強大配套體系造就寬闊「護城河」 「溫氏模式」難以複製

2020-11-24 錢訊網

  以養豬、養雞起家的溫氏股份,創造了畜牧領域的奇蹟。它以近1600億的市值穩居創業板第一,前三季度以108億的淨利潤傲視資本市場,以「公司+農戶」的開創性模式引領畜牧業……外界資本在接觸溫氏股份之初,都會問一句:溫氏股份成功的密碼是什麼?

  近日,包括中信證券、興業證券、長江證券等在內的30多家機構走進溫氏股份,試圖對上述問題做出回答。機構認為,全員持股的「共建共享」精神,「公司+農戶」的經營模式,產業鏈經營的一體化,都是溫氏股份強大的原因。而在上述背景下深挖會發現,強大的配套支持體系以及由此造就的高效管理機制,更是溫氏經營成功的深層次原因。這非一朝一夕之功,難以複製。

  「給動物一個五星級的家」的南牧公司

  提起養豬場,相信大多數人頭腦中都會浮現這樣的畫面:糞便滿地,臭味刺鼻,一頭豬在哼哼哼地打轉,養殖戶要忍受著汙濁的氣味打掃豬舍衛生和餵食餵料,骯髒且汙穢不堪是豬舍的代名詞。

  溫氏股份合作的養殖場會把你的上述想像完全顛覆。在溫氏股份的合作養殖場,你會看到,一排排豬欄布置整齊且合理,豬群採用全進全出的進出模式,且配置高溫高壓衝洗消毒;豬舍裝上特殊「空調」,溫度和溼度都是由自動環控裝備來進行調節;同時,養豬場裡有一整套令人震撼的全自動裝備,在3600多平方米的生產車間裡,近40臺設備通過28臺工業機器人和雙層倍速輸送鏈相互連接,機械臂快速揮舞著,精準地對原材料進行加工,切割、彎折、衝孔、打磨、傳送、裝配、焊接,生產流程快速而有序,讓人目不暇接。

  以上機械裝備和豬舍設置,全部是溫氏全資子公司廣東南牧機械設備有限公司(下簡稱「南牧公司」)的傑作,南牧公司有個響亮的口號是「給動物一個五星級的家」,讓動物「拎包入住」;上述那套裝備全自動化生產線,也讓養豬生產效率成倍增加。

  南牧公司是溫氏股份強大配套體系的重要支撐因素。該公司成立於2007年,集研發、設計、生產、安裝和服務為一體,主要經營養雞、豬設備、鋼結構畜禽養殖欄舍等。

  「養殖日益集約化、規模化,這是發展大方向。『公司+農戶』曾經是溫氏股份又快又好發展的撒手鐧,但這種模式在市場新環境下亟待優化,要向『公司+家庭農場』方向加快轉變,這就必須有現代化裝備來支撐。」溫氏股份相關人士表示。

  南牧公司就是承擔溫氏股份現代化裝備的載體。

  「只要客戶提出要求,南牧就能量身定做,根據客戶實際需要提供自動化畜牧設備和售後服務。」南牧公司相關人士表示,國際化的畜牧設備製造巨頭多注重裝備生產,與他們相比,南牧公司不僅僅做全套全自動的養殖設備,而是一攬子服務――養殖場的規劃、設計、土方、土建、設備、自動控制、環保、人員培訓等。

  南牧公司負責溫氏豬場的建設,伴隨著溫氏畜牧帝國版圖的擴張,南牧公司將畜牧裝備製造業務覆蓋到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目前,南牧公司已經開始承接外部項目,跟國內多家大型飼料企業、養殖企業進行合作。今年該公司10億元訂單中,外銷比例已達20%。南牧公司已與德國大荷蘭人BigDutchman、美國 GSI 集團(愛科谷瑞)、美國豪格斯萊特等幾大國際巨頭達成合作關係。

  背靠溫氏,固然是南牧公司得以快速發展的有利條件,其更重要的核心競爭力是標準化的建設流程和特殊產品結構。他們的產品使用特殊的冷彎薄壁鋼結構,經久耐用,使用壽命長,可拆卸重裝,多次重複利用;高精度的鋼架構件建房,工期短,抗震性能較佳,鋼材重量輕,需要挖掘土方少,但施工速度快,有的工程進度甚至提高30%。

  輔助養殖、決策和銷售的信息化大平臺

  除了南牧裝備公司外,溫氏股份的信息化管理平臺,也是該公司極其強大的配套體系之一,溫氏股份的信息化數據平臺,成為該公司養殖、銷售和決策的重要依據。

  信息化、大數據、物聯網和智能化,這是當今網際網路時代屢屢被提及的時髦詞彙。通常會認為,傳統的養豬、養雞業務,很難與高大上的數據處理、信息管理不搭邊。而溫氏股份就是將信息化和物聯網運用得爐火純青。

  「溫氏股份目前開發了一套信息化系統下的智能養豬平臺,利用這套平臺,養殖被戲稱為『傻瓜養殖』,且這套養豬平臺的經濟效益奇高。」溫氏股份相關人士表示。今年,與溫氏合作20多年的雲浮新興縣養殖戶老梁,利用溫氏智能養豬平臺,今年投資新建了一座物聯網智能養殖場,新場總投資140萬元,每年能養2批共2800頭豬。如今,餵料、清糞等工序都用機器設備自動完成,老梁只需坐在屋內通過視頻觀察,即可監視養殖場內的情況。原先養 1000 頭以上豬需要僱傭 4 個及以上工人,現在只需僱 1 個。

  事實上,早就20多年前,溫氏股份就已開始試水信息化管理。1991年,它在國內養殖企業中最早嘗試做信息化管理,創辦了直屬公司總部的信息中心,負責硬體維護、軟體開發和信息系統日常運維等工作。溫氏股份透露,最近幾年,公司每年花在信息管理方面的費用高達5000萬元,決心與重視程度可見一斑。在溫氏的信息化系統中,至今仍能查到20世紀90年代初養殖戶的數據。

  除了養殖環節引入智能化物聯網系統外,溫氏股份還建立了與業務高度融合、覆蓋全產業鏈的信息系統。在管理上,實行「權力下放,數據上移」。權力下放,指的是各部門、各層級各司其職,對其充分信任授權,權責高度統一;數據上移,指的是依託信息化、大數據,通過一套覆蓋全產業鏈的信息系統,數據和生產銷售經營情況實時反映,將所有下屬單位納入信息管理體系。而在決策上,又可以利用此套大數據平臺做決策。溫氏這套完整的覆蓋產業鏈的信息系統,與所有業務流程高度融合,數據和生產銷售經營情況實時通過該系統反饋出來。這個系統還包含了所有合作農戶,這個數據量堪稱巨大,數據量積累到一定程度,經過科學嚴謹的提取處理,便極具價值。

  「公司做出的不少決策即來自這個龐大系統。」溫氏股份相關人士透露。

  溫氏股份的信息化平臺對該公司的銷售決策提供重要依據。當下,溫氏股份正在加大生鮮連鎖的發展,他們在信息化系統裡植入毛利核算功能,生鮮店在收款時能看到成本價、售價、當日盈虧平衡點。一旦盈虧平衡,系統會自動提醒店家,幫助賣家隨時調整營銷策略。

  精細化管理造就的行業最低成本

  「養殖業要賺錢,控制成本很重要,同樣的產品,你花費更少的成本,無疑具有競爭優勢。」溫氏股份相關人士表示,溫氏股份的成本控制無疑是行業中最優秀的。

  從歷史數據看,溫氏股份的養殖成本和費用控制都極其到位。以溫氏股份目前最主要利潤增長點的肉豬業務為例,從單位成本來看,溫氏每公斤肉豬成本偏低且基本穩定。成本較低且整體可控,使得溫氏股份的利潤和市場競爭力大大提高。生產水平大幅優於國內行業平均水平,向發達國家水平看齊。

  溫氏股份透露,低成本背後是多個環節的共同努力,特別是相關產業鏈輔助養殖,飼料和種苗成本比較可控。在生豬業務中的動保成本中,溫氏股份每頭為67.3元,而行業平均成本是每頭100元左右。

  溫氏股份低成本養殖的背後,是其技術的領先。溫氏股份的育種、飼料採購、信息系統在業內頂尖。溫氏種豬公司擁有7大育種分公司,15個原種豬場,年產種豬10萬頭;種雞方面,擁有6個祖代種雞場和84個父母代種雞場,核心群種雞約7萬隻,已獲得6項國家畜禽新品種認定證書,育種能力公認業內領先;專業的飼料採購團隊,通過「網際網路+採購+品控+物流配送+資金調付」的供應鏈,全程信息化操作,並且正在探索全球供應商聯盟;集生產、銷售、財務三大信息管理系統於一體的信息化系統,為決策提供數據服務,實現真正的大數據管理。

  正因為成本可控,養殖高效,加之擁有成熟的組織、理念、供應體系,溫氏模式被一次次複製到異地分、子公司。據了解,在異地開辦一般的40-50萬頭規模的四級公司,只需總部派出1個熟練經理與少數幾位助手即可完成。目前,溫氏股份擁有四級公司超過200個,數量正在持續上升。

  正是溫氏股份各個部門的強力配合,使得公司擁有了低成本。而興業證券分析師更是認為,溫氏股份大部分事業部門甚至具有獨立上市能力,比如溫氏股份的動保部門大華農事業部,具有獨立上市能力和資格,在 2011 年時被單獨拆分上市,2015 年換股吸並後退市。溫氏股份的養豬事業部、養禽事業部,都與大華農事業部相類似,假設單獨拆分,具備上市的規模和能力。

  「位級制」激勵員工留住人才

  事業都是人做出來的。在溫氏股份的配套體系裡,對人才的激勵是最亮眼的一項。可以佐證的是該公司的股權結構,目前溫氏股份90%多的股份掌握在6000多名員工手中。

  對於沒有持股的非高管員工,溫氏也有一套激勵措施,創造性地設計出「位級制」制度。 專門解決非高管員工激勵問題。「位級制」將公司職位共分3類職位,一是行政職務,晉升通道為經理、總經理;二是技術職務,如經濟師、畜牧師之類;三是技術工人,如種豬養殖工人等。職級則分為1級-30級,升級就意味著更高報酬。晉位即升官,職責範圍變大;升級即賺錢,更接近於純粹的提薪。這樣一來,普通員工只要貢獻卓越,也可實現升級不晉位的狀況。員工職級如快速上升,甚至高於部門領導,即可能拿到比部門領導更高的報酬。

  高效務實的員工激勵制度,換來了員工們的高度忠誠。據統計,溫氏股份中高層以上員工離職率不到2%。骨幹員工保持穩定的同時,不斷有新人才湧入溫氏。

  此外,今年4 月,溫氏股份公告調整組織架構,設立養禽事業部、養豬事業部和大華農事業部,這幾乎涵蓋了公司骨幹業務。此舉將各個戰略目標分解到事業單元,最先體現出來的優勢就是對中層骨幹的激勵。各事業部自成系統,獨立經營,權責對等,中層人獲得更多鍛鍊機會。不同事業部之間形成比較競爭,大大實現了競合。

  (CIS)

相關焦點

  • 做好「菜籃子」的穩產保供——走進溫氏集團永州溫氏畜牧有限公司
    「目前項目進度已經完成95%以上,主要在進行欄舍安裝調試、料線安裝調試、水泥路硬化和防疫設施配套等等。」富家橋種豬場場長肖鍵鋒告訴記者,因受新冠疫情影響,該項目建設工期延遲了一個月,現在正在早六晚九地搶抓項目進度,預計7月底竣工,8月份正式投產。
  • 彭華昌率隊赴廣東溫氏集團參觀考察
    廣東溫氏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業、配套相關業務的跨地區現代農牧企業集團。截至目前,溫氏集團已在全國20多個省(市、自治區)擁有控股公司326家、合作家庭農場 4.98萬戶、員工5萬多名。來到溫氏集團總部,彭華昌一行參觀了企業文化館,觀看了企業宣傳片,詳細了解了溫氏發展歷程、企業文化、管理理念、科研技術等。並舉行了座談會,就有關合作事宜進行了深入交流。溫氏集團副總裁兼養禽事業部總裁秦開田、養禽事業部副總裁覃健萍、養禽事業部西南養禽公司總經理李雄健陪同參觀或出席座談。
  • 巴菲特:投資者該如何尋找有護城河的公司?這張圖一定要收藏
    比方迪士尼和時代華納,它們有很多超級IP和大量的獨家內容,品牌、獨家內容以及對渠道的控制,共同造就了媒體企業的競爭優勢。網際網路確實對媒體行業的傳統經營模式衝擊很大,不過,具有超強品牌(如迪士尼)或超寬傳播網絡的企業(如康卡斯特)似乎總能逢兇化吉。
  • 熱門動漫模式:具有強大意念的人物成聖,不死執念的人物成巨妖
    魏無羨養父母被溫氏殺害,各仙宗門派相繼被毀,魏無羨就想什麼是歪門邪道,溫氏才是,而夷陵亂葬崗正好讓魏無羨吸取巨大的厲氣使得功力大增,這時候彈幕上網友都在打著同樣的字「恭迎夷陵老祖」。,聯合各大仙宗大敗岐山溫氏。
  • 溫氏集團生豬養殖項目落戶曹甸
    溫氏集團生豬養殖項目落戶曹甸日前,溫氏食品集團有限公司,在寶應縣曹甸鎮崔堡村投資6億元,新建生豬養殖項目舉行簡樸的開工奠基儀式。揚州市農業農村局局長馬順聖,揚州市總畜牧獸醫師徐煜峰,寶應縣委副書記、縣長佘俊臣,副縣長王輝森,縣農業農村局局長吳愛平,曹甸鎮黨委書記許傑,曹甸鎮鎮長郝驥等出席奠基儀式。
  • 年味到家,溫氏食品高鐵冠名列車首發儀式光速啟幕
    溫氏食品源自千億市值的現代農牧食品企業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溫氏股份創立於1983 年,現已發展成一家以畜禽養殖為主業、配套相關業務的跨地區現代農牧企業集團。值此佳節,溫氏食品通過冠名高鐵品牌列車,向五湖四海的同胞傳遞「溫氏」的情懷與溫度。溫氏股份副總裁兼董事會秘書梅錦方、行政管理部副總經理成國新、華鐵傳媒副總裁杜勁松、總裁助理黃大明、全國戰略合作夥伴、重要嘉賓,出席了本次首發儀式,共同傳達對農曆新年的美好祝願。
  • 溫氏集團與眾不同的發展路
    而他無意間所創立的這種「公司+農戶」的養殖模式也火爆起來,而他也建立了屬於自己的溫氏養殖集團。在養雞場順利脫離危機之後,溫北英開始將目光投向利潤更高的種豬養殖。在2013年的禽流感危機中,溫氏集團更是頂著每日3000萬元的巨大損失,堅持向養殖戶提供每隻雞一元的毛利。公司如此言出必行,怎能讓農戶們不感動呢?因此,與溫氏集團籤訂養殖合同的農戶越來越多,許多人也在溫氏的帶領下順利走上了小康道路,擺脫了貧困的帽子。公司的成功除了言出必行的責任感之外,重視科技的創新也是重要因素之一。
  • 望江縣人民政府與溫氏集團項目合作籤約儀式舉行
    7月28日,望江縣人民政府與溫氏集團舉行農業產業化肉鴨養殖屠宰深加工一體化項目籤約儀式。市委副書記陳愛軍、縣委書記李躍雲出席籤約儀式並講話,縣長霍輝主持籤約儀式。市農業農村局局長徐家平,溫氏集團副總裁兼水禽事業部總裁溫朝波,縣委常委、縣委辦公室主任、宣傳部長汪森,縣委常委、副縣長汪世平參加。
  • 溫氏公司「五統一分」模式助養殖戶致富 今年1至10月帶動養雞戶和...
    溫氏公司畜禽交易夜市一角。 記者 夏佟 攝據《今日儋州》消息 在儋州市如果有人問哪個公司的人流、物流和資金流在一個晚上流動最頻繁,那麼答案肯定是位於我市北部灣大道11公裡處的海南溫氏禽畜有限公司。該公司是國家重點農業龍頭企業溫氏食品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下轄分公司,於2004年9月在儋州正式掛牌成立。該公司通過「公司+家庭農場」的利益連接,採用「五統一分」(統一供種、統一防疫、統一進苗、統一用料、統一銷售,分戶飼養)的模式發展養雞業、養豬業,帶動農戶增收致富。至今,項目總投資約8000萬元,年銷售肉雞2000萬隻和肉豬20萬頭,年總產值達6.6億元以上。
  • 喜馬拉雅:面對競爭如何加固護城河?
    事實上,從內容生產、分發到喜馬拉雅大學,從硬體小雅的推出到無數個場景的滲透,從品牌冠名到創新的各種收入模式,喜馬拉雅似乎一直在時間的維度內尋找並加固自身的護城河。1.內容+生態打造「軟體」的喜馬拉雅對音視頻產業來說,內容意味著壁壘,生態決定著能走多遠。
  • 溫氏集團:與福建省將樂縣籤約20億元肉鴨養殖項目
    7月8日,福建省將樂縣與溫氏集團舉行農業產業化肉鴨養殖項目籤約儀式。據了解,溫氏農業產業化肉鴨養殖項目計劃總投資約20億元,總建設規模為年上市肉鴨4000萬羽,分兩期投資建設。溫氏集團副總裁兼水禽事業部總裁溫朝波表示:溫氏水禽業在將樂的發展,通過發展現代高效化生態種鴨場和智慧養殖小區(產業園)新型經營模式,以及「公司+自建高效小區+招養戶入園養殖」的溫氏模式,全力加快各子項目動工建設和竣工投產,適時啟動屠宰業務,打造溫氏水禽產業園,共同把肉鴨產業園項目打造成將樂縣一張靚麗的農業產業化名片。
  • 溫氏種豬石俊松博士這樣說
    克隆技術結合成熟的胚胎生物技術,可以對具備上述優點的個體進行複製和擴群,為大量複製優秀種豬提供了可能,也為豬品種改良、資源保護等提供了新的途徑。通過克隆技術獲得高品質種公豬,可以打破養豬發達國家對頂級種豬市場的壟斷,突破種豬引進的貿易壁壘,降低種豬選育成本和生豬養殖成本,提高商品豬生產性能和肉質品質,從而改善養豬生產鏈條,全面提高養豬效益。
  • 道縣: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祥霖鋪三十工養殖場開工
    紅網時刻永州8月14日訊(通訊員 周流星)8月12日,道縣溫氏畜牧有限公司祥霖鋪三十工養殖場開工建設。道縣縣委副書記蔣燕飛、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周小平、縣政府副處級職級幹部蔣儒華及相關部門負責人及溫氏集團湖南分公司有關負責人等出席開工儀式。
  • 「IHC智康鏈」盛大發布:SEA的護城河與新高地
    助力實體經濟上馬區塊鏈,SEA掀開了生態護城河與價值新高地建設的全新圖景。鏈改孕育數字經濟全新商業模式疫情大流行加速了全社會生產和生活方式的轉變,也推動了網際網路和數字經濟的進一步發展。但在數字經濟逐步成為經濟發展的核心動能時,由於基礎設施相對落後、應用能力相對匱乏導致的數字鴻溝現象也日益凸顯。
  • 多家豬企披露銷售數據 溫氏股份去年豬肉銷售近400億
    數據顯示,溫氏股份2020年12月銷售肉豬88.96萬頭,收入34.92億元,毛豬銷售均價32.55元/公斤,環比變動分別為6.16%、4.68%、11.7%,同比變動分別為-30.02%、-33.95%、-5.16%。對於12月肉豬銷售收入同比下降,溫氏股份表示,主要是總體投苗減少、加大種豬選留所致。
  • 崇左市領導到寧明縣調研溫氏集團生豬養殖項目
    岑小耿(左三)、陶輝(左四)在亭亮鎮亭樂村調研圖為會議現場4月8日,崇左市委常委、政法委書記陶輝率調研組一行到亭亮鎮亭樂村,調研溫氏集團生豬養殖項目建設情況。當天,在溫氏集團生豬養殖項目現場點,陶輝詳細聽取項目負責人介紹了該項目建設情況以及遇到的問題和困難,隨後召開座談會。
  • 護城河、狄奧多西城牆、金角灣:君士坦丁堡何以屹立千年
    君士坦丁堡所處的三角形海角缺乏天然屏障來保衛其最寬闊且朝向陸地的一側;它最平緩的北部邊緣高地和雅典衛城的平均海拔高度都不超過50米。因此,此後所有的城市,從公元前7世紀建立的拜佔庭希臘城邦開始,都必須沿其底部建立一堵防衛牆。
  • 班加羅爾——印度模式造就IT神話
    全球達到軟體業評級最高級CMM5即「可優化」級水準的企業不過100餘家,這些企業大部分在印度,而不是在歐美。「這是因為印度軟體企業的流程控制做得非常好」,華為印度研究所所長黃冀如此解釋。班加羅爾作為技術教育中心的地位決定了它成為印度IT業的中心。
  • 周生賢:探索中國環保新道路要著力構建強大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
    面對「十二五」繁重的環境保護任務,如何構建強大堅實的科技支撐體系,以滿足探索環保新道路的新要求?對這些問題的思考,有助於我們科學分析「十二五」工作任務,系統梳理完成任務的途徑和方法,做到未雨綢繆,心中有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