綜述: 鈣鈦礦光致發光的表徵

2021-02-19 知光谷

光致發光光譜學是通常用於半導體材料並且尤其是滷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廣泛應用的表徵技術。 它可以提供有關重組動力學和過程以及自由電荷載流子在單個半導體層,具有傳輸層的疊層以及完整的太陽能電池中的內部電化學勢的直接信息。

近日,於利希研究中心Thomas KirchartzThomas Unold等人概述了特定滷化物鈣鈦礦成分的理論和應用,闡明了在這些材料中進行光致發光分析時應考慮的變量。對光致發光的正確評估和解釋需要考慮適當的激發條件。對相當複雜的理論進行適當的校正和校準,包括輻射複合,非輻射複合,界面複合,電荷轉移和光子循環。

同時,研究人員提供了有關PL測量設置的詳細信息,並介紹了在不同條件下確定載流子壽命和複合速率常數的基本原理,從低水平注入到高水平注入,存在背景摻雜和電荷提取與真實設備相關的圖層。然後,討論了光子再循環和寄生吸收對獲得的雙分子複合係數的影響及其對器件性能的影響。重要的是,直接比較在不同鈣鈦礦層堆上獲得的瞬態和穩態PL結果表明,動力學參數可以很好地描述鈣鈦礦太陽能電池在穩態下的運行。

但是,在某些情況下對文獻的調查顯示,動力學參數之間存在顯著不一致,例如載流子壽命與所獲得的輻射效率或穩態下的開路電壓之間有待進一步探討。更準確地確定體相和界面電荷轉移以及複合速率常數,將有助於對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操作的理解,這將對接近鈣鈦礦太陽能電池的熱力學效率極限做出重要貢獻。

Thomas Kirchartz, et al. Photoluminescence‐Based Characterization of Halide Perovskites for Photovoltaics. AEM 2020.

DOI:10.1002/aenm.201904134

https://onlinelibrary.wiley.com/doi/10.1002/aenm.201904134

學術交流QQ群

光伏器件學術QQ群:708759169

光學材料與器件學術QQ群:529627332

為加強科研合作,我們為海內外科研人員專門開通了鈣鈦礦成果轉化科創合作(實名制)等專業科研交流微信群。

加微信群方式:添加編輯微信 13023930629,備註:姓名-單位-研究方向(無備註請恕不通過),由編輯審核後邀請入群。

相關焦點

  • 近100%光致發光量子產率!全無機無鉛藍色發光體
    作者報導了K2CuX3(X=Cl,Br)的製備和表徵,這是一種化學加壓形式的亮藍色發光Rb2CuX3。隨著明亮的藍光發射,顯示出作為敏感X射線閃爍材料的強大潛力。論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mater.0c02098最近,一些滷化銅家族成為發光滷化鉛的有前途的替代品。其中包括Cs3Cu2Cl5的近單位綠色光致發光和Cs3Cu2X5(X=Br,I)和Rb2CuX3(X=Cl,Br)的近單位藍光發射。
  • 近100%光致發光量子產率!全無機無鉛藍色發光體
    導讀:近年來,作為滷化鉛鈣鈦礦的高發光無毒替代品,銅(I)滷化物在光電子領域得到了越來越多的關注。本文報導了用傳統的固相法和溶液法等五種合成方法製備出藍光、無鉛、全無機滷化物K2CuX3(X=Cl,Br)。
  • 藍光鈣鈦礦發光二極體:從材料製備到器件優化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金屬滷化物鈣鈦礦材料憑藉其成本低、色彩飽和度高、螢光量子產率高、發光波長可調和易溶液加工等優點,在下一代平板顯示和固體照明領域極具應用潛力。
  • 頂刊綜述:多功能鈣鈦礦型LED的電荷傳輸材料
    金屬滷化物鈣鈦礦由於其窄帶發射、高色純度、顏色可調性和高的光致發光量子產率而被廣泛研究。為了提高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PeLEDs)的效率,人們一直致力於控制發光層的形貌,以誘導電荷限制和減少非輻射複合。
  • 《Adv Mater》高效又穩定的鈣鈦礦發光二極體!
    鈣鈦礦型發光二極體(PeLEDs)穩定性差是阻礙其商業化的關鍵問題。來自香港中文大學等單位的科研團隊的最新研究表明,FAPbI3在運行過程中的降解與離子遷移有直接關係,在FAPbI3中加入Cs+和Rb+二元鹼離子可以抑制離子遷移,顯著提高PeLEDs的使用壽命。
  • 濱松c9920系列電致發光系統助力最高外量子效率發光器件的誕生
    通過核磁共振譜(NMR),光電子能譜(XPS)及紅外光譜(FT-IR)多方面表徵了不同量子點提純次數下表面配體的變化,計算了提純過程後相應的表面配體密度,證明了量子點表面配體密度隨著提純次數增加不斷減少。接著,研究人員對被提純不同次數的CsPbBr3量子點進行了光學和電學性能方面的表徵。
  • 量子點材料的研究現狀及在光致發光和電致發光領域的應用
    經過30多年的發展,量子點材料已實現了「綠色合成路線」,性能逐漸提升,能夠進行工業化產品生產供應,目前已經開發出商業化應用的光致發光器件,該系列器件相繼應用於LED照明和顯示領域。尤其在顯示領域,cdse等量子點的線寬極窄,色彩飽和度高,對於物體的色彩還原能力較強,能達到ntsc色域的120%以上,引起了世界上多數電視廠商和手機屏幕供應商的追捧。
  • 《AFM》為什麼鈣鈦礦LED的發光時間這麼短?
    鈣鈦礦發光二極體(PeLEDs)很容易降解,數小時就失去發光。本文利用電吸收光譜(EA)方法研究了在運行過程中的降解機制,並通過監測其獨特的光學特徵,分析了各功能層的穩定性。EA測試清楚地表明,PeLEDs的降解主要發生在鈣鈦礦層中。通過採用苯乙碘化銨鈍化鈣鈦礦表面使得膜穩定性得到了極大的提高。在過去的幾年中,有機金屬滷化物鈣鈦礦基發光二極體(PeLEDs)的效率有了顯著的提高。然而,器件運行穩定性差的問題阻礙了該技術在實際應用中的商業化。
  • 談談光致發光與光催化
  •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製備具有高穩定性鈣鈦礦藍光電致發光二極體
    西安交大科研人員製備具有高穩定性鈣鈦礦藍光電致發光二極體Highly StablePerovskiteBlue-emitting
  • InfoMat:鈣鈦礦量子點雷射器綜述
    鈣鈦礦量子點由於具有高量子產率、高缺陷容忍度、可調諧帶隙、易於合成等優點近些年來備受關注。
  • 首次獲得一種高質量、大規模均勻鈣鈦礦薄膜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首次獲得了高質量和大規模均勻的CsPbCl3鈣鈦礦薄膜。該策略可以實現從綠色到近紫外光(δλ≈100nm)的可調光響應,以及≈1 nm的顯著光譜解析度。該方法可以擴展到其他無機鈣鈦礦,包括PbB基鈣鈦礦(CsPbIBr2)、Bi基鈣鈦礦(Cs3Bi2Br9)和雙鈣鈦礦(Cs2AgBiBr6)。
  • 綜述:無機-有機鈣鈦礦材料在新型薄膜太陽能電池中的應用
  • 【綜述】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的化學形成與多功能應用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材料屬於一種具有獨特光、電、磁性能且通過有機小分子與無機分子發生自組裝而形成的新型複合晶體材料
  • 發光學報 | 鈣鈦礦量子點:機遇與挑戰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發光學報》創刊於 1980 年,由中國科學院長春光學精密機械與物理研究所、中國物理學會發光分會主辦,發光學及應用國家重點實驗室協辦,是一本以發光學、凝聚態物質中的激發態過程為專業方向的綜合性學術刊物,涵蓋半導體發光、有機發光、稀土發光
  • AFM: 同位素強化雜化鈣鈦礦的晶格穩定性
    在以往的研究中,壓力已經用於多種功能材料的研究,已在材料合成、表徵、性能優化中扮演了重要角色。有機-無機雜化金屬滷化鈣鈦礦是光電領域重要的活性材料,掌握其全面的結構-物性關係、進而提高器件的功能表現一直是相關領域孜孜追求的目標之一。
  • 有機-無機雜化鈣鈦礦中的自旋輸運和磁場效應
    原創 長光所Light中心 中國光學推廣位(非商務)近日,北京交通大學王愷(副教授)、潘睿亨(博士生)等人在《發光學報》雜誌「特邀綜述」專欄中發表了題為「」的文章。
  • 首次報導:溶液可加工鈣鈦礦雙層結構,製備高性能發光二極體!
    導讀:設計了一種雙層鈣鈦礦結構,利用異質結構中的界面缺陷鈍化和應變誘導效應,觀察到增強的結晶度和延長的光致發光來自三星電子材料研究院高級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當這些電荷輸運有機物與較厚的CH3NH3PbCl3交換時,含有CH3NH3Br的CsPbBr3厚多晶薄膜在不增加驅動電壓的情況下沉積,提高了發光質量。利用異質結構中的界面缺陷鈍化和應變誘導效應,觀察到增強的結晶度和延長的光致發光。這種方法可以製作出高性能的發光二極體,也可以推廣到其它鈣鈦礦型器件。
  • 首次報導:溶液可加工鈣鈦礦雙層結構,製備高性能發光二極體
    導讀:設計了一種雙層鈣鈦礦結構,利用異質結構中的界面缺陷鈍化和應變誘導效應,觀察到增強的結晶度和延長的光致發光。溶液可加工鈣鈦礦雙層結構在PeLED研究領域還沒有報導。來自三星電子材料研究院高級技術研究所的科學家們發現,當這些電荷輸運有機物與較厚的CH3NH3PbCl3交換時,含有CH3NH3Br的CsPbBr3厚多晶薄膜在不增加驅動電壓的情況下沉積,提高了發光質量。利用異質結構中的界面缺陷鈍化和應變誘導效應,觀察到增強的結晶度和延長的光致發光。這種方法可以製作出高性能的發光二極體,也可以推廣到其它鈣鈦礦型器件。
  • 頂刊綜述:解決鈣鈦礦量子點障礙,或將引發一場革命
    滷化鉛鈣鈦礦量子點(LHP-QDs)在發光二極體背光顯示方面顯示出巨大的潛力。利用LHP量子點具有發光性能高、發射可調、合成方便等優點。然而,LHP量子點的不穩定性和大規模合成等缺點仍然制約著其實際應用。這篇綜述集中於這些障礙的解決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