仙人掌 「指出」致富路

2020-11-23 東方財富網

原標題:仙人掌 「指出」致富路

  利辛縣孫廟鄉幸福村建檔立卡貧困戶張殿臣不等不靠,在駐村第一書記王健的幫扶下搞起了仙人掌盆栽種植,不到兩年便有了很好的收益。

  近日,記者走進張殿臣家中,他正在院子裡打理仙人掌,「把仙人掌的藥用價值和健康價值宣傳出去,我相信盆栽仙人掌一定會有致富的大前景。」 張殿臣自信地說。

  說起仙人掌,張殿臣頭頭是道。仙人掌的肉質莖營養豐富,觀賞價值高,而且藥用和保健價值非常高,把它放在室內還可以吸收甲醛、二氧化碳等,減少電磁輻射對人體的傷害。更重要的是,仙人掌生命力頑強,不需要怎麼照料也可以生存下來。

  一個莊稼人咋想起來種植仙人掌的呢?這還要從2018年說起,王健扶貧走訪時,張殿臣對他說:「我和老伴兒都上了年紀,不能外出務工,就想著在家門口種點兒啥或者養點啥就好了。」

  聽到張殿臣的想法,結合他們家的實際情況,王健從網上給張殿臣購買了仙人掌幼苗。

  除草、施肥、修剪……張殿臣已經熟練掌握了仙人掌的種植方法。很快,張殿臣的第二批仙人掌已經可以移栽到花盆裡,拿到集市上進行售賣了。

  為了讓仙人掌的銷售價格高點,王健特意從網上買了不少特色花盆,把需要售賣的仙人掌移栽到花盆裡,這樣不僅好看漂亮,而且更有賣相。

  同時,貼心的王健還幫張殿臣列印了一些介紹仙人掌藥用、保健等功能的圖片,讓他售賣的時候放在旁邊,以此增加吸引力。

(文章來源:亳州晚報)

(責任編輯:DF052)

相關焦點

  • 小小縫紉機 「踏」出村民致富路
    點擊播放 GIF 0.0M小小縫紉機 「踏」出村民致富路隨著政府脫貧攻堅工作的不斷深入開展,2016年她萌發了創辦一家縫紉合作社的想法,不僅可以實現自己的「老闆夢」,還可以帶動村民一起走上致富路。但是,創辦合作社需要幾十臺縫紉機、場地、前期資金投入和員工僱用等諸多現實問題使她愁眉不展,好在通過幫扶幹部的溝通、協調,村委會為她免費提供創辦場地,村民們也紛紛為她出點子。在大家的努力下,很快合作社順利成立,並投入生產。
  • 特色鴕鳥養殖讓農民走上致富路
    東北網虎林10月24日訊 慶豐農場鴕鳥養殖戶趙金柱經過10多年的摸索實踐,走出了一條鴕鳥養殖致富路。走進他的鴕鳥養殖場,我們切身感受到了特色養殖、規模養殖帶給他的益處,鴕鳥養殖也讓趙金柱的致富路越走越寬、越走越快。
  • 傈僳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
    新華社昆明8月4日電題:傈僳族「鳥導」走上生態致富路新華社記者曾維「早觀察、午投食、晚監測……」近日,在雲南省決戰決勝脫貧攻堅系列新聞發布會德宏專場,來自德宏傣族景頗族自治州盈江縣太平鎮石梯村的傈僳族村民蔡伍分享了自己做「鳥導」的脫貧故事。
  • 臥湖路有棵仙人掌四季開花 養花達人花12年心血
    臥湖路這棵仙人掌四季開花福州新聞網10月16日訊 三米高的仙人掌在一片粉白三角梅的簇擁底下迎著陽光怒放,黃色的小花綴滿枝頭。這棵高昂著頭顱、立在臥湖路天怡花園8號樓圍牆內的仙人掌是該小區居民張依伯12年的心血。記者跑了三次終於遇見了街坊鄰裡口中的養花達人張依伯。
  • 海鱸魚「遊」出的一條致富路
    獨挑大梁創業路賺到了錢,加之海水淡化養殖技術養殖海鱸魚的前景很好。2015年,謝桂塘便產生了回鄉發展的想法。「在外漂泊了幾年,都是為別人打工,就想回家創業。老家沒什麼特色產業,鄉親們都是依靠一畝三分地過日子。如果能把這門技術帶回老家,帶動大家一起發家致富那該多好!」謝桂塘說道。
  • 伊川縣鴉嶺村:小蝸牛帶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這樣的好事兒,一共惠及鴉嶺鎮100戶貧困戶,小小的蝸牛將「馱著」貧困戶走上致富路。這樣的好事兒,一共惠及鴉嶺鎮100戶貧困戶,小小的蝸牛將「馱著」貧困戶走上致富路。  46歲的楊紅單是鴉嶺鎮樓子頭村村民,家中上有70多歲的母親,下有兩個正在上學的孩子,愛人早年過世,一家人全靠楊紅單在外務工過活。「今年老娘中風了,行動不便,我也因為腰椎間盤突出及多種慢性病不能幹重活兒了,只能回家務農。」
  • 新疆焉耆:手工芨芨草掃把「扎出」致富路
    山裡的野薄荷、漫山遍野的芨芨草都是致富的「天然寶庫」。為了讓村民持續不斷地增收,焉耆縣文旅局駐七個星鎮霍拉山村訪惠聚工作隊因地制宜,因戶施策,鼓勵村民克來木·哈力克和幾個村民一起成立了合作社,並吸納全村的64戶貧困戶製作芨芨草掃把,大家一起賺錢增收。54歲的村民多力坤·託乎提就在工作隊的幫助下,做起了掃把。
  • 【脫貧攻堅】常盛製藥幫扶老杜營村打通中草藥種植致富路
    【脫貧攻堅】常盛製藥幫扶老杜營村打通中草藥種植致富路 2020-10-25 18:32 來源:澎湃新聞·澎湃號·政務
  • 天柱:鋪就群眾「致富路」搭建幹群「連心路」
    「到坪地鎮之前,我去過很多地方,要不就是海拔、氣溫合適沒有路,要不就是有路但是海拔、氣溫不適合,剛開始來我也很擔心,可不曾想到才過兩年,你看看這裡,道路四通八達。」天柱縣坪地鎮凸屯中藥材種植基地負責人姚玉文說到。
  • 黎平茅貢鎮:特色鱘魚養殖 「鱘」出致富新路
    在駐村第一書記與村兩委的協商考察後,決定在村裡的上遊養殖中華鱘,由此「鱘」出了一條特色致富新路。中華鱘魚養殖基地「第一批項目養的鱘魚在兩年內完成全部銷售,收入達90多萬,老百姓已經得到分紅了,第二批工程我們又進了8萬尾魚苗,已完成全部投放。」石運昌介紹道。
  • 小小黃顙魚,鋪開廣東佛山儒溪養殖戶的致富路
    小小黃顙魚,鋪開廣東佛山儒溪養殖戶的致富路2018-01-01 14:24:00  水產養殖網  出處:黃骨魚        瀏覽量: 9198 次 我要評論 小小黃顙魚,鋪開儒溪人們的致富路原創&nbsp2017-12-31&nbsp唐志學&nbsp黃骨魚&nbsp&nbsp&nbsp
  • 仙人掌可防電腦輻射? 專家:沒有任何依據
    專家指出,仙人掌能夠抵擋陽光和紫外線,但目前還沒有研究報告可以證明仙人掌能吸收電腦輻射。在電腦、電視旁擺盆仙人掌能吸收輻射,減少對身體的傷害,無任何科學依據。  花商:仙人掌能夠吸收電腦輻射  9日,記者在潁河路農貿市場北門遇到兩名賣花的,他們在三輪車上擺放的仙人掌、仙人球旁,豎起一個紙牌,上寫著「吸收電腦輻射」。
  • 「千年藥鄉」宕昌縣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中藥材產業鋪就致富路 金奉乾攝新甘肅·每日甘肅網記者 金奉乾「我家以前除了種地幾乎沒有其他收入,自從到中藥材加工車間打工,我每月都有3000多元的工資。」如今,在「千年藥鄉」宕昌縣,許多像劉海霞一樣的群眾,在富民政策指引下,用辛勤勞動託起致富的夢想。【來源:每日甘肅網】聲明:轉載此文是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若有來源標註錯誤或侵犯了您的合法權益,請作者持權屬證明與本網聯繫,我們將及時更正、刪除,謝謝。
  • 感知山東|朵朵紅花向陽開 花香鋪滿致富路
    韓書記已經63歲高齡,已經是幹了32年的「資深書記」,但是韓書記沒有選擇「躺在功勞簿」,而是用已日漸單薄的身軀扛起帶領人民致富的使命。「發展集體經濟,帶著群眾致富是黨和人民對我們的要求,也是我們的責任」韓書記這樣說的也是這樣做的。
  • 村裡有了產業 致富有了路
    原標題:村裡有了產業 致富有了路   初冬的周末,臨潼穆柯寨村陽光不錯,63歲的劉衛衛正在自家院子裡曬暖暖。
  • 茭白鮮嫩脆爽受歡迎 液氮速凍機鋪開增收致富路
    如今,在許多地方,茭白已成為造福群眾的「致富菜」,成為振興農村經濟,實現農民增收的特色支柱產業。而液氮速凍機在保障茭白產品原有營養、色澤、風味和新鮮品質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也讓全國各地消費者吃上新鮮、脆爽、原汁原味的茭白產品。  一提到茭白,讓人不由地想起李白「跪進雕胡飯,月光照素盤」的詩句;蘇軾的「菰蒲無邊水茫茫,荷花夜開風露香。」而詩中的「雕胡」、「菰」,就是茭白。
  • 刷仙人掌花攻略
    仙人掌花只出現在碎骨峽谷地圖,最適合刷它的地方是在遺蹟旱地,運氣好的時候能撿到5個左右。
  • 蠶寶寶吐銀絲 三姐故裡絲綢鋪就致富路(圖)
    圖為:女工在認真工作 記者 徐芳 攝圖為:車間裡的現代化設備 記者 徐芳 攝  荊楚網消息(記者 徐芳)「宜州農民好幸福,銀絲鋪成致富路這是「歌仙」劉三姐故鄉——廣西宜州市近年廣泛傳唱的一首歌,它形象地描繪出當地農民通過養蠶致富奔小康的生動畫面。11月30日,「生態長壽地 三姐文化城——2016全國重點網絡媒體河池行」採訪團的記者們來到宜州嘉聯絲綢公司,了解絲綢生產的奧秘。  在絲綢生產廠內,蠶房內未破繭的蠶包被採繭機高效率地取出來;在流水線生產間,絲綢製作機械化生產,讓記者一探蠶寶寶的「奧秘」。
  • 《怪物獵人世界》幼小仙人掌花抓獲地點在哪 幼小仙人掌花抓獲地點...
    導 讀 《怪物獵人世界》中幼小仙人掌花是比較難獲得的環境生物,在什麼地點容易刷新出幼小仙人掌花呢?
  • 「走向我們的小康生活」桑蠶養殖 重慶黔江致富有「絲」路
    靠桑蠶養殖走上產業扶貧致富路時值立秋,黔江區金溪鎮清水村山間坡地上的桑園一片翠綠,養蠶大戶田建正在蠶棚內忙碌著,田建是當地致富能人,創業多年,帶動周邊幾十戶貧困戶實現增收致富。「我在創業之初既沒錢,也沒技術」。田建說,村裡修通產業路後,政府還為他請來農技員作指導,「讓我發展產業更有信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