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
這兩句話,曾一度刷爆了朋友圈,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吧?這兩句話是出自《濟公李修緣》中的經典語錄,意思是勸世人不要執著表面,所以很多人藉此來混淆聖凡、性德和修德,成為執理廢事的邪見。但殊不知,「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下一句?可惜知道的人不多。這句話的下一句就是:「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

那麼說這四句話的濟公,究竟是個什麼樣的呢?濟公是南宋的得道高僧,原名李修緣,他一生都在世間遊蕩,行俠仗義,因此被世人尊稱為「活佛濟公」,又稱「月引流光」。那照理來說,既然是出家人,他至少應該是受過五戒的,那濟公為什麼還要明目張胆地喝酒呢?
據《歷史上真正的濟公》記載,他被列為禪宗第五十祖,即楊岐派第六祖,般若修為極其深厚。雖然他是禪宗的傳人,但他卻不局限於一家修行。下面我們來看看,濟公較為突出的才能,還有哪些方面?

1. 濟公醫學精湛。濟公不但會把脈看病,而且還會針灸。濟公拼接他精湛的醫術,救下了許多弱小無助的病人,他也因此被世人稱為活佛濟公。
2. 濟公才華橫溢。歷史上真正的濟公,是個能文能武的才子。濟公一生,除了行俠仗義,劫富濟貧之外,還寫下了無數詩篇。如《飲酒》:何須林景勝瀟湘,只願西湖化為酒。和身臥倒西湖邊,一浪來時吞一口。這首詩不僅格律整齊,詩意高遠,而且起承轉合非常流暢。濟公的詩詞大多都收錄在《淨慈寺志》、《臺山梵響》這兩本書。

3. 濟公不拘小節。通過一些相關的歷史古籍,可以看出,一般的和尚都是衣冠整潔,不染灰塵的。可濟公的穿著卻縫縫補補,破爛不堪,身上的衣服好像沒有一塊是完整的。所以由此可見,濟公雖然是佛家之人,但他卻不拘佛家禮節,這與道家的觀點有幾分相似。

如果認真觀察,其實不難發現,濟公修的是佛,性格卻是道家的,而且又精通儒家詩文,也算是集儒釋道三家於一體之人。所以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兩句話,不僅僅是從佛家的觀點來出發,而是摻雜了儒釋道三家的思想。
「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還有下一句?可惜知道的人太少了。隨著時代更替,濟公的這兩句話逐漸成為了那些消極分子的執理廢事的邪見。但他們也只知其一,不二其二。如果說「酒肉穿腸過,佛祖心中留」這兩句話是經典,那後兩句「世人若學我,如同進魔道」更是經典中的經典了。

當我們做事的時候,不但要遵從內心,同時也要看表面。很多時候,往往是因為表面而影響內心的。因為有些事情即使不是內心想要的,但是看多了,做多了,也逐漸潛移默化地受到影響,從而改變原有的思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