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國未來將建月球基地!那麼工作人員吃啥?如何生存?一文帶你讀懂

2021-01-17 科普中國


本文專家:林文杰,科普作家,工程師,川陀智庫高級研究員


2019年1月3日,嫦娥四號著陸器成功降落在月球背面的馮-卡門撞擊坑,並釋放玉兔二號月面巡視器對撞擊坑內部環境展開探測。


2019年1月30日20時39分,嫦娥四號著陸器接受光照自主喚醒。此前,「玉兔二號」巡視器於29日20時許完成自主喚醒。兩器在月球背面成功經受極低溫環境考驗,安全度過首個月夜,將按計劃繼續開展第二月晝工作。


嫦娥四號著陸器和巡視器,圖自:國家航天局


嫦娥四號任務圓滿成功,但也引發了我們思考一個新的問題:未來的嫦娥探月工程會往什麼方向發展?月球基地預計在何時開始建造?中國人第一次登上月球表面會是哪兒?



在嫦娥四號任務期間還發生了一個小插曲,美國宇航局希望獲得嫦娥四號的精確降落位置,試圖利用月球勘測軌道器對嫦娥四號著陸器揚起的月塵進行觀測。



美國宇航局這麼做當然是節約成本,順手獲得了馮-卡門撞擊坑表面月壤的數據。從遠期看,美國宇航局收集整個月球表面數據則是在評估哪兒作為月面基地的最佳建造地點。




建造月球基地應該說在不遠的將來一定會實現,保守估計最快會在2040年前出現。月球基地的建造有兩種途徑,第一種是馬斯克式的多艙連接模式,採用多個剛性艙在月面軟著陸的方式部署,然後連接到一起形成一個月面生活區。


馬斯克式的多艙連接模式由多個著陸器連接形成,圖自:space.com


該方法與組裝國際空間站有點類似,在地面上製造完成,再通過運載火箭送到月球表面。隨著運載火箭實現可重複使用,成本也不至於不可接受。剛性艙在月面組裝可快速組裝出一個月球基地,可提供3至6名太空人駐留,滿足太空人的生活和工作。


馬斯克式的多艙連接模式建造的基地,圖自:space.com


第二種則是就地取材,與第一種自帶乾糧的方式不同,需要開採月面礦石、塵土作為原材料,然後通過一定的加工變成我們可利用建築原料,再進行建造。這種方式可大規模建造基地群,形成一個大型月面基地,可為更多太空人、科研人員提供生活和工作的環境。就地取材模式開局需要有月面挖掘機、類似攪拌機等的機械,才能利用月面礦石,對技術要求較大,一次性投入也不見得會低,只有大規模建造月球基地之時,成本效應才會得到體現。


歐洲空間局提出3D列印製造月球基地的想像圖,圖自:space.com


歐洲空間局在2013年就提出了利用月球表面礦石作為月球基地建造的構想,藉助3D列印技術在月球表面建造基地,相關技術的研發也取得了一些進展。但是我們知道歐洲人做事比較佛系,目前他們連月面軟著陸都還沒有體驗過,就談月球基地如何建造,顯然有點天馬行空的味道。美國宇航局在嫦娥四號任務期間提出對揚起的月塵進行軌道探測,也是著手建立馮-卡門撞擊坑的礦物數據,豐富他們的資料庫,為月球基地的選址提供依據。


(左上)嫦娥四號降落相機的照片和LROC NAC影像的匹配;(左下)馮·卡門撞擊坑位置;(右)嫦娥四號著陸區。圖自:LROC/ASU,LROC WAC/NAC/haibaraemily


阿波羅計劃登月期間,登月艙總質量為14.69噸,國際空間站每個功能艙也差不多十多噸的質量。從技術上看,我們具備了在月面組裝一個月球基地的基本條件,目前缺的就是像土星五號這樣的大型火箭。


阿波羅登月艙,圖自:NASA


換句話說就是,技術不是問題,錢才是最大的問題。但是錢能解決的又都不是問題,關鍵在於競爭機制沒有形成。美國之所以能夠在1960至1970年代投入240億美元,相當於今天的1000多億美元實施阿波羅計劃,就是有蘇聯這個強大對手的刺激。今天雖然沒有了蘇聯,但有崛起的私人航天企業、突飛猛進的中國、不甘示弱的俄羅斯、總有一顆聯合起來的心的歐洲、看誰都不舒服的美國、到處刷存在感的日本以及每天老想和中國比高低的印度。這些國家、地區和企業都有一定的航天實力,未來數十年的月球將成為新的必爭之地,而月球基地則是其中的關鍵一環。



月球基地建立之後,當然需要太空人進行照料,與現在的國際空間站運行模式基本相似。除了維持月球基地運行之外,還要有科學家進行各種實驗,這樣月球基地的用途才會發揮出來。那麼有人,就要有吃喝拉撒等正常代謝過程,月球基地的食物供應、廢棄物處置現在都已經解決,國際空間站上都有現成的技術和方法可以參考。唯一不同的是,月球基地一旦規模增加,那麼駐月的太空人、科學家就多了,就不能總是自帶乾糧了,需要在月球表面實現自主自給。


自主自給式基地想像圖,圖自:NASA


月球上已經發現了水分子、水冰物質,一些水冰位於撞擊坑的永久陰影區。美國科羅拉多礦業學院還提出了一種加熱開採月球水資源的方法:將太陽風反射到這些永久陰影區,將水冰轉換為水蒸氣再收集起來。原理雖然簡單,但是操作起來可能比較麻煩,近期應該無法實現。


除了生命必備的水外,駐月人類的食物也可以在月球上進行種植,不過要實現起來可能難度更大,因為國際空間站現在還是靠地面進行食物補給,水資源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已經實現了循環。畢竟建立一個生態系統非常困難,生物圈二號的失敗就是一個案例,也提醒我們要保護好地球。


國際空間站,圖自:NASA


在未來20年內,比較有可能實現的月球基地應該是多個剛性艙連接的基地,規模不大,適合3至6名太空人短期駐月,同時配備一個月球軌道空間站,用於人員轉換和緊急救援。水和食物當然是靠地面補給了,現在國際空間站的太空人可以將自己的尿液、汗液進行循環再喝,這個技術也會用到月球基地上。



嫦娥四號的成功很有可能是中國探月、登月的轉折點,中國未來月球基地可以建造在月球背面,如果載人登月也選擇在月球背面,把國旗插在月球背面,那麼意義又有了很大不同。


嫦娥四號著陸器月午工作正常 地形地貌相機順利完成360度環拍,圖自:國家航天局


與美國人在月球正面登陸進行區分,潛臺詞可以是正面你探測過了,代表著20世紀,那背面探測就看我的了,代表著21世紀!由此看來馬斯克還是比較明智的,還沒出道就選擇了火星作為目的地,也許他早就看到了月球未來的格局。



公眾科普 科學傳播

中國科協官方微信 國家科普平臺

長按識別左側二維碼,關注我們

相關焦點

  • 說說建月球基地的那些事兒
    現代人都明白,航空航天是人類的未來!誰執牛耳就是引領人類的未來! 率先建成中國人自己的月球基地,不但是為了子孫後代開拓出新的生存空間,也是為人類永續發展建起了一座燈塔。 那啥,蟾宮折桂,蟾宮這個彩頭好啊!先是星辰大海,然後是瓊樓玉宇,所以月球站叫瓊樓才是最好的…… 對這事我是這樣看的,廣寒、玉兔、玉蟾、月桂、玉盤、太陰、瓊樓、嬋娟等等這些名字,感覺都是可以的,但第一個必然會是廣寒宮。唉,誰叫我們中國人的文化博大精深的呢,要不然多建幾個基地,把名字都分一分。
  • 在月球上建基地風險極大!科學家發現,地球磁場「罩不住」月球
    如果說印度要實現載人登月,那國際聲音一定對此表示質疑,但如果說是美國想要重返月球,那麼其他國家估計都會選擇相信,那麼美國重返月球的目的是什麼呢?根據專業人士的分析,美國想要重返月球的目的除了打造美國在太空領域的霸權之外,他們也不再滿足於將太空人送上太空採集樣本,而是要為了之後建造月球基地做準備。
  • 嫦娥四號今年探月分兩步走 我國未來或建「月球基地」
    今年是我國的航天發射大年,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日前接受央視記者專訪時透露,嫦娥四號探月任務將在今年分兩次發射,嫦娥四號月球探測器將抵達人類探測器未曾觸及的月球背面。航天科技集團中國空間技術研究院黨委書記趙小津:嫦娥四號我們計劃2018年下半年來發射,這是人類首次實現對月球背面的探測。
  • 未來十年中國將建月球科研站
    10日下午,全國政協委員、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院士在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第三次全體會議發言時介紹了中國未來月球探測計劃。吳偉仁表示,隨著今年嫦娥五號從月球採樣返回,明年發射第一個火星探測器等標誌性工程的實施,我國將躋身於世界航天強國行列。
  • 月球基地為什麼要建在地下?
    月球自轉一周大約相當於地球上的28天。也就是說,月球上的一晚要持續354小時——比地球上的14天還多。如此漫長的夜晚會導致氣溫急劇下降。月球赤道上的晝夜溫差極大,白天高達116攝氏度(240華氏度),夜間低至-173攝氏度(-279華氏度)。倘若把基地建在月球的南極或北極,夜晚時間將會縮短。
  • 月球建基地:星際「搬家」有多難
    該計劃的目標是到本世紀中期在月球建立起有人居住、能開採月球礦產資源的基地和月球火箭發射場。那麼,俄羅斯真的有能力在2030年登陸月球嗎?在月球建基地需要具備哪些條件?或者形象地說,從一個星球向另一個星球「搬家」到底有多難?
  • 如何在月球上建加氫站?
    ——SKYRE執行長 TrentMolter 隨著航天技術的發展,由近地空間、月球空間及其轉移空間構成的地月空間,將成為陸地和海洋之後,人類生存空間拓展的又一廣闊領域。氫從哪裡來?如果可以有效地開採,那麼月球將成為未來星際旅行的補給站,供人類前往火星和遠方。一個重要的問題是如何開採月球上的水冰?低溫和輻射會對人體造成危害,並損壞敏感的設備。此外,月球土壤本身粗糙且參差不齊,容易粘在任何物體上,可能會破壞機器,並給穿著太空服的工作人員帶來安全問題。
  • 我國送去月球的植物成功發芽,那麼人類離改造月球還有多遠!
    導語:我國送去月球的植物成功發芽,那麼人類離改造月球還有多遠!月球是我們最近的星球,它不僅是我們地球的衛星,同時對地球的的生態和地球軌跡也有相當大的關聯。、擬南芥、酵母和果蠅作為樣本,將他們的種子和蟲卵帶到月球培育並成功發芽。
  • 在月球建太空基地不是夢,義大利發現月球熔巖管,住裡面可防輻射
    月球和火星的自然環境並不適合生物直接生存,因此人類需要在這兩顆星球上建造出可以抵抗惡劣環境條件的基地通過該模型,研究人員發現月球和火星的地下確實存在類似熔巖管的結構。為了進一步證明猜測,研究人員對地球上加拉帕戈斯島的熔巖管內部進行雷射掃描,然後將掃描結果與數字模型進行對比,結果提高了月球和火星存在熔巖管的可能性。
  • 中秋「九問」|一文讀懂關於「月球」的那些事兒
    你知道嗎?下次國慶節再遇中秋佳節,最快要等到2031年。中秋佳節,金樽對月,關於月球,你是否有下面的這些疑問呢?一問:月球為何只一面示人?凝視皓月,月面上似有玉兔嬉戲。其實那暗的區域是地勢低一些的月海,明亮的則是地勢較高的月陸,從古至今生活在地球上的生命看到的都是月亮的這一面。月球背面似乎被有意隱藏了起來。
  • 我國2035年前載人登月,2045年建月球基地!比美國如何?
    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2019年發表的文章中也透露,「嫦娥 5 號」從月球採樣返回的成功,將驗證除太空人生存以外的載人登月主要關鍵技術。2019年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美國進行了重大的慶祝活動,我國國內也有報導。儘管美國贏得了載人登月的勝利,但經濟代價是巨大的。雖然有專家統計阿波羅計劃產生了大量的間接效益,但同樣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觀點。
  • 我國2035年前載人登月,2045年建月球基地!比美國如何?
    現任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在2019年發表的文章中也透露,「嫦娥 5 號」從月球採樣返回的成功,將驗證除太空人生存以外的載人登月主要關鍵技術。 2019年是人類首次登月50周年,美國進行了重大的慶祝活動,我國國內也有報導。儘管美國贏得了載人登月的勝利,但經濟代價是巨大的。雖然有專家統計阿波羅計劃產生了大量的間接效益,但同樣有很多人反對這樣的觀點。
  • 日本將在月球建「燃料廠」,大面積開發月球,預計2035年完工
    在前段時間,日本曾經宣布和美國展開合作,將聯合建造圍繞著月球運行的空間站,這個空間站預計在2030年之前完工,並且未來日本也將有可能和美國一起開展載人登陸火星等一系列太空探索計劃。近年來,通過對月球的探索,月球極地地區存在著水冰,已經成為了一個不爭的事實,所以,日本想要在月球建造燃料工廠,就是希望未來可以將月球上的水資源據為已有,通過一系列化學反應,將月球上的水變成可供往返的動力氫燃料。
  • 人類為何不在月球建基地?其實不是不行,而是不敢
    筆者-小文自1969年人類首次登陸了月球以來,除了冷冰冰的機械之外,到目前為止,還沒有第二批人類訪問月球,那麼,究竟是什麼原因阻礙了人類繼續探索月球呢?那麼,人類為什麼不直接在月球上建基地呢?這樣一來,人類不就可以隨時隨地地前往月球探索,甚至可以改造月球的環境,使其成為人類的殖民地了嗎?
  • 為何人類不把空間站直接建在月球上,有多難?
    如今人類要想更多的登陸到月球上去,那麼技術的局限性就存在了,送人上去都很困難,更加別說帶上可建造「月球空間站但是人類要收集月球水並且生存下來,這需要技術的支持,並且NASA已經表示,月球上的水是否容易獲得,並可以成為一種資源,一切尚不清楚。所以水是人類需要的基本東西。
  • 一文讀懂磁傳感器(必須收藏)
    當兩層鐵磁層的磁化方向互相平行,多數自旋子帶的電子將進入另一磁性層中多數自旋子帶的空態,少數自旋子帶的電子也將進入另一磁性層中少數自旋子帶的空態,總的隧穿電流較大,此時器件為低阻狀態; 當兩層的磁鐵層的磁化方向反平行,情況則剛好相反,即多數自旋子帶的電子將進入另一磁性層中少數自旋子帶的空態,而少數自旋子帶的電子也進入另一磁性層中多數自旋子帶的空態
  • 月球基地將誕生,科學家找到最佳地點,可防宇宙輻射
    今年我國成功發射火星探測器,也開始了對火星的進一步研究。依照目前來看,人類短期內仍舊無法衝出太陽系,想要移居的話,也只能在太陽系中尋找類地星球。然而,在太陽系所謂的宜居帶中,金星、水星的外部環境都極為惡劣,探測器很難在上面進行探測,更不用說人類選擇在上面生存了。
  • 未來10年,中國人將踏上月球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透露:  未來10年,中國人將踏上月球  3月10日,全國政協十三屆二次會議在人民大會堂舉行第三次全體會議  航天  月球南極將建月球科研站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探月工程總設計師吳偉仁表示,未來10年左右,中國人將踏上月球,月球南極將出現中國主導、多國參與的月球科研站。
  • 政策圖解|一文帶你讀懂「信用中國」
    目前,蛋殼合作金融機構微眾銀行發公告稱:至少在2021年3月31號前,租戶的徵信將不受影響。在此之前,關於一些省市出臺「奇葩」徵信的新聞也總是能迅速引爆社交話題:諸如」手機欠費超三月上徵信「、」頻繁跳槽納入徵信「等。一些網民戲稱:「徵信是個筐,什麼都往裡裝」。那麼「徵信」究竟指什麼?我國對於徵信的政策法規是如何一步步建立起來的?
  • 在月球上建基地要做哪些準備?-新華網
    圖片來源:《自然》網站       今日視點      月球探索的前景正變得明亮起來。與此同時,人類在月球上建立基地的計劃開始受到越來越多人關注,並被認為已在逐步推進。      儘管航天機構通常都不會預告這一時間表——部分原因在於月球駐人基地的目標很可能會超過預算周期,另一部分原因則是他們需要企業來為各個階段提供資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