義縣曾發現稀有蜘蛛化石,專家發現是贗品,是藉助小龍蝦製作的

2020-11-23 騰訊網

「假作真時真亦假,無為有處有還無。」這副工整的對聯,道出了真假混淆的荒唐事。以假亂真的事情,不只在小說的世界存在,在考古界,古玩界、化石界都是常有發生,這個時候,就需要一位「福爾摩斯」出面,識破造假者的偽裝,還事件一個真相,接下來讓我為您揭秘一起「蜘蛛化石」造假事情的始末。

(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圖片與內容無關,請勿對號入座)

一天清晨,美國生物古學家普魯(Paul Selden)正走在堪薩斯大學的林蔭道上,他是這所學校的特聘教授,現在他要去自己的實驗室工作,忽然手機響了,來電顯示是來自中國大連的國際長途電話,他馬上就預感到有考古研究等等的事情找他,於是按下了接聽鍵,十幾分鐘後他掛掉了電話,隨後徑直走到了校長辦公室,請了三天的假,隨後去實驗室搬運自己的專業設備,原來,在中國大連自然博物館的李館長,邀請他來大連研究一個新蜘蛛物種的化石,對蜘蛛化石研究情有獨鐘的普魯教授,怎麼會錯過這個送上門來的好機會,於是他帶上專業的設備,飛往中國大連。

而這塊新蜘蛛物種的化石由來,對李館長而言也很有「緣分」,這是他去錦州義縣參加一個考古會議時見到的,會議間隙,李館長去縣裡化石店中閒逛,忽然他發現了一塊特別奇特的化石,不僅外觀十分完整,保存完好,而且形狀特殊,是自己從來沒見過的物種,化石上生物的腿、眼睛和身體都非常巨大,李館長意識到這很有可能是一個重大發現,於是他自掏腰包,不惜高價把這塊化石買了下來。

李館長一回到館中,馬上叫來幾位得力助手前來幫忙,大家馬上緊湊有序地展開了研究工作。

通過使用化學元素自然放射性衰變的研究,他們得出結論,這塊化石中的蜘蛛是白堊紀時期的物種,根據其發現的過程,館中工作人員暫時命名其為「義縣巨型蜘蛛」,李館長當即開始撰寫發表了論文,描述這個新物種的外觀特性,以及各種生活習性。

可是,對於一個新物種的發現,若想得到全世界的公認,就需要請一位在國際上享有盛譽的專家,前來仔細研究,這也是為了科學的嚴謹性考慮,李館長思慮再三,決定試著邀請普魯教授,因為普魯教授不僅精通於蜘蛛物種的研究,還很有很高的鑑別水平,一切的偽造化石都逃不過他的雙眼。

當天晚上普魯教授就抵達了大連機場,李館長的助手們來到了機場迎接普魯教授,而李館長早已在館中準備了足夠大的場所,以供普魯教授做實驗分析,兩人見面後簡單地握手,就開始直奔主題了,普魯教授拿起這塊化石,仔仔細細地打量了一番,他覺得這塊化石很奇怪,首先來說,這種形狀的蜘蛛確實是他從未見過的,難道果真是新的物種?他看了一遍又一遍,直覺告訴他,這塊化石有問題。他稍加思索,緩緩地開口道:「我認為這塊化石很有可能是偽造的,現在我需要做實驗驗證我的猜想,辛苦李館長來幫助我一臂之力。」

兩人走進了臨時設的實驗室,開始了步驟繁瑣的實驗,期間普魯教授告訴李館長,一般來說,蜘蛛化石上的蜘蛛痕跡都應該有不同程度的變形,因為,化石就是存留在巖石中的生物遺蹟或者遺體,再加上蜘蛛本身為軟體動物,沒有堅固的外殼保護,在變為化石的過程中,勢必會受到擠壓,進而變形,又在千萬年間風吹日曬,本體很容易就化為青煙了。而這塊化石的痕跡,實在是太清楚了,很明顯是不懂蜘蛛化石的外行人所為,但是這塊石頭確實是古代石,所以李館長才買了回來。

普魯教授的實驗,使用了一種叫做「螢光顯微鏡成像技術」,可以鑑別到物體中含有的化學元素和生物物質,結果顯示這塊化石的表面有甲殼素(存在於蝦類中)的反應,而更過分的,則是化石周圍均有油漆反應,因此說明這塊化石,是偽造者使用小龍蝦比對,照著蝦殼的模樣刻畫上的,最後還塗了現代的油漆,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

真的假不了,假的真不得。科學面前,容不得這種投機取巧的化石販子,這些人的存在,損害的是化石的愛好者和專家們的利益,他們投機取巧,損人利己,必將被歷史洪流湮沒。

文瀾海潤工作室主編文秀才,本文撰寫:特約歷史撰稿人:晉小舟

相關焦點

  • 遼寧男子用小龍蝦冒充蜘蛛化石,科研人員買下後,宣布發現新物種
    今年年初,一篇發表在《地質學報》上的文章引起了廣泛關注,研究稱在我國遼寧發現了此前從未發現過的蜘蛛化石,它屬於一種巨大且古老的蜘蛛,被命名為「Mongolarachne chaoyangensis」。但是今年還沒過完,這個重大發現就成了「騙局」,所謂的蜘蛛竟然是被「動了手腳」的小龍蝦。這塊頗有爭議的化石,並非古生物學家發掘得來,而是從農民手中買下的,據出售化石的人所說,化石出自遼寧省錦州市西部的義縣,論文的發表者根據這塊化石得出了一系列結論,但是這些結論遭到了國內外其他研究者的質疑。
  • 小龍蝦冒充巨型蜘蛛化石,被博物館買了!竟然還發表了論文?
    近日網上曝出中國大型蜘蛛化石系小龍蝦造假的新聞事件,事件的緣由是這樣的:中國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從當地村民那裡購買了「蜘蛛」化石,該化石體積巨大,但是它的腿、眼睛和身體部分看起來十分奇怪,暫時沒有找到類似的蜘蛛物種存在,因此中國的科學家聲稱這是恐龍時代的新蜘蛛物種,並且給它命名了新的名字
  • 這件蜘蛛化石在高科技面前,露出了馬腳,它竟然是贗品
    而這塊新蜘蛛物種的化石由來,對李館長而言也很有「緣分」,這是他去錦州義縣參加一個考古會議時見到的,會議間隙,李館長去縣裡化石店中閒逛,忽然他發現了一塊特別奇特的化石,不僅外觀十分完整,保存完好,而且形狀特殊,是自己從來沒見過的物種,化石上生物的腿、眼睛和身體都非常巨大,李館長意識到這很有可能是一個重大發現,於是他自掏腰包,不惜高價把這塊化石買了下來。
  • 古生物學家揭示巨型蜘蛛化石騙局 實際上是小龍蝦
    Selden的「偵查」成果是發現一個大型蜘蛛實際上是被篡改的小龍蝦,揭露了這是個假化石。中國大連自然博物館的工作人員從當地人那裡購買了「蜘蛛」,然後發表了對該生物的描述。該論文稱其為一種名為Mongolarachne chaoyangensis新蜘蛛物種。化石不僅巨大,它的腿、眼睛和身體部分看起來也十分奇怪。
  • 巨型蜘蛛化石謎底被揭開 原來是一隻小龍蝦假冒的
    巨型蜘蛛化石謎底被揭開 原來是一隻小龍蝦假冒的  olivia chan • 2019-12-26 09:27:27
  • 巴西專家在南極發現新小龍蝦化石,距今約 7500 萬年
    華輿訊 據南美僑報網報導,來自巴西古生物學博物館等幾個機構的考古學家13日宣布,他們在對2016年南極考察中帶回的巖石標本進行研究後,發現了其中含有一種新型南極淡水小龍蝦的化石。南極發現新屬小龍蝦大陸央視新聞客戶端報導,據巴西古生物學博物館專家介紹,目前在世界各地考古中發現的淡水小龍蝦化石共分67屬,新發現的小龍蝦屬內沒有現存物種,而在南極大陸此前只發現了三個屬的小龍蝦化石,此次發現為南極大陸歷史上又增加了一個新屬小龍蝦。
  • 遼寧古盜鳥事件及古生物化石造假的屢禁不止
    事後該販子對汪筱林得意洋洋地說:「研究化石你是專家,要說造假我是專家。」 2019年在熱河生物群核心區的中國遼寧錦州市義縣,當地的化石尋寶者號稱發現了一塊引人注目的新化石。它可能是一個巨大的古代蜘蛛物種,但是科學界當時並不確定具體分類。
  • 高價收購貴州龍化石標本,專家鑑定:贗品
    12月21日,記者從貴州省寶玉石協會觀賞石專業委員會了解到,近日,某單位計劃合法收集部分古生物化石標本,在收集過程中,高價收集到一件精美的貴州龍化石,化石上的龍形象活靈活現,非常逼真。活靈活現的「貴州龍化石」因為太過逼真,反而引起了收集單位對標本真偽的懷疑,隨後將標本送到貴州省寶玉石協會觀賞石專業委員會進行真偽鑑定。經測量,該樣品長112釐米、寬62釐米。
  • 內蒙古發現罕見史前蜘蛛化石 極像鬼面蛛(圖)
    新出土的蜘蛛化石(左)和三年前出土的蜘蛛化石參考消息網1月23日報導 科學家三年前在中國令人驚訝地發現了一枚巨型史前蜘蛛化石,如今這個科學家小組又發現了一枚。於2011年在內蒙古道虎溝化石層發現的雌性蜘蛛化石保存非常完好,專家稱其屬於絡新婦蛛。英國《每日郵報》網站1月21日報導指出,最新發現的這枚大小類似的雄性蜘蛛化石令人嚴重質疑這一理論,因為其相對尺寸不符合絡新婦蛛。實際上,這些差異令研究人員非常困惑,他們提出一個名為Mongolarachne的新屬來描述這一生物。堪薩斯大學教授保羅·塞爾登是發現這兩枚蜘蛛化石的研究小組成員。
  • 中國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化石
    中國科學家發現1.25億年前兩性花化石或挑戰「被子植物白堊紀起源說」  光明日報錦州3月9日電(記者畢玉才)白堊紀才開始有被子植物,這是以往學界較通行的觀點,但遼寧西部一塊1.25億年前化石的發現,有可能將這一時間提前
  • 熱河生物群已發現30多種恐龍化石
    [摘要]熱河生物群中的恐龍,特別是帶羽毛的小型曾腳類恐龍,為鳥類起源和羽毛早期演化提供了翔實的化石證據。今年4月末,他在田頭發現了一塊又像石頭又像骨頭的東西,由此引出一處大型恐龍化石出露點。目前,化石發掘工作還在進行中。遼寧省古生物化石專家委員會恐龍化石專家周長付說,恐龍化石的發現地應屬義縣陸家屯層,距今約1.26億年,屬蜥腳類恐龍。這隻恐龍存活時,體長約15米,高約2米,肋骨約1.5米長,是目前為止遼寧省發現的最為完整的立體保存的大型蜥腳類恐龍化石。
  • 高價收購的爬行動物化石標本經鑑定為贗品
    12月21日,記者從貴州省寶玉石協會觀賞石專業委員會了解到,近日,某單位計劃合法收集部分古生物化石標本,在收集過程中,高價收集到一件精美的海生爬行動物化石
  • 村民發現罕見蜘蛛 我國文字記載最早的蜘蛛之一
    學術刊物《動物學雜誌》2005年的一篇學術文章《螲蟷及裡氏盤腹蛛(Cyclocosmia fricketti)在四川的新發現》中,也曾提及,螲蟷是我國文字記載最早的蜘蛛之一。記者注意到,這篇文章的作者之一,是來自湖北大學生命科學學院的昆蟲專家劉鳳想,劉鳳想也正是2000年四川蘆山裡氏盤腹蛛的發現者。
  • 內蒙古發現1.65億年前最大型史前蜘蛛化石(圖)
    北京時間4月21日消息,據國外媒體報導,美國堪薩斯大學古生物學家近日在中國內蒙古自治區境內發現了迄今最大型的史前蜘蛛化石。據古生物學家介紹,這一史前蜘蛛化石保存極為完好,蜘蛛大約生活於1.65億年前的侏羅紀時代,當時正是恐龍主宰地球的年代。目前,專家已經識別出這隻蜘蛛的確切屬類,甚至還可以辨別出這是一隻成年雌性蜘蛛。
  • 中國古生物學家發現新化石:一億年前的蜥蜴愛吃小龍蝦?
    蝲蛄又被稱為東北小龍蝦,原產中國東北等地,是風靡大江南北麻辣小龍蝦主角的近親。清修過程的矢部龍標本,其胃容物尚未暴露。 本文圖片均為受訪者提供11月19日,中國地質大學(北京)副教授邢立達領銜的中外科學家在北京宣布,他們在遼寧省建昌縣一個矢部龍蜥蜴化石中發現了罕見的胃容物標本——古蝲蛄,一億年前的「小龍蝦」,長約12釐米。
  • 美9歲男孩野外發現史前乳齒象牙齒化石
    發現乳牙化石的男孩史前乳齒象牙齒化石【環球網綜合報導】據美國《赫芬頓郵報》4月20日報導,美國密西根州一名9歲男孩在野外發現距今1萬年的史前乳齒象牙齒化石。據悉,2013年夏天,菲利普•斯託爾(Phillip Stoll)在小溪邊探險時,發現一塊外表怪異的石頭,長約8英寸(約20釐米),上面有6個峰狀尖齒。出於好奇,他將「怪石」帶回家中,檢測發現它並沒有磁性。隨後,菲爾普和家人諮詢了密西根州的專家。經專家鑑定,這塊「怪石」是乳齒象的牙齒化石,牙齒上表面從根部斷裂。乳齒象生活在約1萬年前的北美洲,是一種類似大象的史前生物。
  • 白堊紀的蜥蜴竟然喜歡吃小龍蝦,好吃嗎?
    白堊紀的蜥蜴竟然喜歡吃小龍蝦,好吃嗎?提到小龍蝦,吃貨們肯定都已經開始流口水啦!無論是麻辣的,十三香的,還是蒜蓉的,只要端上一盆小龍蝦,我分分鐘就能把它們消滅乾淨!喜歡吃小龍蝦可不只有我們智人,最近古生物學家發現的一具化石表明,距今1.2億年前的蜥蜴就已經在吃小龍蝦啦!
  • 四川發現罕見蜘蛛:會打洞,腹部似印章(圖)
    我國最早的辭書《爾雅》中就有相關記載,謂之蛈蜴,而裡氏盤腹蛛則是根據最早發現該類蜘蛛的國外命名翻譯而來。  學術刊物《動物學雜誌》2005年的一篇學術文章《螲蟷及裡氏盤腹蛛(Cyclocosmia fricketti)在四川的新發現》中,也曾提及,螲蟷是我國文字記載最早的蜘蛛之一。
  • 外國盜墓賊發現神秘「星盤」,開始被認為是贗品,其實它們很難得
    有意思的是,外國有一件文物本來是真品,卻差點兒被認定為贗品。這是件什麼樣的文物,又為什麼會被差點兒當作贗品呢?接下來,讓小編來為您揭秘。(本文所有圖片,全部來自網絡,感謝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權利,請聯繫本號作者刪除。
  • 四川一村民發現罕見蜘蛛 打算拿到市場上賣掉(圖)
    我國最早的辭書《爾雅》中就有相關記載,謂之蛈蜴,而裡氏盤腹蛛則是根據最早發現該類蜘蛛的國外命名翻譯而來。­  學術刊物《動物學雜誌》2005年的一篇學術文章《螲蟷及裡氏盤腹蛛(Cyclocosmia fricketti)在四川的新發現》中,也曾提及,螲蟷是我國文字記載最早的蜘蛛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