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2021-01-09 中國軍網

飛機南翔,高鐵北上。夜宿孤島,曉行漁港。

連日來,尋訪王繼才、王仕花事跡的人們舟車輾轉,奔赴開山島,像潮水一樣,來了又走了。

震撼之餘,疑問也像海浪在人們心頭起伏——

芸芸眾生,守過海島的人極少,更不要說堅守小島32年。一對與大多數人經驗、閱歷幾乎沒有交集的平凡夫妻,為什麼能贏得如此多的崇敬?

網絡時代,各種刷屏信息極多,走心勵志的故事也車載鬥量。發生在大陸一角、黃海一隅開山島上的那些事情,為什麼持久地吸引人們關注的目光?

主題詞之一:選擇

逆行的背後,是一種擔當

1986年,王繼才、王仕花登上開山島。

這一年,中國發生了什麼?

這一年,新華社宣布,十一屆三中全會以來,已經安排5500萬城鎮人口就業;這一年,國務院發布《關於鼓勵外商投資的規定》……

就在兩年前,灌雲縣所屬的連雲港市,已經被列為中國第一批對外開放城市,成為歐亞大陸橋的「橋頭堡」。

到城裡去,到外企去,到賺錢多的地方去……當時代的機遇之門訇然打開,祖祖輩輩在這塊土地上種田餬口、耕海牧漁的人們,發現了改變命運的無限可能。

就在這一年,王繼才和王仕花選擇了「逆行」,登上了這個看得見岸上紅塵喧囂,又與世隔絕的開山島。

當多彩成為時代的天幕,當選擇成為人們的時尚,兩位平凡的農民,在許許多多容易讓人眼花繚亂、輕易取捨的抉擇面前,表現出堅定的取向和非凡的定力。

逆行!儘管王繼才和王仕花登上開山島的年代,還沒有這個網絡熱詞,如今的人們,依然願意去追問:如果他們不去守島,會過什麼樣的生活?

「單憑一身力氣,王繼才也能發家。」一名船老大回憶,剛上島時,膀大腰圓的王繼才「嘿」地一聲,把偌大一筐魚一下子就端到船下。船老大驚訝地說:「你守什麼島啊?跟我幹吧!」

是啊,「龍王只翻一個身,海水倒退三萬丈」,灌河入海口百裡灘涂,蘆蕩茫茫,水鳥翔集,魚肥蝦美,是個聚寶盆。灌河也被稱為「中國的萊茵河」「蘇北的黃浦江」,是個流銀淌金的好地方。

記者在燕尾港鎮尋訪和王繼才年紀相仿的人,有人做水產養殖生意,有人開飯店,有人當老闆,日子過得富足安逸。很多人家的兒女到了大城市,就連王繼才家也有兩個兒女在省城安家,而他們夫妻仍然守在島上。

鮮有人知,開山島名稱的由來居然與金錢有關。傳說,遠古一天,一隻裝滿銅錢的大船遇到風浪,船員們把銅錢搬進島上的山洞藏了起來。從此,人們渴望打開山洞,獲取財富,就將這座小島叫做開山島。

讓人唏噓感嘆的是,就在這個連名字都「藏著銅錢」的小島上,王繼才和王仕花一輩子都在和貧困抗爭。被譽為「王開山」的王繼才,一輩子也沒有發財。

「一個國家,總要有人去做一些大事、難事。我們做了,大多數人就不必做。」解讀這對夫妻的故事,我們相信,逆行的背後是一種擔當。

主題詞之二:堅守

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開山島」

那天,記者在「知乎」上看到一個發問的帖子:駐守開山島的意義何在?迄今為止,答覆為零。

同時,記者也注意到,各大門戶網站報導王繼才逝世的消息後面,跟帖留言的人們絡繹不絕,人們送上鮮花、點亮紅燭、撰寫輓聯、抒發感慨、寄託哀思。

儘管並不明晰守島的意義,人們依舊敬仰守望者。

其實,每個人心裡,都有一座「開山島」。堅持,還是放棄,這是一個具有普世意義的人生課題、大眾心結。

一次,一位上島的記者,給王繼才、王仕花帶來一本《魯濱遜漂流記》。王繼才看了沒有,現在已經不得而知。一位熟悉他們的朋友肯定地說,王仕花看了!

「和魯濱遜一樣,現實生活中,很多人命運的航船會擱淺,他們堅守各種各樣的『孤島』、忍耐艱苦和寂寞常常是不得已為之,也是為了有朝一日能夠逃離。」王繼才的朋友、灌雲縣高級中學教師賀守能告訴記者,「把堅守作為生活的常態、一生的追求甚至生命的意義,或許你越是感覺匪夷所思,越有可能是對方不同尋常之處。」

說不一樣,其實也一樣。記者眼前這位普通的中學老師,已經在講臺上站了35年。三尺講臺,就是他的「開山島」。因此,他理解「老王的一根筋」,也常說「老王的口頭禪」:「習慣了」。他嘴裡也常常出現王仕花反反覆覆說的那句話:「我願意」。

千金難買我願意。只要願意,無論距離遠近,無論時間長短,都不是理想到達彼岸的障礙。

今夕何夕?這是一個「遊泳達人」憑藉肌肉的能量,就能夠橫渡渤海灣、英吉利海峽的時代。開山島外,巨輪輕舟往來穿梭。想離開,只要轉念之間。想留下,心裡就得有一把鎖。王繼才、王仕花用32年的時間,堅守一個距離大陸只有9公裡之遙的小島,昭示了什麼?

一位網友這樣說:「一個人、一艘船、一個村落、一段愛情、一份事業、一種操守、一種愛好、一個心願……只要你沉醉著、堅持著,不放棄、不離開,人生的意義就會像秋天樹上的果實一樣,閃耀在你的頭頂。」

主題詞之三:奮鬥

最美的花,常常開在懸崖上

「你想啊,茫茫海天,不是每一朵浪花都能靠岸的。她們弱小的身軀時而被狂風捲起,時而被巨浪囚溺,也許一生都在掙扎、漂泊……」

早在2011年,王繼才、王仕花堅守小島的第25個年頭,中國軍網記者頻道特邀評論員感慨地寫了一篇短評。

然而,記者在百度百科「開山島」詞條下,看到這樣一段文字——小島兀踞在煙波浩淼之中,令人心曠神怡。登島舉目遠眺,只見水天一色,海鷗翔集,追逐點點白帆。漫步海島山徑,濤聲陣陣,海風習習……

就在這個詞條下,開山島的「人口」一欄中,寫著一個數據:2人!

這兩位開山島的「常住居民」,不用說,就是王繼才和王仕花。來自人煙稠密大城市的人們,在微信朋友圈裡有時調侃去海上「買個島」。人們乍來島上,沒準還羨慕他倆「島主」生活的閒適。

然而,他們不是遊山玩水的遊客,想來就來,想走就走。這個島嶼,也不是人們想像中的世外桃源。他們必須履行諾言,堅守使命,像釘子一樣扎在島上,忍受嚴寒酷暑、風吹雨打。他們眼中的開山島,固然不乏美景,但留給他們更多的是百味雜陳、酸甜苦辣。如今我們知道,就算是美景,也是他們用雙手創造出來的。

巧合,灌雲縣所在的連雲港,還是《西遊記》中「花果山」的故鄉。然而,開山島的滿山花果,不是自然的恩賜,更不是神話的傳說。王繼才和王仕花32年含辛茹苦,忍飢挨凍,用鋼釺鑿石窩,從島下搬泥土,如燕子銜泥、像螞蟻搬家,才換來滿山青翠,桃李芬芳。

當中國農民吃苦耐勞的淳樸本色,在這個小島上再次熠熠生輝;當我們透過開山島上縈繞的雲霧,把目光投向更遠的大寨梯田、紅旗渠天河;當我們體味王繼才那雙遍布老繭、被很多人比喻為「巖石一般」粗糙的大手;當我們解讀王繼才親手摘下自己種植的桃子,等著上島老兵誇「甜」的滿臉笑容……我們明白了什麼是「奮鬥」,也洞徹了「奮鬥」與「幸福」之間的邏輯。

「只有奮鬥的人生才稱得上幸福的人生」「奮鬥者是精神最為富足的人,也是最懂得幸福、最享受幸福的人」「新時代是奮鬥者的時代」……

沒有奮鬥,哪有風光?最美的花,常常開在懸崖上。

主題詞之四:夢想

有限的琴鍵,能奏出無限的旋律

王繼才和王仕花,這輩子有很多遺憾,也有很多夢想。

——雖說「民兵也是兵」,王繼才的夢想還是當一名真正的軍人。王仕花想有一艘船,一艘不需要很大的船。這樣丈夫和她就能駕著這葉輕舟,自由地上下海島,自己運送物資和給養,不再忍受與大陸咫尺天涯的孤寂、兒女骨肉分離的痛苦,也不需要麻煩更多的人。

聽慣了漁家的號子,見慣了海上的白帆,嘗慣了困守的酸楚,設身處地,將心比心,應該說這是一個不算奢求的夢想。

然而,在生活這條現實的航船上,夢想往往又永遠不會超出船頭船尾。對於他們來說,更實際的夢想往往就是斷糧時盼望一頓飽餐,風雨裡盼望雲開霧散,孤苦伶仃的日子盼望骨肉團圓……

王繼才、王仕花的大女兒王蘇,從小想當工程師。她還有一個夢想——長大了設計建造一座連著開山島的橋。有了橋,爸爸媽媽就會常回家看她和弟弟妹妹。

然而,13歲那年,這個少女的夢想之橋斷了。殘酷的生活,讓她不得不中斷學業回家照顧弟弟妹妹,既當姐姐,又當媽媽。

渴望有一艘船,卻無法成為命運的船長,這是生活中大多數人的境遇。然而,正如音樂是在有限的琴鍵上,奏出無限的旋律。

崔智軍,這名青藏鐵路職工,閱讀了王繼才、王仕花一家人的事跡,熱淚盈眶。他說,感同身受。

生活中即便沒有大海,也有孤島。曾經在賀蘭山下炮兵部隊服役的崔智軍,如今在柴達木錫鐵山火車站當調度。

平凡的崔智軍,創造了一項「上班之最」——從西寧的家到單位,他每次的通勤距離達到800公裡。每個月,他要坐著火車奔波3次,行駛27個小時,行程2400公裡。

「上個班都這麼難!青藏高原太大了,中國太大了,我們每個人太小了。」 崔智軍的夢想,就是努力地工作。他的成就感,就是每次上班,看著一個晝夜大約有90列火車經他調度通過車站,滿載人員,滿載物資,奔向高原。

「隨風奔跑自由是方向,追逐雷和閃電的力量,把浩瀚的海洋裝進我胸膛,即使再小的帆也能遠航……」這是當代很多「草根」年輕人喜歡的一首歌。

平凡的人生,或許註定負重前行。當無數人踏平坎坷,銜枚疾走,腳下就是中國的夢之路。

主題詞之五:家園

高天厚土,吾國吾家

黃海近海,海水渾黃。

環繞著開山島的這片海水,是黃河染黃的,懸浮著中華腹地、黃土高坡的泥沙。

高天厚土,吾國吾家。

開山島,連著中南海。得知王繼才犧牲的消息,習近平主席作出批示:王繼才同志守島衛國32年,用無怨無悔的堅守和付出,在平凡的崗位上書寫了不平凡的人生華章。我們要大力倡導這種愛國奉獻精神,使之成為新時代奮鬥者的價值追求。

「家是玉麥,國是中國」。去年,習主席還給父女兩代戍邊的西藏隆子縣玉麥鄉牧民卓嘎、央宗姐妹回信,深情勉勵牧民群眾像格桑花一樣紮根在雪域邊陲,做神聖國土的守護者、幸福家園的建設者。

連續兩年,習主席關注著一對守島夫妻、兩名戍邊姐妹,關注著這些堅守平凡、創造非凡的可愛而普通的中國人。

華東向東,黃海前哨的開山島很小,小到不足兩個足球場大。

西南偏南,喜馬拉雅山下玉麥鄉很大,大到堪比一些國家的面積。

無論開山島,還是玉麥鄉,都是祖國版圖雄雞千萬羽毛的一根,是960萬平方公裡土地的一隅。無論漢族的王繼才、王仕花夫妻,還是藏族的卓嘎、央宗姐妹,都是祖國大家庭的一員。他們對祖國的忠誠和對家鄉土地的熱愛,跨越整個中華大地。

連日來,王繼才、王仕花夫妻守島32年的故事,也感動著更多的中國人。「日落滿江紅,精忠報國八千裡;雲浮孤島碧,大義離家三十年」。江蘇泰州網友徐蘭燕,寫了一幅「贊守島英模王繼才」的輓聯。

「一玉口中國,一瓦頂成家。都說國很大,其實一個家。一心裝滿國,一手撐起家。家是最小國,國是千萬家……」 在緬懷王繼才的日子裡,再唱這首《國家》,很多人對家國情懷也有了更深的感悟。

王仕花回憶說:「最難的一段日子,老王還是說,這個島啊,我們來守別人就不用守了。你姓王,我也姓王,咱們就替咱們老王家守,還不行嗎?」

開山島夫妻哨、玉麥鄉兩姐妹……我們相信,在中國,這樣的人不是極少數,而是大多數。正因為如此,我們這個國家面對種種風浪屹立不倒,面對種種險阻奮勇前行。他們用一種難以替代的方式,履行了砥柱中流的責任。

家家能夠屹立不倒,人人可以砥柱中流。這就是我們的新時代,這就是我們的大中華。

主題詞之六:關愛

別等明天,從今天做起

原南京軍區《人民前線》報記者丁勇告訴記者,王繼才有個筆記本,專門記載幫助過自己的人。生前他曾說:「我們守島有寂寞但不孤獨,身後有千千萬萬個好人。」

記者在採訪中,也被這樣的故事所感動——

2005年高考前夕,王繼才的兒子王志國不小心肩膀鎖骨斷裂,王繼才著急了。灌雲縣楊集鎮武裝部原部長萬道軍將王志國接到家中悉心照料,王志國很快康復,被南京航空航天大學錄取。重情重義的王繼才提著禮物登門道謝,萬道軍死活不肯收:「你為國守島幾十年,我為你照顧兒子幾十天算什麼呀!」

女兒王帆3歲時,從島上峭壁摔下,昏迷不醒,王繼才夫婦高聲求救。正在附近打魚的7條漁船立即收網,迅速向碼頭靠攏。馬力最大的那條船接上王帆,船老大一邊開船,一邊聯繫陸地醫院作好搶救準備。醫生說:「晚送到半小時,孩子就沒救了。」

2005年,岸上的老屋實在太舊了,王繼才打算修建,又困難重重。縣人武部領導幫助協調辦齊手續,又安排3個民兵來幫工。鎮上的街坊鄰居有的拖來一車磚,有的抬來一筐瓦,個把月時間,房屋就修建好了。

小島缺水缺電,卻從不缺愛。在燕尾港鎮,碼頭裝卸貨物都是要給錢的,但王繼才一家例外;王繼才3個孩子,從小是吃著百家飯長大的,孩子們缺什麼不管敲誰家的門,鄉鄰們都會接濟一把……

這樣的事情,多多益善。不要再讓「王繼才們」流血流汗又流淚,不要再讓他們孤獨地登場、寂寞地守望、悲壯地謝幕,我們還能做些什麼?在奮鬥的徵程上,我們應該如何尋找和把握光榮與犧牲、奉獻與代價的平衡點?……

習主席指出,對像王繼才同志那樣長期在艱苦崗位甘於奉獻的同志,各級組織要積極主動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困難,在思想、工作和生活上給予更多關心愛護。

既然每個人心中都有一座「開山島」,守衛「開山島」的人也應該被惦記在每個人的心坎上。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這首詩經久流傳,撥動了無數人的心弦。

那麼,就讓「王繼才們」先成為幸福的人吧,讓他們守望的每一條河、每一座山都有一個溫暖的名字。

更好地關愛奉獻者,不需要從明天做起,應該從現在開始。

讓我們面朝大海,迎接心中的春暖花開!

上圖:開山島,王繼才一家人心中永遠的家。本報記者 張 雷攝

相關焦點

  • 春暖花開,我在面朝大海的白石等你!
    春暖花開,我們在面朝大海的白石等你!」春暖花開,面朝大海!這不再是一個心願!櫻花搖曳之中,加拿大指北針國際教育集團來到白石,帶來豐富的青少年教育資源,無論是基礎科目,還是素質提升,我們提供一流的師資和教學內容。
  • 新歌《面朝大海》抒發新時代海南情懷
    「面朝大海,我為你把風帆打開……面朝大海,我為你把窗口打開,要讓未來,看見我們今天的精彩。」我是你夢裡,最年輕的色彩,你的愛,讓我每天春暖花開……」就像長大自立的兒女,對母親深情訴說自己的愛。  為了讓歌曲更加貼合海南氣質與心聲,詞曲作者此前專程環島採風,在感受臨高哩哩美漁歌、儋州調聲、五指山黎鄉山歌等當地民俗民歌的韻味之後,情緒澎湃、靈感搖蕩,最終形成了「面朝大海」的歌名。
  • 疊墅真能滿足你「面朝大海,春暖花開」的夢想嗎?
    正所謂有需求就有供給,近幾年房地產開發商又推出了疊墅這種房型,面積是別墅的一半,還能滿足大家「面朝大海,春暖花海」的夢想。讓我們來看一下到底什麼是疊墅疊墅是什麼?疊墅一般為四層帶閣樓建築,在綜合情景洋房公寓與聯排別墅特點的基礎上產生。
  • 《西遊日記》我有一座小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我有一座小山,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怎能忘了西遊?怎能忘了西遊!
  • 海子的絕筆詩不是《面朝大海》,而是這首絕望之作,讀完很壓抑
    從明天起,做一個幸福的人餵馬、劈柴,週遊世界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我有一所房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死於1989年3月26日,《面朝大海,春暖花開》寫於同年1月13日,相差僅兩個多月,可想而知當他寫下這些文字時
  • 馬背上的艱難一日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8座高山達坂,5條冰川激流,橫亙在白哈巴邊防連去往中國與哈薩克斯坦邊境線1號界碑路上的,是地圖上搜索不到的百裡無人區。白駱駝崖、考吾特激流、落馬灘、登天道、狼跑調……單是聽到這些地名,就令人生畏。「騎乘軍馬是巡邏中哈1號界碑的唯一方式,對官兵的體能和騎術要求極高。」新疆軍區阿勒泰軍分區邊防某團白哈巴邊防營營長劉勝偉說,「能到中哈1號界碑,是一種榮耀!」
  • 40款網紅庭院,我想有一方庭院,面朝太陽,春暖花開
  • 解放軍報客戶端「平臺化」融合發展策略研究
    關鍵詞:解放軍報客戶端;平臺型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當前,移動網際網路正在全方位地重構社會生活,第42次《中國網際網路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中國網民中98.3%的人使用手機上網。隨著媒體深度融合發展,網絡平臺通過用戶的信息交互、公共表達和社會化生產,媒體化特徵愈發明顯。主流媒體在融合轉型過程中也期待逐步建立平臺化的傳播能力和競爭優勢。
  • 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印軍否認
    (觀察者網訊)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的說法,引發外媒關注。而印度軍方迅速否認,抨擊報導是」毫無依據」,「假新聞」。 《泰晤士報》當地時間17日在網站發文,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
  • 奔月:人類夢想之旅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嫦娥奔月、吳剛伐桂、玉兔搗藥……不但中國有許多關於月亮的傳說與典故,西方人也同樣對夜空中的這個銀盤充滿了想像。在中國古代,人們將這些區域稱為嫦娥居住的宮殿——廣寒宮。 有了天文望遠鏡,人類才一睹月亮的真容。 第一個系統觀測月球的是義大利天文學家伽利略。1609年,伽利略用一架直徑不到3釐米的自製望遠鏡瞄準了月球。儘管非常不清晰,伽利略仍然發現,月球完全不是完美球面上那樣的圓滑,而是一個凹凸不平的球體。
  • 改革開放四十年大事記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8月10日 解放軍總參謀部、總政治部、總後勤部發出通知,規定預備役部隊正式列入人民解放軍建制序列。 9月28日 中共十二屆六中全會通過《關於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指導方針的決議》,闡明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的戰略地位、根本任務和基本指導方針;指出現階段我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理想是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把我國建設成為高度文明、高度民主的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
  • 12月3日解放軍報導讀
    解放軍報客戶端的網友們,大家早上好,今天是12月3日星期四,今天的軍報有哪些精彩內容呢?今日軍報頭版刊登《在黨的旗幟下鑄牢軍魂——全軍堅持用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習近平強軍思想鑄魂育人綜述》。
  • 基層骨幹的能力叩問 - 解放軍報 - 中國軍網
    3月12日,習主席在出席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解放軍和武警部隊代表團全體會議時的一句感慨,重若千鈞,一語道出了士官隊伍在部隊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士官是信息化裝備的直接操作者,他們是鐵馬的「馭手」,他們是戰艦的「龍骨」,他們為戰鷹「體檢」,他們替飛彈「把脈」。
  • 大海朋友圈心情短語句子文案,去海邊說說朋友圈唯美圖片
    坐在溫暖的沙灘上,面對著浩瀚的大海,此時的平靜讓我感受到了生活的美好,片刻的休息只是為了迎接更大的挑戰,加油! 月光照在海面上,柔軟的海沙,迎面的浪潮,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 面朝大海的陽臺海風吹來很愜意
    【墾丁旅遊地圖】到達墾丁已經很晚了,我們到了之前訂好的民宿,在船帆石的附近,這裡比墾丁大街來的安靜,從布局到裝飾的細節都是峇里島風情的,很多都是主人從峇里島淘來的,陽臺面朝大海。【面朝大海的陽臺,海風吹來,很愜意】【民宿的樓梯,裝飾很有特色】----【民宿的小景,很精緻】一早起來,推開陽臺的門,就可以看到不遠處漂亮的海灘了。到樓下的餐廳端了早餐及水果回房間的陽臺吃,廚房的旁邊也有面對大海的餐吧,樓下院子裡的幾個老外正在收拾衝浪板打算去海灘衝浪。
  • 孤獨的海子:寫的春暖花開溫暖了很多人,自己卻臥軌自盡
    從明天起關心糧食和蔬菜 ,我有一所房子, 面朝大海春暖花開。《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海子面朝大海,春暖花開。我相信這句詩歌一定溫暖了很多人,也溫暖了我。可是萬萬沒有想到的是,寫出這麼溫暖詩歌的海子,卻抱著聖經,臥在了冰冷的鐵軌上,年僅25歲。
  • 1個全景通道式海洋館,擁有2大王牌4大景點,面朝大海
    1個全景通道式海洋館,擁有2大王牌4大景點,面朝大海炎炎夏季去哪裡遊玩比較好呢?去大連旅行吧,大連是一座美麗的城市,空氣宜人、涼爽,尤其在夏季的時候最為突出,所以這個季節選擇去大連遊玩吧,過一個涼爽的假期。
  • 面朝大海。水彩嶗山
    我聽到大海的聲音,看見大海的波浪,卻不敢向前繼續走去。在黑夜裡,大海是一條隱約可見的白色波浪線,翻滾,湧動。神秘,又令人懼怕。身後是燈火明亮的城市,眼前是隱在無邊黑暗中的大海。我懷著對大海的好奇與嚮往,很想向前走去,探一探大海的神秘,觸摸一下她的溫度,但又不敢邁出腳步,覺得每前進一步就是向危險邁近了一點,甚至怕海浪突然伸出手來,拉我進入大海。
  • 廣東汕頭南澳島,一個位於北回歸線上的小島,它面朝大海春暖花開
    除此之外,在南澳島北回歸線廣場那裡,既可以看到供人嬉戲打鬧的廣場,也有一望無際的蔚藍的大海、以及潔白細軟的沙灘。逛完南澳島北回歸線廣場以後,在它附近還有一個比較有意思的景點,它的名字叫宋井。也是南澳島眾多景點當中,頗具歷史氣息的景點之一。與其說它是一個景點,其實它更像是一個公園。宋井景區主要是圍繞與它有關的歷史故事而展開的主題公園,在這裡最重要的景點當然就是那口井了。
  • 印軍否認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
    英媒:解放軍用微波武器奪回班公湖山頭近日,英國《泰晤士報》炒作解放軍曾在中印邊界班公湖地區「使用微波武器逼退印軍,一槍不發奪回山頭」,這篇文章的標題是《中國將拉達克中印『戰場』變成『微波爐』》,並稱在今年的8月底,為奪回中印邊界西段班公湖南岸被印軍非法強佔的兩個山頭,解放軍使用了微波武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