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下一句?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

2020-12-08 詩詞風月樓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這兩句話,曾一度刷爆了朋友圈,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吧?這兩句話是出自《濟公李修緣》中的經典語錄,意思是勸世人不要執著表面,所以很多人藉此來混淆聖凡、性德和修德,成為執理廢事的邪見。但殊不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下一句?可惜知道的人不多。這句話的下一句就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濟公

那麼說這四句話的濟公,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呢?濟公是南宋的得道高僧,原名李修緣,他一生都在世間遊蕩,行俠仗義,因此被世人尊稱為「活佛濟公」,又稱「月引流光」。那照理來說,既然是出家人,他至少應該是受過五戒的,那濟公為什麼還要明目張胆地喝酒呢?

據《歷史上真正的濟公》記載,他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即楊岐派第六祖,般若修為極其深厚。雖然他是禪宗的傳人,但他卻不局限於一家修行。下面我們來看看,濟公較為突出的才能,還有哪些方面?

濟公

1. 濟公醫學精湛。濟公不但會把脈看病,而且還會針灸。濟公拼接他精湛的醫術,救下了許多弱小無助的病人,他也因此被世人稱為活佛濟公。

2. 濟公才華橫溢。歷史上真正的濟公,是個能文能武的才子。濟公一生,除了行俠仗義,劫富濟貧之外,還寫下了無數詩篇。如《飲酒》:何須林景勝瀟湘,只願西湖化為酒。和身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這首詩不僅格律整齊,詩意高遠,而且起承轉合非常流暢。濟公的詩詞大多都收錄在《淨慈寺志》、《臺山梵響》這兩本書。

濟公

3. 濟公不拘小節。通過一些相關的歷史古籍,可以看出,一般的和尚都是衣冠整潔,不染灰塵的。可濟公的穿著卻縫縫補補,破爛不堪,身上的衣服好像沒有一塊是完整的。所以由此可見,濟公雖然是佛家之人,但他卻不拘佛家禮節,這與道家的觀點有幾分相似。

濟公

如果認真觀察,其實不難發現,濟公修的是佛,性格卻是道家的,而且又精通儒家詩文,也算是集儒釋道三家於一體之人。所以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兩句話,不僅僅是從佛家的觀點來出發,而是摻雜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下一句?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隨著時代更替,濟公的這兩句話逐漸成為了那些消極分子的執理廢事的邪見。但他們也只知其一,不二其二。如果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兩句話是經典,那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更是經典中的經典了。

濟公

當我們做事的時候,不但要遵從內心,同時也要看表面。很多時候,往往是因為表面而影響內心的。因為有些事情即使不是內心想要的,但是看多了,做多了,也逐漸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從而改變原有的思維。

相關焦點

  • 道貌岸然,心邪當見真偽,酒肉穿腸,意正自無葷腥!
    看過《濟公傳》的人自然都熟知一句著名的俗語:「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說起來,濟癲和尚算是佛門中的一個異類,平日裡衣冠不整邋裡邋遢像個瘋和尚,對於酒肉總是來者不拒,卻偏偏有著一顆看慣人間冷暖普度眾生疾苦的佛心,因此時人皆敬服其德行為人,稱之為聖僧活佛。
  • 物以稀為貴,情因老更慈,還有哪些古詩詞你只知道半句?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語出南宋·濟公《濟公李修緣》其實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句偈語是南宋僧人道濟說的,道濟就是人們常說的濟公!定力高的人,可以酒肉穿腸過,但是絕大多數人,只會被世俗的欲望所驅使,而墜入魔道。後半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濟公的高深境界,絕非凡夫俗子所能想像。
  • 騙人的不只是童話,看看你有沒有被這些所謂的名人故事忽悠過?
    那些年我們學過的名人故事、名人警句、有多少是斷章取義、經不起推敲,甚至是意義完全相反的呢?愛因斯坦數學不好,只考一分。這個小故事不知道激勵著多少人。我的數學怎麼著也不是最差,看來還有巨大潛力有待開發,新時代的「愛因斯坦」指日可待。
  • 此和尚雖破戒吃肉,卻讓世人欽佩不已,還留下了一句千古名言
    大家都知道,和尚需要嚴格遵守清規戒律,在這些清規戒律當中,不能喝酒吃肉算是比較常見的一條戒律。雖然說在很多文學作品當中,經常會出現一些不守規矩的「花和尚」,比如說《水滸傳》裡面倒拔垂楊柳的魯智深,但是這些都是個例,總的來說,和尚基本上都會遵守不吃肉,不喝酒這條戒律。
  • 這些名言警句我們只知道前半句,而後半句卻鮮為人知
    下面這些名言警句我們只知前半句,但後半句更為重要:1.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世人若學我,如同入魔道。2.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初心易得,始終難守。萬惡淫為首,論跡不論心,論心世上少完人。7.父母在,不遠遊。遊必有方。8.可憐之人必有可恨之處,可恨之人必有可悲之苦。
  • 這些熟知的名言,其實還有不為人知的後半句,精闢
    人生酸甜苦辣,書中自有滋味——感謝關注「四味書」很多人名言我們只知道前半句,也就曲解了作者本來的意思,下面小編就給小夥伴們盤點一下那些耳熟能詳的名人名言的後半句,記得收藏轉發哦!這句話是讓我們永遠保持一顆學習的心態,其實這是句俄羅斯諺語,它的後半句是「最終還是作為笨蛋死去」,不知道積極學習的小夥伴看到這後半句心態會不會崩。但是該學習的還是要學習的,咱們也有句俗話,藝多不壓身嘛!
  • 五莊觀唐僧為什麼不敢吃人參果,原來那人參果是穿腸毒藥吃之必死
    在《西遊記》中鎮元子的人參果是和王母娘娘的蟠桃老君的仙丹一樣能使人長生不老的寶物。然而當唐僧來到五莊觀看到人參果的時候竟然因為人參果長得像嬰兒一樣拒絕食用。有人認為他迂腐不堪,然而細讀西遊記我們無不發現這個人參果雖然可讓人長生不老,但對於唐僧來說無異於穿腸毒藥,這是為何呢?
  • 肥水不流外人田,它的下一句是什麼?很多人不知道
    中國的文化非常高深,幾千年的文化積累,也創造和流傳出很多的很有趣的句子,就像今天這篇文章說的,肥水不流外人田,就是一句大家非常熟悉的經典的俗語。而當時創造出這個俗語的人,誰也想不到竟然是大才子蘇東坡的小老婆。
  • 朱門酒肉臭不是指肉臭了,真正含義鮮為人知,被誤解了千年的古詩
    朱門酒肉臭不是指肉臭了,真正含義鮮為人知,被誤解了千年的古詩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杜甫這兩句詩膾炙人口,特別是前一句,相信很多人都聽過,用來諷刺那些豪門權貴,小時候的我們 是這樣理解的:紅門大戶人家的酒肉多得喝不完,吃不了,都放發臭( chou)了,大路上卻常見有凍餓而死的人的骨頭。
  • 日料之鰻魚飯:美食穿腸過,快樂心中留
    魚的種類有特別多,鯉魚、草魚、鯽魚等等,經常會出現在我們餐桌,受到很多人的青睞,但最近迷戀上了不常出現在我們眼皮下的魚類—鰻魚,鰻魚呢又稱為鱔,是一條長似蛇的魚類,但又有魚的特徵,沒有鱗,一口一口吃起來特別爽。
  • 菌菇不是穿腸而過的「旅行者」 食用菌菇有好處
    原標題:菌菇不是穿腸而過的「旅行者」 食用菌菇有好處 某明星發布了一條具有調侃性質的微博:「很多人都喜歡吃金針菇,但是這種食物在肚子裡無論如何消化,第二天排洩出來的都是一模一樣的。」其實,不只是金針菇,其他蘑菇幾乎也是怎麼吃下去就怎麼排出來。因此有人說吃蘑菇沒啥用,事實真是如此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