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塵暴從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穿越大西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目前的沙塵暴範圍相當大,美國宇航局的衛星也觀測到了6月份巨大的沙塵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Suomi NPP衛星顯示,沙塵暴已經移動到墨西哥灣,延伸到中美洲和東太平洋的部分地區。
這張2020年6月24日的圖片來自Suomi NPP OMPS氣溶膠指數。沙塵暴掠過尤卡坦半島,並穿過墨西哥灣。在大西洋的東部和中部可以看到沙塵暴最大和最厚的部分。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
NASA使用衛星和其他資源來追蹤由沙塵、煙霧和火山灰組成的氣溶膠顆粒。Suomi NPP上的可見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儀器提供可見圖像,而Suomi-NPP衛星上的臭臭氧測繪和分析套件(OMPS)天底繪製器(NM)提供了吸收氣溶膠指數值。OMPS指數顯示空氣中存在吸收光的氣溶膠粒子(吸收紫外線的粒子),例如沙塵。氣溶膠吸收指數與氣溶膠層的厚度和高度有關。
這張照片是由6月24日NASA/NOAA的Suomi NPP衛星拍攝的OMPS氣溶膠指數和VIIRS可見光圖像合成的。圖像顯示,沙塵暴掠過尤卡坦半島,向上穿過墨西哥灣。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
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大氣科學家科林·塞夫託利用Suomi NPP OMPS產生的圖像吸收了氣溶膠指數,並通過VIIRS儀器獲得了可見圖像。他說,6月23日和24日沙塵暴已經完全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穿過墨西哥灣一直到德克薩斯州南部。「在那時,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因為在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內布拉斯加州等地以北看到的吸收性氣溶膠指數信號可能是美國西南部無數大火產生的粉塵和煙霧的混合物。您也可以看到沙塵飛越中美洲並進入東太平洋。」
6月25日,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創建了一個動畫,將OMPS氣溶膠指數和NASA/NOAA Suomi NPP衛星上的VIIRS可見圖像結合起來,展示了2020年6月15日至25日撒哈拉沙塵暴的運動軌跡。動畫顯示,沙塵暴從非洲西海岸越過大西洋,進入加勒比海,並向上穿過墨西哥灣的一些海灣國家。
氣溶膠粒子吸收和散射的陽光,從而降低能見度,增加光學深度。氣溶膠顆粒對人類健康、天氣和氣候有影響。氣溶膠粒子是由許多事件產生的,包括人類活動,如工廠汙染和自然過程,如煙霧、沙塵暴、浪潮產生的海鹽和火山產生的火山灰。哮喘病或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吸入氣溶膠會危害人體健康。氣溶膠顆粒也會影響天氣和氣候,使地球變冷或變暖,以及增強或阻止雲的形成。
這張撒哈拉沙塵暴的「真彩色」合成圖像是由NASA/NOAA的Suomi NPP衛星上的VIIRS儀器於2020年6月24日拍攝的。這些明亮的條紋是由於太陽從海洋表面反射而形成的。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
如果非洲的沙塵被混入地面,那麼遠在北美和南美洲的空氣品質都會受到影響。但是,沙塵也可以發揮重要的生態作用,比如,在亞馬遜的土壤中施肥,在加勒比地區建造海灘。與非洲撒哈拉空氣層爆發相關的乾燥、溫暖和多風條件也會抑制熱帶氣旋的形成和增強。
「雖然撒哈拉沙塵暴穿越海洋來到美洲並不罕見,但這一特殊事件的規模和強度卻相當不尋常,」塞夫特說。「此外,如果你從非洲海岸往外看,你可以看到另一個巨大的雲團從大陸飄來,繼續向橫跨大西洋的長鏈沙塵輸送能量。」
沙塵暴活動的GIF動畫:
這個動畫展示了2020年6月15日至25日撒哈拉沙塵暴中的氣溶膠。它是根據Suomi NPP OMPS氣溶膠指數創建的。沙塵暴從非洲西海岸經過大西洋進入加勒比海,然後穿過墨西哥灣。在大西洋的東部和中部可以看到沙塵最大和最厚的部分。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
這張「真色彩」合成的可視衛星圖像顯示了撒哈拉沙塵暴從2020年6月15日到25日的運動。這張照片是由NASA/NOAA的Suomi NPP衛星上搭載的VIIRS儀器拍攝的。這些明亮的條紋是由於太陽從海洋表面反射而形成的。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
這張2020年6月15日至25日橫跨大西洋的撒哈拉沙塵暴演變的動畫結合了OMPS氣溶膠指數和NASA/NOAA的Suomi NPP衛星的VIIRS可見圖像。沙塵暴從非洲西海岸經過大西洋進入加勒比海,然後穿過墨西哥灣。在大西洋的東部和中部可以看到沙塵最大和最厚的部分。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