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雲沙泱漭天光閉——談沙塵暴形成原因與減災
本文從力學角度討論了沙塵暴的主要形成原因,並對我囯沙塵暴減災提出了一些看法.直到1900年,瑞典探險家斯文• 赫定在羅布泊西岸才發現了被風沙半埋的古城。1979年和1980年,新疆科學工作者對它進行了幾次詳細考察,終於揭開了樓蘭這個在肆虐的沙漠風暴中,被風沙湮沒之謎。 本文將從力學角度來討論沙塵暴的主要形成原因,並提出了關於沙塵暴減災的一些看法。
-
地球上會下雨下雪刮沙塵暴,那其他星球上會不會下「錢」?
,一些距離的沙塵暴甚至可以吹遍全球。所以火星上最常見的天氣現象就是塵捲風和沙塵暴。,在我們的探測器發回的照片中我們甚至看到了河水衝刷而成的鵝卵石,只不過土衛六上的液態「河水」是甲烷和乙烷。科學家們估計土衛六上的「水循環」就是「液化氣」循環。河水,雨水都是甲烷和乙烷。
-
非洲有史以來最大沙塵暴!北極變暖將巨型沙塵暴「噴」到非洲
近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科研人員發現,這場有史以來非洲最大的沙塵暴或由地球更北部的噴射流觸發。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今年6月下旬,沙塵暴「哥斯拉」以每小時70多公裡的速度移向非洲西北部。
-
什麼是沙塵暴? 沙塵暴是在什麼條件下產生的?
其實沙塵暴是一種自然現象,正如其名字一樣,漫天的沙塵有著巨大的破壞性,對人們的生產、生活以及健康都有著巨大的負面影響。 沙塵暴,顧名思義,是指強風將地面上的沙塵吹起漂浮於空氣中,讓空氣變得異常渾濁,水平能見度小於1千米的天氣現象。在氣象上,一般將浮沉、揚沙以及沙塵暴統稱為沙塵天氣,這三者之間的區別標準主要是風力的大能見度高低。
-
土衛六表面碳氫化合物超地球石油儲量
土衛六表面的蘊含的有機物能源超越地球最新的美國國家宇航局卡西尼項目小組報告稱,卡西尼號飛船上幾部高科技觀測儀器發現,土衛六表面已探明的幾個湖泊中蘊含的有機物能源是地球上已知的所有石油天然氣儲量的數百倍。
-
高考地理小專題——沙塵暴
天氣條件:氣溫回升導致表土解凍,蒸發加強,地表乾燥,沙源豐富;冷鋒鋒前暖氣團乾燥,難以形成降水,氣旋勢力強,氣流上升,形成揚沙;偏西風風力強勁,形成大範圍沙塵暴。(4)圖中鋒面按逆時針方向移動,冷鋒的移動速度快於暖鋒,最終冷鋒追上暖鋒(形成錮囚鋒),直至消失。
-
卡西尼飛船傳回土衛六地表圖像:寒冷的「外星世界」遍布沙丘
相關圖像展示了一個「寒冷的外星世界」,可以看到崎嶇的山地地區覆蓋著數以百計的大量沙丘,那裡可能是土衛六表面最為古老的一片區域。卡西尼飛船是在7月25日近距離飛過土衛六時拍攝的這些圖像,當時飛船距離土衛六地面只有大約607英裡(約合970公裡)。
-
火星上也有沙塵暴?科學家:每10年爆發一次,連太陽都會被遮住
在火星上,每年都會發生很多次沙塵暴,但是每十年它就會發生一次全球沙塵暴,它會導致整個火星處於塵土飛揚的狀態。2018年的火星全球沙塵暴,使美國宇航局的「機遇號」探測器,在這場沙塵暴中結束了它的火星探測任務。
-
沙塵暴為地球製冷?
其次,沙塵粒子還可以作為雲凝結核,影響雲的形成、輻射特性和降水,產生間接的氣候效應,被稱為「冰核效應」。另外,最受科學家關注的是「鐵肥料效應」,即「鐵假說」——在海洋中增加鐵可使浮遊生物增加,並消耗大量的二氧化碳,使大氣中的二氧化碳濃度降低,進而降低全球的溫度,而鐵則來源於大陸的沙塵。
-
土衛六未來有可能成為人類的移民星球嗎?看完科學家的答案明白了
最後科學家將目光放在了火星,火星和地球有許多的相似之處,如果能對火星完全改造,人類是可以移民到火星上進行居住生活。今年對火星的探測又有了重大發現,發現了火星表面巨大的冰凍湖,因此火星有水存在基本是肯定的,火星表面可能也有不少的冰凍水,而在火星地表之下有可能存在液態海洋。
-
衛星圖片揭示鹹海萎縮導致有毒沙塵暴形成
鹹海萎縮導致有毒沙塵暴的形成。
-
北極變暖將巨型沙塵暴「噴」到非洲
本報訊 席捲非洲的巨型沙塵暴「哥斯拉」很可能與北極變暖有關。近日,阿拉伯聯合大公國的科研人員發現,這場有史以來非洲最大的沙塵暴或由地球更北部的噴射流觸發。相關研究近日發表於《地球物理研究快報》。今年6月下旬,沙塵暴「哥斯拉」以每小時70多公裡的速度移向非洲西北部。
-
科學家首次發現土衛六上的驚人地形
土衛六也是唯一一個擁有豐富大氣和足夠稠密空氣的衛星,可以讓人在沒有穿太空衣的情況下穿過崎嶇的地形(儘管有甲烷雨和湖泊,但你會有一些其他的危險要對付…)圖解:卡西尼-惠更斯號拍攝到真實色彩的土衛六土衛六上存在液體讓人激動的另一個原因是:這顆衛星可能將生命保存在冰面下流動的水層中
-
高考地理必背知識點:沙塵暴成因及防禦策略
我國沙塵暴日益嚴重,主要是土地不合理開發和不合理耕作所致。隨著人口的增加以及有關方面管理的不到位,西北、華北地區土地大量開墾,草原過度放牧,人為破壞自然植被,形成了大量裸露、疏鬆土地,為沙塵暴的發生提供了大量的沙塵源,一遇大風便形成影響社會、危害人民健康的沙塵暴。 沙塵暴中的懸浮顆粒主要來自農田。
-
揭示太陽系奧秘的4個發現
對於目前的氣候研究,其他科學家正在分析火星上的塵暴。就像我們說過的,沙塵暴就像沙塵暴的龍捲風。但這就是與地球天氣的對比結束的地方。阿拉巴馬大學的烏迪桑卡爾·奈爾說:「火星上的空氣非常稀薄,塵埃對火星大氣層和地表的能量傳輸的影響要比地球厚的大氣層的影響更大。」在白天,空氣中的灰塵會阻擋太陽光照射到火星表面。
-
北京刮的是鹽鹼塵暴,不是沙塵暴
「北京刮的不是沙塵暴,是鹽鹼塵暴!相應地,應改治沙為治塵。」在2006年中韓第三屆荒漠化防治與草原保護研討會上,燕京大學北京校友會生態扶貧專業委員會秘書長鄭柏峪報告了這個與眾不同的觀點。 「從2002年夏季開始,我陸續邀請中國地質科學院研究員韓同林、中科院海洋所研究員宋懷龍等專家學者、環境保護志願者到查幹諾爾進行實地考察和調研,發現乾涸的查幹諾爾湖引起的塵暴不同於我們一般認識的沙塵暴,它夾帶的粉塵中含有大量的鹽鹼物質。」 鄭柏峪說,在查幹諾爾湖看到的景象讓人震驚:幹湖盆到處都是白茫茫的鹽鹼粉塵,非常細微鬆散,腳踩上就可以揚起煙霧。
-
首次發現:木衛六泰坦星也有沙塵暴 | Nature Geoscience 論文推薦
Rodriguez 來自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卡西尼號」太空探測器的數據揭示了土衛六「泰坦星」(Titan)赤道地區的巨型沙塵暴。根據9月24日《自然·地球科學》(Nature Geoscience)一篇論文所描述,泰坦星是繼地球和火星之後,太陽系中第三個被觀察到沙塵暴的大天體。
-
三北防護林擋得住沙塵暴嗎?
根據觀測,當強沙塵暴形成時,如果風速達到30米/秒(11級風),那麼粗沙(直徑0.5~1.0毫米)會飛離地面幾十釐米,細沙(直徑0.125~0.25毫米)會飛起2米高,粉沙(直徑0.05~0.005毫米)可達到1.5公裡的高度,粘粒(直徑小於0.005毫米)則可飛到更高的高度。吳波表示,防護林的高度一般只有10-20米高,靠防護林阻擋高空的沙塵是不現實的。
-
NASA衛星監測撒哈拉沙塵暴路徑
在大西洋的東部和中部可以看到沙塵暴最大和最厚的部分。來源:NASA/NOAA, Colin SeftorNASA使用衛星和其他資源來追蹤由沙塵、煙霧和火山灰組成的氣溶膠顆粒。Suomi NPP上的可見紅外成像輻射計套件(VIIRS)儀器提供可見圖像,而Suomi-NPP衛星上的臭臭氧測繪和分析套件(OMPS)天底繪製器(NM)提供了吸收氣溶膠指數值。
-
中科院成功完成沙塵暴機理風洞模擬實驗
沙塵暴是一種自然災害。它破壞人類的生存環境,危害人們的健康,毀壞農田、城市和村莊,給人類造成重大的經濟損失。沙塵暴已經越來越成為一個備受國際社會關注的生態環境問題。據這次模擬實驗的負責人王濤介紹,沙塵暴以其具有延伸高度達數百至數千米,移動速度在10M/S左右和形成蘑菇雲狀的沙塵暴壁而著稱。其中最大瞬時風速可超過30M/S,特強沙塵暴過境時的能見度小於50M,甚至為0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