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聲波炸出一道光——聲致發光

2021-01-08 中科院物理所

還記得在某頭條上偶然看到過一個令人震驚的科學報導《肥皂泡的溫度比太陽還要高?》,看到後很是吃驚。默默把這個似乎匪夷所思的冷知識記下來時,良好的批判性思維讓我保持了理智。決定親自查證,果然是我天真,差點就信了。

流言:

在肥皂泡泡突然破裂的一瞬間,它的溫度是多少呢?科學家測量了這個溫度,結果令他們震驚不已:當液態的肥皂泡猛地收縮破裂時,它內部的溫度大約為20000℃,比太陽的表面溫度還高4倍。(誤)

發生聲致發光的裝置,中間的藍色小點就是發光現象 | Credit: Wikimedia Commons

氣泡溫度高不假,的確有一種泡泡破裂時可以達到上萬度,但是這不是肥皂泡,而是水中的空穴在聲波作用下內爆的結果。這個假新聞其實來源是一個十分有趣的自然現象——聲致發光(SBSL)。

神奇的槍蝦

提到聲致發光,就不得不提到槍蝦。它是一種生活在地中海的生物,雖然沒有皮皮蝦那麼出名,但也很厲害的。

這種傢伙長兩隻螯,一大一小,其中大螯可以長到蝦體一半的長度。與對稱的小螯不同,大螯有一邊不能移動,具有一個空穴;另一邊則是一個可移動的,剛好能插入空穴的「活塞」。換句話說,它帶了一把高壓水槍在身上,槍蝦也因此而得名。

大螯的肌肉強壯有力,當「活塞」合上的時候,從空穴中擠出來的水柱速度可達32m/s。快速通過的水柱與周圍相對靜止的水形成了一個低壓空間,低壓在水裡產生了微小的氣泡,緊接著,這些微小氣泡在周圍水體的壓力下會瞬間破裂。

槍蝦

氣泡破裂發出咔嗒咔的聲音,同時,在氣泡破裂的一瞬間,周圍水體的溫度可以達到驚人的近4500℃的高溫,十分接近太陽表面的溫度(5000多℃),並且會發出極短的一道光。這就是虛假報導裡聳人聽聞的那部分。

聲致發光

以上現象被叫作聲致發光 (Sonoluminescence)。

最先發現這種現象的是德國科隆大學的 H·Frenzel 和 H·Schultes。當時研究者在顯影液裡放入超聲轉換器,試圖加快顯影速度,結果卻在底片上看到了大量的微小光斑。他們猜測這和氣泡有關,但沒有條件深入研究這些光斑是怎麼回事,因為氣泡存在的時間太短了。

當時是1934年,正是希特勒掌權,由於其他技術不夠發達,並沒有引起人們關注(也可能是1934年其他的破事太多了= =)。

密微等離子體,被認為是聲致發光現象產生的源頭 | Credit: UCLA Putterman Research Group

1990年,由美國華盛頓大學 D· F·Gaitan 發現的單泡聲致發光現象(Single bubble sonoluminescence) 引起了廣泛討論,並由美國洛杉磯加州大學 S· J·Putterman 研究小組對這種現象的重要特徵進行了測定。

他們的辦法是:在高度去氣的純水裡,用注入氣泡的方法實現單泡聲致發光,這是一種穩定的、確定空間位置的、時間同步的,氣泡脈動發光過程。只是由於實驗條件的限制,沒能直接探測到發光氣泡內部經歷的過程,所以當時的解釋也是停留在假設的階段。

聲致發光的吸引人之處在於,它本身攜帶的一些特殊性質,以及它謎一樣的產生過程和原理。

直到20世紀末期我們才搞清楚它的基本原理:

當足夠強度的聲波通過液體的時候,會在液體裡產生空穴——可能是本來就有的小氣泡,也可能是通過空化作用產生的新泡泡。這和肥皂泡完全是兩碼事。

氣泡破裂發生的聲致發光現象 | Credit: Baidu

另一方面,在氣泡坍塌過程中,溫度的升高導致各種化學反應開始發生。

大多數分子間會彼此反應,反應可以帶來能量。在足夠高的溫度下(比如太陽的溫度),水分子會被分解,化學鍵斷裂,能量被吸收。但當這些斷裂的化學鍵重新組合時,它們會釋放能量,這時就可能產生輕微的閃光。

現代研究還發現,聲致發光產生的光線可以形成連續的光譜,激波導致的軔致輻射是目前較多人接受的單泡聲致發光機制。這一理論認為,溫度和壓強的升高是因為氣泡內匯聚產生了激波,於是氣體分子電離成為等離子體,其中自由電子的熱軔致輻射導致了發光。

短暫的高溫

關於高溫的原因,比較有說服力的應該是2005年自然雜誌上 David J. Flannigan and Kenneth S. Suslick 的一篇文章。名字叫做 "Plasma formation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uring single-bubble cavitation". Nature 434 (7029): 52–55.

他們在文章開頭說單泡聲致發光 (SBSL1-5) 是由氣泡壓縮時產生的極端溫度和壓力引起的,等離子體的出現觸發了發光現象。

太陽各處的開爾文溫度,表面溫度約為6000K,即5700℃

由於發光時間太短,而且光會被周圍的液體吸收,光譜也並不完全。對此 David J. Flannigan 等人開發出了一種奇妙的新辦法,他們設法證明了氣泡裡有等離子態的物質,而其激發能為18電子伏,由此逆推出氣泡核心溫度接近 20000℃。這就是流言裡那個太陽溫度的來源,但其實並不是每一個氣泡都能達到這個溫度。

關於聲致發光的應用場景,雖然聽著很誘人,例如聲化學、量子物理等等,甚至有人提出,如此高的溫度(兩萬攝氏度)可以用來實現核聚變(已被論證過可能性極小)。這種高溫持續的時間實在是太短,目前並沒有什麼實際的應用。

當然,這一切都和肥皂泡毫無關係。

參考資料

1. 維基百科

2. David J. Flannigan and Kenneth S. Suslick 2005 "Plasma formation and temperature measurement during single-bubble cavitation". Nature 434 (7029): 52–55.

3. 聲致發光微氣泡內稠密等離子體的暗示 清華大學物理系 安宇

來源:牛油果進化論

編輯:井上菌

相關焦點

  • 光致發光檢測提高太陽能矽片的光電效率
    YIELDMASTER PL–Wafer是ISRA VISION和GP Solar推出的新一代非接觸式光致發光檢測系統,為太陽能矽片提供高精度、高速度的質量保證。憑藉其先進的技術特點,該系統可以準確預測基於原始矽片分析的電池效率。由於只需投資於加工良好的矽片,操作者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YIELDMASTER PL–Wafer採用光致發光技術。
  • 特種印花技術的應用---光致發光印花
    光致發光印花採用一種特殊塗料印花漿,該印花漿中含有光致發光固體及其它助劑。光致發光固體受光照射後,在黑暗中能發光,且能保持一定時間(約20分鐘),再經光照後又具有發光效果。光致發光用花裝不含有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無害。   光致發光印花與一般印花基本相似。目前國產的夜光印花漿有淡黃、翠綠、橙紅三種顏色。   光致發光印料可在各類織物上印花,在棉織物、滌棉織物上的印花,耐洗和耐摩擦牢度均很好。   光致發光印花具有較長的發光壽命。
  • 特種印花技術的應用——光致發光印花
    光致發光印花採用一種特殊塗料印花漿,該印花漿中含有光致發光固體及其它助劑。光致發光固體受光照射後,在黑暗中能發光,且能保持一定時間(約20分鐘),再經光照後又具有發光效果。光致發光用花裝不含有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無害。   光致發光印花與一般印花基本相似。目前國產的夜光印花漿有淡黃、翠綠、橙紅三種顏色。   光致發光印料可在各類織物上印花,在棉織物、滌棉織物上的印花,耐洗和耐摩擦牢度均很好。   光致發光印花具有較長的發光壽命。
  • 光致發光檢測:使產量最大化的矽片自動質量分級技術
    YIELDMASTER PL – Wafer是ISRA VISION和GP Solar推出的新一代非接觸式光致發光檢測系統,為太陽能矽片提供高精度、高速度的質量保證。憑藉其先進的技術特點,該系統可以準確預測基於原始矽片分析的電池效率。由於只需投資於加工良好的矽片,操作者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YIELDMASTER PL – Wafer採用光致發光技術。
  • 科學家用超快雷射研究石墨烯片中的光致發聲現象
    與凝聚態物質的相互作用非常豐富多彩,相干性的產生與調控是特色之一,它的物理本質是將光的相干性傳遞給凝聚態物質。光致發聲是把光照射到凝聚態物質上,從而產生聲波。這一研究領域因幾年前利用碳納米管薄膜通過電致發聲製備出揚聲器而引起廣泛的關注和興趣。
  • 光致發光?等離子體先驅者在光的戰鬥中不停地射擊!
    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納米快報》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萊斯大學化學家史蒂芬·林克和研究生蔡義宇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是光致發光而不是拉曼散射使金納米顆粒具有顯著的發光特性。研究人員表示,了解納米粒子如何以及為什麼發光對於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設計利用光觸發或感知生化反應的粒子非常重要。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一種顏色的光如何使一些納米粒子發出不同顏色的光。
  • 談談光致發光與光催化
  • 近100%光致發光量子產率!全無機無鉛藍色發光體
    導讀:近年來,作為滷化鉛鈣鈦礦的高發光無毒替代品,銅(I)滷化物在光電子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報導了用傳統的固相法和溶液法等五種合成方法製備出藍光、無鉛、全無機滷化物K2CuX3(X=Cl,Br)。
  • 近100%光致發光量子產率!全無機無鉛藍色發光體
    導讀:近年來,作為滷化鉛鈣鈦礦的高發光無毒替代品,銅(I)滷化物在光電子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報導了用傳統的固相法和溶液法等五種合成方法製備出藍光、無鉛、全無機滷化物K2CuX3(X=Cl,Br)。與先前報導的滷化銅相比,K2CuX3表現出更好的空氣和光穩定性。
  • 綜述: 鈣鈦礦光致發光的表徵
    光致發光光譜學是通常用於半導體材料並且尤其是滷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廣泛應用的表徵技術。
  • 量子點顯示的技術基礎有兩個層面:電致發光與光致發光
    量子點顯示的技術基礎有兩個層面:電致發光與光致發光 李倩 發表於 2018-07-12 16:18:53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TV面板的出貨數量達2.62億片
  • 光致發光技術在檢測晶體Si太陽電池缺陷的應用
    發光成像方法為太陽電池缺陷檢測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解決方案,這種檢測技術使用方便,類似透視的二維化面檢測。本文討論的是光致發光技術在檢測晶體Si太陽電池上的應用。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PL)檢測過程大致包括雷射被樣品吸收、能量傳遞、光發射及CCD成像四個階段。
  • 實驗理論相結合:揭示SVO材料的光致發光特性
    可以得出結論,[SrOx]和[VO4]團簇中的畸變在帶隙中產生新的中間能級,可能改變樣品的表面能、形貌和發光性質。白光發光材料除了可以降低在發光元件和電子器件中的應用成本外,還可以克服由於非本色平衡而產生的許多問題。為了觀察這種光致發光現象,來自聖保羅大學研究團隊在低溫下進行了合成了釩酸鍶(Sr10V6O25,SVO)材料。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備考物理常識——光、聲
    漫反射在生活中的應用更加廣泛,基本上除了鏡面反射外,我們能從各個角度看到不發光的物體都是因為漫反射,如投影儀在幕布上的投影。   3、光的折射   光的折射是指光從一種介質斜射入另一種介質時,傳播方向發生改變,從而使光線在不同介質的交界處發生偏折。
  • 光電子薄膜之電致發光薄膜:無機電致發光薄膜
    1、交流高壓發光,10V/cm(隧近效應);2、三步驟:電子的注入與產生、高場電子加速與熱電子的生成、熱電子激發電致發光中心而發光;3、發光薄膜:ZnS:Mn為基質材料;4、發冷光;5、結構:ITO/絕緣層/ZnS:Mn/絕緣層/Al電極
  •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深紫外雷射光致發光光譜儀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深紫外雷射光致發光光譜儀發布時間:2020-09-25 12:48:07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楊霄霄 | 責任編輯:楊霄霄關鍵詞:深紫外雷射光致發光光譜儀
  • 聲波可讓光纖中的光變「聽話」
    聲波可讓光纖中的光變「聽話」 加快、減慢甚至停止 2015-01-30 科技日報 常麗君 【字體(圖中紅色為減慢,藍色為加快,黃色顯示封鎖效應)  要讓一根光纖只向一個方向傳導光,方法已經不止一種。最近,美國伊利諾伊大學厄本那-香檳分校研究人員首次實驗證明了用布裡淵散射引致透明(BSIT)可以實現這種效果,BSIT效應允許光向前傳播,而向後傳播的光被強烈吸收,還可以讓光纖中的光加快、減慢甚至停止。這種非交互的性質是構建絕緣器和環形器的基本條件,也是光學設計中必不可少的工具之一。
  • 葉綠素α的雷射光致發光機理及濃度研究
    通過分析葉綠素α的雷射光致發光機理,得出了水體中葉綠素α螢光發射光譜的相對螢光峰值強度與葉綠素α濃度的近似線性關係。實驗結果表明,在紅光半導體雷射器激勵下根據葉綠素α的螢光發射光譜直觀地判斷葉綠素α的濃度這種方法完全可行,由此為研製葉綠素α螢光儀提供了一種新的光源選擇,並為實現現場實時監測海水中葉綠素α濃度提供了實驗依據。
  • 中山大學池振國教授團隊: 靈敏可逆的光致發光變色晶體材料
    然而,凝聚態下的光誘導自由基發光卻鮮有報導。儘管有機自由基的雙自旋躍遷是自旋允許的過程,理論上有利於激子輻射躍遷產生高效率的螢光,但是光誘導產生的自由基通常是不發光的,因為它們非常不穩定,存在壽命太短。另一方面,有機自由基在凝聚態下非常容易發生電子轉移或自旋交換,其發光受到聚集猝滅作用的限制。
  • 光致發光技術在Si基太陽電池缺陷檢測中的應用
    發光成像方法為太陽電池缺陷檢測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解決方案,這種檢測技術使用方便,類似透視的二維化面檢測。本文討論的是光致發光技術在檢測晶體Si太陽電池上的應用。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PL)檢測過程大致包括雷射被樣品吸收、能量傳遞、光發射及CCD成像四個階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