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ture:重磅!CDK12控制著DNA修復基因的RNA轉錄本長短

2020-11-27 生物谷

2018年12月8日/

生物谷

BIOON/---基因BRCA1和BRCA2發生突變對

乳腺癌

和卵巢癌構成嚴重風險,這是因為它們通過幹擾同源重組修復(HR)來危害細胞的基因組穩定性,其中同源重組修復是一種準確地修復有害的DNA雙鏈斷裂的關鍵機制。如果沒有利用這種機制修復DNA雙鏈斷裂的能力,那麼細胞就不得不採用更容易出錯因而更容易發生癌變的DNA修複方式。

基因BRCA1和BRCA2不是唯一的當發生突變時會導致無法利用同源重組修復DNA雙鏈斷裂而促進腫瘤發生的基因。已知22個基因發生的突變會破壞同源重組修復,從而產生具有「BRCAness」表型的

腫瘤

。已知在這22個BRCAness基因中,除了其中的一個基因之外的所有其他的BRCAness基因都直接參與同源重組修復通路。

這個例外的基因是CDK12,它被認為是促進一系列不同的過程,涉及RNA轉錄本如何被延長、剪接和切割成它們的成熟形式。儘管人們對這個RNA調節基因與DNA修復之間存在的關聯性仍然知之甚少,但是鑑定出CDK12是一個BRCAness基因引起了極大的臨床興趣。

一個酶包圍著DNA雙螺旋來修復發生斷裂的DNA鏈,圖片來自Tom Ellenberger/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in St. Louis, Dave Gohara/Saint Louis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cine。

在一項新的研究中,美國麻省理工學院的Phillip Sharp、Sara Dubbury和Paul Boutz描述了他們如何發現一種先前未知的機制,通過該機制,CDK12能夠產生全長RNA轉錄物,而且這種機制對於維持其他的BRCAness基因的功能性表達尤其重要。相關研究結果近期發表在Nature期刊上,論文標題為「CDK12 regulates DNA repair genes by suppressing intronic polyadenylation」。

當這些研究人員敲除CDK12時,小鼠胚胎

幹細胞

顯示出許多DNA損傷累積的跡象,這些DNA損傷會阻止DNA複製的進行,這是BRCAness表型的典型特徵。為了確定CDK12在調節基因表達中可能發揮的作用,他們通過RNA測序來確定哪些基因的總體表達會增加或減少。當著重關注轉錄的RNA類型時,他們發現當CDK12缺失時,許多基因產生異常短的轉錄本。

並非基因中的每個DNA片段都會進入最終的RNA轉錄本中。一個基因的初始RNA轉錄本通常包含稱為內含子的DNA片段,這些內含子會從RNA轉錄本中切除,從而將多個外顯子拼接在一起而形成最終的成熟轉錄本,即mRNA。或者,內含子多腺苷酸化(intronic polyadenylation, IPA)位點經激活後切割位於這個位點之後的RNA序列,從而阻止內含子移除並產生過早縮短的RNA轉錄本。這些過程允許同一個基因產生不同的mRNA形式,因而經翻譯後產生不同的蛋白序列。

令人吃驚的是,CDK12基因被敲除的細胞在全基因組中產生顯著更多的IPA截短轉錄本,而且全長的RNA轉錄本的水平降低了。這些縮短的mRNA在穩定性、翻譯成蛋白的能力以及它們的蛋白功能方面差異很大。因此,即便一個基因發生活躍轉錄,IPA激活也能夠從根本上改變或減少它經翻譯後產生的功能性蛋白。

雖然這一觀察結果開始闡明了CDK12在調節mRNA加工中的作用,但仍然不清楚的是為什麼CDK12缺失如此不成比例地影響同源重組修復途徑。在研究這個問題時,Dubbury和Boutz發現在CDK12缺失後IPA活性增加的那些基因中,BRCAness基因作為一個整體被過度代表了。雖然CDK12在全基因組中抑制IPA活性,但是在剩下的21個BRCAness基因中,13個基因被發現特別容易受到CDK12缺失的影響,這部分上是因為它們具有多個高敏感性的IPA位點,因而具有降低全長RNA轉錄本總量的加和效應。此外,鑑於多個CDK12敏感性的BRCAness基因在相同的同源重組修復途徑中起作用,這些研究人員認為CDK12缺失會加大破壞對雙鏈DNA斷裂的同源重組修復。

CDK12突變在前列腺癌和卵巢癌患者中反覆出現,這使得它成為癌症的一種有吸引力的

診斷

和治療靶標。然而,對CDK12的了解還不足以區分真正的功能喪失突變和所謂的不影響功能的「乘客突變(passenger mutation)」。

Dubbury和Boutz能夠通過使用來自攜帶著CDK12突變的前列腺腫瘤患者和卵巢

腫瘤

患者的RNA測序數據,以及通過使用一種CDK12抑制劑處理人前列腺腺癌細胞和卵巢癌細胞,證實關鍵性的BRCAness基因中的IPA位點也被頻繁地使用。

這一結果表明在小鼠細胞系中觀察到的CDK12機制在人類中是保守的,而且人卵巢腫瘤和前列腺腫瘤中的CDK12突變可能通過增加IPA活性促進

腫瘤

發生,從而功能性地減弱同源重組修復。

Dubbury說,「這些結果不僅讓我們更好地了解CDK12如何導致BRCAness表型,而且它們也可能在臨床上產生令人興奮的潛在影響。當前的

診斷

技術可用來檢測這項研究中發現的IPA位點的使用情況,以便快速地篩查攜帶著真正功能喪失的CDK12突變的患者,這樣這些患者將會對BRCAness靶向治療產生反應。」

總之,這些研究人員取得的關於CDK12抑制內含子多聚腺苷酸化的發現對基因結構和癌症控制提供全新的認識。(生物谷 Bioon.com)

參考資料:Sara J. Dubbury et al. CDK12 regulates DNA repair genes by suppressing intronic polyadenylation, Nature (2018). DOI: 10.1038/s41586-018-0758-y.

相關焦點

  • CDK12控制著DNA修復基因的RNA轉錄本長短
    基因BRCA1和BRCA2不是唯一的當發生突變時會導致無法利用同源重組修復DNA雙鏈斷裂而促進腫瘤發生的基因。已知22個基因發生的突變會破壞同源重組修復,從而產生具有「BRCAness」表型的腫瘤。已知在這22個BRCAness基因中,除了其中的一個基因之外的所有其他的BRCAness基因都直接參與同源重組修復通路。
  • DNA修復研究領域重要成果解讀!
    研究者Cortez說道,每一種有機體中都有HMCES樣的蛋白質,比如人類、細菌等;這項研究中我們剔除了細胞中的HMCES基因來尋找細胞複製中的問題,但研究者並未發現任何問題,即缺失HMCES的細胞依然能夠正常進行分裂和DNA複製;當研究者利用損傷的DNA來挑戰這些細胞時他們發現,HMCES對於維持細胞健康至關重要。【2】Nature:重磅!
  • DNA損傷修復基因資料庫
    DNA損傷與修復是生命活動中的重要現象,據統計,每個體細胞每天會受到至少六萬次的DNA損傷,正是由於DNA損傷修復機制的存在,才能夠隨時糾正和修復這些損傷,保證生命活動的正常進行。損傷與修復機制在維持正常生命活動和腫瘤發生發展中扮演重要角色,經過科學家們堅持不懈的努力,對於DNA損傷修復機制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主要有以下幾種類別1.
  • 通過轉錄組技術而測序的dna序列被稱為「dna受體」
    主要還是基因晶片市場比較小,但dna晶片的研究比較多,工業化也有一段時間了。比如這次的迪昂巴沙(dnare巴沙、drabahacheberzo)通過測序與dna序列做了對比,可以用來分析該序列的突變和基因轉移。但是,在一篇新聞中還提到了基因晶片測試smallmrna的一個實驗,特斯拉高級經理通過測序後得到了smallmrna樣本轉換效率不高,而dna通過試劑測出的產物轉化率要高一些。
  • Nature:喝酒引起的DNA損傷可以修復?
    萬幸的是,機體存在自我保護系統,細胞也不例外,可以修復這種類型的DNA損傷。乙醛引起的針對ICL的第一道防線是ALDH2酶,該酶會將乙醛分解成乙酸,然而,大約一半的亞洲人口體內的乙醛脫氫酶2基因突變了,無法正常工作了,所以亞洲人酒精性癌症的發病率很高。
  • 重磅!Nature和Science同日打擂臺發表新型DNA/RNA鹼基編輯器,可...
    一種細胞修復機制試圖重新連接這些被切斷的DNA末端,但是有時也會插入或剔除鹼基,這就使得DNA代碼出現亂碼,並且能夠敲除一個靶基因。美國布羅德研究所CRISPR研究員張鋒(Feng Zhang)說,「基於核酸酶的基因編輯非常適合用於讓基因失活。」然而,他指出,CRISPR「在作出精確的改變時效率並不高」。
  • Nature重磅綜述 |關於RNA-seq,你想知道的都在這
    最後一步是計算:比對/拼裝測序reads到轉錄本,計數與轉錄本比對上的reads數定量,樣本間過濾和標準化,樣本組間基因/轉錄本統計差異分析。馬達蛋白控制RNA鏈穿過生物納米孔,引起電流變化,從而推測出經過的鹼基序列,生成的測序reads大小為1-10 kb。
  • 試驗對比了RNA測試與DNA-RNA測試診斷不確定甲狀腺結節的有效性
    比較Afirma基因組測序分類器RNA測試和ThyroSeq v3多基因基因組分類器DNA-RNA測試的診斷性能時,發現在診斷細胞學不確定的甲狀腺結節惡性腫瘤的敏感性和特異性方面沒有統計學上的顯著差異
  • Nature:重大進展!揭示修復酒精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
    2020年3月17日訊/生物谷BIOON/---在一項新的研究中,來自荷蘭胡布勒支研究所和英國劍橋醫學研究委員會分子生物學實驗室的研究人員發現人體修復由酒精降解產物引起的DNA損傷的新機制。這一發現突顯了飲酒與癌症之間的聯繫。
  • 人體中被忽視的60%「垃圾DNA」並非毫無作用,或與衰老有關!
    6月5日發表在《衰老細胞》(Aging Cell)雜誌上的一項新研究發現,一部分被稱為重複元素轉錄本的非編碼遺傳物質可能是衰老過程的一個重要生物標記。CSU科倫拜恩健康系統中心的健康老化助理教授Tom LaRocca領導這項研究,調查越來越多的證據,重複元素——轉座子和其他序列出現在人類基因組的多個拷貝——會隨著年齡的增長變得活躍。
  • Nature:一種用於控制DNA損傷反應的非編碼RNA
    2012年5月23日,Nature在線發表了義大利分子腫瘤研究所首席研究員  Fabrizio d'Adda di Fagagna 課題組的一篇題為Site-specific DICER and DROSHA RNA products control the DNA-damage response的科研論文,報導了一種新的非編碼小RNA 用於在DNA損傷部位控制
  • Nature:DNA修復可能是亨廷頓舞蹈病的關鍵
    Mayo  Clinic的研究人員和美國健康研究院以及挪威奧斯陸大學的研究人員合作發現,身體基因修復系統的一個錯誤可以導致亨廷頓症的發生。     亨廷頓舞蹈病(Huntington's  disease,HD)是一種由IT15基因上CAG重複序列異常擴展所致常染色體顯性遺傳的神經退行性疾病。
  • non-coding RNA databases匯總
    21世紀初期,通過對人類和小鼠基因組分析發現,98%的序列被劃分到「junk「 DNA之列,除被注釋的mRNA之外,大多收轉錄本似乎是不能encode蛋白質的,而這些轉錄本便是ncRNA, ncRNA因此也正式進入科學家的視野。隨著測序技術的發展與計算生物學的興起,使得人們對RNA領域的理解越來越深入,ncRNA領域也越發火熱。ncRNA參與了大多數生物學過程,調節生理,發育甚至疾病。
  • 基因頭條 | 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重要...
    科研進展 1、最大規模巴豆醯化修飾組學分析揭示其在DNA損傷修復中的重要作用 巴豆醯化在生殖發育、腫瘤發生、轉錄調控、抗逆脅迫等方面有重要的作用。
  • Nature:非編碼RNA阻斷DNA甲基化
    DNA甲基化是與基因表達的沉默相關的一種表觀遺傳修飾。Daniel Tenen及同事提出,活性轉錄直接調控DNA甲基化的水平。來自被研究很透徹的甲基化敏感基因CEBPA的一個非編碼RNA與DNA甲基轉移酶DNMT1相互作用,阻止在CEBPA位點上的甲基化,從而幫助CEBPA表達。DNMT1 和 RNAs之間的功能聯繫似乎發生在無數基因位點上。
  • 基因測序(視頻+課件),輕鬆學會數據的處理和分析
    2、基因組學_電子書3、蛋白質組學分析技術4、蛋白質與蛋白質組學實驗指南基因晶片技術1、雙端測序介紹2、基因晶片與功能基因組_電子書3、基因晶片檢測技術4、基因晶片技術-電子書5、高通量測序的應用與進展6、單細胞測序在表觀遺傳學中的應用基因測序(視頻+課件)
  • Nature:揭示DNA依賴性蛋白激酶在rRNA加工和造血過程中起著重要作用
    2020年3月9日訊/生物谷BIOON/---DNA依賴性蛋白激酶(DNA-dependent protein kinase, DNA-PK)是結合DNA並修復雙鏈斷裂的最重要的酶之一。這種修複方式對於產生能夠幫助免疫系統抵禦入侵者的受體至關重要。但是DNA-PK不僅結合DNA,而且還結合RNA。
  • 三篇Nature研究揭示DNA修復過程參與癌症產生
    2016年4月17日/生物谷BIOON/--兩個不同研究團隊研究了DNA修復在產生容易發生突變(mutation-prone)的序列---這些序列發生突變會誘導癌症產生---中的作用。 最近幾年,科學家們在癌症早期診斷特別是在癌症治療方面取得了很大的進展,不幸的是,在揭示基因突變促進大多數癌症產生背後的過程方面幾乎沒有取得很大進展。在這兩項新的研究中,這兩個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DNA修復在這種過程中所發揮的作用。 為了獲得更加深入的了解,這兩個研究團隊一直在研究多種類型的癌症,如紫外線或香菸煙霧暴露導致的那些癌症。
  •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
    科學家發現新型超突變:一種酶劫持正常DNA修復過程產生突變霧 幫助癌症進化  Emma Chou • 2020-08-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