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雲山探奇:這些珍稀動植物 可能一個都沒見過

2020-12-01 騰訊大閩網

【核心提示】

位於德化縣赤水鎮戴雲村的戴雲山,海拔1856米,雄奇險峻,氣勢磅礴,素有「閩中屋脊」之稱,是戴雲山脈的主峰,與臺灣阿里山遙遙相望。

戴雲山是一座天然的綠色寶庫,孕育和保存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2005年經國務院批准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保護區內藏著無數奇花異草、珍禽異獸,僅瀕危或特有植物物種就達115種,至今仍在不斷增加中。

2013年,保護區發現了珍貴的金斑喙鳳蝶,它是中國唯一的蝶類國家一級保護動物,排名世界八大名貴蝴蝶之首;2014年,發現黑斑肥螈,別稱「四腳魚」,與末期恐龍同處一個時期,堪稱「活化石」;日前,又發現一株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鍾萼木,是中國特有樹種,被譽為「植物中的龍鳳」。驚豔的背後,和多年來調查人員披荊斬棘、跋山涉水的努力分不開。近日,本報記者有機會與調查人員一同探訪保護區,並傾聽他們背後的保護故事。【泉州晚報記者 陳明華 通訊員 黃雅瓊 李宏圖 陳文偉 文/圖(除署名外)】

背景篇

戴雲山珍藏9種 國家一級保護動植物

戴雲山自然保護區成立於1985年,2005年升格為國家級自然保護區,是福建省最早建立的幾個自然保護區之一,也是泉州市唯一的自然生態類別的國家級自然保護區。主要保護東南沿海典型的山地森林生態系統,重點保護對象是我國大陸分布最南端、面積最大、保存最完好的原生性黃山松群落,重要的昆蟲和植物模式標本產地,蘭科植物資源以及豐富的生物多樣性和瀕危動植物物種。

保護區內天然分布有國家一級保護植物水松、南方紅豆杉、銀杏和最近才發現的鐘萼木,國家二級保護植物17種,福建省重點保護植物25種。國家I級保護動物有雲豹、黃腹角雉、蟒蛇、豹、金斑喙鳳蝶等5種,國家二級保護動物36種。

據悉,戴雲山是中國大陸西南部高山植被物種過渡到臺灣地區的一個重要跳板,是研究臺灣高山植被起源、高山植物群落形成的最關鍵地帶,被譽為「連接大陸與臺灣的一條綠色血脈」。為此,福建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註:以下簡稱「保護區管理局」)2009年倡導了由德臺兩地輪流互辦至今的「海峽兩岸生物多樣性與森林保護文化研討會」,該研討會已成為海峽兩岸加強交流的重要平臺。

調查人員摸黑調查兩棲動物

親歷篇

戴雲山保護區內物種不斷被發現,數據資料不斷更新、完善,與一代代科研人員翻山越嶺的資源本底調查是分不開的。10月12日-14日進行了今年德化兩棲動物監測工作的最後一次監測。12日,記者跟隨保護區管理局樣線監測工作人員到九仙山樣線,實地採訪監測工作。

摸黑上山 山溝石縫中尋蛙

根據《兩棲動物觀測技術方案》,德化縣的戴雲山保護區設置了11條樣線。據保護區管理局副局長徐建國介紹,九仙山區域總共設有4條樣線,其中兩條在永安巖附近,兩條在九仙溪附近。4條樣線長度從150米到200米不等。

當晚7點半左右,我們抵達永安巖附近的兩條樣線。一下車,監測人員就忙開了,打開GPS等各類儀器,開始記錄樣線所在地的地理坐標、溫溼度以及水質PH值等環境數據。

「找到了,這裡有一隻。」搜索了大概5分鐘,監測員陳斌就在永安巖前方的小水溝中發現一隻蛙。

「是福建大頭蛙,成年母蛙。」監測員黃雅瓊一眼就認出這隻蛙的種類。大約1個小時後,走完兩條樣線,一行人再也沒有發現更多的蛙類。「平時來,這兩條樣線都會發現10多隻。因為今天溫度太低,所以少發現。」陳斌分析。

「這裡還有一隻蛙。」正當我們準備收工前往下一條樣線時,另一位監測員又在永安巖前方一堵石砌矮牆的石縫中發現一隻蛙。

「這是掛墩角蟾。」黃雅瓊再次第一時間就報出這隻蛙的名稱。

迷霧森林 一不小心就走散

當晚9點多,九仙山上大霧瀰漫,能見度不到10米,空氣溼度達到99.1%。大霧中走在保護區深處,方向難辨,一不留意就會走到岔道中去。

花了一個多小時,九仙溪附近的兩條樣線走下來,一隻蛙類都沒有看到,耳旁一直寂靜無聲。

監測員林開淼博士分析,這應該與這兩天氣溫驟降有關。此外,前段時間颱風「莫蘭蒂」、「鯰魚」帶來了暴雨,導致山洪暴發,山洪的衝刷會對兩棲類的棲息地造成嚴重損害。

晚上10點左右,4條樣線走完。「這是最早收工的一次。」黃雅瓊說,以往兩棲動物多,一隻只查看、辨認,遇到不確定的,還要剪趾帶回去化驗,收工都要到凌晨一兩點。

故事篇

對調查人員來說,監測、調查工作艱辛,但只要發現新物種,那就什麼都值了,「大自然的奧秘所在,就是不斷地給你驚喜。」近年來,調查人員在戴雲山保護區陸續發現了黃腹角雉、金斑喙鳳蝶、鍾萼木這3種國家一級重點保護動植物。

成長:「菜鳥」獨立研究成專家

徐建國介紹,國家環保部2014年開始在全國開展生物多樣性示範觀測項目,由環境保護部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牽頭,開設了兩棲、兩爬、蝴蝶、鳥類等的監測。

「一開始,組織方擔心我們沒經驗,不放心。」徐建國說,管理局工作人員中雖然有博士、碩士等高學歷人才,但卻不是兩棲、鳥類等專業出身。經過不斷的監測、學習,監測人員從「小菜鳥」,逐漸成長成為專家。

按照項目組織方的要求,兩棲類監測組在戴雲山保護區及周邊地區劃定11條樣線,在每年的6月、8月和10月連續開展3次野外監測調查,每次調查需要連續觀測3個晚上。

第一年監測工作成功完成,南京環境科學研究所還特意發來表揚信,這讓保護區管理局信心大增。今年,他們新增承擔了鳥類監測項目,明年開始,還將承擔環保部生物多樣性保護專項項目·大中型哺乳動物紅外相機監測。

辛勞:深山跋涉幾小時追鳥類

德化開展鳥類樣線調查,是今年4月底5月初才開始的。目前,德化鳥類樣區共設10條樣線,每一條長約3公裡,其中有一半的樣線設在保護區深處。

據監測員陳文偉介紹,監測低海拔樣線還比較輕鬆,監測高海拔樣線則比較辛苦,高山上無法通車,他們必須爬山幾個小時。據統計,戴雲山保護區現有鳥類17目45科194種,佔福建省鳥類總種數的35.73%。

危險:一晚上遇到五六種毒蛇

夜晚在漆黑的深山老林裡走樣線,總會遇到一些「不速之客」。對於90後小姑娘洪麗彬來說,她最怕的就是蛇。

有蛙的地方,蛇就多。她說,一個晚上遇到五六種毒蛇是常事,最多時有十幾條,有福建麗紋蛇、銀環蛇、竹葉青等。「竹葉青最多,幾乎每次都遇到。」

除了毒蛇,監測員們還偶遇過野豬。

意外:二級保護動物抓來一級保護鳥類

說到發現國家一級保護鳥類黃腹角雉,還有一段有趣的故事。

大約在10年前,保護區護林員陳同發在戴雲村一帶巡邏時,看到一隻蛇雕(二級保護動物)用爪子抓著一隻「雞」,落在一堆草垛上。

陳同發覺得農戶養的雞被叼走很可惜,於是跑到附近農戶家裡,要來幾隻爆竹,點燃丟到蛇雕附近。蛇雕受到驚嚇,丟下「雞」飛走了。

陳同發撿起那隻死「雞」,才發現這不是家養的雞,也不是平時所說的山雞(環頸雉)。他將這隻奇怪的「雞」帶回去,最後經省裡的專家鑑定,這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黃腹角雉。

驚喜:「國蝶」「植物中的龍鳳」現保護區

2013年9月的一天,保護區管理局與臺灣師範大學科考人員在保護區開展戴雲山蝴蝶本底調查時,突然看到一隻很少見的大型蝶在林間高空中飛舞。調查人員用捕蟲網將這隻大型蝶捉住拍照,仔細比對、鑑定,驚喜地發現,它是世界上最名貴、中國特有的國家一級保護動物——金斑喙鳳蝶。發現的這隻金斑喙鳳蝶為雌性,翅展達到13釐米。

據介紹,金斑喙鳳蝶珍貴而稀少,野外生存數量遠遠少於大熊貓,全世界僅分布在廣東、福建等地,被稱為「蝶中皇后。」它是唯一列為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的蝴蝶,被譽為中國「國蝶」。

日前,福建師範大學教授陳炳華在開展全國第二次重點保護野生植物資源調查時,於戴雲山保護區邊緣發現一株國家一級保護植物——鍾萼木。這株鍾萼木胸徑約22釐米,高約8米。鍾萼木是中國特有樹種,被譽為「植物中的龍鳳」。此次發現為保護區生物多樣性添上濃厚的一筆。

優美的自然環境吸引了不少遊客

困境篇

既是保護區又是景區 管理面臨難題

戴雲山自然保護區地處戴雲山脈核心主體部位,孕育和保存了豐富的野生動植物資源,是福建省重要的生物多樣性基因庫、水源涵養區、生態安全屏障和珍稀野生動植物的生物安全島。因此,對戴雲山保護區進行深入的考察研究,意義重大。

近年來,戴雲山保護區管理局在保護管理、科普宣教等方面不斷加強,市縣各級對保護區生態文化教育等方面也大力支持,但仍然存在一些困境。

管理局工作人員介紹,按照相關法規規定,「進入自然保護區參觀、旅遊的單位和個人,應當服從自然保護區管理機構的管理。」但是現實中,很多民眾意識不足,特別是節假日前往九仙山、戴雲山等保護區區域觀光旅遊的人員較多,人為活動較為頻繁,給保護區的保護管理帶來一定的壓力,存在一定的安全隱患。因此,如何處理好自然環境資源的保護與發展,也是保護區管理中面臨的問題。

泉州師範學院教授蔣國芳是中國昆蟲學會蝴蝶分會理事,多次到戴雲山考察。他認為,戴雲山保護區的情況比較特殊,既是保護區又是景區,這就要求兩者要有機結合起來。例如要在景區加強科普知識宣傳,讓遊客在遊玩的同時,也能了解到當地有哪些珍貴保護動植物,活學活用,提高遊客素質,加強他們的環保意識。

>

相關焦點

  • 《戴雲山蝴蝶圖鑑》出版 戴雲山首現「國蝶」
    本報訊 (記者 陳林森 通訊員 李宏圖 塗志斌)日前,由福建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臺灣生物學會歷時4年合作完成的《戴雲山蝴蝶圖鑑》正式出版,這是海峽兩岸在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合作中取得的又一重要科研成果。
  • 梵淨山珍稀動植物的「守護神」
    在梵淨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內,有這樣一群森林保安及護林員,他們放棄節假日,數十年如一日守護國家的珍稀動植物,與大山為伴,與動植物為伍。 2月17日,恰值大年初二,梵淨山森林保安、護林員們又開啟了一年中的巡護工作。
  • 10種水果開花圖,你可能一個都沒見過!
    小時候媽媽總說我,「四體不勤、五穀不分」,我還不服氣,現在才發現這話可沒亂說,現在人生活在城裡,吃的用的都是現成的,都沒見過蔬菜水果的生長過程,更不了解這些植物的特點,說是五穀不分,也不過分!那今天花花就給大家放一些常吃的水果開花圖,花友們快看看你都認識幾個吧!
  • 閩臺合作完成《戴雲山蝴蝶圖鑑》
    中國臺灣網7月20日福州訊 日前,由福建戴雲山國家級自然保護區管理局和臺灣「中國生物學會」合作完成的《戴雲山蝴蝶圖鑑》正式出版。這是兩岸在生物多樣性研究領域合作中取得的又一科研成果。  歷時4年的《戴雲山蝴蝶圖鑑》共收錄戴雲山自然保護區內的蝴蝶6科279種。圖鑑詳細介紹了各種蝴蝶的數量、形態特徵、寄主植物、生活習性和區分方式,每種都有腹、背兩面圖片,大部分圖片都包括雌、雄兩性。
  • 明星「摘雪蓮」惹眾怒,是時候了解這些珍稀動植物了
    有的是生態保護常識缺乏,隨意採挖或獵捕國家保護動植物,稀裡糊塗就對國家保護動植物造成了傷害;有的是法律意識淡薄,對國家保護動植物打起了「歪主意」,結果為自己的荒唐行為付出了沉重代價。今天,法報君就和大家細數一下,那些不當採挖或獵捕國家保護動植物的案例,一起增長知識,全力保護這些珍貴的動植物。
  • 明星「摘雪蓮」惹眾怒,是時候了解這些珍稀動植物了!
    雖然當事人和節目組紛紛致歉表示,採摘的雪蓮只是道具,沒有實際發生採摘珍稀植物行為,但致歉似乎未能平息網友的憤怒。有的是生態保護常識缺乏,隨意採挖或獵捕國家保護動植物,稀裡糊塗就對國家保護動植物造成了傷害;有的是法律意識淡薄,對國家保護動植物打起了「歪主意」,結果為自己的荒唐行為付出了沉重代價。
  •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
    如何妥善保護國家珍稀瀕危動植物物種?花木君中國是世界動植物資源最豐富的國家之一,我們國家地域遼闊,動植物資源豐富,迄今為止,目前發現的植物(苔蘚、蕨類和種子植物)32000種,動物(獸、鳥、爬行類和兩棲類)2100種,各佔世界總數10%。
  • 絕處逢生的溼地「精靈」 探秘海南珍稀水生動植物
    海南珍稀水生動植物:  絕處逢生的溼地「精靈」  文\海南日報記者 周曉夢  馬路邊的紫荊花還在綻放,綠化帶中三角梅鑽出了新的枝條,陽臺上的綠植盆栽晃著葉子,期待一場陽光的照耀——如果留心打量,你可以看見這些散布於城市裡的春日生機。  但春天遠不止這些。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湖州的這些你見過幾種?
    國慶假期進入第四天,小夥伴們這些日子是在家休息、出門玩耍、還是上班工作呢?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
  • 我國發現奇妙「地下森林」,深藏神秘天坑之中,遍布珍稀動植物
    廣西發現奇妙「地下森林」,深藏神秘天坑之中,遍布珍稀動植物古時候的快馬加鞭的送信,現在一個電話就能讓相隔千裡的兩人通話。這就是科技帶來的便捷,發展至今,不只是通話,哪怕相隔萬裡,都可以視頻通話面對面交談。而科技也代替了很多危險工作者到達無人之地探索。
  • 藏著1000多種珍稀動植物!陽江這裡有個「世外桃源」
    位於陽春市圭崗鎮的廣東陽春 百湧省級自然保護區 是1000多種珍稀動植物的樂土 20多年來, 在保護區工作人員的辛勤努力下, 大批珍稀動植物得到了有效保護, 群眾同守共護的網絡格局日益完善。
  • 德化「國保」級珍稀動物眾多,萬萬請您珍愛它們!
    泉州野生動物資源豐富,官方記錄在案的珍稀動物就有68種(國家二級以上保護動物)。
  • 南師大珍稀動植物標本館8月10日和20日還將免費開放
    「好多動物的名字都不認識啊。」上周五,作為110周年校慶的一項活動,南師大珍稀動植物標本館對市民免費開放。第一次近距離接觸近三千種珍稀動植物標本,前來參觀的幾百名市民飽足了眼福。這裡的老鼠竟然比貓還大一進入一樓展廳,記者就聞到淡淡的臭味,志願講解員告訴記者,這是用於浸泡動物標本的福馬林的味道。
  • 袋鼠島荒野探奇
    吃的羊,都是鄰居自己餵養的。葡萄酒莊也只有限量的產出。這是一個其他地方絕無僅有的旅程,流動饗宴帶著生活的睿智,更是一種全新的旅行生活方式。袋鼠島(Kangaroo Island)是澳大利亞第三大島,位於南澳首府阿德萊德西南約100公裡處。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你見過幾種?
    國慶假期進入第四天,小夥伴們這些日子是在家休息、出門玩耍、還是上班工作呢?  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小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๑•̀ㅂ•́)و✧  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類),自《浙江省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搶救保護工程行動方案(2017—2020年)》實施以來,種群數量得到擴大,物種瀕危程度得到有效緩解,珍稀瀕危野生動植物拯救保護取得突破性進展。
  • 晉安打造大型野生動植物「王國」
    今天上午,福州龍巢野生動植物王國建設項目動工儀式在晉安區壽山鄉芹石村舉行。全國政協常委、中國作家協會副主席白庚勝,福州市文旅局副局長朱壽良,晉安區人大常委會副主任王偉國,晉安區政府副區長陳立新,晉安區政協副主席蔣雲,龍巢集團董事長鄭延寧等出席。
  • 彩雲之南:珍稀動植物、生態走廊、梯田雨林,一個生生不息、萬物生長的神奇之地
    對於種群數量少且分布區域狹小的特有物種生物而言一場森林大火或是一次暴雨山洪很可能就是覆滅性的浩劫作為一個野生動物攝影師奚志農希望成為一個橋梁和紐帶把來自大自然最真實1992年到1994年他曾六次進駐白馬雪山跟著巡山隊員風餐露宿只見過兩次滇金絲猴
  • 人類和珍稀動植物基因樣本被送往太空保存,專家:是有意思的探索
    為什麼要運送人類和動植物基因到太空?對這樣的「太空基因庫計劃」,參與計劃的專家怎麼看?就這些問題,華商報記者日前專訪了著名物理學家、科普作家、廣州中山大學天文與空間科學研究院院長李淼教授,西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副院長、長期研究秦嶺金絲猴的齊曉光教授。
  • 浙江12種重點珍稀瀕危野生動物 你見過幾種?
    國慶假期進入第四天,小夥伴們這些日子是在家休息、出門玩耍、還是上班工作呢?10月4日還是世界動物日,小布在這裡與大家分享浙江的重點珍稀瀕危動物,咱也漲漲見識(๑•̀ㅂ•́)و✧浙江有29個重點珍稀瀕危物種(類),其中植物17種(類)、動物12種(
  • 十一去海底看石斑魚 這些珍稀品種你見過沒
    在此提醒那些石斑魚「吃貨們」注意了,再不「嘴下留情」,一些石斑魚真要絕種了,以後或許只能在海底世界裡才能見到這些珍稀品種了!珍稀石斑魚十一亮相海底世界(資料圖)珍稀石斑魚十一亮相海底世界(資料圖)珍稀石斑魚十一亮相海底世界(資料圖)珍稀石斑魚十一亮相海底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