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DK12控制著DNA修復基因的RNA轉錄本長短

2020-12-05 健康一線視頻網

基因BRCA1和BRCA2發生突變對乳腺癌和卵巢癌構成嚴重風險,這是因為它們通過幹擾同源重組修復(HR)來危害細胞的基因組穩定性,其中同源重組修復是一種準確地修復有害的DNA雙鏈斷裂的關鍵機制。如果沒有利用這種機制修復DNA雙鏈斷裂的能力,那麼細胞就不得不採用更容易出錯因而更容易發生癌變的DNA修複方式。

基因BRCA1和BRCA2不是唯一的當發生突變時會導致無法利用同源重組修復DNA雙鏈斷裂而促進腫瘤發生的基因。已知22個基因發生的突變會破壞同源重組修復,從而產生具有「BRCAness」表型的腫瘤。已知在這22個BRCAness基因中,除了其中的一個基因之外的所有其他的BRCAness基因都直接參與同源重組修復通路。

這個例外的基因是CDK12,它被認為是促進一系列不同的過程,涉及RNA轉錄本如何被延長、剪接和切割成它們的成熟形式。儘管人們對這個RNA調節基因與DNA修復之間存在的關聯性仍然知之甚少,但是鑑定出CDK12是一個BRCAness基因引起了極大的臨床興趣。

一個酶包圍著DNA雙螺旋來修復發生斷裂的DNA鏈,圖片來自Tom Ellenberger/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St. Louis, Dave Gohara/Saint Loui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Phillip Sharp、Sara Dubbury和Paul Boutz描述了他們如何發現一種先前未知的機制,通過該機制,CDK12能夠產生全長RNA轉錄物,而且這種機制對於維持其他的BRCAness基因的功能性表達尤其重要。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DK12 regulates DNA repair genes by suppressing intronic polyadenylation」。

當這些研究人員敲除CDK12時,小鼠胚胎幹細胞顯示出許多DNA損傷累積的跡象,這些DNA損傷會阻止DNA複製的進行,這是BRCAness表型的典型特徵。為了確定CDK12在調節基因表達中可能發揮的作用,他們通過RNA測序來確定哪些基因的總體表達會增加或減少。當著重關注轉錄的RNA類型時,他們發現當CDK12缺失時,許多基因產生異常短的轉錄本。

並非基因中的每個DNA片段都會進入最終的RNA轉錄本中。一個基因的初始RNA轉錄本通常包含稱為內含子的DNA片段,這些內含子會從RNA轉錄本中切除,從而將多個外顯子拼接在一起而形成最終的成熟轉錄本,即mRNA。或者,內含子多腺苷酸化(intronic polyadenylation, IPA)位點經激活後切割位於這個位點之後的RNA序列,從而阻止內含子移除並產生過早縮短的RNA轉錄本。這些過程允許同一個基因產生不同的mRNA形式,因而經翻譯後產生不同的蛋白序列。

令人吃驚的是,CDK12基因被敲除的細胞在全基因組中產生顯著更多的IPA截短轉錄本,而且全長的RNA轉錄本的水平降低了。這些縮短的mRNA在穩定性、翻譯成蛋白的能力以及它們的蛋白功能方面差異很大。因此,即便一個基因發生活躍轉錄,IPA激活也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或減少它經翻譯後產生的功能性蛋白。

雖然這一觀察結果開始闡明了CDK12在調節mRNA加工中的作用,但仍然不清楚的是為什麼CDK12缺失如此不成比例地影響同源重組修復途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Dubbury和Boutz發現在CDK12缺失後IPA活性增加的那些基因中,BRCAness基因作為一個整體被過度代表了。雖然CDK12在全基因組中抑制IPA活性,但是在剩下的21個BRCAness基因中,13個基因被發現特別容易受到CDK12缺失的影響,這部分上是因為它們具有多個高敏感性的IPA位點,因而具有降低全長RNA轉錄本總量的加和效應。此外,鑑於多個CDK12敏感性的BRCAness基因在相同的同源重組修復途徑中起作用,這些研究人員認為CDK12缺失會加大破壞對雙鏈DNA斷裂的同源重組修復。

CDK12突變在前列腺癌和卵巢癌患者中反覆出現,這使得它成為癌症的一種有吸引力的診斷和治療靶標。然而,對CDK12的了解還不足以區分真正的功能喪失突變和所謂的不影響功能的「乘客突變(passenger mutation)」。

Dubbury和Boutz能夠通過使用來自攜帶著CDK12突變的前列腺腫瘤患者和卵巢腫瘤患者的RNA測序數據,以及通過使用一種CDK12抑制劑處理人前列腺腺癌細胞和卵巢癌細胞,證實關鍵性的BRCAness基因中的IPA位點也被頻繁地使用。

這一結果表明在小鼠細胞系中觀察到的CDK12機制在人類中是保守的,而且人卵巢腫瘤和前列腺腫瘤中的CDK12突變可能通過增加IPA活性促進腫瘤發生,從而功能性地減弱同源重組修復。

Dubbury說,「這些結果不僅讓我們更好地了解CDK12如何導致BRCAness表型,而且它們也可能在臨床上產生令人興奮的潛在影響。當前的診斷技術可用來檢測這項研究中發現的IPA位點的使用情況,以便快速地篩查攜帶著真正功能喪失的CDK12突變的患者,這樣這些患者將會對BRCAness靶向治療產生反應。」

總之,這些研究人員取得的關於CDK12抑制內含子多聚腺苷酸化的發現對基因結構和癌症控制提供全新的認識。

參考資料:

Sara J. Dubbury et al. CDK12 regulates DNA repair genes by suppressing intronic polyadenylation, 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758-y.

相關焦點

  • CDK12控制著DNA修復基因的RNA轉錄本長短
    如果沒有利用這種機制修復DNA雙鏈斷裂的能力,那麼細胞就不得不採用更容易出錯因而更容易發生癌變的DNA修複方式。基因BRCA1和BRCA2不是唯一的當發生突變時會導致無法利用同源重組修復DNA雙鏈斷裂而促進腫瘤發生的基因。已知22個基因發生的突變會破壞同源重組修復,從而產生具有「BRCAness」表型的腫瘤。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損傷與修復機制在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和腫瘤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經過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對於DNA損傷修復機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別1.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主要還是基因晶片市場比較小,但dna晶片的研究比較多,工業化也有一段時間了。比如這次的迪昂巴沙(dnare巴沙、drabahacheberzo)通過測序與dna序列做了對比,可以用來分析該序列的突變和基因轉移。但是,在一篇新聞中還提到了基因晶片測試smallmrna的一個實驗,特斯拉高級經理通過測序後得到了smallmrna樣本轉換效率不高,而dna通過試劑測出的產物轉化率要高一些。
  • 試驗對比了RNA測試與DNA-RNA測試診斷不確定甲狀腺結節的有效性
    比較Afirma基因組測序分類器RNA測試和ThyroSeq v3多基因基因組分類器DNA-RNA測試的診斷性能時,發現在診斷細胞學不確定的甲狀腺結節惡性腫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方面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 DNA修復研究領域重要成果解讀!
    CDK12控制著DNA修復基因的RNA轉錄本長短doi:10.1038/s41586-018-0758-y基因BRCA1和BRCA2發生突變對乳腺癌和卵巢癌構成嚴重風險,這是因為它們通過幹擾同源重組修復(HR)來危害細胞的基因組穩定性,其中同源重組修復是一種準確地修復有害的DNA雙鏈斷裂的關鍵機制。
  • 人體中被忽視的60%「垃圾DNA」並非毫無作用,或與衰老有關!
    6月5日發表在《衰老細胞》(Aging Cell)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部分被稱為重複元素轉錄本的非編碼遺傳物質可能是衰老過程的一個重要生物標記。CSU科倫拜恩健康系統中心的健康老化助理教授Tom LaRocca領導這項研究,調查越來越多的證據,重複元素——轉座子和其他序列出現在人類基因組的多個拷貝——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活躍。
  • non-coding RNA databases匯總
    21世紀初期,通過對人類和小鼠基因組分析發現,98%的序列被劃分到「junk「 DNA之列,除被注釋的mRNA之外,大多收轉錄本似乎是不能encode蛋白質的,而這些轉錄本便是ncRNA, ncRNA因此也正式進入科學家的視野。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與計算生物學的興起,使得人們對RNA領域的理解越來越深入,ncRNA領域也越發火熱。ncRNA參與了大多數生物學過程,調節生理,發育甚至疾病。
  • 基因頭條 | 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重要...
    科研進展 1、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分析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的重要作用 巴豆醯化在生殖發育、腫瘤發生、轉錄調控、抗逆脅迫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基因測序(視頻+課件),輕鬆學會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2、基因組學_電子書3、蛋白質組學分析技術4、蛋白質與蛋白質組學實驗指南基因晶片技術1、雙端測序介紹2、基因晶片與功能基因組_電子書3、基因晶片檢測技術4、基因晶片技術-電子書5、高通量測序的應用與進展6、單細胞測序在表觀遺傳學中的應用基因測序(視頻+課件)
  • 睡眠長短由基因控制 少睡覺、多睡覺都能實現
    美國科學家近期在《自然》雜誌上發表論文說,他們通過對果蠅的研究發現了控制睡眠時間長短的基因。這有望解決人們對睡眠時間長短的不同需求。     果蠅和人一樣喜歡睡覺     為詳細了解睡眠,科學家用果蠅作為實驗對象。因為果蠅的基因構成與人類類似,果蠅還和人一樣喜歡每天在固定的時間睡覺。
  • 如何看待韓春雨的ngago基因敲除技術在斑馬魚中得到的結果?
    答|百度派 @王一鳴如果一個人搞不清楚,rna 與dna,搞不清楚rna 介導酶切,dna介導酶切,搞不清楚基因組編輯的歷史和現狀,就不能很好的判斷韓春雨事件當前的狀況因為生物學的基因編輯方法,意義的大小很大程度上在於其可應用性,如同cas9體系,這是一個技術,完全意義上的理論突破價值仁者見仁。如果韓的結果最後能夠重複出來,那很好,韓老師獲得了清白。(假設,其效率比其它方法低很多,那就沒有多少應用價值,離諾獎也會差很遠)。如果韓的結果重複不出來,對不起,必須允許別人對此進行批判。因為,生物學研究,是實證性科學,不能重複的發現,也就不能被實證,就不算科學發現。
  • 轉錄組研究新利器:ONT直接RNA測序,鹼基修飾、轉錄異構體一網打盡!
    ONT直接RNA測序的文庫構建不需要PCR擴增或逆轉錄過程,這意味著通過ONT直接RNA測序獲得的轉錄本顯示更低偏向性,對基因或轉錄本的定量分析結果更準確!直接RNA測序中ERCC spike-in 基因組合的序列計數與預測值極為相近(圖4)。
  • Mol Cell:新研究揭示DNA損傷後的組蛋白降解促進DNA修復
    2020年9月26日訊/生物谷BIOON/---DNA損傷可能發生在基因組的任何地方,但大多數DNA被包裹在核小體上,這就使得修復複合體無法進入。如今,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瑞士弗雷德裡希米歇爾生物醫學研究所和巴塞爾大學等研究機構的研究人員發現DNA會誘導組蛋白耗竭,這增加了DNA纖維的可訪問性和靈活性,並提高了同源重組修復過程中的同源搜索速度。
  • dna親子鑑定原理和鑑定步驟
    一個人有23對(46條)染色體,同一對染色體同一位置上的一對基因稱為等位基因,一般一個來自父親,一個來自母親。如果檢測到某個dna位點的等位基因,一個與母親相同,另一個就應與父親相同,否則就存在疑問了。
  •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 dna研究玩法攻略
    最強蝸牛dna研究怎麼玩?dna的研究能讓你變醜或者變美,那麼我們要怎麼使用dna研究系統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dna研究玩法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dna的研究能讓你變醜或者變美,那麼我們要怎麼使用dna研究系統呢?接下來小編為大家帶來最強蝸牛dna研究玩法攻略,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
  • 科學家:基因突變是DNA損傷和錯誤的DNA修復過程共同作用的結果
    最近發表在《自然通訊》(Nature Communications)科學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描述了基因突變是如何由DNA損傷和錯誤的DNA修復機制共同造成的。然而,細胞有無數的修復機制來修復DNA損傷,這是生物細胞維持自身穩定性的一大優勢。但是如果修復過程發生失敗,比如往錯誤的方向進行修復,或者未能完全檢測到DNA損傷而未完全修復,就會導致基因突變。如果其中某些用來控制細胞正常分化的DNA發生突變,細胞可能就會變成不受機體控制的、連續進行瘋狂分裂的惡性增殖細胞,這就產生了癌變。
  • 研究人員發現了調節神經發生的特定環狀RNA
    正確的時間和神經元分化的精細控制對神經系統功能的發展至關重要。這些事件在幹細胞生長/分裂的能力和神經元祖細胞最終退出細胞周期並成為成熟神經元之間建立了一個微調的平衡。多種基因在分化時上調或下調,產生神經元特異性蛋白和核糖核酸(RNAs),包括環狀rna (circRNAs)。這類環狀rna直到最近才逃脫了常規檢測,儘管這些分子在哺乳動物大腦中高度表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