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發電!歐洲空間局研製出月球基地建造用磚

2020-11-25 網易財經

這種磚白天存儲太陽能,夜晚釋放能量發電,從而保護基地設備免受低溫損毀。

記者|徐寧

50年前,人類在月球上邁出了第一步;10多年後,人類或許可以在月球上建造基地。

據今日宇宙新發現新聞網(universetoday)日前報導,歐洲空間局(ESA)計劃2030年在月球上建立一個國際月球村,該村將作為國際空間站(ISS)的繼承者,在月球上進行科學研究。

目前,ESA的研究人員正在規劃如何建造這個基地,其中包括用月球塵埃模擬物來進行實驗製造磚塊。

據ESA官網消息,在其資助下,方位空間(Azimut Space)公司的研究小組已成功利用地球上的材料研製出了月球風化層磚。

ESA表示,地球和月球的地質歷史非常相似,月球塵埃是微隕石撞擊、月球熔巖流加上宇宙輻射的綜合結果。

研究小組對美國「阿波羅計劃」帶回的巖石樣本進行分析,製作了人造粉狀風化層,並隨後將這種粉末壓製成磚。

據ESA負責該項目的艾丹·考利(Aidan Cowley)介紹,在這項研究中,他們使用了與月球巖石具有類似性質的地球巖石,將其粉碎成粉末,直到顆粒大小與月球表土中的顆粒大小相匹配。

該磚長5.5英寸(14釐米),也被稱作「儲能」磚。白天,它們與安裝在月球表面的太陽能電池相連,利用電池釋放的電流加熱並存儲能量;夜晚,這些磚塊將被連接到熱發動機,釋放能量進行發電。因此,它們可以保護基地設備免受低溫損毀。

月球風化層磚。圖片來源:ESA

ESA表示,因為向月球表面運送材料需要巨大的成本,月球基地所需的九成建築材料都將實現就地取材,只有建造基地的機器工人和固體連接器等重量較輕的零部件,需要從地球運到月球上去。

Azimut Space的項目經理盧卡·切洛蒂(Luca Celotti)稱,月球上環境惡劣,黑夜漫長,氣溫從-173℃到127℃,且壓力極低。

「我們儘可能模擬這些條件,為磚塊創造了類似月球的環境。若月球風化層磚能為我們提供大量的能量,這意味著太空旅行者不需要從地球上攜帶太多物質,使更多雄心勃勃的太空任務持續進行。」盧卡說。

圖片來源:ESA

這並不是ESA第一次提出月球基地就地取材的建造計劃。六年前,ESA載人航天團隊的斯科特·霍夫蘭(Scott Hovland)曾表示,要利用3D列印技術將月球上的原始土壤轉變成建築材料。

ESA研究人員稱,就地取材將有助於人類進行可持續的永久性勘探。且月球風化層在月球上很常見,不僅可用於儲熱和發電,也可用來建造未來的棲息地,作為氧氣或礦物質的來源,甚至可以製造工具等日常物品。

未來幾十年內,許多航天機構將執行載人登月任務,並有在那裡建立前哨基地的計劃。月球風化層磚的發明,或有助於人類在月球上的生存,甚至是火星探索和更深入的太空任務。

本文來源:界面新聞 責任編輯:楊澤宇_NF6036

相關焦點

  • 人類建造月球基地究竟有多難?
    這部電視劇對當時年輕時代的埃隆·馬斯克(Elon Musk)留下了深刻印象,2017年8月,馬斯克披露了他們在月球建造人類基地的計劃,並將其命名為「月球基地阿爾法」,這個名字源自電視劇《太空:1999》中的太空月球基地。馬斯克在推特上稱,這部電視劇並未帶給觀眾轟動效應,但是他個人非常喜歡。據悉,並非只有SpaceX公司制訂了人類登月計劃。
  • 為啥大國爭先研究月球土壤?除了能源還有月球基地建設
    月球基地建設建立月球基地將是我們探索太陽系的步驟之一,但未來太空人在月球的生存取決於能否獲得可靠的能源供應。歐洲航天局的一項發現與研究探索了如何利用月球表面的灰塵、土壤和巖石儲存熱量並為未來的太空人和登陸器提供電力。
  • 月球或被人類建造成第一個太空軍事基地(圖)
    騰訊科學訊(Everett/編譯)據國外媒體報導,隨著中國航天對月球探測取得了較大進步,目前實施的嫦娥三號探測器任務正準備在月球上軟著陸,有些太空專家認為月球可能會被建造成人類的第一個太空軍事基地,也就是說人類將在月球部署飛彈等武器,由於中國航天的迅猛發展,月球很快會變成一個超級武器的試驗場,比如部署巨型雷射武器等。
  • 低聚合物混凝土:用太空人的尿液和風化層建造月球基地
    重點太空機構計劃在月球上搭建基地的原料可能包含人類移民者自己貢獻的原料:尿液中的尿素。歐洲研究人員發現,它可以用作建築結構混凝土的增塑劑。門薩-建築化學美國宇航局、歐洲航天局(ESA)及其中國同行計劃在未來幾十年內建造月球基地
  • 月球基地關鍵性建築材料找到了,那就是太空人的尿
    NASA和歐洲航天局ESA都希望重返月球,而且這次是想永久返回,除了月球軌道站外,他們還計劃在月球表面建立基地。
  • 利用太空人尿液建造月球基地
    近日,據外媒報導,一個來自多國家的研究小組與歐洲航天局(ESA)合作,以驗證尿素作為增塑劑的潛力,為人類將來建造月球基地做準備。美國宇航局(NASA)、歐洲航天局(ESA)和中國航天局計劃在未來幾十年內建立月球基地。
  • 高一地理教案:《月球基地應該是什麼樣子》教案二
    [導    言] 幾千年來,中華民族就流傳著「嫦娥奔月」的美麗神話,1969年美國「阿波羅11號」在月球探測中取得最輝煌的成果,先後有6次12名太空人踏上月球,並向地面帶回440公斤的月巖樣品。  科技大國美國、歐洲、中國、日本、加拿大和印度,最近都燃起了對月球的興趣,計劃在10年內派太空船到月球展開探索,並提出要建立月球基地。
  • 月球建基地:星際「搬家」有多難
    其中,月球16號、月球20號和月球24號三個返回式自動站共取回月巖樣品320克。毫無疑問,在40多年後的今天,俄羅斯的探月技術水平肯定比過去提高了很多。在月球建基地,月球的南極和北極無疑是建立月球基地兩個較為合適的地點。月球南極地處月球環形山邊緣地帶,幾乎可以提供全時段的日照。此外,月球南極氣溫適宜人的居住,其日照條件又對計劃研製太陽能發電的電力系統起到重要作用。
  • 歐洲航天局公布月球基地計劃 3D列印技術助陣
    據英國《每日郵報》網站2月1日報導,歐洲航天局近日公布了人類首個月球基地計劃藍圖。該基地將由從地球「空降」至月球的機器人建造,而且機器人將就地取材,利用先進的3D列印技術將月球上的原始土壤轉變成建築材料。
  • 我國未來將建月球基地!那麼工作人員吃啥?如何生存?一文帶你讀懂
    從遠期看,美國宇航局收集整個月球表面數據則是在評估哪兒作為月面基地的最佳建造地點。剛性艙在月面組裝可快速組裝出一個月球基地,可提供3至6名太空人駐留,滿足太空人的生活和工作。歐洲空間局提出3D列印製造月球基地的想像圖,圖自:space.com歐洲空間局在2013年就提出了利用月球表面礦石作為月球基地建造的構想,藉助3D列印技術在月球表面建造基地,相關技術的研發也取得了一些進展
  • 印度研究出在月球上制磚技術
    印度研究出在月球上制磚技術印度科學研究所和印度空間研究組織開發出了一種在月球上製造磚塊狀結構的可持續工藝這些太空磚最終可以用來組裝月球表面的居住結構。這種技術使用月球土壤,並利用細菌和瓜爾豆將土壤固化為承重結構。印度科學研究所機械工程系助理教授阿羅克·庫瑪說:&34;上個世紀,太空探索已經成倍增長。隨著地球資源的迅速減少,科學家們加強了他們在月球和其他星球上居住的努力。將0.9斤材料送往外太空的成本約為1萬美元。
  • 歐洲空間局:過去200年 全球磁場強度下降了9%
    根據歐洲空間局(ESA)的數據,在過去200年裡,全球磁場強度降了9%。南大西洋異常區似乎是一個特殊的變化點。現在,對該異常區域進行調查的衛星探測結果顯示,在非洲西南部,地磁強度正在加劇減弱,表明南大西洋異常區可能會分裂成兩個單獨的低磁區。歐洲空間局指出,這一變化並不意味著會發生任何迫在眉睫的危險,但或許將有助於揭示驅動這些變化的地核活動。
  • NASA繞月空間站獲得歐洲鼎力支持:中國天宮空間站得加快步伐
    近日,美國宇航局計劃和其他國際合作夥伴建造月球空間站,繞月軌道空間站剛剛獲得了歐洲空間局的鼎力支持,歐洲航天局和NASA籤署了一項諒解備忘錄,確定了共建月球空間站的計劃。月球空間站定位是登月的前哨基地,也是NASA在2024年重返月球的關鍵。
  • 美國宇航局與歐洲正式籤署建造軌道月球基地的協議
    NASA周二宣布,它已與歐洲航天局(ESA)正式合作開發一個進入太空的前哨基地——Getway,協議計劃建立發射進入月球軌道的空間站,相當於從地球進入月球甚至是火星的一個中轉站。同時該協議是Artemis計劃的一部分。
  • 維基解密:蘇聯1977年摧毀美國秘密月球基地
    瓦拉討論了這些年來洩露的大量與月球有關的信息,這包括國會關於建造永久月球基地的聲明;中央情報局(CIA)對蘇聯計劃建造月球基地的擔憂;蘇聯對美國計劃將月球作為軍事行動基地的擔憂;以及告密者討論月球基地的照片證據。
  • 月球基地建設計劃啟動,基地會怎樣建造?這5點考驗中國
    嫦娥五號即將採樣返回,載人登月計劃及建造月球基地兩件大事也進入了中國人民的眼帘。早在上個世紀,各國科學家就探討過如何建立一個能長期穩定運行的月球基地,甚至給出了具體設計意見。在意見中,科學家們重點闡述了能源、水源等建立基地所需的五項基本要素。
  • 歐洲空間局祝賀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落月
    當地時間12月1日晚,歐洲空間局在社交媒體上分享了嫦娥五號探測器成功著陸在月球正面預選著陸區的消息,並向中國國家航天局表示祝賀。
  • 「尿液」可以建造房子?人類離月球基地建設或更快了
    在2019年的時候,我們也看到印度,以色列等國先後發射探測器登陸,但是最終都失敗了,從這裡也可以看得出來,登陸月球的困難還是不少。那人類有希望建設月球基地嗎?很明顯,要建立月球基地如今可以說比登月困難很多,在現有的基礎之上,我們還沒有找到任何一樣東西可以適用於月球基地的建設,更加別說建立基地了。
  • 2030年後的月球南極很熱鬧:盤點中美俄歐的月球基地計劃
    隨著阿波羅計劃的最後一次任務在1972年落幕,太空人與月球的緣分更是被暫時塵封。近日,隨著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高調慶祝阿波羅11號登月50周年,多個國家月球基地計劃的細節相繼浮出水面。這次,人類將不再滿足於蜻蜓點水的逗留,志在發展真正的月球據點。
  • NASA啟動「阿爾忒彌斯」計劃,準備在月球上建造人類基地
    而在1961年,前蘇聯太空人加加林成功飛出地球,圍繞著地球飛行一周後返回地球,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航天飛行順利成功,這其實給美國的壓力是非常大的,於是,美國很快就開始籌備阿波羅計劃,最終在1969年,成功完成了人類歷史上第一次載人登月。一直到1972年之前,美國一共成功開展了6次載人登月,採集了大量的寶貴月球數據和樣本,人類對於月球的了解也越來越具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