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極熊是當之無愧的北極象徵,看似貧瘠的北極生態系統,養活了世界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成年雄性北極熊可重達680千克,雌性的體型大約是雄性的一半。
北極地區有此巨獸,得益於北極圈周圍大陸的貢獻,它們正是從那裡進入北極圈並成功定居下來的棕熊Ursus arctos。如今,北極熊仍然可以和北美的棕熊交配並產生有生育能力的後代。甚至在1 萬年前,它們還具有一些棕熊的形貌。不過雖說北極熊是最大的陸地食肉動物,它的學名Ursus maritimus 的意思卻是「海熊」,它完全適應了北冰洋的海冰上的生活。
【此圖由邀請果殼網編輯紫鷸加入極地探險隊的「極之美」旅行機構於去年拍攝。可以想見,紫鷸此次的北極之行,與北極熊之間大致也會如此之近。】
北極熊外層的體毛其實是透明的,是光的反射讓它們看起來呈白色。這些毛隔熱,且利於偽裝——據說紅外相機幾乎看不見冰雪上的北極熊。它們魁梧的身材也是適應環境的結果:寒冷地區的動物似乎都比炎熱地區的同類體型大,這樣單位體積的身體表面積會更小,便於保持體溫。北極熊體內還積累了一層厚厚的脂肪,寒冷時能保暖,遊泳時能提供浮力,餓肚子時能提供能量。
即使如此適應寒冷,北極熊也並非活動在北極點附近的海冰上,而是在遊蕩在島嶼、大陸架與北冰洋交界的地方,這裡的海冰大多是1 米左右厚度的「當年冰」(與此相對的是北極點附近的「多年冰」)。因為北極熊的的主食——環斑海豹(Pusa hispida)和髯海豹(Erignathus barbatus)不會跑到終年封凍的地方去。
海豹們有時需要從冰窟窿中冒頭出來透氣,北極熊會循味而至,然後坐等海豹出現將後其抓住。每年8月到9月,當年冰融化,捕食不到海豹,北極熊通常就依靠體內已經積蓄的脂肪挨餓度過。
【棕熊從周圍的大陸來到北極圈,經過漫長的自然選擇,進化成了今天的北極熊。然而,隨著全球變暖,許多北極熊生存堪憂。】
然而,隨著全球變暖,北冰洋無冰的區域越來越大,每年無冰的時間越來越長,北極熊只好在島嶼之間長距離遊泳覓食,或撤退到更北的地方——前者消耗大量體力,後者找不到足夠的食物。許多母熊和小熊因此不能積累足夠的體脂肪,生存堪憂。
目前已知的19個北極熊種群中,8個在衰減,3個能維持現狀,1個尚在增長,其餘種群數據未詳。紫鷸現在還能親眼目睹到野生的北極熊,這不能不說是幸運的。
回北極專區首頁
(作者:科普中國責任編輯:天極科普君)
IT新聞微信公眾平臺
第一時間獲取新鮮資訊
使用手機掃描左方二維碼
評論
* 網友發言均非本站立場,本站不在評論欄推薦任何網店、經銷商,謹防上當受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