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人類學家Augustin Holl教授到芷溪考查

2021-02-28 芷溪古村

      近日,考古人類學家Augustin Holl(高暢)教授到芷溪古村考查,原縣委組織部副部長、老乾局局長曾海泉,現任中共廟前鎮黨委書記羅金旺,芷溪中國歷史文化名村保護發展協會負責人等隨行陪同。

      

Augustin Holl高暢 簡介:

【主要研究領域】Anthropological Archaeology, Material culture, Technological change, The emergence of complex societies; Mortuary Archaeology, Archaeology of Visual Representations, Ethnoarchaeology of pastoral societies; West African Archaeology; Emergence of food production; Archaeology of African diaspora (New York African Burial Ground Research Project); West African Prehistory:  Prehistoric adaptation to marginal dry lands; Sahel, Sahara (West Africa) and the Negev desert (Israel), Cultural Heritage

【簡歷】

1994,法國巴黎第十大學University Paris X,史前考古學,教授資格博士 Habilitation Doctorate

1983,法國巴黎第一大學University Paris I,史前考古學,博士

1979,喀麥隆雅溫得大學University of Yaoundé, Cameroon,歷史,碩士(輔修社會學與民族學)

1978,喀麥隆雅溫得大學University of Yaoundé, Cameroon,歷史,學士(輔修社會學與民族學)

目前任職:

2016-,廈門大學特聘教授

2015-,達喀爾大學特邀教授

2015-,雅溫得第一大學講座教授

2014-,非洲語言與傳統文獻研究中心研究員

2014-,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非洲通史第九卷國際科學委員會主席

2009-,聯合國教科文組織顧問

2001-,美國國家自然歷史田野博物館研究員

主要曾任職:

2011-2016,巴黎第十大學 一級教授;

2012-2014,法國巴黎第十大學孔子學院 主任

2012-2014,法國巴黎第十大學 副校長

2000-2008,美國密西根大學人類學博物館教授/館長

2004-2006,美國密西根大學人類學博物館副主任

相關焦點

  • 四海為家的考古人類學家:張光直作品系列
    ——張光直四海為家的考古人類學家張光直(1931~2001)祖籍臺灣,自稱「番薯人」。五十年代在臺灣大學讀人類學,師從李濟先生。後負笈美國,哈佛大學人類學系研究生院畢業。曾任哈佛大學人類學系教授兼系主任,美國科學院及美國文理科學院院士。
  • 金瀚張芷溪街頭擁吻是怎麼回事 金瀚張芷溪街頭擁吻秀恩愛
    金瀚張芷溪街頭擁吻是怎麼回事?金瀚張芷溪街頭擁吻秀恩愛,金瀚張芷溪官宣戀情後,深夜約會街頭狂擁吻超甜,不顧好友眼神搶鏡,以下是具體詳情,感興趣的朋友一起去看看吧。  金瀚張芷溪街頭擁吻是怎麼回事  日前,金瀚在橫店與朋友聚餐,同行的還有一位女星張芷溪,在送走大多數女友人之後
  • 法醫人類學家到底是做什麼的?
    在英國,人類學家和病理學家不同,人類學家屬於科學家而非醫生,因而沒有醫學資格證實死亡或死亡原因。現今科學知識持續拓展,病理學家也無法成為所有事情的專家,人類學家就在牽涉死亡的重大罪案調查中發揮重要作用。法醫人類學家協助解讀與受害人身份相關的線索,由此可以幫助病理學家判斷死亡方式和原因。
  • 新疆考古專家揭秘顱骨穿孔現象
    早在本世紀初,國外人類學家就記錄了這種異乎尋常的現象,近年新疆考古屢次發現穿孔頭骨。  早在上世紀80年代之前,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的專家就在鄯善縣七格曼、昭蘇縣夏臺、烏魯木齊市阿拉溝等墓地相繼發現穿孔頭骨,但由於發現數量少,可供研究的材料很少,這一現象一直沒有引起重視。
  • 川大教授霍巍、李永憲:我們與西藏考古的三十年
    今天大川要為你介紹的,是本次四川大學考古隊的指導老師,歷史文化學院的霍巍教授與李永憲教授。從1990年開始,兩位老師在西藏進行田野考古工作與研究,至今已近三十年。川大與西藏,學科與人生,他們的故事是個人的經歷,也是考古學的歷史。我們與西藏考古的三十年。
  • 考古面對面
    一、論壇主題:考古面對面說到考古,總會讓人感到神秘莫測和萬般遐思,從風餐露宿的田野發掘到層出不窮的科技手段,考古學一直試圖於一片片瓦礫之中追尋千百年的滄桑變遷。與此同時,公眾對於考古學的理解也千差萬別。來,與吉大各學科、考古各方向的老師面對面,相約鼎新,暢談考古。
  • 段天璟教授:「考古是要用一生追求的奉獻國家、服務人民的科學事業」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副院長、博士生導師段天璟教授就是一個朝伴旭日夕伴月,面朝黃土背朝天「接地氣」的「塵土學者」,他在塵土中追尋文明,在塵土中探求真實,在塵土中實踐信仰。因為熱愛,這位40歲出頭、因在田野裡 「經風雨、戰烈日」而顯得皮膚黝黑的考古專業教師,以「透物見人、重建國史」為使命,腳踏實地考古、實事求是研究、潛心教書育人,全身心投入到吉大考古學科的發展和建設事業中。
  • 世界歷史:阿爾及利亞與法國人類學家之間的淵源
    引言兩代人類學家彼此接近了,他們分別是經歷過第二次世界大戰的一代,以及這是第一 次經歷戰爭的一代。較為年長的人類學家們曾是反法西斯的鬥士、前抵抗組織成員,他們先是加入到1940年以來的「自由法國」軍隊,隨後又是解放北非的軍隊,他們其中的一部分人後來步入政壇,並且通常是左派。
  • 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逝世,享年59歲
    截屏圖9月2日,在「佔領華爾街」運動中頗有影響力的人類學家大衛·格雷伯(David Graeber)逝世,享年59歲。格雷伯的妻子妮卡·杜布羅夫斯基(Nika Dubrovsky)於9月3日上午證實了他的死訊。
  • 討厭的人類學家說「亞洲不是人類發源地」
    《想太多的人類學家》的作者李相僖是美國加州大學人類學教授,在人類學研究上頗有建樹,已經發表了超過 30 篇論文,在網絡上也十分活躍,由於太有名,還曾被邀請混入日本黑幫的入會儀式,幫忙鑑定黑幫鎮幫之寶化石真偽。
  • 首屆中國未來人類學家與領軍學者對談會即將舉辦
    來源:中國網2019年12月7日,由法國跨文化交流協會、南京大學社會文化人類學研究所、以明文化聯合主辦的「『對話未來對話世界』首屆中國未來人類學家與領軍學者對談會」將在北京劇院召開,屆時將有十餘位海內外知名學者、150餘位各界與會者、30餘家主要媒體共同參與本次活動。
  • 人類學家項飆:印度IT人的「移民中介」
    牛津大學教授項飆是當前華語世界最知名的人類學家之一,其與單向街書店編輯吳琦的對話錄《把自己作為方法》日前出版。該書一問世就獲不少好評。不過,這些問題並非項飆獨有,而是為廣大人類學家所共有。雖然不少人類學家都宣稱自己的研究是基于田野調查的實證性研究,以示其結論更可靠、更符合科學標準,但是他們進入田野的方式已經先驗地抑制住了這種可靠性。人類學家將自己定位為社會科學家,但他們生產的知識都只有人文意義而非科學意義。
  • 金瀚張芷溪街頭擁吻大方承認姐弟戀 張芷溪竟然還和吳秀波傳出過緋聞
    【金瀚張芷溪街頭擁吻,金瀚張芷溪承認戀情】日前,有媒體拍到金瀚和張芷溪現身上海街頭擁吻。此前,有媒體拍到金瀚與朋友現身吃飯,張芷溪緊跟他身邊,金瀚親密摟住女方,兩人動作相當曖昧。之後金瀚將朋友送回家後,兩人便一起回去了。
  • 北大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從建築到藏品 樣樣不簡單
    曹宏說,「今年是博物館成立25周年,博物館正在籌劃25周年的紀念展,過幾天,賽克勒夫人也會到北京,參加紀念展。」北京大學賽克勒考古與藝術博物館走過了25年的發展歷程,時間雖然不算太長,但通過館內的藏品,可以追溯到更早的歷史淵源——1922年成立的北京大學研究所國學門。
  • 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論人工智慧
    關於人工智慧的發展,社會各界都存在很大的爭議,著名人類學家胡家奇先生曾在專訪中提及:「目前更多的人是擔心人工智慧會滅絕人類,人工智慧研製出來的智慧機器人,如果程序失控或者自我意識覺醒,它有可能滅絕人類。」  這與Henry Alfred Kissinger的觀點不謀而合。
  • 川大考古60年名家專訪③ |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川大考古...
    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教授對此,吉林大學考古學院院長趙賓福教授表示,四川大學考古文博學院的成立,是中國考古界和中國考古教育界的一件大事。「經過六十年如一日篳路藍縷的艱苦努力,今天的川大考古已經成為了中國高校考古學科第一方陣中走在前排的重要力量。相信在各級政府和學校領導的大力支持下,在全院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川大必將與時俱進、再創輝煌,不斷整合新資源、不斷取得新成果,不斷開創新局面。」60年的發展歷程中,川大考古始終由中國考古界的大師掌舵前行。
  • 魯東大學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接受工程教育認證專家組現場考查
    11月25-28日,以四川大學趙長生教授為組長,哈爾濱理工大學董麗敏教授、中國建築材料科學研究總院趙平教授為成員,西安理工大學季瑞瑞副教授為秘書的工程教育專業認證專家組,對魯東大學化學院高分子材料與工程專業進行現場考查。
  • 考古中的高科技「神器」
    作者:楊益民(中國科學院大學人文學院考古學與人類學系教授)  考古學是通過分析古代物質遺存來研究人類歷史的科學,其源頭可以上溯至歐洲的古物學和中國的金石學。19世紀,自然科學的發展促進了考古學的成熟,地質學中的地層學和生物學中的分類學被引入到考古學中,形成了考古地層學和器物分析的類型學,現代考古學從此開端。可以說,考古學與生俱來就與自然科學密不可分。
  • 四川「挖坑專業戶」:挖出國門到越南考古(圖)
    人物名片  高大倫,男,漢族,1958年8月出生,中共黨員,四川高縣人,碩士,研究館員,現任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長,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專家。  1985年7月-1998年1月,四川大學歷史系任職,歷任助教、講師、副教授、教授。1998年1月-2001年3月,在四川省博物館歷任副館長、代館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