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致發光?等離子體先驅者在光的戰鬥中不停地射擊!

2021-01-14 博科園
博科園:本文為物理學類

當你點燃一個金屬納米粒子時會得到光,通常是另一種顏色,這是事實,但原因還有待討論。在美國化學學會期刊《納米快報》上發表的一篇新論文中,萊斯大學化學家史蒂芬·林克和研究生蔡義宇提出了這樣一種觀點:是光致發光而不是拉曼散射使金納米顆粒具有顯著的發光特性。研究人員表示,了解納米粒子如何以及為什麼發光對於提高太陽能電池的效率和設計利用光觸發或感知生化反應的粒子非常重要。長期以來,科學家們一直在爭論一種顏色的光如何使一些納米粒子發出不同顏色的光。論文的第一作者Cai說:這一爭論起源於上世紀70年代的半導體研究,最近擴展到了等離子體結構領域。

博科園-科學科普:拉曼效應就像一個球擊中一個物體後彈回去,但在光致發光中,物體吸收光,粒子中的能量四處移動,然後發射出來八年前,林克的研究小組報告了第一份關於單等離子體納米棒發光的光譜學研究,而這篇新論文正是在這項研究的基礎上發表。該研究表明,當熱載流子(導電金屬中的電子和空穴)受到連續波雷射能量的激發,並在它們放鬆時隨著相互作用釋放光子而重新結合,就會產生這種發光。通過將特定頻率的雷射照射到金納米棒上,研究人員能夠感覺到溫度,溫度只能來自被激發的電子。這是光致發光的一個跡象,因為拉曼理論假設聲子,而不是被激發的電子,負責光的發射。

萊斯大學研究人員在一篇新論文中提出,等離子體金屬納米粒子光的來源主要是光致發光,他們的技術可以用於開發太陽能電池和生物傳感器。圖片:Anneli Joplin/Rice University林克和Cai說:與斯託克斯輻射相比,反斯託克斯輻射效率是有證據的。當粒子的能量輸出大於輸入時,就會出現反斯託克斯發射,而當粒子能量輸出大於輸入時,就會出現反斯託克斯發射。斯託克斯和反斯託克斯的測量結果曾經被認為是與表面增強拉曼散射現象相關的背景效應,結果證明,這些測量結果提供了對研究人員非常重要的有用信息。銀、鋁和其他金屬納米粒子也是電漿子,Cai希望通過測試來確定它們的斯託克斯和反斯託克斯性質。但首先將研究光致發光是如何隨時間衰減。研究小組前進的方向是測量這種輻射的壽命,即在雷射器關閉後它能存活多久。

萊斯大學研究人員正在研究等離子體金屬納米粒子發出的光源。在一篇新論文中,他們認為光致發光的優勢相對於拉曼散射。左起:蔡奕宇、貝納茲·奧斯託瓦爾、勞倫斯·陶津。圖片:Jeff Fitlow/Rice University

博科園-科學科普|研究/來自: 萊斯大學David Ruth, Rice University參考期刊文獻:《納米快報》DOI: 10.1021/acs.nanolett.8b04359博科園-傳遞宇宙科學之美

相關焦點

  • 談談光致發光與光催化
  • 用聲波炸出一道光——聲致發光
    他們的辦法是:在高度去氣的純水裡,用注入氣泡的方法實現單泡聲致發光,這是一種穩定的、確定空間位置的、時間同步的,氣泡脈動發光過程。只是由於實驗條件的限制,沒能直接探測到發光氣泡內部經歷的過程,所以當時的解釋也是停留在假設的階段。聲致發光的吸引人之處在於,它本身攜帶的一些特殊性質,以及它謎一樣的產生過程和原理。
  • 特種印花技術的應用---光致發光印花
    光致發光印花採用一種特殊塗料印花漿,該印花漿中含有光致發光固體及其它助劑。光致發光固體受光照射後,在黑暗中能發光,且能保持一定時間(約20分鐘),再經光照後又具有發光效果。光致發光用花裝不含有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無害。   光致發光印花與一般印花基本相似。目前國產的夜光印花漿有淡黃、翠綠、橙紅三種顏色。   光致發光印料可在各類織物上印花,在棉織物、滌棉織物上的印花,耐洗和耐摩擦牢度均很好。   光致發光印花具有較長的發光壽命。
  • 特種印花技術的應用——光致發光印花
    光致發光印花採用一種特殊塗料印花漿,該印花漿中含有光致發光固體及其它助劑。光致發光固體受光照射後,在黑暗中能發光,且能保持一定時間(約20分鐘),再經光照後又具有發光效果。光致發光用花裝不含有放射性物質,對人體無害。   光致發光印花與一般印花基本相似。目前國產的夜光印花漿有淡黃、翠綠、橙紅三種顏色。   光致發光印料可在各類織物上印花,在棉織物、滌棉織物上的印花,耐洗和耐摩擦牢度均很好。   光致發光印花具有較長的發光壽命。
  • 葉綠素α的雷射光致發光機理及濃度研究
    本文介紹了一種以紅光半導體雷射器作為螢光激發光源,結合光纖光譜技術測量水體中葉綠素α濃度的新方法。通過分析葉綠素α的雷射光致發光機理,得出了水體中葉綠素α螢光發射光譜的相對螢光峰值強度與葉綠素α濃度的近似線性關係。
  • 綜述: 鈣鈦礦光致發光的表徵
    光致發光光譜學是通常用於半導體材料並且尤其是滷化鈣鈦礦太陽能電池材料的廣泛應用的表徵技術。
  • 光致發光檢測提高太陽能矽片的光電效率
    YIELDMASTER PL–Wafer是ISRA VISION和GP Solar推出的新一代非接觸式光致發光檢測系統,為太陽能矽片提供高精度、高速度的質量保證。憑藉其先進的技術特點,該系統可以準確預測基於原始矽片分析的電池效率。由於只需投資於加工良好的矽片,操作者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YIELDMASTER PL–Wafer採用光致發光技術。
  • 光致發光技術在Si基太陽電池缺陷檢測中的應用
    發光成像方法為太陽電池缺陷檢測提供了一種非常好的解決方案,這種檢測技術使用方便,類似透視的二維化面檢測。本文討論的是光致發光技術在檢測晶體Si太陽電池上的應用。光致發光(photoluminescence,PL)檢測過程大致包括雷射被樣品吸收、能量傳遞、光發射及CCD成像四個階段。
  • 光致發光檢測:使產量最大化的矽片自動質量分級技術
    YIELDMASTER PL – Wafer是ISRA VISION和GP Solar推出的新一代非接觸式光致發光檢測系統,為太陽能矽片提供高精度、高速度的質量保證。憑藉其先進的技術特點,該系統可以準確預測基於原始矽片分析的電池效率。由於只需投資於加工良好的矽片,操作者大大降低了生產成本。  YIELDMASTER PL – Wafer採用光致發光技術。
  • 近100%光致發光量子產率!全無機無鉛藍色發光體
    其中包括Cs3Cu2Cl5的近單位綠色光致發光和Cs3Cu2X5(X=Br,I)和Rb2CuX3(X=Cl,Br)的近單位藍光發射。可調諧的藍、綠和黃色發射也被觀察到,然而,測量的光致發光量子產額(PLQY)值低於上述系列材料。在所有這些家族中,發光都歸因於自陷激子(STEs),這是由這些滷化銅的低維晶體結構中的強電荷局域化引起的。
  • 近100%光致發光量子產率!全無機無鉛藍色發光體
    論文連結:https://pubs.acs.org/doi/10.1021/acs.chemmater.0c02098最近,一些滷化銅家族成為發光滷化鉛的有前途的替代品。其中包括Cs3Cu2Cl5的近單位綠色光致發光和Cs3Cu2X5(X=Br,I)和Rb2CuX3(X=Cl,Br)的近單位藍光發射。
  • 實驗理論相結合:揭示SVO材料的光致發光特性
    可以得出結論,[SrOx]和[VO4]團簇中的畸變在帶隙中產生新的中間能級,可能改變樣品的表面能、形貌和發光性質。白光發光材料除了可以降低在發光元件和電子器件中的應用成本外,還可以克服由於非本色平衡而產生的許多問題。為了觀察這種光致發光現象,來自聖保羅大學研究團隊在低溫下進行了合成了釩酸鍶(Sr10V6O25,SVO)材料。
  • 木材的螢光現象之一「光致光」
    楓亞(張久銘)/文木材的螢光現象包括兩種含義:一種指部分樹種的材表或浸出液受到紫外-日光照射時可發出並非反射光的發射光,又稱光致光現象。另一種指的是約定俗成並流行於坊間的,對於材料審美的某種認知。本文只就前者,即木材的光致光現象展開,第二種含義所指的螢光現象另文論述。 1.木材螢光現象的一般性描述木材的光致發光現象(冷光現象) ①當物質受到外來光線的照射時,並非因溫度升高而發射可見光的現象,稱為光致發光現象。
  • 量子點顯示的技術基礎有兩個層面:電致發光與光致發光
    量子點顯示的技術基礎有兩個層面:電致發光與光致發光 李倩 發表於 2018-07-12 16:18:53 統計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TV面板的出貨數量達2.62億片
  • 中山大學池振國教授團隊: 靈敏可逆的光致發光變色晶體材料
    然而,凝聚態下的光誘導自由基發光卻鮮有報導。儘管有機自由基的雙自旋躍遷是自旋允許的過程,理論上有利於激子輻射躍遷產生高效率的螢光,但是光誘導產生的自由基通常是不發光的,因為它們非常不穩定,存在壽命太短。另一方面,有機自由基在凝聚態下非常容易發生電子轉移或自旋交換,其發光受到聚集猝滅作用的限制。
  • 光致發光技術在檢測晶體Si太陽電池缺陷的應用
    在晶體Si太陽電池的薄片化發展過程中,出現了許多嚴重的問題,如碎片、電池片隱裂、表面汙染、電極不良等,正是這些缺陷限制了電池的光電轉化效率和使用壽命。同時,由於沒有完善的行業標準,Si片原材料質量也是參差不齊,一些缺陷片的存在直接影響到組件乃至光伏系統的穩定性。因此,太陽能行業需要有快速有效和準確的定位檢驗方法來檢驗生產環節可能出現的問題。
  • 當二硫化鉬遇見光
    雖然這種新材料的發現令人鼓舞,但是這還與不足以讓所有人搖旗吶喊著要求使用二硫化鉬取代光伏和其他光電材料中的矽。現在,美國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這在實現二硫化鉬與等離子體(plasmonics )的合成,這樣能夠進一步提高材料對光的吸收率,以及光致發光特性。使用等離子納米結構提升太陽光電效果並不新鮮。
  •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深紫外雷射光致發光光譜儀
    [中國科學院自主研製科學儀器]深紫外雷射光致發光光譜儀發布時間:2020-09-25 12:48:07 | 來源:中國網·中國發展門戶網 | 作者:楊霄霄 | 責任編輯:楊霄霄關鍵詞:深紫外雷射光致發光光譜儀
  • 亞納米分辨的單分子光致螢光成像
    右圖為光致發光成像技術的藝術化展示圖。(藝術圖由周榮庭教授團隊的黃雯、陳磊、徐凌設計製作)。用光實現原子尺度空間分辨一直是納米光學領域追求的終極目標之一,儘管這一目標由於衍射極限的制約曾被認為是遙不可及的。掃描近場光學顯微鏡(SNOM)的出現點燃了實現這一目標的希望,空間解析度的極限不再受制於衍射極限,而是取決於實現探針下光場空間局域化的能力。
  • 師說科普|光致發光的歷史(二)
    當然,我們現在知道兩人的解釋都是不正確的,而正是這樣的學術觀點交鋒,促使後人對發光現象進行更深入的研究,科學的結論就在這種「觀測、建立理論、觀點交鋒、再觀測」的循環中逐步形成。順便說一下,赫歇爾選擇研究奎寧並不意外。奎寧是人們在長期對抗瘧疾的研究中發現的特效藥,整個十九世紀,奎寧令無數化學家著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