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家豬企披露銷售數據 溫氏股份去年豬肉銷售近400億

2021-01-17 證券時報

證券時報記者 李映泉

1月6日晚間,溫氏股份、正虹科技、新希望等多家養殖企業披露了2020年12月銷售簡報。

數據顯示,溫氏股份2020年12月銷售肉豬88.96萬頭,收入34.92億元,毛豬銷售均價32.55元/公斤,環比變動分別為6.16%、4.68%、11.7%,同比變動分別為-30.02%、-33.95%、-5.16%。

對於12月肉豬銷售收入同比下降,溫氏股份表示,主要是總體投苗減少、加大種豬選留所致。

2020年全年,溫氏股份銷售肉豬954.55萬頭,收入398.30億元,毛豬銷售均價33.56元/公斤,同比變動分別為-48.45%、0.72%、79.95%。

從數據中可以看到,溫氏股份2020年全年肉豬業務呈現出「量跌價漲」的情況,在肉豬銷量同比下降48.45%的情況下,伴隨著毛豬銷售均價同比上升79.95%,帶來全年肉豬銷售收入微增0.72%。

溫氏股份表示,肉豬銷量下降主要是該上市公司總體投苗減少、加大種豬選留以及提升肉豬體重所致;而毛豬銷售均價同比上升則主要是國內生豬供給偏緊所致。

同日,正虹科技披露數據顯示,該公司2020年12月銷售生豬2.41萬頭,銷售收入9554.19萬元,環比分別增長128.22%、141.26%,同比分別增長142.13%、96.06%。2020年1~12月份,正虹科技累計銷售生豬7.19萬頭,累計銷售收入2.68億元,同比變動分別減少55.27%、14.32%。

正虹科技2020年全年的情況也出現了與溫氏股份類似的「量跌價漲」,但該上市公司在12月出現了強勁增長,公司稱主要原因系生豬出欄增加所致。

新希望1月6日晚公告,公司2020年12月銷售生豬165.82萬頭,環比增長20%,同比增長306%;收入為39.12億元,環比增長8%,同比增長157%;商品豬銷售均價30.97元/公斤,環比增長10%,同比下降3%。生豬銷量同比上升較大的主要原因是堅定落實養豬戰略,保持較大力度的仔豬投放。生豬銷售收入同比上升較大的主要原因是生豬銷量大幅上升。

此外,牧原股份近日也披露,2020年12月份銷售生豬264.1萬頭,銷售收入66.86億元;12月份,該公司商品豬銷售均價30.15元/公斤,比11月份上漲14.55%。2020年全年,牧原股份共銷售生豬1811.5萬頭,銷售數量同比增加了76.68%。

A股生豬板塊自2021年元旦以來的市場表現較為可觀,其中以龍頭牧原股份打頭陣,於1月4日和1月5日連續兩日漲停,年初至今3個交易日內累計大漲24.51%。相比之下,溫氏股份的股價表現則比較平淡,上述3個交易日內累計漲幅為7.35%。

從生豬業務來看,相比牧原股份自建養殖場的直營模式,溫氏股份所走的則是「公司+農戶」經營模式。兩種模式各有優劣,在經營策略上,面對2019年啟動的豬周期行情,牧原股份選擇大幅擴張產能,而溫氏股份則較為保守,採取了減少投苗的策略。

同時,相比較牧原股份專注於生豬養殖,溫氏股份還有一塊佔比超過30%的肉雞業務。銷售數據顯示,溫氏股份2020年度銷售肉雞10.51億隻(含毛雞、鮮品和熟食),收入232.98億元,毛雞銷售均價11.63元/公斤,同比變動分別為13.60%、-10.02%、-21.79%。豬、雞兩條腿走路的戰略讓溫氏股份能夠在動物蛋白市場中取得一定平衡。

同日晚間,溫氏股份還發布了實際控制人股份提前解除質押的公告。溫氏股份實際控制人之一溫鵬程於1月5日將其質押的股份辦理了提前解除質押手續,此次提前解除股份質押事項系股東根據自身資金安排進行的還款,解除質押後,溫鵬程所持有的公司股份中無處於質押狀態的股份。截至目前,溫鵬程持有公司股份2.60億股,佔公司總股本的4.08%。

天眼查資料顯示,此次溫鵬程解除質押後,溫氏股份其他實際控制人股份均未存在質押狀態。

相關焦點

  • 豬肉價格持續回落,7家豬企10月銷售收入環比下滑
    受近期豬肉價格下降影響,各家豬企業績波動明顯。新京報記者統計了12家已披露10月生豬銷售簡報的深交所上市豬企發現,其中有7家企業10月銷售收入出現環比下滑。據新京報記者不完全統計,截至11月22日,共有12家於深交所上市的豬企披露了10月生豬銷售簡報。其中,生豬銷量三甲分別為牧原股份(151.6萬頭)、正邦科技(123.75萬頭)、新希望(91.15萬頭),生豬銷售收入三甲分別為牧原股份(49.11億元)、正邦科技(44.14億元)、溫氏股份(27.75億元)。
  • 豬周期助養豬股業績爆發:12家豬企2020年養豬收入同比增197.71%
    來源:財聯社豬周期助養豬股業績爆發:12家豬企2020年養豬收入同比增長197.71%財聯社(鄭州,記者 王平安)訊,至今,12家上市豬企均已發布2020年銷售數據,在豬周期高景氣度支撐下,養豬股業績集體爆發。
  • 牧原股份3季度暴賺100億:但市值卻沒了近1000億
    3季度暴賺100億!「豬中茅臺」又火了:1天淨賺1個億,但市值卻沒了近1000億…   中國基金報  記者王建薔   節後首個交易日盤後,兩大千億豬企公布了前三季度業績預告。   與此同時,牧原股份還披露了9月份的生豬銷售數據。公司銷售生豬165.0萬頭,同比增長127.59%;銷售收入57.54億元,同比增長199.38%。
  • 養殖概念股連續大漲 生豬企業密集披露銷售數據
    來源:第一財經養殖概念股連續大漲,生豬企業密集披露銷售數據丨牛熊眼1月4日至6日,多家養殖企業披露了2020年12月銷售簡報。新希望:公司2020年12月銷售生豬165.82萬頭,環比變動20%,同比變動306%;收入為39.12億元,環比變動8%,同比變動157%。唐人神:公司2020年12月生豬銷量16.08萬頭,同比上升298%,環比上升8.4%;銷售收入合計27,843萬元,同比上升137.4%,環比下降3.2%。
  • 五大「最能賺」豬企前三季日賺1.55億 淨利增超3倍
    中新經緯客戶端注意到,從淨利潤上看,牧原股份、溫氏股份、正邦科技、新希望、天邦股份仍是A股排名前五的上市豬企,1-9月淨利潤合計達425.71億元,去年同期為106.06億元,增超3倍。   牧原股份勢頭依然強勁,數據顯示,公司前三季度營收391.65億元,同比增長233.79%;淨利潤209.88億元,同比增1413.28%。
  • 豬肉價連續下跌2月,10家豬企蒸發近2000億
    近一兩年來,豬肉價格基本都是在飆升的路上,在老百姓直呼吃不起豬肉的同時,國內養豬大戶大呼過癮,他們紛紛加養生豬,而網易、京東、萬達等企業甚至跨界養起豬來,基本上,養豬企業在過去一兩年都賺得盆滿缽滿。就在去年年底,豬肉價格還一路飆升,到了今年年初,豬肉的價格一度高達36元/公斤。
  • 今年飛上天的豬肉公司,明年會跌到地下嗎?
    在這其中,豬肉行業的股價表現更是堪稱驚豔。豬肉指數近2年來最大漲幅超過200%,而部分龍頭公司最大漲幅甚至接近10倍。所謂豬年買豬股,確實挺香。【業績困境反轉,是豬肉股暴漲的根源】股價大漲的背後,是豬肉公司在經歷長期行業低谷後業績的脈衝性增長。
  • 原來也是豬肉惹的禍?
    近一月Wind雞產業指數已跌跌不休,累計跌幅11%,板塊內11家公司近一月無一上漲,禾豐牧業、益生股份、民和股份等6家公司同期跌幅都在10%以上。同期豬肉價格在雞肉價格兩倍以上。9月份第1周,全國活豬平均價格37.02元/公斤,與去年同期相比上漲42.8%,相較年初上漲10%。全國豬肉平均價格56.00元/公斤,同比上漲38.1%,相較年初上漲9%。相比養殖周期比較長的生豬,養殖周期僅為3個月的白條雞,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價格下跌。
  • 強大配套體系造就寬闊「護城河」 「溫氏模式」難以複製
    以養豬、養雞起家的溫氏股份,創造了畜牧領域的奇蹟。它以近1600億的市值穩居創業板第一,前三季度以108億的淨利潤傲視資本市場,以「公司+農戶」的開創性模式引領畜牧業……外界資本在接觸溫氏股份之初,都會問一句:溫氏股份成功的密碼是什麼?  近日,包括中信證券、興業證券、長江證券等在內的30多家機構走進溫氏股份,試圖對上述問題做出回答。
  • 科創板招股書速讀之科前生物:年賺近4億,豬瘟影響幾何?
    根據招股書的披露,公司前五大客戶分別為溫氏股份、鄭州市惠濟區鑫苑獸藥經營部、牧原股份、正邦科技以及揚翔股份,2018年的銷售佔比為26.23%。本次上市,公司計劃發行不超過1.2億股,募集資金將主要用於動物生物製品產業化建設項目、車間技改項目、研發中心建設以及營銷與技術服務網絡建設項目等。
  • 關鍵盈利指標雙雙走低 北京首開股份交銷售「成績單」
    11月10日,北京首都開發控股集團有限公司(下稱「首開股份」,600376.SH)交出了一份銷售「成績單」。銷售數據顯示,今年前10個月,公司累計籤約面積273.12萬平方米,同比增長2.74%;籤約金額768.68億元,同比下降0.09%。表面看,雖然只是個別數據微降,但與同行比較,首開股份這份績單並不算出彩。
  • 養豬大戶唐人神董事長稱豬肉可能跌到5/公斤 豬肉股驚了
    養一頭豬賺近2000元 養豬大戶悲觀預期2年後豬肉或跌到4-5元數據顯示22個省市豬肉平均價在53.50元/公斤,同比上漲近50%。雖然兩者比之去年年底最高點有所回落,但依舊在高位徘徊。隨著豬肉價格維持高位,養豬大戶也因此持續受益,頭部養豬企業更是賺到盆滿缽滿。公開數據顯示,一季度唐人神每頭豬平均盈利1938元,受豬價波動影響,二季度平均每頭豬盈利仍超過1500元。1-6月,唐人神在每頭豬身上盈利1685元。
  • 豬價降了8元,首富沒了240億!10家豬企市值蒸發近兩千億
    11月19日,據農業農村部消息,隨著前期生豬新增產能陸續釋放,中國豬肉市場供給明顯改善,價格震蕩下行,9月以來,豬肉價格已連續兩個多月下降。 老百姓距離「豬肉自由」更進一步,手持「養豬概念股」的股民卻開心不起來。
  • 做好「菜籃子」的穩產保供——走進溫氏集團永州溫氏畜牧有限公司
    富家橋種豬場場長肖鍵鋒告訴記者,因受新冠疫情影響,該項目建設工期延遲了一個月,現在正在早六晚九地搶抓項目進度,預計7月底竣工,8月份正式投產。富家橋種豬場是永州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第二個大型豬苗生產基地,佔地面積1080畝,總投資1.3億元,設計產能為常年存欄母豬1萬頭、年出欄商品豬苗20萬頭的高效工廠化豬場。
  • 單晶矽片採購熱潮持續 中環股份與天合光能籤訂逾65億銷售大單
    籤訂逾65億銷售大單11月19日晚間,國內單晶矽片寡頭企業中環股份(002129)發布公告,根據公司戰略規劃與經營計劃,本著長期合作、互利互惠的原則,公司子公司天津環歐國際矽材料有限公司(下稱「環歐國際」)與天合光能(688599籤訂單晶矽片銷售框架合同,公司在2021年度向天合光能銷售210尺寸單晶矽片
  • 商業地產熱點掃描丨西安清明節假期商品銷售實現31億元 瑞幸咖啡就...
    歷時2年多建設,在42家設計單位、1家監理單位、91家施工及顧問單位的通力協作下,項目部攻堅克難,挑戰極限,春節趕工,防疫保產,高品質按期呈現,創造了最新的「西安速度,會展品質」。   企業要聞   萬科事業合伙人 16.26億購萬科A約6500萬股   3月31日,萬科企業股份有限公司披露一則關於公司事業合伙人繼續購買公司A股股票的公告。
  • 冠盛股份IPO疑雲:侵佔員工利益超千萬?海外客戶銷售數據大變臉
    《電鰻財經》簡單計算,報告期內,冠盛股份未繳納社會保險和未繳納住房公積金金額合計,比住房補貼多約1547萬元。2016年,冠盛股份51.81%的員工未繳納五險,92.85%的人未繳納住房公積金,如此高的未繳納比例,在擬上市公司中,也較為罕見。真假客戶銷量海外客戶銷售數據,因為核實存在較大困難,成為眾多IPO公司數據造假的重災區。
  • iPhone近八成銷售靠運營商 官方渠道疲軟
    道森指出,如果第三方商店銷售類似iPhone,但價格較低的智慧型手機,那麼可能出現這樣的風險,即用戶原本要購買iPhone,但最終選擇了其他手機。分析師認為,蘋果利潤受到的影響不會太大。2015年,蘋果全球iPhone銷量比2013年多50%。蘋果直銷的iPhone仍在增長,只是增速不及第三方零售渠道。此外有分析師表示,更廣泛的銷售渠道將使蘋果受益。
  • 養豬大亨預言之後 9月14日豬肉概念股再度降溫
    9月14日豬肉概念股再降溫 封面新聞記者 劉旭強 9月14日,上周持續調整的豬肉概念股繼續下跌。下午收盤,豬肉概念板塊指數跌0.35%。其中,新希望跌4.63%,正邦科技跌3.23%,牧原股份跌0.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