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個消息震撼國人!
中國出口阿爾及利亞的阿星一號通信衛星及地面站圖案,被印製在阿爾及利亞新版500第納爾面額的紙幣上,這側面體現出中國航天技術實力的強勁,以及中國航天的影響力。
然而,美國如今冉冉升起的一個航天巨頭,正在影響中國航天在第三世界國家的地位,它就是SpaceX 。
目前,SPaceX已經把衛星的成本降到了100萬美元左右,這在國際社會有十足的競爭力。
談到近幾年最受矚目的商業航天項目,美國的星鏈計劃可真是風頭無二。
自SpaceX公司15年公布了這個計劃以來,直到去年五月份完成六十顆星鏈衛星的發射,可以說SpaceX公司出盡了風頭。
但是,細心的朋友可以發現,最近星鏈衛星好像下餃子一樣接連受控再入。到現在為止,最早發射的那六十顆衛星,只有26顆還在正常運行,有8顆已經出現了明顯的軌道衰變。而剩下的26顆已經在進入大氣層的時候燒毀了。
不過Spacex CEO馬斯克並沒有因此沮喪,反而很興奮,可能有些人會感到不解,這麼昂貴的衛星還沒投入使用就燒毀了?
其實,商用衛星遠遠沒有航天衛星那樣的高成本。大家一聽到衛星兩個字,腦海裡就浮現出好幾個人來擰一顆螺絲的嚴肅場面,心裡也自然而然地認為製造一顆衛星會花費很昂貴的資金。
當然,傳統的航天衛星製造,卻是需要不菲的價格。但是,在衛星實現流水線製造的時候,它已經能夠達到量產。所以產品最初就是奔著低成本和不斷迭代升級的策略來設計的。
2019年7月的時候,一家公司正式開始對衛星進行批量生產。該工廠一共擁有兩條生產線,大約每天能夠生產一顆衛星,也就是說平均每條生產線一天可以製作一顆衛星。後來,SpaceX公司也成功建立了自己的衛星生產公司,在SpaceX公司七月份向美國政府遞交的報告中顯示,他們的生產線大概每月能夠製造120顆星鏈衛星,而每顆衛星的製作成本還不到一百萬美元。
而且,隨著產能的提高,這個數字還會不斷降低。雖然,一百萬美金也不是一個小數目,但是相對於航天衛星的製造成本來說,這個數字已經是微乎其微了。
另外,SpaceX這次首發的60顆衛星其實只是一批試驗品,隨著後面大量的商務衛星發射之後,那麼這批試驗衛星存在的意義也就不大了。而SpaceX在這些衛星發射以後,就已經監測到裡面有三顆衛星對於指令沒有做出反應。
後來,在19年11月的時候,SpaceX又發射了升級版的星鏈衛星,隨後的十多次衛星發射也都是這個升級版的。
相較之前的版本,升級後的衛星增加了很多Ka波段天線,應用帶寬也是之前的四倍。讓衛星對於雲雨環境下的耐久度大大提升。而且,升級後的版本還能實現多地區的共同服務。
不過,大家仍然擔憂巨型星座對於空間環境的影響,在未來有可能對SpaceX公司的網絡拓展業務造成障礙。
SpaceX將會針對這方面進行深入研究,希望能夠解決相關問題。而且,現在星鏈衛星的使用壽命大概是5-7年。退役後,衛星會自行脫軌,然後自行回歸大氣層進行回收銷毀。
此外,新升級後的衛星已經達到了百分之百可分解的技術水準。這表示,當衛星回歸大氣層的時候,會在到達地面之前完全燃燒殆盡,從而避免衛星碎片傷及地面生物和財產的隱患。
隨著航天商業化時代的來臨,一些新奇有趣的想法將會不斷湧現,這一切還等著我們去慢慢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