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魯木齊晚報全媒體訊(特派五家渠記者馬婷 通訊員蔣帥 )11月24日,新疆首條沙漠高速公路——S21阿勒泰至烏魯木齊高速公路(以下簡稱「阿烏項目」)路基全面貫通,連接兩地的高速公路已現雛形,計劃明年完工。屆時,從烏魯木齊到阿勒泰市將無須繞行「高速直達」,路程縮至約4小時。
阿烏高速項目位於新疆北部,五家渠市、福海縣、北屯市境內,路線起自兵團第十師北屯市,先後經過北屯市、福海縣、五家渠市、昌吉州、烏魯木齊市,終點位於烏魯木齊市擬建的西繞城高速公路,路線全長342.538公裡,設計速度每小時120公裡。其中,阿勒泰(北屯)至五家渠段採用雙向四車道高速公路標準,五家渠至烏魯木齊段採用雙向六車道高速公路標準。
記者在位於古爾班通古特沙漠腹地的項目施工現場看到,沙漠中一條平坦而寬闊的路基已建成,路基兩旁防風固沙的草方格也鋪設完畢。在已經成型的路基旁,施工人員正在駕駛挖掘機、推土機對邊坡進行加固。
「我們標段位36.5公裡全部位於沙漠腹地,我們克服了進場時沒路、沒水、沒電、沒信號等困難,終於完成了路基工程。現在隨著氣溫的降低,已經不適合大面積施工,我們正式進入冬季備料期。」龍建路橋股份有限公司新疆交投S21阿烏建設一期工程四標項目部總工程師劉明明說。
記者了解到,阿烏高速項目分為一期二期建設,全線共設12個標段同時展開施工。為降低今年疫情的影響,各項目部在做好常態化疫情防控的前提下,克服各種困難,通過增加人員、設備、投入,倒排工期等措施,做到人休機不休,抓緊施工,把耽誤的工期一點點搶回來。全線施工機械比平時增加70%,高峰期,有4200多名施工人員和1800多臺(套)機械奮戰在一線,確保項目進展順利。
阿烏項目指揮長李傑說,項目建成後,烏魯木齊到阿勒泰比經行G217線縮短258公裡、G216線縮短193公裡,成為烏魯木齊市連接阿勒泰地區的一條方便、快捷的高速公路通道。
據介紹,項目著力構建「建設融資新模式,交旅融合新業態,兵地聯動新發展,智慧出行新體驗,超級高速新領域」五大創新體系,打造全國第一條交旅深度融合的沙漠探險旅遊高速公路。
「路線所處區域地形開闊,車輛運行幹擾小,路線布設自由度較大,可通過設置較高的平縱指標,在確保安全的前提下,享受超高速行駛的舒適駕乘體驗。」李傑說,項目在施工中完成各項技術物理指標,預留「140km/h、160km/h」超高速體驗區域,計劃在後期開設相關課題進一步實施。
據了解,阿烏項目自治區「十三五」規劃骨架路網中的重要組成部分,它的建成將打通北疆和烏魯木齊的便捷通道,增加烏魯木齊市和五家渠市、阿勒泰地區的聯繫,成為烏魯木齊人「三小時旅遊商圈」的又一選擇,項目建設有利於北疆片區、兵團師域間公路幹線網絡形成,改善區域交通運輸條件,加強區域間經濟文化交流,開發項目區域豐富的旅遊資源,促進旅遊業發展,發揮路網整體效益。
繼續閱讀——
阿烏項目全線5處服務區 「一區一景」打造文化旅遊特色
在阿烏項目建設中,全線5處服務區也在同步施工,各服務區根據 「一區一景」的理念,打造不同的文化旅遊特色。
從烏魯木齊到五家渠方向,第一個服務區為五家渠服務區,五家渠地處古絲綢之路北道,周邊有多處名勝古蹟,是烏魯木齊周邊的文化旅遊中心。服務區服務用房的平面布局採用「圍合式」結構,在三個入口處用特色文化牆充分體現當地的文化旅遊特色,融入軍墾文化。
接下來進入103團服務區,該服務區位於沙漠溼地附近,原始野生植物廣布沙丘,沙漠景觀綺麗壯觀,適合旅遊探險。以「旅遊探險」為主題,通過運用綠洲、露營帳篷、篝火等元素,第一時間吸引遊客的注意力。
克拉美麗服務區位於沙漠附近,周邊有多種野生動物和飛禽,以「野生動物保護」為主題,通過沙漠沙丘的疊巒和屋簷大波浪的線條生動地勾勒出沙丘的形態,嵌於外立面的野生動物的剪影不僅加深了建築的地域印記,更提高了遊客的保護野生動物的意識。
黃花溝服務區臨近黃花溝產業園,以「現代農業」為主題,以磚石及仿木材料,突出田園氣息,並使用農具、糧倉、谷堆等鄉村元素,加強田園氛圍。
吉力湖服務區臨近吉力湖,立面設計中有虛有實,主次分明,通過坡屋頂營造出活潑靈動的建築形態,立面材質主要為鋁掛板飾面和玻璃幕牆,造型簡譜優美,充分體現中國傳統美學精神。
阿烏項目指揮長李傑說,高速服務區不再是過去僅僅滿足交通配套功能,而是需要以地區自然環境、地域文化及地方產業為基礎,將沿線分散的資源和景點串聯起來,成為一個整體的線性景區和旅遊品牌。
李傑說:「服務區將與道路的交通、景觀、遊憩和保護功能的有機結合,通過沿途風景構建以自然觀光、民俗風情體驗、自駕車旅遊、文化遺產旅遊和休閒度假等為主體的旅遊產品體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