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內容:鑄鐵為何被稱為新四大發明之一?中國鑄鐵技術曾在歷史上造就了怎樣的輝煌?從農業軍事生活到信仰文化藝術,鑄鐵無處不在其技術如何產生?又如何推動著中國與世界歷史的發展?本期節目請潛偉教授給大家解讀鑄鐵與中華文明。
鳳凰衛視12月7日《世紀大講堂》節目播出,以下為部分文字實錄:
王魯湘:歡迎走進《世紀大講堂》。這裡是思想的盛宴,這裡是學術的殿堂。在科學技術日新月異的今天,我們的生活方式往往在很短的時間內,會因為一項技術的發明而發生徹底的改變,真切地感受著技術發明推動人類歷史的發展這一真理。中國古代的科學技術,對中華文明和世界文明做出了巨大的貢獻,那麼相對於其他民族和地區的科學技術,中國古代技術還有哪一些是足以稱道的,其得以產生的原因又是什麼?為什麼中國古代技術具有獨立的實用性和經驗性的特點,但卻缺乏西方科學的思辨性。有關這些問題,我們今天榮幸地邀請到了北京科技大學教授潛偉先生,讓我們掌聲歡迎。
中國在公元六世紀前可以脫碳鑄鐵
潛教授您好,潛教授非常地年輕,我們現在看一下大屏幕一個介紹潛偉先生的短片。
潛偉,1972年生於江西贛州,1993年、1997年分別獲得北京科技大學鋼鐵冶金專業學士、碩士學位,2001年獲得北京科技大學技術史專業博士學位,成為我國第一批科學技術史工學博士。潛偉現任北京科技大學冶金與材料史研究所副所長,教授,博士生導師。其研究方向為冶金技術史、科學技術與社會。
王魯湘:我們通過介紹知道,潛偉先生他的本科和研究生學的都是冶金專業,也就是說他一定像我們理解的那樣,必須出來以後是要去煉鐵的,是到那個高爐,轉爐旁邊的,要到爐子旁邊去從事和鋼花鐵水有關的工作。但是他後來卻轉向了這個史,就是按照我們過去在北大的說法就掉到"史坑"裡了。那麼你怎麼會由具體地要去做一個工程師技術員的這樣一個專業轉到了一個歷史學的專業?
潛偉:這個恐怕跟家父有關吧。父親也是從事文化工作,從小對歷史文化還有這個地理這些都非常感興趣。但是當時是一句話是:學好數理化走遍天下都不怕。最後學的理科,到工科讀完了,中間還工作過兩年,在鋼鐵企業,到研究生畢業的時候,當時已經籤好協議了,準備就是繼續在鋼鐵廠裡頭工作,突然發現(我們學校)有這麼一個專業,第一次招生,是科學技術史的博士,這對我吸引力很大。因為我的一個理念就是「文吾所欲也,理亦吾所欲也,二者可以得兼,科技史是也」。
王魯湘:那你就熊和魚掌都拿到了。我們知道我們中國人最驕傲於世界的就是我們古代的四大發明。這個四大發明的話,一直有很多研究者,也包括我們過去我年輕時的時候,也都對這四大發明產生過一些這樣的基本疑問。就是為什麼古代那麼多的發明中間,恰恰是挑選出這四個,作為我們最傑出的,能夠代表我們中華文明對人類最大貢獻的四個發明?就怎麼就沒有五大發明、六大發明,或者四大發明中間就不能用別的東西代替它,您怎麼看?
潛偉:這個四大發明的由來其實已久,最早只是三大發明,原來說的指南針、印刷術和火藥,包括這個弗朗西斯·培根、馬克思,他們都提到了這幾個。而且當時主要是談到它對資本主義的產生和發展所產生的推動力。所謂四大發明之說,大概到19世紀後半葉,有一個來華的傳教士叫艾約瑟,他把造紙術第一次加到這三大發明之前,成了四大發明,以後的像李約瑟,還有往後的其他的學者,繼續延用這樣的一個說法。但是無論怎麼說。這個四大發明對今天的人類是產生了巨大影響的,但是它的立腳點恐怕是從西方人的或者是西方世界中心論的這樣的一個觀點出發。
世紀大講堂》節目在鳳凰衛視中文臺播出
首播: 星期六 16:15—17:15
重播: 星期日 08:25—09:20 23:30—00:30
聲明:凡註明「鳳凰網」來源之作品(文字、音頻、視頻),未經鳳凰網授權,任何媒體和個人不得轉載、連結、轉貼或以其它方式使用;已經本網書面授權的,在使用時必須註明「來源:鳳凰網」。違反上述聲明的,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