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撒哈拉的國家概況介紹

2021-01-10 騰訊網

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阿拉伯語:الصحراء الغربية‎;西班牙語:Sáhara Occidental;英語:The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簡稱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位於非洲西北部,北靠非洲大陸、面臨大西洋,海岸線長約900公裡。東北與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相鄰;南部與茅利塔尼亞相鄰;撒哈拉沙漠西部。

按照地球五帶的劃分依據,西撒哈拉則三分之一位於熱帶,三分之二位於北溫帶。從南北半球角度看位於北半球。北部邊界恰好為北緯27°40′緯線。東部邊界恰好為西經12°和8°40′W。從東西半球角度看,位於東半球。從世界時區角度看,規定為0時區(中時區)。

西撒哈拉屬熱帶沙漠氣候,年降雨量100毫米以下,有的地區經常連年20年無雨。日溫差大,內地晝夜氣溫變化幅度為11℃~44℃。缺雨、乾旱、悶熱是西撒哈拉氣候的特點。即位是沿大西洋邊上的阿尤恩、達赫拉等地的年降雨量也只有40~43毫米。境內大部為沙漠和半沙漠地帶,屬熱帶沙漠氣候。西部沿海氣候溼潤,東部高原氣候乾燥。內地每日平均溫差11℃~14℃。

西撒哈拉佔是典型的風沙地貌,全境除少數綠洲以外,幾乎全是沙漠。西部沿海地區地勢低平,海拔在200米以下;東部地區地勢較高,海拔約450 米。東北省海拔800米為全區最高地區。高原上有深谷,以薩吉耶哈拉幹河谷最大,又稱薩吉耶哈姆拉盆地。全境無一條常年性河流。

該地是一個有爭議地區,摩洛哥聲明對此地區擁有主權,西撒哈拉歷史上曾為西班牙的殖民地,1975年,西班牙宣布撤離西撒哈拉,1979年,茅利塔尼亞宣布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主權,而摩洛哥與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的武裝衝突一直持續至1991年,摩洛哥控制著西撒哈拉約四分之三的地區,並修築了沙堤長城防止波利薩裡奧陣線的滲透。另外,當地獨立武裝組織波利薩裡奧陣線統治著該地區以東大約四分之一的荒蕪地區,共有47個國家承認該武裝政權所領導的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The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為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之一。

【國 名】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The Sahrawi Arab Democratic Republic)。

【簡 稱】西撒哈拉(Western Sahara)

【面 積】266000平方公裡。

【人 口】594,200人(2019年12月)。

【民 族】阿拉伯人、柏柏爾人。

【語 言】官方語言為阿拉伯語。

【信 奉】伊斯蘭教。

【貨幣名稱】西撒哈拉比塞塔。

【首 都】阿尤恩(摩洛哥實際控制)。

【國 旗】黑色象徵勇氣,綠色象徵伊斯蘭教和善良,白色象徵純潔,紅色象徵堅韌,星月象徵伊斯蘭教。

【國 徽】將國旗系在槍口上,象徵著通過武力手段來保護國家獨立與主權完整。

【國 歌】《啊!西撒哈拉的兒子》

【重要節日】國慶日:2月27日。

【地理位置】緯度位置:20°46′N—27°40′,按照地球五帶的劃分依據,則三分之一位於熱帶,三分之二位於北溫帶。從南北半球角度看位於北半球。北部邊界恰好為北緯27°40′緯線。

經度位置:17°06′W—8°40′W,東部邊界恰好為西經12°和8°40′W。從東西半球角度看,位於東半球。從世界時區角度看,規定為0時區(中時區)。

海陸位置: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北部,北靠非洲大陸、面臨大西洋,海岸線長約900公裡。東北與摩洛哥、阿爾及利亞相鄰;南部與茅利塔尼亞相鄰;撒哈拉沙漠西部。

【氣 候】西撒哈拉屬熱帶沙漠氣候,年降雨量100毫米以下,有的地區經常連年20年無雨。日溫差大,內地晝夜氣溫變化幅度為11℃~44℃。缺雨、乾旱、悶熱是西撒哈拉氣候的特點。即位是沿大西洋邊上的阿尤恩、達赫拉等地的年降雨量也只有40~43毫米。

西撒哈拉境內大部為沙漠和半沙漠地帶,屬熱帶沙漠氣候。西部沿海氣候溼潤,東部高原氣候乾燥。內地每日平均溫差11℃~14℃。

【地形地貌】沿海平原、低緩丘陵為主。西撒哈拉佔是典型的風沙地貌,全境除少數綠洲以外,幾乎全是沙漠。西部沿海地區地勢低平,海拔在200米以下;東部地區地勢較高,海拔約450 米。東北省海拔800米為全區最高地區。高原上有深谷,以薩吉耶哈拉幹河谷最大,又稱薩吉耶哈姆拉盆地。全境無一條常年性河流。

【簡 史】歷史上7世紀時即有阿拉伯人進入該地。15世紀中葉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侵入。1885年西班牙將布朗角到博賈多爾角一帶劃為它的保護地。1934年,西撒哈拉淪為西班牙殖民地。1958年西撒哈拉改為西班牙的海外省。目前該地是一個有爭議地區,摩洛哥聲明對此地區擁有主權。另外,當地的一個獨立武裝組織(波利薩裡奧陣線,又稱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統治著該地區以東大約四分之一的荒蕪地區,其餘大部分均為摩洛哥所佔領。截至2019年,有54個聯合國成員國承認該武裝政權所領導的「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為獨立的阿拉伯國家之一。

西撒哈拉歷史上曾為西班牙殖民地。1975年,西班牙宣布撤離西撒哈拉,並同摩洛哥和茅利塔尼亞分別籤署分治協議,阿爾及利亞支持的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隨後也對西撒哈拉提出領土要求,三方為此曾多次發生武裝衝突。1979年,茅利塔尼亞宣布放棄對西撒哈拉的領土主權,而摩洛哥與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的武裝衝突一直持續至1991年。截止2011年,摩洛哥實際控制著西撒哈拉約四分之三的地區。(具體可查看世界歷史網《西撒哈拉歷史發展階段簡介》的相關介紹)。

【政治體制】總統制共和制

【議 會】西撒哈拉議會兩院制議會:國民議會共350席位,議院由全民選舉產生,協商會議共48席,由國家元首任命。

【國家元首】西撒哈拉總統:穆罕默德 阿卜杜勒 阿齊茲(Mohammed abdul Aziz)

【政 府】西撒哈拉部長會議由主席、檢察長和各部委組成,但不包括西撒哈拉民主共和國總督在內。

【行政區劃】西撒哈拉有三大區:蓋勒敏-塞馬拉大區、阿尤恩-布支杜爾-薩基亞-阿姆拉大區、達赫拉-黃金谷地大區。

【主要城鎮】西撒哈拉境內僅有3座較大的城鎮:

阿尤恩,在國境西北部,現由摩洛哥實際控制,距大西洋30公裡,始建於1934年。原為西班牙海外省的行政、軍事和歐洲人居住中心。城南開採磷酸鹽礦。人口13.3萬(2007)。達赫拉,在中部大西洋岸,原名錫茲內羅斯城,為一漁港,人口約2.1萬(2008)。

斯馬拉,在北部,是伊斯蘭聖城,人口約8000。

【政 黨】西撒哈拉執政黨:薩基亞哈姆拉和裡奧德奧羅人民解放陣線(簡稱西撒人陣或波利薩裡奧陣線)。

【重要人物】西撒哈拉總理:阿卜杜勒·卡迪爾·塔利卜·歐麥爾(Umar Abdulo Kaldil Thalib)

【文 化】西撒哈拉社會以部落為基礎,最大的部落是拉基巴特,佔總人口的一半。每一個部落包括幾個家族,同族人在一起遊牧。每個家族由年長、有名望的人擔任族長。各族的族長組成一個小組,根據伊斯蘭法律制定部落的法令,任命酋長(主席)。各部落的酋長組成西撒哈拉的酋長大會,成員幾十人,是最高的權力機構。

西撒哈拉人民偏愛藍色,不論男女,差不多全身都用一塊藍布裹著,因而有「藍人」之稱。在城市,貴族、宗教學者和行政長官常穿白色長袍。

【資 源】西撒哈拉國內的磷酸鹽礦藏豐富,僅布克拉的藏量即達17億噸。建有現代化的磷酸鹽開採場。1976年發生戰爭後,磷酸鹽生產陷於停頓,1979年恢復生產。此外,還有鉀、銅、石油、鐵、鋅等資源。

【農 業】西撒哈拉多數居民從事畜牧業,主要飼養羊和駱駝。沿海漁業資源豐富,海洋水產資源豐富,其中以海蟹、海狼、沙丁魚、鯖魚等著名。

【交通運輸】西撒哈拉國內有公路北通摩洛哥,東南通茅利塔尼亞。海洋運輸主要靠加那利群島港口轉運。

【西撒人陣控制區】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把西撒分為五大行政區,但實際僅控制與摩洛哥、茅利塔尼亞和阿爾及利亞交界的狹窄地帶,自然條件很差。西撒人陣難民營設在阿爾及利亞廷杜夫省境內,分四大營地,每個大營劃為幾個小營。

聯合國難民署每年向西撒人陣提供約350萬美元的援助。歐盟和西歐、北歐國家向難民營提供部分食品援助。

【摩洛哥控制區】摩洛哥現實際控制西撒四分之三以上土地。根據1997年摩議會通過的地區法,摩在西撒設立3個地區,並且建立了各級行政管理機構和地方議會、協商會議。摩十幾個政黨也在西撒積極活動,設立支部。

十幾年來,摩洛哥在西撒投資十幾億美元,大興土木,修建城市。新修和擴建公路2000公裡(1975年為60餘公裡),計劃再建公路5000公裡;共修建住宅6000套;打井1300眼。在西撒首府阿尤恩修建了哈桑二世國際機場,該機場有直升機40架,年客運量可達20萬人次。在校小學生、中學生分別由1976年的1044名和95名增加到1986年的15051名和5973名。與此同時,還修建了14個診所和9個康復中心,共有病床400張。十多年來,西撒發展迅速,首府阿尤恩已由2萬餘人的小鎮建成為有13萬人的現代化城市。

摩洛哥在西撒駐軍以及行政人員共15萬。

【外 交】截至2019年,有53個聯合國成員國承認撒拉威阿拉伯民主共和國。

非洲:

阿爾及利亞 1976年3月6日

利比亞 1980年4月15日

茅利塔尼亞 1984年2月27日

馬裡 1980年7月4日

獅子山 1980年5月21日

加納 1979年5月7日

奈及利亞 1984年11月12日

查德 1980年7月5日

南蘇丹 2011年7月10日

衣索比亞 1979年2月24日

坦尚尼亞 1978年11月9日

烏幹達 1979年9月6日

盧安達 1976年4月1日

安哥拉 1976年3月13日

納米比亞 1990年6月2日

波札那 1980年5月14日

辛巴威 1980年7月3日

馬拉威 1994年11月16日

莫三比克 1976年3月11日

模里西斯 1982年7月1日

賴索托 1979年10月9日

南非 2004年9月15日

亞洲:

朝鮮 1976年3月16日

越南 1979年3月2日

寮國 1979年5月7日

東帝汶 2002年5月20日

敘利亞 1980年4月15日

巴基斯坦 2015年3月11日

尼泊爾 2015年4月12日

孟加拉 2015年9月22日

葉門 2018年1月15日

阿曼 2019年4月17日

科威特 2019年5月1日

美洲:

墨西哥 1979年9月8日

貝里斯 1986年11月17日

薩爾瓦多 1989年11月11日

尼加拉瓜 1979年9月6日

哥斯大黎加 1980年10月30日

巴拿馬 1978年6月26日

古巴 1980年1月20日

海地 2006年11月23日

巴貝多 1988年2月27日

牙買加 1979年9月1日

聖文森及格瑞那丁 2002年2月14日

千里達及托巴哥 1986年11月1日

委內瑞拉 1982年7月19日

厄瓜多 1983年11月14日

蓋亞那 1979年9月1日

蘇利南 1982年8月9日

玻利維亞 1982年12月14日

巴拉圭 2000年2月25日

烏拉圭 2005年12月28日

大洋洲:

萬那杜 1980年11月27日

【西撒公投】西撒公投原定於1992年初舉行,但因摩洛哥和西撒人陣在確定選民名單問題上分歧嚴重而一再推遲。1997年3月,美國前國務卿貝克出任聯合國秘書長西撒問題私人代表,在貝克的主持下,摩與西撒人陣先後在裡斯本、倫敦和休斯頓舉行了四次談判,阿、毛以觀察員身份與會。談判就重新啟動公民投票進程的所有問題基本上達成一致。選民身份查驗的工作從1997年12月1日開始。至1998年9月已完成14.7萬選民的身份驗證工作。但摩與人陣在摩邊境地區的h41、h61和j51/52三個部落選民資格問題上仍存分歧。

1998年11月和12月,聯合國秘書長安南先後訪問茅利塔尼亞、西撒哈拉、摩洛哥、阿爾及利亞和廷杜夫,向有關各方提出加快解決西撒問題的一攬子方案:允許現有爭議的3個部落共6.5萬人以個人身份參加選民身份驗證,啟動其他已被查驗者的申訴程序;難民署開始遣返難民工作;全部選民驗證工作1999年4月結束,12月舉行西撒公投。安南的方案先後被有關各方接受。

但由於與前同樣的原因,特派團任期一延再延,公投無限期推遲。2000年5月14日與6月28日,貝克在倫敦先後主持了兩輪西撒問題當事各方的直接會談,會談未取得任何實質性進展。5月31日,安理會通過1301號決議,決定再次延長特派團任期,並首次提出在努力執行聯合國《解決計劃》的同時,尋求一切途徑和方法解決西撒爭端。後點招致西撒人陣與阿爾及利亞的強烈不滿。9月28日,在貝克主持下,摩與西撒人陣代表在柏林會晤,摩提出在西撒主權屬摩的前提下討論西撒問題的解決辦法,人陣則堅持執行聯合國的《解決計劃》,會議無果而終。

2001年2月27日,安理會通過1342號決議,將特派團任期延長到4月28日。2001年6月,聯合國秘書長西撒問題私人代表、美前國務卿貝克提出《西撒地位框架協定》草案,核心內容是:西撒最終地位由當地居民在協定執行五年內舉行公投決定,此前西撒享有高度自治,但外交、國防由摩負責,參加擬議公投的選民必須在投票前一年全年在西撒居住。6月29日,安理會通過1359號決議,強調《解決計劃》繼續有效,同時鼓勵有關各方討論《框架協議》草案及其他政治解決辦法。此舉遭到西撒人陣與阿爾及利亞的強烈反對。為此,8月27日至29日,貝克邀請摩、阿、西撒人陣三方赴美磋商,但未能達成任何諒解。11月26日,安理會通過1380號決議,決定延長西撒特派團至2002年2月28日,以爭取時間促成有關各方達成妥協。

2002年2月,安南秘書長提出未來解決西撒問題的4種設想:

(1)、重啟《解決計劃》;

(2)、修改《框架協議》並交雙方執行;

(3)、摩洛哥與西撒人陣分治西撒;

(4)、撤出西撒特派團,承認聯合國努力未果。有關各方均反對第四種設想,但其餘三種設想無一得到一致認同。

2003年1月14日至17日,貝克訪問摩洛哥、阿爾及利亞、茅利塔尼亞和廷杜夫難民營,與上述國家及"西撒人陣"領導人會談,提出了解決西撒問題的「和平計劃」,核心是在摩主權下予以西撒人民自治權,四年後再由西撒選民通過公投方式決定西撒的最終地位。貝克希望就此充分聽取各方意見。安理會於2003年3月25日通過1469號決議,將聯合國駐西撒特派團任期延至2003年5月31日。

2002年1月、7月和2003年2月,西撒人陣先後釋放316名摩洛哥戰俘。至此,自1975年西撒衝突爆發以來,西撒人陣共釋放了1101名摩洛哥戰俘。

至2003年1月,聯合國駐西撒特派團共257人(由30個國家派出),其中軍事觀察員203人,部隊28人,民警觀察員26人。聯合國特派團除負責監督摩洛哥和西撒人陣執行停火協議外,還肩負著組織、監督自決公民投票的使命。

相關焦點

  • 西撒哈拉的主權到底屬於哪個國家?現在是什麼情況?
    西撒哈拉位於非洲西部,西臨大西洋,同摩洛哥、茅利塔尼亞,阿爾及利亞是相鄰。西撒哈拉同摩洛哥存在領土爭議。摩洛哥控制西撒哈拉大部分領土,這塊地塊發展還算可以,由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所控制地區,則為經濟不發達地區,每年需要聯合國資金支援,西撒哈拉要求摩洛哥歸還自己領土,可摩洛哥在這塊地區投入大量資金、發展經濟怎麼可能輕易退出,西撒哈拉想要奪回這塊地區任重道遠。西撒哈拉全國大部分是沙漠,僅有部分綠洲,可以說是個不毛之地。
  • 西撒哈拉,宣戰!| 地球知識局
    11月13日,為驅逐和打擊西撒哈拉地區的武裝組織「西撒人陣」(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摩洛哥宣布在該區域的蓋爾蓋拉特緩衝區發動軍事行動。,而大多數阿拉伯國家都支持摩洛哥。  摩洛哥與西撒哈拉▼    那麼,「西撒人陣」是一個什麼樣的組織?有何底氣向一個國家宣戰?摩洛哥為何對西撒哈拉「情有獨鍾」?
  • 非洲獨立運動50年後,西撒哈拉為何還沒有獨立
    人跡罕至,加之距離過於遙遠,導致國人們對西撒哈拉並不熟悉。文青們可能知道西撒哈拉是三毛和荷西悽美愛情的上演地,卻並不知道西撒哈拉至今奇葩的狀態:目前,西撒哈拉大約20%的領土由自稱為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又稱波利薩裡奧陣線)的組織控制著,而其餘80%的領土則由鄰國摩洛哥佔領和管理。
  • 非洲獨立運動50年後,西撒哈拉為何還沒有獨立?
    人跡罕至,加之距離過於遙遠,導致國人們對西撒哈拉並不熟悉。文青們可能知道西撒哈拉是三毛和荷西悽美愛情的上演地,卻並不知道西撒哈拉至今奇葩的狀態:  目前,西撒哈拉大約20%的領土由自稱為西撒哈拉人民解放陣線的組織控制著,而其餘80%的領土則由鄰國摩洛哥佔領和管理。
  • 填圖記憶與測試——撒哈拉以南的非洲
    :撒哈拉以南非洲絕大部分位於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沙漠以南,東臨印度洋,西瀕大西洋。6、由於歷史上長期受殖民主義者佔領和掠奪,撒哈拉以南非洲的許多國家經濟發展緩慢——_____________以南,東臨_____________,西瀕_____________。
  • 非洲獨立運動50年後,西撒哈拉為何還沒有獨立?80%的國土被侵佔
    1912年西班牙和法國在摩洛哥和撒哈拉地區的控制區非洲各國相繼傳出動蕩衝突,繼利比亞、衣索比亞之後,西北部鄰近大西洋海岸的西撒哈拉地區,也傳出當地抗爭武裝團體「波利薩裡奧陣線」(全稱為薩基亞阿姆拉和裡奧德奧羅人民解放陣線
  • 西撒哈拉人4年洗一次澡,三毛為何對撒哈拉沙漠情有獨鍾
    在非洲撒哈拉大沙漠西北角,有一塊28萬平方公裡的地方,被稱為「西撒哈拉」。那裡天高地厚,舉目望去,寂寞的大風包裹著無限的黃沙,嗚咽地吹著,有一種詩意的蒼涼。這是一本美國《地理雜誌》上的畫面,在某一個清晨,三毛窩在家裡無意間翻到了這一頁。她被深深吸引了,一個瘋狂的想法,悄悄萌芽了!
  • 在空中瞭望撒哈拉沙漠
    摩洛哥和西撒哈拉沙漠,就有極豐富的磷酸鹽。茅利塔尼亞和阿爾及利亞,還有豐富的鐵礦,聞名於世。 撒哈拉沙漠氣候炎熱乾燥,然而令人迷惑不懈的是,在這極端乾旱缺水、土地龜裂、植物稀少的不毛之地,竟然曾經有過繁榮昌盛的遠古文明。雖然撒哈拉沙漠大如美國,但是它的居民不到300萬,每平方公裡還不到0.5人。
  • 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積累:七大洲概況考點
    【導讀】華圖寧夏公務員考試網同步未知發布:2020寧夏公務員考試行測常識積累:七大洲概況考點,詳細信息請閱讀下文!,希望對考試的行測考試有所幫助 七大洲概況 圖片來源於網絡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
  • 關於撒哈拉沙漠,你了解多少?
    撒哈拉沙漠覆蓋了幾個非洲國家的部分地區,包括阿爾及利亞、查德、埃及、利比亞、馬裡、茅利塔尼亞、摩洛哥、尼日、蘇丹和突尼西亞。撒哈拉大沙漠的大部分地區尚未開發,地形多樣。 它的大部分景觀都是隨著時間的推移而形成的,包括沙丘、被稱為 ergs 的沙海、貧瘠的石頭高原、礫石平原、幹谷和鹽灘。 大約25% 的沙漠是沙丘,其中一些沙丘高度超過500英尺(152米)。 撒哈拉沙漠內還有幾座山脈,其中許多是火山。 這些山脈中最高的山峰是庫西火山,這是一座高達3415米的盾狀火山。
  • NASA衛星監測撒哈拉沙塵暴路徑
    沙塵暴從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穿越大西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目前的沙塵暴範圍相當大,美國宇航局的衛星也觀測到了6月份巨大的沙塵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Suomi NPP衛星顯示,沙塵暴已經移動到墨西哥灣,延伸到中美洲和東太平洋的部分地區。
  • 尼日國家概況
    【國家元首】總統穆罕默杜·伊素福(Mahamadou Issoufou),2011年3月當選,2016年3月連任。  【重要節日】獨立日:8月3日;國慶日:12月18日。  【簡況】位於撒哈拉沙漠南緣北緯11~23度、東經0~16度之間。系西非的一個內陸國家,東鄰查德,西界馬裡、布吉納法索,南與貝寧、奈及利亞接壤,北與阿爾及利亞、利比亞毗連。
  • 西班牙的國家概況與民俗風情
    大家好,歡迎收看我的百家號貓貓美美小事,今天小編要給大家的介紹的是西班牙。一、國家概況1.國土地理西班牙是一個位於歐洲西南部的國家,與葡萄牙同處於伊比利亞半島。它的領土還包括地中海中的巴利阿里群島,大西洋的加那利群島,以及在非洲的休達和梅利利亞。
  • 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44億年歷史「黑美人」隕石揭示火星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
    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44億年歷史「黑美人」隕石揭示火星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Credit: University of Copenhagen)(神秘的地球uux.cn2011年在西撒哈拉發現的這塊有44億年歷史的「黑美人」隕石僅重15克,他的研究小組就此揭示了幾乎貫穿火星整個歷史的小行星撞擊和火山爆發記錄。11月16日,Bizzarro及其同事在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上發表研究稱,火星在歷史早期經歷了一次撞擊,之後一切都歸於平靜,這是基於在隕石中發現的51顆鋯石晶體的年齡確定的。
  • 赤道幾內亞國家概況
    憲法規定:赤幾實行共和制,是一個獨立、民主、統一的國家。立法、司法、行政三權分立。共和國總統為國家元首和政府首腦,體現民族團結並代表國家,經全民直接選舉產生,任期7年,最多可連任一屆。【議 會】 原稱人民代表院,是國家最高立法機構。2011年11月新憲法將議會分為參議院和眾議院。
  • 未解的撒哈拉沙漠之眼
    大家眾所周知撒哈拉沙漠是全世界最大的沙質荒漠之一,就在這個全世界最大的荒漠中,有一個所有人都知道也是世界未解之謎之一的"撒哈拉之眼」撒哈拉之眼又被稱為「理查特結構」(RichatStructure),它位於世界最大的沙漠中,它的直徑達到48公裡,從太空上清晰可見。
  • 西海岸牽手山東大學!
    近日,山東大學與青島西海岸新區共建國家膠體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青島中心)籤約儀式在中心校區舉行。活動前,山東大學黨委書記郭新立會見了青島市委常委、青島西海岸新區工委書記、區委書記孫永紅一行。山東大學校長樊麗明出席籤約儀式。
  • 撒哈拉「巨眼」到底是誰的傑作
    原標題:撒哈拉「巨眼」到底是誰的傑作在人跡罕至的撒哈拉大沙漠西南部存在一種奇特的地貌,因其像沙漠裡「長」著一隻神秘的「巨眸」,故得名「撒哈拉之眼」。這個沙漠地形結構也被譽為全球十大最壯觀的地質奇蹟之一,與著名的墨西哥巨人水晶洞、土庫曼斯坦的地獄之門、菲律賓巧克力山等齊名。對於神秘的事物,人們總是抱以無限的想像力。
  • 不為人知的都市傳說(系列)神秘的亞特蘭蒂斯被發現,研究人員:撒哈拉之眼就是!
    亞特蘭蒂斯城在寫這個神奇的發現之前,先來介紹下亞特蘭蒂斯,亞特蘭蒂斯(Atlantis)又被稱為」大西洲「、「大西國」,它是距今12000年的一個國家,最早出現在古希臘哲學家柏拉圖的著作柏拉圖是從他的曾祖父那裡知道了亞特蘭蒂斯這個國家,亞特蘭蒂斯位於海格力斯之柱也就是今天的直布羅陀海峽對面,那裡有一個非常大的大陸,大陸上面有一個非常發達的國家,這個國家就是「亞特蘭蒂斯」。
  • 義大利國家概況
    地理概況  面積:301.401 平方公裡  人口:57.844.000  人口密度:192人/平方公裡  政體:議會制共和國  總統:卡洛·阿澤利奧·錢皮  首都:羅馬 (2.656.000 人)  民族構成:義大利人95%,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