去後,肖年明的妻子下定決心,哪怕自己再難,也要支持丈夫的決定。而新單位的舉措更是讓他倍感暖心:「讓有現實困難的官兵優先休假!」就這樣,肖年明到了新單位沒幾天,便踏上了休假的歸程。

部隊的溫情關懷,幹部的模範帶頭,家屬的認可支持,讓這群基層骨幹在每次面對變化時都能穩住心神。

在肖年明看來,能讓他克服這麼多困難一直堅持到現在的,還有越來越好的部隊環境。「與以前相比,士官在部隊中的作用越來越明顯,自己的個人價值也能得到更好實現。」和他的想法類似,在某旅組織的一次調查中,75%的士官因為「前景廣闊、發展平臺更好」選擇留隊,不斷提高的工資待遇、風清氣正的部隊環境,讓這份職業的吸引力愈發顯現。

溫情關懷激勵士氣,暖心舉措催人奮進。今年2月初,多名優秀士官走上該集團軍首屆「雷鋒傳人 強軍先鋒」的領獎臺,捧回一個個榮譽獎盃,成為士官隊伍穩定發展的一個縮影。

【調查感言】

保持士官隊伍穩定,發揮好士官在強軍興軍中的作用,這是習主席對士官隊伍建設提出的殷切希望。作為部隊的骨幹力量,士官隊伍在擔負著各項重任的同時,也在軍旅人生中接受著諸多挑戰,承擔著各種壓力。各級黨委在為士官提供成長成才機遇、風清氣正環境的同時,也要為他們解決個人生活難題、化解諸多壓力,真正做到以關心促安心,以暖心促盡心,才能確保士官隊伍穩定,在強軍徵程中發揮更大作用。

視角④:主觀能動性

兩次獲全軍士官優秀人才獎,一次榮立個人二等功——很多人恐怕都想不到一個初中畢業的戰士能取得這樣的榮譽。從門外漢到「火炮神醫」,某旅二級軍士長張新昌用了22年的時間。

「時間只代表著人生的長度,要想拓寬生命的厚度,還得靠自己一點一滴去努力。」張新昌學歷雖然不高,但談起自己的經歷,卻別有一番道理。

主動學習、勤於鑽研,讓他的技術「天賦」在初級士官時就顯露出來。一次,他發現用於拆卸火炮負重輪的工具需要多人操作,而且耗時較長,就決定自己研製一套工具。經過兩個多月的鑽研,他製作出一款適用於多種型號裝備的「液壓三輪快速起拔器」,並在演訓中發揮重要作用。

「主動去研究裝備、解決難題,這是張新昌的過人之處,也是他為我們抓好士官隊伍建設提供的有益啟示。」該旅旅長王瑞金認為張新昌為全旅士官樹立了一個榜樣。

在張新昌的帶動下,官兵主動創新、集智攻關的積極性越來越高。某型指揮車連接埠不夠用,四級軍士長張興忠從電路圖上找到靈感,革新連接模塊,拓展了埠功能;幾名組訓士官一起研究琢磨,通過嵌入自己開發的軟體,實現了某型偵察車偵察信息與坐標標定一鍵完成,大大提高了作業效率。

不光是技術能手,對於各個崗位的士官來說,成長成才從來都需要個人的主動作為。某旅四級軍士長何東,在入伍之初就把「不斷超越自己」當成座右銘。在牽引火炮還是裝備主力的年代,何東選擇了有線兵這樣一個訓練最苦、要求最嚴的專業,但這樣的苦和累,在他看來卻是一種挑戰——通過積極訓練,一年之內他就將5公裡成績提高到17分鐘,成為不折不扣的「有線尖兵」。

追求自我超越的性格,讓何東不滿足於已有的成績。一次,集團軍組織比武,只給了10天的訓練準備時間。怎麼辦?從改進作業器材到縮短作業流程,從加大訓練強度到改變訓練方法,何東在最短時間內挖掘出自己最大的潛能,並在比武中取得了集團軍第一的好成績,入選原瀋陽軍區尖子人才庫。

從「要我訓」和「我要訓」,這其中的不同,正是主觀能動性的差距。而越來越多有著個人追求的士官人才,就像張新昌與何東那樣,逐漸成長為各個專業的骨幹力量。

【調查感言】

創新不在於有多高學歷,而在於是否結合本職、精於鑽研。精細化裝配載模塊、仿真訓練系統、液壓多功能起拔器……這些經過演訓場檢驗的發明創新,都出自於一群士官之手。他們在自己的崗位上,在練兵備戰的任務中,實現了一個個創新成果,成了名副其實的「創新擔當」。只要肯下苦功、用大勁,不斷在軍旅人生中發揮出自己的最大潛能,就一定能實現個人成才,助力強軍興軍。

相關焦點

  • 12月3日解放軍報導讀
    解放軍報客戶端的網友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是12月3日星期四,今天的軍報有哪些精彩內容呢?今日軍報頭版刊登《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全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鑄魂育人綜述》。
  • 馬背上的艱難一日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8座高山達坂,5條冰川激流,橫亙在白哈巴邊防連去往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邊境線1號界碑路上的,是地圖上搜索不到的百裡無人區。白駱駝崖、考吾特激流、落馬灘、登天道、狼跑調……單是聽到這些地名,就令人生畏。「騎乘軍馬是巡邏中哈1號界碑的唯一方式,對官兵的體能和騎術要求極高。」新疆軍區阿勒泰軍分區邊防某團白哈巴邊防營營長劉勝偉說,「能到中哈1號界碑,是一種榮耀!」
  • 一群基層理論骨幹的「火種效應」
    10天建成火神山醫院、解放軍醫療隊除夕星夜馳援武漢、蔬菜和物資從全國各地源源不斷供給……這天的談心桌邊,圍過來越來越多的人,大家圍繞新冠肺炎疫情,展開了熱烈的討論。 人群裡,連隊理論骨幹、大學生上等兵何園置身其中,看不出和別人有什麼不同。 「集中力量辦大事的體制優勢,這不就是咱們中國的特色嘛!也只有我們中國才能有這麼大的凝聚力和動員能力!」
  • 解放軍報客戶端「平臺化」融合發展策略研究
    關鍵詞:解放軍報客戶端;平臺型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當前,移動網際網路正在全方位地重構社會生活,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中98.3%的人使用手機上網。隨著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網絡平臺通過用戶的信息交互、公共表達和社會化生產,媒體化特徵愈發明顯。主流媒體在融合轉型過程中也期待逐步建立平臺化的傳播能力和競爭優勢。
  • 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印軍否認
    (觀察者網訊)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引發外媒關注。而印度軍方迅速否認,抨擊報導是」毫無依據」,「假新聞」。 《泰晤士報》當地時間17日在網站發文,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
  • 論戰略運輸能力,印軍拿什麼抗衡解放軍
    青藏高原的寒冬已經來臨,我們不妨來個中印兩軍的戰略運輸能力大比拼。 翻看電子地圖,從喀喇崑崙山脈到喜馬拉雅山脈一線,無疑是一堵牆,從印度平原仰望中國的青藏高原,就是在「翻牆」。這堵牆緊挨著的,是遼闊的青藏高原。 從印度平原到達所謂「拉達克地區」,目前只有「列城-斯利那加」和「列城-馬利納」兩條戰略運輸線。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4月27日 中央軍委頒發《中國人民解放軍文職幹部暫行條例》。實行文職幹部制度在人民解放軍的歷史上是第一次,是對軍隊幹部制度的一項重大改革。 7月1日 七屆全國人大常委會第二次會議通過《中國人民解放軍軍官軍銜條例》,人民解放軍實行新的軍銜制。12月17日,《中國人民武裝警察部隊實行警官警銜制度的具體辦法》發布,武警部隊實行警官警銜制。
  • 奔月:人類夢想之旅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不但中國有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與典故,西方人也同樣對夜空中的這個銀盤充滿了想像。 那個年代探月,受限於早期火箭運載能力和太空飛行器設計水平,第一代月球探測器的「長相」如同形狀各異的「炮彈」。這些探測器對月球只能有兩個想法:要麼從她身邊飛過,遠遠看一眼;要麼就一頭撞上去。 人類渴望到達月球的願望是那樣的強烈:就在美蘇兩國相繼成功發射人造衛星不久後,一枚枚火箭攜帶各式各樣的探測器開始了向月球進發。
  •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這一年,中國發生了什麼?這一年,新華社宣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已經安排5500萬城鎮人口就業;這一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就在兩年前,灌雲縣所屬的連雲港市,已經被列為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成為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
  • 國防教育的輻射效應有多大 - 中國國防報 - 中國軍網
    我們要加強全民國防教育,鞏固軍政軍民團結,為實現中國夢強軍夢凝聚強大力量。」國防教育作為建設和鞏固國防的基礎工程,是增強民族凝聚力、提高全民國防意識的重要途徑。近年來,河北省軍地把國防教育作為戰略任務擺上位置、強力推進,學校國防教育成體系建設、社會國防教育開展有聲有色、線下線上一體化教育模式初見成效,取得了良好的社會效應。
  • 媒體披露解放軍番號演變史 38軍被譽「萬歲軍」
    近日,中國人民解放軍18個集團軍的番號正式解密。從此,我陸軍集團軍番號可以對外公開使用,集團軍番號不再以「某」替代。官方表示,這將「展示中國軍隊更加開放透明」。每個軍轄3至4個師。此後,隨著戰爭的繼續進行,又陸續編成了一些新的軍,也有一些舊的軍番號被撤銷。到1952年,中國人民解放軍70個軍全部建立。其番號為1至70軍。但其中,56、57、59三個軍番號沒有使用,同時有西北軍區獨立第1、第2、第3軍填充。
  • 綠媒緊盯:解放軍軍機一早兩度進入臺灣西南空域
    【環球網綜合報導 記者趙友平】島內綠媒1月9日炒作稱,解放軍軍機近期密集「襲擾」臺灣鄰近空域,今(9日)早又連續2度進入臺灣西南空域。據臺灣「自由時報」報導,根據廣播記錄,解放軍軍機9日上午9時07分、9時45分進入臺灣西南空域,高度2800-4000米。
  • 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
  • 12月2日解放軍報導讀
    解放軍報客戶端的網友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是12月2日星期三,今天的軍報有哪些精彩內容呢?中共中央政治局11月30日下午就加強我國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舉行第二十五次集體學習。中共中央總書記習近平在主持學習時強調,智慧財產權保護工作關係國家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關係高質量發展,關係人民生活幸福,關係國家對外開放大局,關係國家安全。2月1日,巴基斯坦總統阿爾維、總理伊姆蘭·汗在伊斯蘭瑪巴德分別會見到訪的中國國務委員兼國防部長魏鳳和。
  • 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印軍回應
    美國陸軍曾在阿富汗部署用於群體管控、巡邏的微波武器「主動拒止系統」(ADS),但未實際投入使用  《泰晤士報》文章發出後,得到了《澳大利亞人報》英國《每日快報》更是在標題中渲染這是「第三次世界大戰」,中國使用「可怕的武器」。  英國防務新聞網站Shephard News編輯戈登·亞瑟認為,儘管印度政府否認在邊境地區遭到微波武器攻擊,但中國「無疑具備」使用微波武器的能力。他認為,如果報導屬實,這將很可能是微波武器被首次運用於實戰中。
  • 中國軍網記者探訪「悟空」媽媽家
    來源:軍報記者微信公眾號  作者:洪文軍孫悟空不是從石頭縫裡蹦出來的嗎? 哪來孫大聖的媽媽?此「悟空」非彼「悟空」!這裡說的是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悟空」號:世界首顆暗物質粒子探測衛星,我國第一顆空間天文衛星。這個「悟空」有多牛?
  • 解放軍編制現代化新動作 合成營級設「最小參謀長」
    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刊發文章,報導第1集團軍某旅在演習中在合成營一級試行配置了「指揮官+參謀長」編組模式,使營本級指揮實現了聯合高效。這是首次有報導提到解放軍合成營設立參謀長職務,與傳統的步兵營、裝甲營、炮兵營等陸軍營級作戰單位相比,合成營是我軍軍事改革中嘗試縮小一線作戰單位,提高合成化水平,實現聯合作戰、聯合指揮的重要嘗試。
  • 解放軍在邊境用微波武器擊退印軍奪回山頭?印軍方回應:假消息
    綜合澳大利亞《澳洲人報》和英國《泰晤士報》消息報導,一位中國學者在近日的一次演講中表示,在中印邊境發生軍事對峙期間,解放軍使用微波武器迫使印度軍隊撤退。資料圖文中稱,這位中國學者透露,解放軍動用微波武器對付印度士兵的行動發生在8月29日,印度當天派士兵佔領了印方所謂的「拉達克地區」東部的班公湖南岸的兩個重要山頭,解放軍西部戰區則派出部隊前往收復這兩個被佔領的制高點,並被要求不得開火。
  • 聚合專業能力 破解工作難題
    原來,這個支隊為深入知兵情、解兵難,組織基層官兵開展「給中隊黨支部寫封信」活動。活動中,中隊黨支部接到戰士小王的一封信:「父親被地方車輛撞傷,肇事司機拒不賠償,母親打電話埋怨我不在身邊……」軍地涉法問題牽扯麵廣、專業性強,小王這段時間也變得敏感易怒。
  • 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 軍報頭版發聲
    6月29日,《解放軍報》頭版刊發評論員文章《堅決貫徹黨中央的重大政治決定》,以下為文章全文:黨中央決定,自2020年7月1日零時起,預備役部隊全面納入軍隊領導指揮體系,由現行軍地雙重領導調整為黨中央、中央軍委集中統一領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