潛偉:中國是鋼鐵大國 但不是鋼鐵強國

2021-01-15 鳳凰衛視

核心內容:鑄鐵為何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之一?中國鑄鐵技術曾在歷史上造就了怎樣的輝煌?從農業軍事生活到信仰文化藝術,鑄鐵無處不在其技術如何產生?又如何推動著中國與世界歷史的發展?本期節目請潛偉教授給大家解讀鑄鐵與中華文明。

鳳凰衛視12月7日《世紀大講堂》節目播出,以下為部分文字實錄:

王魯湘:歡迎走進《世紀大講堂》。這裡是思想的盛宴,這裡是學術的殿堂。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方式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會因為一項技術的發明而發生徹底的改變,真切地感受著技術發明推動人類歷史的發展這一真理。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對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相對於其他民族和地區的科學技術,中國古代技術還有哪一些是足以稱道的,其得以產生的原因又是什麼?為什麼中國古代技術具有獨立的實用性和經驗性的特點,但卻缺乏西方科學的思辨性。有關這些問題,我們今天榮幸地邀請到了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潛偉先生,讓我們掌聲歡迎。

中國在公元六世紀前可以脫碳鑄鐵

潛教授您好,潛教授非常地年輕,我們現在看一下大屏幕一個介紹潛偉先生的短片。

潛偉,1972年生於江西贛州,1993年、1997年分別獲得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學士、碩士學位,2001年獲得北京科技大學技術史專業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第一批科學技術史工學博士。潛偉現任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其研究方向為冶金技術史、科學技術與社會。

王魯湘:我們通過介紹知道,潛偉先生他的本科和研究生學的都是冶金專業,也就是說他一定像我們理解的那樣,必須出來以後是要去煉鐵的,是到那個高爐,轉爐旁邊的,要到爐子旁邊去從事和鋼花鐵水有關的工作。但是他後來卻轉向了這個史,就是按照我們過去在北大的說法就掉到"史坑"裡了。那麼你怎麼會由具體地要去做一個工程師技術員的這樣一個專業轉到了一個歷史學的專業?

潛偉:這個恐怕跟家父有關吧。父親也是從事文化工作,從小對歷史文化還有這個地理這些都非常感興趣。但是當時是一句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最後學的理科,到工科讀完了,中間還工作過兩年,在鋼鐵企業,到研究生畢業的時候,當時已經籤好協議了,準備就是繼續在鋼鐵廠裡頭工作,突然發現(我們學校)有這麼一個專業,第一次招生,是科學技術史的博士,這對我吸引力很大。因為我的一個理念就是「文吾所欲也,理亦吾所欲也,二者可以得兼,科技史是也」。

王魯湘:那你就熊和魚掌都拿到了。我們知道我們中國人最驕傲於世界的就是我們古代的四大發明。這個四大發明的話,一直有很多研究者,也包括我們過去我年輕時的時候,也都對這四大發明產生過一些這樣的基本疑問。就是為什麼古代那麼多的發明中間,恰恰是挑選出這四個,作為我們最傑出的,能夠代表我們中華文明對人類最大貢獻的四個發明?就怎麼就沒有五大發明、六大發明,或者四大發明中間就不能用別的東西代替它,您怎麼看?

潛偉:這個四大發明的由來其實已久,最早只是三大發明,原來說的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包括這個弗朗西斯·培根、馬克思,他們都提到了這幾個。而且當時主要是談到它對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所產生的推動力。所謂四大發明之說,大概到19世紀後半葉,有一個來華的傳教士叫艾約瑟,他把造紙術第一次加到這三大發明之前,成了四大發明,以後的像李約瑟,還有往後的其他的學者,繼續延用這樣的一個說法。但是無論怎麼說。這個四大發明對今天的人類是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但是它的立腳點恐怕是從西方人的或者是西方世界中心論的這樣的一個觀點出發。

世紀大講堂》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首播: 星期六 16:15—17:15

重播: 星期日 08:25—09:20 23:30—00:30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相關焦點

  • 張龍強:中國鋼鐵將迎來「三個全面」的關鍵十年
    堅持擴大內需,暢通國內大循環,形成強大的國內市場,促進國內國際雙循環;優化投資結構,保持投資合理增長;推進「兩新一重」重大工程建設;建設製造強國、建築強國、造船強國、交通強國、能源強國等都需要鋼鐵工業的強力支撐。在新形勢下,中國鋼鐵工業將迎來全面達峰、全面建成鋼鐵強國、全面引領世界鋼鐵的關鍵十年。這應該是您首次提出「三個全面」論斷,全面達峰主要指哪些方面?為何有此判斷?
  • 品牌案例|神奇元素鈮,推動中國鋼鐵行業升級換代
    她見證了中國鋼鐵工業在改革開放40年中結構調整與高速發展的光輝歷程。改革開放40年來,中信集團旗下一級子公司中信金屬秉持共生共享、合作共贏的理念,和國內鋼鐵行業產業鏈上下遊進行鈮產品技術開發、貿易合作,聯合國內產業鏈上下遊數十家優秀企業,組建了優勢互補、利益共享、風險共擔的研發梯隊,開中國鈮產品市場技術開發工作的先河,成功地推動了中國含鈮鋼技術的進步與發展,為中國鋼鐵行業的轉型升級和技術進步作出了歷史性貢獻。
  • 世界第一的鋼鐵製造大國,為什麼在特種鋼方面長期依賴進口?
    1949年,中國的鋼產量為16萬噸,僅佔全球鋼鐵產量的0.2%;1979年,中國的鋼產量為3400萬噸,在全球佔比為9%;2009年,中國的年鋼產量為5噸,全球佔比為38%,年產量躍居全球第一;到了2019年,中國的粗鋼總產量為13.4億噸,全球佔比達53.31%,也就是說除中國外所有國家的產鋼量加起來也沒有中國多,這是一個非常傲人的數據。
  • 中國船舶雷凡培:造船與鋼鐵產業聯動融合發展 是國際慣例
    沒有鋼鐵就沒有船舶,當前,要想實現我國從造船大國向造船強國邁進的目標,還需要船舶人和鋼鐵人共同聯合起來,形成發展的命運共同體。船舶業與鋼鐵業高度融合,鋼鐵產業是船舶工業供應鏈的重要一環。同時,作為鋼鐵行業的下遊,造船產業是鋼鐵工業的消費大戶。造船與鋼鐵產業聯動融合發展,是國際慣例。
  • 李新創:中國鋼鐵工業70年發展歷程與展望
    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鋼鐵是支撐國家發展和經濟建設的工業脊梁,也是反映一個國家綜合實力的重要標誌。工業革命以來,世界強國興衰交替,鋼鐵作用巨大,英國、美國、德國、前蘇聯和日本,都曾佔據或一直保持世界鋼鐵強國地位。
  • 邢臺鋼鐵入選邢臺市科普教育基地
    近日,邢臺市科學技術局公布了2020年度認定市級科普基地名單,邢臺鋼鐵有限責任公司「邢臺市鋼鐵線材科普基地」名列其中。
  • 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與思考
    我曾經參與多個鋼鐵相關項目的決策、審批工作,對我國鋼鐵工業有很深的感情。回顧我國鋼鐵工業發展歷程,有很多重大問題值得去認真思考。大國崛起鋼鐵工業功不可沒鋼鐵就像糧食一樣,為支撐國民經濟快速發展做出了巨大貢獻。
  • ...二次理事會】何文波:未來中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要抓住三個突破點
    中國冶金報 中國鋼鐵新聞網  記者 徐可可 報導  記者 顧學超 攝影     7月31日,中國鋼鐵工業協會六屆二次理事(擴大)會議在江蘇省張家港市召開。此次會議以「堅持科技創新引領 走高質量發展之路」為主題,在「十三五」和「十四五」交替的重要時間節點上,暢談科技創新引領高質量發展,聚焦鋼鐵行業面臨的新形勢,定位新的創新發展目標和任務。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黨委書記、執行會長何文波在會上指出了下一步中國鋼鐵工業科技進步的方向。
  • 中國每年大量進口鐵礦石,廢舊鋼鐵不能替代利用嗎
    首先是成本問題,鋼鐵工業作為國民經濟的重要基礎產業,是世界工業化進程中最有前景的產業之一,近十幾年來隨著中國鋼鐵工業的快速發展,中國的鐵礦石進口量在逐年遞增,鐵礦石價格也在不斷的攀升。其次中國廢舊鋼鐵每年的回收量比較低,回收廢舊鋼鐵的產業分撒不集中,回收企業也比較少,中國目前每年的鋼鐵需求量在8.7億噸左右,而我國每年的廢舊鋼鐵回收卻只有2億噸上下,所以即使把回收的廢舊鋼鐵全部利用,和實際鋼鐵需求量的差距還是非常大。
  • 我國鋼鐵工業的發展歷程
    經過近六十年的發展,中國鋼鐵工業取得了舉世矚目的成就,逐步步入了成熟的發展階段。1949年,中國的鋼鐵產量只有15.8萬噸,居世界第26位,不到當時世界鋼鐵年總產量的0.1%。2007年,中國鋼鐵產量為48924.08萬噸,產量居全球第一,超過第二到第八的總和,佔全球總產量的36.4%。
  • 鋼鐵觀察 中國國有鋼鐵比重會進一步下降
    5月16日,在第九屆中國國際鋼鐵大會上,寶鋼集團有限公司總經理陳德榮表示
  • 臺灣鋼鐵行業大起底,臺灣中鋼超越寶鋼,成為中國鋼鐵第一!
    在板鋼類業者方面,中國鋼鐵公司對於島內半成品鋼材及鋼品報價的影響力極高,其盤價為臺灣鋼鐵市場的重要依據;以冷、熱軋鋼卷產品為主的業者中鴻鋼鐵公司,由於其為中鋼集團一員,原料來源及產品價格相對較具競爭力。下遊的鍍鋅鋼卷及烤漆鋼卷業者,則以燁輝企業公司及盛餘公司為主,由於產品自給率偏高,業者多已前往大陸設立銷售據點。
  • 鋼鐵是怎樣煉成的?
    我今天想說明的既是真正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也想說明廣義的鋼鐵是怎樣煉成的。由於整個地球分為地殼、地幔和地核,我們能利用的物質主要來自於地殼。中國的鐵礦石品位太低,一般只有30%多甚至不到30%的含鐵量,夾雜著大量的脈石,所以中國在世界上煉鐵技術出現的比較晚,一直要到中國的冶煉爐溫度很高,才能煉鐵。最初煉出來的是白口鑄鐵,適宜於鑄造農具,但是中國很快就發展到煉鋼,鋼製兵器在春秋晚年已經出現,產量不高。所以直至秦初大多數人都在用青銅武器。漢朝青銅武器時代才在中國完全結束。
  • 「超級鋼」院士,一輩子就愛聽鋼鐵「唱歌」
    「我不喜歡別人叫我『超級鋼之父』,我們需要的是腳踏實地,而不是頭頂的光環。」奔騰的鋼花日夜飛濺,厚重的軋機轟鳴成曲,王國棟就是那個愛聽鋼鐵歌唱的人。「如果說還有什麼遺憾,那就是人生苦短,實在是擠不出更多的時間了。」結緣鋼鐵,譜一首鐵與火之歌王國棟所在的軋制技術及連軋自動化國家重點實驗室,位於東北大學東南側。
  • 《槍炮、病菌與鋼鐵》合集
    為什麼是歐亞大陸人徵服、趕走或大批殺死印第安人、澳大利亞人和非洲人,而不是相反
  • 2021年鋼鐵行業應該關注的重大問題!
    歲末年初,上海鋼聯與冶金工業經濟發展研究中心,以中國鋼鐵市場展望為主題召開年會,給廣大鋼鐵行業從業者提供了交流平臺。藉此機會,我結合近期中國鋼鐵工業協會開展的工作談一些想法和看法,供大家參考。  一、鋼鐵行業運行情況及2021年行業預判  今年是新中國歷史上極不平凡的一年。
  • 2020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開幕致辭——朱軍紅
    2019年12月14日-15日,2020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於上海跨國採購會展中心隆重召開。會上,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朱軍紅髮表致辭。歡迎大家來到2020中國鋼鐵市場展望暨「我的鋼鐵」年會的現場。首先,請允許我代表本次大會的主辦方上海鋼聯電子商務股份有限公司,向出席今天會議的各位領導和嘉賓,各位遠道而來的新老朋友們表示熱烈的歡迎和衷心的感謝!
  • 科學網—鋼鐵與能源化工碰撞出潔淨新「火花」
    最近,我跟鋼鐵企業負責人交流才知道,他們拼命想減少排放的鋼鐵尾氣,正是我們煤化工行業寶貴的原料資源。」中國工程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大連化學物理研究所所長劉中民的言語中充滿了「相見恨晚」之感。近年來,他一直在尋找來源更廣泛的化工原料,而「鋼鐵尾氣」讓他看到了新的希望。 與此同時,中國工程院院士、寶鋼股份中央研究院副院長毛新平也一直在思考鋼鐵行業生態化、高質量發展的問題。
  • 2018年中國特殊鋼鐵行業現狀和發展趨勢分析-中國特鋼產量比重與...
    不同材料之間的交叉與融合是新材料科學的發展趨勢,由於特鋼作為鋼鐵行業的高科技子行業而不斷與其他金屬或非金屬材料融合,特鋼的傳統鋼鐵屬性在減弱,而高科技的新材料屬性在日益增強。社會發展需要高性能、低成本、高精度、易加工、綠色化;等高品質特徵的特鋼產品。特鋼的生產和應用水平是衡量一個國家鋼鐵工業水平的重要標誌,更是衡量其工業化水平的重要標誌。
  • 《Iron Man》為什麼翻譯成鋼鐵俠而不是鋼鐵人?
    《Iron Man》中的Iron 是鋼鐵的意思,而其中的 Man就是人的意思。按照一般邏輯來說應該會翻譯成鋼鐵人,可為什麼直接翻譯成了《鋼鐵俠》?這其中的淵源可能要追溯到中國人對於俠的厚愛。中國自古的俠客,總結一下就是懲惡揚善,見義勇為的俠義精神是他們存在的精髓。而鋼鐵俠從第一部到第三部,他一直在做的事就是打敗壞蛋,克服困難,懲惡揚善,捍衛世界和平。同樣都是對個人英雄主人的推崇,所以蜘蛛俠雖然沒有穿著中國俠士的服裝,沒有帶著中國俠士的配件,他的骨子裡還是有中國人打心底裡認可的一種俠義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