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ASA衛星監測撒哈拉沙塵暴路徑

2020-07-01 數據禾

沙塵暴從非洲的撒哈拉沙漠穿越大西洋並不是什麼新鮮事,但目前的沙塵暴範圍相當大,美國宇航局的衛星也觀測到了6月份巨大的沙塵暴。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和國家海洋和大氣管理局的Suomi NPP衛星顯示,沙塵暴已經移動到墨西哥灣,延伸到中美洲和東太平洋的部分地區。

NASA衛星監測撒哈拉沙塵暴路徑

這張2020年6月24日的圖片來自Suomi NPP OMPS氣溶膠指數。沙塵暴掠過尤卡坦半島,並穿過墨西哥灣。在大西洋的東部和中部可以看到沙塵暴最大和最厚的部分。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

NASA使用衛星和其他資源來追蹤由沙塵、煙霧和火山灰組成的氣溶膠顆粒。Suomi NPP上的可見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儀器提供可見圖像,而Suomi-NPP衛星上的臭臭氧測繪和分析套件(OMPS)天底繪製器(NM)提供了吸收氣溶膠指數值。OMPS指數顯示空氣中存在吸收光的氣溶膠粒子(吸收紫外線的粒子),例如沙塵。氣溶膠吸收指數與氣溶膠層的厚度和高度有關。

NASA衛星監測撒哈拉沙塵暴路徑

這張照片是由6月24日NASA/NOAA的Suomi NPP衛星拍攝的OMPS氣溶膠指數和VIIRS可見光圖像合成的。圖像顯示,沙塵暴掠過尤卡坦半島,向上穿過墨西哥灣。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

位於馬裡蘭州格林貝爾特的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的大氣科學家科林·塞夫託利用Suomi NPP OMPS產生的圖像吸收了氣溶膠指數,並通過VIIRS儀器獲得了可見圖像。他說,6月23日和24日沙塵暴已經完全在墨西哥的尤卡坦半島,穿過墨西哥灣一直到德克薩斯州南部。「在那時,情況變得更加複雜,因為在德克薩斯州、俄克拉荷馬州、內布拉斯加州等地以北看到的吸收性氣溶膠指數信號可能是美國西南部無數大火產生的粉塵和煙霧的混合物。您也可以看到沙塵飛越中美洲並進入東太平洋。」

6月25日,NASA戈達德太空飛行中心創建了一個動畫,將OMPS氣溶膠指數和NASA/NOAA Suomi NPP衛星上的VIIRS可見圖像結合起來,展示了2020年6月15日至25日撒哈拉沙塵暴的運動軌跡。動畫顯示,沙塵暴從非洲西海岸越過大西洋,進入加勒比海,並向上穿過墨西哥灣的一些海灣國家。

氣溶膠粒子吸收和散射的陽光,從而降低能見度,增加光學深度。氣溶膠顆粒對人類健康、天氣和氣候有影響。氣溶膠粒子是由許多事件產生的,包括人類活動,如工廠汙染和自然過程,如煙霧、沙塵暴、浪潮產生的海鹽和火山產生的火山灰。哮喘病或其他呼吸系統疾病患者吸入氣溶膠會危害人體健康。氣溶膠顆粒也會影響天氣和氣候,使地球變冷或變暖,以及增強或阻止雲的形成。

NASA衛星監測撒哈拉沙塵暴路徑

這張撒哈拉沙塵暴的「真彩色」合成圖像是由NASA/NOAA的Suomi NPP衛星上的VIIRS儀器於2020年6月24日拍攝的。這些明亮的條紋是由於太陽從海洋表面反射而形成的。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

如果非洲的沙塵被混入地面,那麼遠在北美和南美洲的空氣品質都會受到影響。但是,沙塵也可以發揮重要的生態作用,比如,在亞馬遜的土壤中施肥,在加勒比地區建造海灘。與非洲撒哈拉空氣層爆發相關的乾燥、溫暖和多風條件也會抑制熱帶氣旋的形成和增強。

「雖然撒哈拉沙塵暴穿越海洋來到美洲並不罕見,但這一特殊事件的規模和強度卻相當不尋常,」塞夫特說。「此外,如果你從非洲海岸往外看,你可以看到另一個巨大的雲團從大陸飄來,繼續向橫跨大西洋的長鏈沙塵輸送能量。」

沙塵暴活動的GIF動畫:

NASA衛星監測撒哈拉沙塵暴路徑

這個動畫展示了2020年6月15日至25日撒哈拉沙塵暴中的氣溶膠。它是根據Suomi NPP OMPS氣溶膠指數創建的。沙塵暴從非洲西海岸經過大西洋進入加勒比海,然後穿過墨西哥灣。在大西洋的東部和中部可以看到沙塵最大和最厚的部分。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

NASA衛星監測撒哈拉沙塵暴路徑

這張「真色彩」合成的可視衛星圖像顯示了撒哈拉沙塵暴從2020年6月15日到25日的運動。這張照片是由NASA/NOAA的Suomi NPP衛星上搭載的VIIRS儀器拍攝的。這些明亮的條紋是由於太陽從海洋表面反射而形成的。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

NASA衛星監測撒哈拉沙塵暴路徑

這張2020年6月15日至25日橫跨大西洋的撒哈拉沙塵暴演變的動畫結合了OMPS氣溶膠指數和NASA/NOAA的Suomi NPP衛星的VIIRS可見圖像。沙塵暴從非洲西海岸經過大西洋進入加勒比海,然後穿過墨西哥灣。在大西洋的東部和中部可以看到沙塵最大和最厚的部分。
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

相關焦點

  • NASA公布新撒哈拉塵暴圖像:沙塵暴覆蓋範圍大
    [PConline 資訊]據外媒報導稱,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公布了一些圖像揭示撒哈拉沙塵暴橫越大洋向美洲移動時形成的一層沙塵。這並不是一個新現象,沙塵以前曾多次以這種方式吸引到。然而,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指出,這場特殊的沙塵暴所產生的覆蓋範圍「相當大」。
  • 國際資訊|衛星觀測到撒哈拉沙漠沙塵橫越大西洋
    英文原文來源:earthobservatory.nasa.gov中文編譯整理:慧天地國際站一鳴每年,風可以從北非吹來大約8億噸沙漠塵埃,這是迄今為止地球上最大的空氣塵埃顆粒來源。在春季、夏季和初秋,當來自撒哈拉沙漠(撒哈拉空氣層)的大量乾燥、含塵的空氣向西吹過熱帶大西洋時,從太空中經常可以看到沙塵。
  • 撒哈拉巨型沙塵暴即將到達美國,過境地區已漆黑一片
    點擊上方關注我們,更多有趣有料的國際事件,等您閱覽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NN)6月25日報導,非洲北部撒哈拉沙漠附近形成的巨大沙塵暴羽流目前已經到達加勒比海附近,沿岸多個國家已被黑暗籠罩,天空一片暗淡,甚是恐怖。據專家分析,馬上,這場幾十年來最為嚴重的沙塵暴就要進入美國了。
  • 圖說地球|撒哈拉之眼
    撒哈拉之眼—Richat結構空中凝視撒哈拉之眼(LUCIO ANDEREETTO)撒哈拉之眼位置示意圖>(Google Map,2019)撒哈拉之眼(Eye of the Sahara),又名理查特結構(Richat Structure),位於撒哈拉沙漠西部茅利塔尼亞境內,是一個巨大的同心圓型構造,造型酷似菊石。
  • 隔著大西洋,撒哈拉沙漠是如何滋養亞馬遜雨林的?
    也就是說,在很久很久以前,撒哈拉沙漠就在亞馬遜雨林的身邊耳鬢廝磨。這或許是它們當今仍保有緊密聯繫的原因。撒哈拉沙漠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面積最大的沙漠,氣候乾旱惡劣。與南極不同,撒哈拉是最大的沙質荒漠,也就是它的表面完全被沙子給覆蓋著。此時,大家應該會自然而然地聯想到沙塵暴。
  • 美國要下「土雨」,太空可見:沙塵暴跨越萬裡長途奔襲
    作為全球最大的沙漠,位於非洲北部的撒哈拉沙漠在地球上有著重要的影響——無論是對地質、文化、氣候、生態系統等都有著深刻的影響。比如每年,呼嘯的風能從北非的沙漠中帶約8億噸沙塵,這是迄今為止地球上最大的規模的塵埃顆粒搬運事件。特別是在春季、夏季和初秋期間,當風向是從撒哈拉沙漠吹出時,大量的沙塵將向西吹入熱帶大西洋,有時候規模之大甚至可以從太空中看到沙塵暴。比如最近,撒哈拉沙漠就發生了這種事件。
  • 圖說地球|撒哈拉之眼 - 中科院地質地球所
    撒哈拉之眼—Richat結構空中凝視撒哈拉之眼(LUCIO ANDEREETTO)撒哈拉之眼位置示意圖(Google Map,2019)撒哈拉之眼(Eye of the Sahara),又名理查特結構(Richat Structure
  • 非洲有史以來最大沙塵暴!北極變暖將巨型沙塵暴「噴」到非洲
    作者:袁柳今年夏天,一場創紀錄的沙塵暴從撒哈拉沙漠延伸到加勒比海近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科研人員發現,這場有史以來非洲最大的沙塵暴或由地球更北部的噴射流觸發。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今年6月下旬,沙塵暴「哥斯拉」以每小時70多公裡的速度移向非洲西北部。
  • 海洋衛星:監測預警的一把利器
    從人力的嚴防死守,到利用各種監測預報手段,人類社會在與自然災害的抗爭中不斷向前發展。其中,衛星遙感技術的應用,形成了「天-空-地-海」的立體監測網絡,可為防災減災救災提供更為科學的技術支撐。  目前,我國已經發射並運行的海洋衛星中,就有海洋水色、海洋動力、海洋監視監測等多種類型,形成系列,組網「星座」。
  • ...NASA首次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水,含水量為撒哈拉的百分之一
    NASA首次在陽光照射的月球表面發現水,含水量為撒哈拉的百分之一  olivia chan • 2020-10-27 19:56:04 來源:前瞻網 E3289G0
  • 衛星圖片揭示鹹海萎縮導致有毒沙塵暴形成
    鹹海萎縮導致有毒沙塵暴的形成。
  • 太空可見「末日氣團」,50年最猛烈沙塵暴登陸美國本土
    6月中旬以來,來自非洲撒哈拉沙漠的巨大沙塵雲帶,便不斷往西、穿越大西洋6,000公裡以外,往美國襲來。儘管這撒哈拉沙塵季節性地侵襲美國,並不是罕見的氣象現象,但這波沙塵暴卻異常地巨大且密集。根據《華盛頓郵報》引述的專家說法,這波來自撒哈拉沙漠的沙塵暴,是在6月14日離開非洲、向西移動,並一路橫跨至少6,000公裡,在本周一抵達加勒比海地區。
  • 土衛六上也有沙塵暴?發現碳氫化合物沙丘,有利於沙塵暴的形成!
    文章來自:(www.bokeyuan.net)在新發表在《地球物理研究快報》期刊上的一項新研究中,土星大衛星土衛六(泰坦)上的氣象條件,似乎有利於塵暴的形成。土衛六是太陽系中最像地球,奇怪而遙遠的衛星世界。如果是真的,這些乾燥的旋風,可能是土衛六表面塵埃的主要推動者,就像火星上的一樣。
  • 衛星拍攝之下:撒哈拉沙漠出現驚人的一幕,「綠色」它回來了
    如今科技發展,衛星技術愈發發達,能夠拍到我們常人難以看到的東西,就像是衛星拍攝之下:撒哈拉沙漠出現驚人的一幕,「綠色」它回來了!都知道撒哈拉沙漠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被稱為生命的禁區,那麼究竟是什麼改變了沙漠呢?我們細究下去。
  • NASA衛星,對準我國西北戈壁,這些整齊排列的黑色方塊是什麼?
    NASA衛星,對準我國西北戈壁,這些整齊排列的黑色方塊是什麼?戈壁荒漠是世界上巨大的荒漠和半荒漠的地區,分布範圍也比較廣泛,中國主要的幾個沙漠地區位於新疆,內蒙古,甘肅和寧夏等地。這些地區以荒涼的生態環境和惡劣的氣候而聞名。
  • 極端炎熱的撒哈拉沙漠中,還會有什麼更加極端的「特殊」氣候?
    撒哈拉沙漠位於北非阿特拉斯山脈和地中海南部。西起大西洋海岸,東臨紅海。這是世界上最大的沙漠。」「撒哈拉」是阿拉伯語中「沙漠」一詞的音譯。雖然在撒哈拉沙漠地區偶爾可以看到一些小綠洲,但絕大多數的土地是礫石沙漠、巖石沙漠和沙漠。
  • 北極變暖將巨型沙塵暴「噴」到非洲
    本報訊 席捲非洲的巨型沙塵暴「哥斯拉」很可能與北極變暖有關。近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科研人員發現,這場有史以來非洲最大的沙塵暴或由地球更北部的噴射流觸發。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今年6月下旬,沙塵暴「哥斯拉」以每小時70多公裡的速度移向非洲西北部。
  • 三北防護林擋得住沙塵暴嗎?
    為什麼沙塵暴可以越過防護林?那麼,京津冀處於三北防護林的保護下,為何還總有沙塵暴突破這些生態屏障?據研究,影響京津地區沙塵天氣的傳輸路徑可以分為北路、西路和西北路。其中,北路和西北路影響最為明顯。「從蒙古國甚至中亞沙漠地區起源的這類沙塵暴強度大,其影響明顯大於境內源地沙塵暴。」
  • 北京刮的是鹽鹼塵暴,不是沙塵暴
    常說的沙塵暴其實是鹽鹼塵暴    「從查幹諾爾的情況看,我們現在所說的沙塵暴實質上應該是塵暴,而且是富含鹽鹼物質的塵暴。鹽鹼塵暴的粉塵很輕微,升騰得很高,會進入大氣環流,搬運到很遠的地方。從塵暴的路徑上看,影響京津、華北地區。如果不加幹預,查幹諾爾幹湖盆還將演變成沙漠或者沙地。」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塵暴
    沙塵暴是指強風從地面捲起大量沙塵,使大氣水平能見度小於l千米的特殊天氣現象。圖1示意我國沙塵暴主要活動路徑和強沙塵暴多發區;圖2、圖3依次表示1464年~1913年華北地區沙塵暴按月份累計次數和逐年統計次數。(1)西路沙塵暴先後影響的兩大盆地是 盆地、柴達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