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長張希:學術會議中的提問藝術

2021-01-11 澎湃新聞
校長張希:學術會議中的提問藝術

2020-12-21 16:19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原創 張希 吉林大學 收錄於話題#吉林大學98個

我做學生時,聽過很多學術報告,做老師之後,也為學生作過很多報告,參加學術報告已經成為我生活的一部分。現在的學生比我們當年活躍得多,敢於質疑,樂於交流,聽過報告之後,常常踴躍提問。有的學生會在提問前先做一些點評;有的學生會一連提出多個問題;有的學生提問很犀利,等等。我很喜歡報告會上的提問環節,也很享受與學生之間的問答交流。為什麼要提問?以何種方式提問?提問應遵循哪些原則?值得我們共同探討。

1988年,那時我還是個學生,我的德國老師林斯託夫教授來吉林大學講學。在他作了第一個報告之後,沒有任何人提問。林斯託夫教授覺得有些尷尬,既擔心大家沒聽懂,又以為大家對報告內容不感興趣。其實,當時我們沒人提問,一方面,是因為英文不好,沒能完全聽懂講座的內容;另一方面,那時的國內外研究水平差距很大,師生們缺乏學術自信。為了能聽懂林斯託夫教授第二場報告,我們雙方都做了最大的努力:同學們提前閱讀了與報告相關的論文,熟悉相關的英文專業詞彙;而林斯託夫教授則特意比第一次講得慢一些。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第二場報告之後,同學們圍繞報告內容提出了2-3個問題。這讓林斯託夫教授感到很欣慰,他知道大家聽懂了,也知道了同學們對這一研究領域感興趣。

報告會上的提問,是對主講者的積極反饋,這讓單方面的講述,變為雙向的交流。而有效的交流,是合作的前提。那次來校講學之後,我們之間增進了對彼此的了解,開展了很多有意義的合作,並建立了長久的友誼。2001年,為感謝林斯託夫教授為中德兩國化學教學與科技交流和合作作出的貢獻,他被授予國家友誼獎。改革開放40多年,我國的教育和科技工作有了長足的進步。現在的同學們,外語水平和學術自信都比當年的我們強上百倍,但在一場報告會上想要有更多收穫,想要提出一個有趣的問題,可能也需在參會前做一些準備。

問題可以是解惑的,也可以是質疑的。科學本身就是大膽假設、小心求證的過程。我們可以對報告中的某個知識點,請求主講者給予解答,這也給了主講者提供更多實驗細節,拓展報告內容的機會。也可以對報告中的某個環節提出合理的質疑,與主講者進行探討,以期使整個研究邏輯更嚴謹,論證更紮實。

每一個聽眾都會有各自的問題,不必擔心自己提的問題沒有意義。學生們還在成長進步之中,沒有那麼多研究的經驗,但也不會被經驗所累,不經意間會問出看似微不足道,實則很重要且富有挑戰的問題。有一次,在我作了單分子力譜的報告之後,就遇到了這樣的情況,學生問如何判別信號是來自單個高分子鏈,我實事求是地告訴學生,這是一個好問題,希望下次報告時能夠完整回答這個問題。我帶著這個問題回到實驗室,與我的學生用了近兩年的時間研究,才回答了這個問題,由此提出了高分子單鏈力譜的經驗判據,並成就了一篇高質量的科學論文。這也是我享受報告之後與學生交流討論的原因之一,不僅僅是他們向我學習,也是我向他們學習的機會。

問題常常是在聽報告過程中自然產生的,但並不是每一個問題都需要提問。一邊聽報告,一邊思考問題,這是主動聽講的狀態。隨著報告的進行,大多問題不需要再問了,因為主講人後續的報告內容往往會為之前產生的疑問提供解答。如果報告結束,你還有一些問題,建議也只問一個最想問的問題。在有限的交流和討論時間內,如果每一個人一次只問一個問題,則有更多人可以參與交流和討論。當然,如果沒有其他人發問,且還有剩餘交流和討論的時間,當主講者回答完第一個問題後,你可以再一次提問。

好的問題該如何表達呢?學生在提問之前,是否需要先對報告表達讚美肯定呢?學生可以說,謝謝您的精彩報告,或您的報告對我很有啟發,等等,這樣的表達簡潔誠懇,恰如其分。過度使用溢美之詞是無必要的,且浪費時間;如果主觀誇大或低估成果的科學價值,則背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

提問是一次交流,也是一種展示,但絕不是表演,不要為了提問而提問。只有在真的有問題時,才問問題。提問要簡明扼要,直奔主題。建設性地問問題,是最受推崇的問問題方式。如注意到某個圖表上有異常的拐點,而老師沒做解釋,可以請老師解釋拐點的物理意義;如果你認為除此種解釋還有其他可能性,可以建議補做某個具體的對照實驗加以澄清;如果你認為實驗證據不夠充分,可以建議進行理論計算,實驗與理論計算的結合,可能會讓結論更加令人信服;如果你認為拐點的產生還有其他可能的機制,你也可以分享你的理解,請老師幫助評判,等等。

問與不問是個選擇問題,而如何發問是態度問題。問題可以問得尖銳,但要避免情緒化,學術交流應當在相互尊重的前提下,就事論事,理性表達。比如,「這個工作從理論和實踐上都沒有任何意義」,實際上這樣絕對的表述本身就不夠科學。再如,「你結論只限於特殊情形,並沒有普遍科學意義」,實際上少有放之四海而皆準的結論,許多結論都具有相對性,只是在一定的條件上正確。類似的提問不一一枚舉,這些都不是理性的提問方式,除了為自己製造更多的「學術敵人」,於科學進步可能無益。

我們常說,科學因交流而進步,這說明信息互換的重要性。問答是一種重要的信息互換方式。老師精彩的報告可以傳遞多彩的信息,多彩的信息可以引出學生出彩的問題,出彩的問題可以啟發促成日後更加精彩的報告。在積極、友善、理性的信息交流與師生互動中,老師與學生相互啟發,相互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是為提問的藝術與魅力。

往期推薦

華樹成:人民至上 生命至上 傳承新時代白求恩精神

2020-12-20

吉林大學捧得第十二屆「挑戰杯」中國大學生創業計劃競賽「優勝杯」

2020-12-19

青年談 名家講 共同學 全省網絡名人學習黨的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活動在吉林大學舉辦

2020-12-18

瞄準「雙一流」 奮戰「十四五」 擎起「半邊天」 ——吉林大學召開婦女第五次代表大會

2020-12-17

排版 / 王美琪

點分享

點點讚

原標題:《校長張希:學術會議中的提問藝術》

閱讀原文

特別聲明

本文為澎湃號作者或機構在澎湃新聞上傳並發布,僅代表該作者或機構觀點,不代表澎湃新聞的觀點或立場,澎湃新聞僅提供信息發布平臺。申請澎湃號請用電腦訪問http://renzheng.thepaper.cn。

評論()

相關焦點

  • 張希校長出席第22屆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並擔任會議主席
    由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主辦、西北工業大學承辦的第22屆全國高分子學術論文報告會於10月16-19日在西安召開。吉林大學校長、中國化學會高分子學科委員會主任張希院士擔任本次會議的主席。本次會議的主題是「高分子鏈動新絲路」。
  • 校長張希到商學院調研
    【文/攝 曲家偉】4月16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到商學院調研。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張屹山,副校長蔡立東,校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處、研究生院、教務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處、社會科學處、資產管理與後勤處、招生辦公室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商學院領導班子成員、數量經濟研究中心班子成員、各系主任及青年教師代表等參加了調研座談會。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到商學院調研
    中國教育在線 訊 4月16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到商學院調研。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張屹山,副校長蔡立東,校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處、研究生院、教務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處、社會科學處、資產管理與後勤處、招生辦公室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商學院領導班子成員、數量經濟研究中心班子成員、各系主任及青年教師代表等參加了調研座談會。蔡立東主持會議。
  • 校長張希調研經濟學院相關工作
    【文/攝 曲家偉】4月17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前往經濟學院調研相關工作。副校長蔡立東,校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處、研究生院、教務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處、社會科學處、資產管理與後勤處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經濟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各分委會主任委員、學科帶頭人、青年教師代表等參加了調研座談會。蔡立東主持會議。
  • 吉林大學新校長張希院士:難忘母校恩情,或帶領吉大崛起!
    今天上午,張希在吉林大學教師幹部大會上發表就任校長講話。當年,唐敖慶教張希「高分子標度理論」課,所用參考書就是諾貝爾物理學獎獲得者德然納(P.G. De Gennes)撰寫的專著。經過求教,張希得知老師為了吃透這本專著,竟花了一年半時間研讀,碰到書中的相關問題就去學相關學科的相應內容,等於是從頭推演了一遍。
  •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2018年度全體會議舉行
    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2018年度全體會議舉行清華新聞網1月21日電(攝影 李派)1月18日上午,清華大學學術委員會2018年度全體會議在藝術博物館報告廳召開。校長邱勇出席會議。副校長、校學術委員會副主任薛其坤主持會議。學術委員會近30位委員出席會議。
  • 校長張希到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調研
    【文/攝 曲家偉】4月3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調研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相關工作。吉林大學哲學社會科學資深教授劉中樹、張福貴,副校長蔡立東,校長辦公室、發展規劃處、研究生院、教務處、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處、社會科學處、資產管理與後勤處等相關職能部門負責同志,文學院暨新聞與傳播學院領導班子成員、學術委員會主任委員、學位評定委員會主席、教學委員會主任委員、學科帶頭人、青年教師代表等參加了調研座談。蔡立東主持座談會。
  • 校長張希走訪看望學校老領導和教師代表
    【文/饒明月 徐立華 攝/新聞科學生記者 包明達 校長辦公室】1月13日,在中華民族傳統佳節春節即將到來之際,吉林大學校長張希走訪看望了劉中樹與伍卓群兩位老校長和中國工程院院士郭孔輝,向他們致以新春祝福和誠摯問候,並匯報了學校的發展情況,還詳細詢問了他們的身體和生活情況。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帶隊調研上海交大
    7月10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帶隊來到上海交通大學調研。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校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會見了張希一行。吉林大學副校長、醫學部學部長趙國慶,上海交大黨委常委、副校長奚立峰,兩校有關部門、院系負責人參加調研座談活動。
  • 校長張希到吉林大學夏縣田野考古實習基地調研考察
    【文/攝 曲家偉】10月8-10日,為進一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主持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二十三次集體學習會議上的重要講話精神,進一步深化學校「師德學風」建設,加強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工作,吉林大學校長張希一行前往山西省運城市夏縣,調研吉林大學山西運城夏縣田野考古實踐教學基地建設情況,考察師村遺址田野考古實踐教學成果,慰問正在參加田野考古實習的考古學院師生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出席第十六屆中國科技期刊發展論壇
    本屆論壇以「合作共贏 賦能未來——共築科技期刊發展生態圈」為主題,圍繞貫徹落實《關於深化改革 培育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的意見》,以建設世界一流科技期刊為目標,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設置大會主旨報告、校長對話、高峰論壇、主題論壇、青年編輯大賽決賽等板塊,研討科技期刊創新合作發展之路,服務建設世界科技強國。
  • 校長張希為研究生作專題報告
    【文/曲家偉 攝/學生記者 詹芷若】5月16日晚上,吉林大學校長張希院士應邀為研究生同學們作「學術交流的力量」專題報告。
  • 校長張希應邀出席2020「一帶一路」高校聯盟論壇
    【消息來源:國際合作與交流處】近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應邀出席由甘肅省教育廳和蘭州大學主辦的2020「一帶一路」高校聯盟論壇。論壇以「後疫情時代國際合作與交流的新模式探索」為主題,通過線上會議平臺於「雲端」舉辦。蘭州大學校長嚴純華代表論壇舉辦方,東北大學副校長孫雷代表「一帶一路」高校聯盟瀋陽分盟分別作開幕式致辭。
  • 校長張希帶隊到上海交通大學調研
    7月10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帶隊來到上海交通大學調研。在上海交大閔行校區,校黨委書記楊振斌,校長、黨委副書記林忠欽會見了張希一行。吉林大學副校長、醫學部學部長趙國慶,上海交大副校長奚立峰,兩校有關部門、院系負責人參加調研座談活動。
  • 校長張希檢查迎新工作並看望新生
    當日中午,校長張希前往中心校區報到現場檢查迎新工作並看望新生。黨委副書記馮正玉,校長辦公室、學生工作部、研究生工作部、保衛處、資產管理與後勤處、醫院管理處、後勤服務集團等相關部門負責人陪同檢查看望。 在前期的工作中,吉林大學組織開展與全體新生「一對一」聯繫工作,詳細摸排學生家庭經濟狀況和受疫情災情影響,共排查出特殊困難新生853人,其中,遭受洪澇等自然災害家庭學生131人。
  • 校長張希會見蘇州市副市長胡志斌一行
    【文/曲家偉 攝/徐立華】10月15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會見來校參加「校園蘇州日」吉林大學專場活動的蘇州市副市長胡志斌一行。 張希代表吉林大學向胡志斌一行來訪表示歡迎。他介紹了吉林大學的歷史沿革及發展現狀,並對近年來蘇州市在化工、醫藥、材料、通信等高科技產業領域所取得的快速發展表示祝賀,希望雙方進一步加強溝通交流,不斷產生校地合作的豐碩成果。
  • 吉林大學校長張希應邀出席「2020年中美大學校長論壇」
    【消息來源:國際合作與交流處】10月13日,吉林大學校長張希應邀出席由清華大學和耶魯大學共同舉辦的「2020年中美大學校長論壇」。論壇主題為「建設更開放、更融合、更有韌性的大學」,通過在線會議平臺於「雲端」舉辦。國務院副總理孫春蘭發表視頻致辭。張希作了題為「吉林大學的研學融合實踐」的主題發言。
  • 瞭望丨吉林大學校長 中國科學院院士 張希 心有大我為國育才
    《瞭望》新聞周刊就此採訪了吉林大學校長、中國科學院院士張希。    掌舵母校繼往開來    《瞭望》:吉大是你的母校。在母校做校長,你有怎樣的體會?    在剛剛公布的新當選中國科學院和中國工程院兩院院士中,吉林大學本科畢業的校友多達8位,位列全國第二。院士只是一類傑出人才的代表,是否當選院士取決於他們是否選擇學術道路。事實上,70多年來,吉林大學為國家培養了各類高層次人才60餘萬。他們中的大多數在平凡的崗位上默默耕耘,是社會發展的中流砥柱。
  • 求實求真 追求卓越——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
    求實求真 追求卓越——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在2020級新生開學典禮上的致辭 2020-09-21 14:54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校長張希調研藥學院相關工作
    【文/攝 曲家偉】9月8日上午,吉林大學校長張希到藥學院調研學院相關工作。 張希在講話中對藥學院多年來在學科建設、人才培養等方面取得的長足進步和發展給予了充分肯定。張希在調研中指出,針對本科教育,學院應重視更新教學內容、加強實踐教學,完善價值塑造、能力培養和知識學習「三位一體」的人才培養體系。針對研究生教育,學院要積極打造金課、杜絕水課,科學修訂畢業標準,強化導師責任,著重培養學生創新創造能力。當前,學校進入內涵式發展新階段,重點是要提升教育質量。學院在制定學生培養計劃時,要科學論證、量力而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