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比爾蓋茨:全球災難的最大風險不是核戰爭,而是傳染性病毒
比爾蓋茨回憶說:「小時候,我們最擔心的災難是「核戰爭」。當核襲擊到來時,我們會下樓,彎腰下來,把桶裡儲存的食物吃光」。「如今看來,全球災難的最大風險並不是「核戰爭」,而是「傳染性病毒」。當前新冠病毒仍然困擾著全世界,截止4月17日,在全球已累計造成209萬例感染,死亡超過14萬例。蓋茨基金會已為全球Covid-19救助行動提供了超過2.5億美元的資金。
-
核戰爭爆發之後的地球會是怎樣?
雖然透過科幻電影和小說,我們可以想像核冬天的地球會是什麼模樣,但最近美國一群氣候和環境科學家研究表明,如果爆發一場」區域性,小規模「核戰爭,全球溫度可下降2-3度,達到1000年以來最低值,降水量將下降9%,從而導致糧食產量嚴重縮減,引發饑荒。
-
專家警告:二氧化碳濃度破紀錄,已達330萬年以來極值!
專家警告說:由於全球變暖所導致的氣候環境惡化有持續加重的風險。到2025年,影響全球變暖和氣候變化的一個關鍵因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含量,預計將高於330萬年前上新世(pliocene epoch)時期3攝氏度左右。在上新世時期,地球要比今天更炎熱且冰蓋面積更小,海平面更高。
-
最高風險!「末日鍾」撥快20秒,到設立以來最接近世界末日點
這是「末日之鐘」設立以來的最高風險水平。《原子科學家公報》由研製世界上第一顆原子彈的美國科學家於1945年創辦。這家雜誌於1947年設立「末日之鐘」,由包括諾貝爾獎得主在內的科學家和政策專家負責調整,指針越靠近午夜,表明人類文明所面臨的威脅越大,旨在呼籲人們關注威脅人類文明的諸多重大問題。
-
一旦亞洲核戰爭爆發,全球數百枚核彈互砸,數千萬人口面臨毀滅
著名科學家霍金曾經說過,假如現階段人類爆發核戰爭的概率是百分之一的話,那麼在一百萬年後,當人類面臨生存危機時,爆發核戰爭的概率就會變成百分之百。不過,面對這個言論,一開始世界各國都沒有完全相信。然而,隨著國際局勢的越發複雜,全球都開始重新思考這番言論,甚至還有專家表示,僅從目前情況來看,或許用不了多久,核戰爭就可能在地球上爆發。畢竟僅在亞洲地區,就已經有兩個擁有核武器的國家處於衝突對峙狀態,甚至一度瀕臨準備開戰的邊緣,因此可以說,危機一直都圍繞在我們身邊。據了解,這兩個國家就是印度和巴基斯坦。
-
吳徵宇:冷戰史上最接近核戰爭邊緣的一場危機
摘要:1962年爆發的古巴飛彈危機,在冷戰史上具有重要意義。這場危機,是世界歷史上人類經歷的首次真正意義上的核戰爭危險,美蘇兩國乃至整個世界都切切實實地感覺到,人類正站在核戰爭的邊緣,及由此而造成的各種風險。
-
「溫斯頓」已致斐濟29人遇難 災後或爆發寨卡病毒
參考消息網2月24日報導 港媒稱,斐濟20日遭南半球有紀錄以來最強5級熱帶氣旋「溫斯頓」吹襲,至23日確認最少29人遇難,全國逾8400人無家可歸。據香港《明報》2月24日報導,風速高達每小時325公裡的溫斯頓吹襲當天帶來4層樓高巨浪,許多小島村落夷平。
-
時隔9年再次形成,國際組織發布嚴重警告,災難一旦爆發席捲全球
由此國際組織發布嚴重警告,這次災難一旦爆發將會席捲全球。拉尼娜現象是一種普通的自然現象,這種現象經常與厄爾尼諾現象交替出現,發生的頻率隨著近幾年全球氣候變暖有所降低。但是這種氣候一旦發生它的影響將會是全球性的,影響全球降水量氣溫氣候等。
-
如果爆發核戰爭,世界上哪些地方是安全的!愛因斯坦早就給出答案
如果爆發核戰爭,世界上哪些地方是安全的!愛因斯坦早就給出答案大家都知道,自從第二次世界大戰美國在日本投放了兩顆原子彈之後,世界各個國家基本上都開始對於與這一武器的研製與開發,從而也引發了大量有關於核武器的緊張局勢,比如朝鮮核危機,伊朗核危機等等,基本上核戰爭的陰霾自從二戰以後就一直籠罩在人類的頭上,未曾消散過。
-
科學家警告:美國東海平面加速上升,2200年全球海平面或上升10米
科學家對美國緬因州至阿拉斯加沿岸的32個監測站近51年水位觀測結果進行分析,發現海平面上升速度遠超歷年水平,呈明顯上升趨勢。科學家警告稱,這對紐約、休斯頓等低海拔城市來說意味著災難的降臨……VIMS 2019年報告單顯示,在美國東、西海岸的32個監測站中有27個海平面上升,其中25個站點的水位上升速度高於2018年。
-
全球氣候變暖趨勢持續 氣候風險不斷上升
2018年的全球平均溫度比工業化前水平高1.0℃左右,位於有現代觀測記錄以來第四位;2018年是有記錄以來全球海洋熱含量最高的一年,海平面持續上升,南極和北極海冰範圍遠低於平均值;全球天氣、氣候災害帶來的損失在自然災害造成經濟損失的90%以上,發生次數為1980年以來最多。全球氣候變化對自然生態系統和經濟社會的影響正在日益凸顯,全球氣候風險持續上升。
-
「冷戰」會否再次爆發?今日的俄羅斯已不是昨天的蘇聯
這是自冷戰時期即西方與前蘇聯關係最為嚴峻的時期以來規模最大的外交官驅逐行動。目前,人們擔心俄羅斯與西方之間或將發生嚴重的外交危機,關係跌至冰點,甚至有人懷疑將再次爆發冷戰。何為冷戰?「冷戰」指1945年至1989年間,美國與蘇聯之間相互對峙的緊張局面。
-
美國有一個「末日時鐘」,午夜24時象徵核戰爆發,近年來不斷逼近
在美國有一個標誌世界末日的「末日時鐘」,它自設定以來,就一直警示著世界距離毀滅的時間,它可隨著當下局勢進行回撥與快撥,以此來警示人們對核戰爭爆發的危機,而此前科學家們首次將全球變暖的危險和核威脅並列,值得人們深思。
-
何種因素會導致人類滅絕:核戰爭、流行病、人工智慧
目前,研究人員對這些風險稱為「生存風險」: 核戰爭 生存風險不同於我們可能認為的常規危險或者威脅。用典型的術語來說,風險應該是由危險、脆弱和暴露組成,對於人類生存風險而言,人們可以想像到小行星碰撞地球的災難事件,在該災難中風險本身是小行星,人類是非常脆弱,易遭受攻擊的對象。 以核戰爭為例,歷史和流行文化已將核戰爭作為人類最大潛在風險之一,而且該觀點是深刻銘記在人類腦海之中。
-
如果核戰爭爆發 躲在深約2米的地窖能逃過一劫嗎?關鍵因素很重要
當天,在有關核戰爭的問題上,普京表示,全世界已經低估了核戰爭爆發的風險,而且核武器使用的門檻也越來越低。根據俄羅斯社會輿論基金的調查結果顯示,目前俄羅斯國內有36%的民眾擔心全球核戰爭爆發。 去年8月,美國《國家利益》雜誌還發表文章稱,全球某地有偶然發生核戰爭的可能性,這場戰爭介於美俄兩國之間。
-
局部核戰爭也會引發世界大災難(圖)
據報導,最新研究結果顯示,地區性核戰爭不僅會對當事各國造成毀滅性打擊,而且核彈爆炸所引發的災難性後果至少將籠罩整個地球10年之久。 研究人員4月7日在發表於美國《國家科學院院刊》網站上的一篇論文中警告說,即便是範圍有限的衝突,核武爆炸後會將大量煤塵物質掀到大氣層中,在人口密集地區的上空形成臭氧洞。南極地區上空的一個臭氧洞多年來就讓科學家憂心不已,它使太陽的有害紫外線輻射得以到達地球表面,有人曾提議通過化學手段來幫助消除那個臭氧洞,但這一提議遭到拒絕。
-
全球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54.4攝氏度
上周日,在美國加州死亡谷,一個自動測量系統報告了全球有記錄以來的最高溫——54.4攝氏度。美國國家氣象局在一份聲明中說,該溫度記錄於下午3點41分,在公園遊客中心附近的爐溪。該聲明中說,測量是初步的,尚未正式形成報告。
-
南極末日冰川正加速融化,或致全球海平面上升3米!
但從19世紀中葉開始,由於工業革命後人類燃燒化石燃料向大氣中排放溫室氣體,地球海平面也隨著冰蓋冰川融化及海水升溫不斷膨脹,目前已較工業革命前升高了20釐米。而自1990年以來,海平面上升速度更是比以前幾乎翻了一番。
-
南極末日冰川正加速融化,或致全球海平面上升3米!
如果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地球海平面將上升61米,絕大多數沿海地區都將被淹沒,這是我們經常聽到的警告。然而這個警告實際沒多大意義,因為南極冰蓋全部融化在我們可以看見的將來,是幾乎不可能的事情。然而我們並不能掉以輕心,因為一項最新的科學研究警告,世界末日冰川——南極的思韋茨冰川正在加速融化,有可能導致地球海平面上升3米之巨,這足以淹沒像上海、東京、曼谷、雅加達等沿海大城市的大部分區域,導致巨大的災難和經濟損失。這項研究來自國際思韋茨冰川合作組織(ITGC),由美國和英國科學家組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