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盤點| 藍鯨1號、海上風電、潮汐發電站……「大國重器」中那些不...
一路上,這些「大國重器」不斷刷新著世界的認知↓↓↓重器:海上大力士——「振華30」輪自航式全迴轉起重船體長:超過297米身寬:58米排水量:近25萬噸旋轉角度:360度最牛實力:排水量超過了全世界所有現役航空母艦。臂力最多能吊起1.2萬噸重物,相當於60架波音747客機的重量。
-
中國造出37層樓高海上巨無霸,鑽井深度超全球最深海溝...
習近平總書記在2018新年賀詞中提到了十項科技創新和重大工程,其中就有首次海域可燃冰試採成功,可燃冰項目美國還在研究,日本也在去年五月份宣布基本開採成功,而中國這次領跑可燃冰開採,的確是歷史性的突破,能夠把可燃冰開採出來,全靠這個超深水鑽井平臺「藍鯨1號」,這可是全球最大的海上鑽井平臺。
-
世界最大最深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三大厲害之處是哪些?
什麼是藍鯨1號?是中國研製成功的世界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鑽井平臺「藍鯨一號」,是中國人創造的一項排名世界第一的大國神器。依靠核心技術,中國建造的能夠在極地惡劣海域使用的半潛式鑽井平臺、「藍鯨1號」「藍鯨2號」等大國重器都相繼問世。「藍鯨1號」的國產化率達到40%,而「藍鯨2號」則提升到了60%,中國已成功躋身全球深水海工裝備領域第一梯隊。
-
40000噸國產海上巨無霸面世,能抵抗16級颱風,代表世界最高水平
由此可見石油的重要性,但是石油作為一種不可再生資源,是經過漫長的生物沉積演化形成,因此,經過上千年的沉積,石油的開採也就變得非常困難,在早期由於我國技術和設備遠遠落後於西方國家,因此,我國的石油鑽井技術只能依靠其他國援助。如今隨著我國科技的發展,我國的石油鑽井技術取得了重大突破。
-
中國建全球最大海上鑽井平臺 「藍鯨1號」有37層樓高(圖)
藍鯨是迄今為止地球上最大的生物。當它在海洋中遨遊,就好像一座小島漂浮而至,蔚為壯觀。而你知道,人類用鋼鐵搭建的海上藍鯨長什麼樣嗎?1號」,全世界最大、鑽井深度最深的海上鑽井平臺。它是全世界作業深度和鑽井深度最深的半潛式海上鑽井平臺。交付之前,中集來福士的項目負責人柯俊要接受業主中石油的檢查。 今天業主要看的是藍鯨1號最核心的鑽井系統。為了能近距離的看清楚這些部件,大家要爬上這個距離甲板將近四十米高的平臺。也只有在這裡,雙鑽塔系統才能露出真面目,這是藍鯨1號與其他鑽井平臺相比最牛的地方。
-
親密接觸「藍鯨1號」 世界上最厲害的鑽井平臺在中國![組圖]
正因為如此,我國今年5月在南海神狐海域首次試採可燃冰的成功,讓全世界的目光都聚焦到了承擔開採任務的「藍鯨1號」鑽井平臺身上。12月14日上午,「聚焦新舊動能轉換——第十三屆中國網絡媒體山東行」採訪團來到位於煙臺的中集來福士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近距離參觀「藍鯨1號」,聽建造者們講講這座「開採神器」背後的奧秘。
-
中國兩座藍鯨有多強大?核心技術領先全球,堪稱海上「定海神針」
為此也成為各個國家開採石油的方向之一,在這一過程中就需要海上鑽井平臺的幫助。據悉中國擁有兩座大型海上鑽井平臺,分別是「藍鯨1號」和「藍鯨2號」,前者在2017年交付海洋勘探部門,長度達到117米,寬度在92米左右。最大作業深度可達到3600多米,最大鑽井深度為15000多米,而且採用液壓雙鑽塔以及領先全球的DP3閉環動力管理系統。
-
世界最大最深海上鑽井平臺,藍鯨2號三大厲害之處,體現在哪裡呢
今天我們要為大家介紹的是世界上最大最深的一個海上鑽井平臺,也就是我國製造的藍鯨二號,根據專家介紹,這一平臺有三大厲害之處,究竟體現在哪裡呢?其實早在藍鯨二號之前,我國還曾經研製過一款藍鯨一號海上鑽井平臺,這一平臺採用了雙鑽塔系統的設計
-
藍鯨二號鑽進海底15000米深處,中國海底探測成為世界第一
因為成功開採可燃冰,大家知道我國的海上鑽井平臺——藍鯨一號,今天,他的「哥哥」,全世界最大的海上鑽井平臺——藍鯨二號,也來了。做為全球最大的海上鑽井平臺,必有它的獨門絕技,藍鯨二號又有什麼樣的獨門絕技呢?
-
科拉鑽井已經不是世界最深鑽井,我國鑽井平臺鑽深已能超它數千米
其實2008年卡達的阿肖辛油井已經深達12,289米,2011年的時候俄羅斯在庫頁島的Odoptu OP-11油井鑽出了12,345米的深度,都比科拉超深鑽井的深度更深。科拉超深鑽井實際上是美俄之間進行科技競賽的一種產物,在冷戰期間,這兩國都想在每個科技領域都壓倒對方,因此卯足了勁兒比賽各自的科技能力,科拉超深鑽井就是在這種情況下產生的,鑽這個深井的目的也並非為了勘探石油以及某些礦藏,而是為了研究地球地殼的構成、地層的分界以及包含在地層中的一些信息,前蘇聯及俄羅斯的相關部門對從中取出的土壤和巖石巖心進行了很長時間的研究
-
中國最強海上鑽井平臺開建!超級人工島
就在中國「海洋石油981」平臺再度開赴南海進行勘探作業的同時,中國最強海上石油平臺「海洋石油982」也曝出已經開建的消息。深圳衛視援引央視新聞的報導稱,「海洋石油982」半潛式鑽井平臺堪稱以模塊化連接起來的超大型海上人工島,可以海島或島嶼群為依託,拼接成總長2400米-3200米的主體平臺,將碼頭、浮動船塢、停機坪以及機場跑道等設施融為一體。
-
中國這款裝備排水量超世界所有航母 可拎60架波音
一路上,這些「大國重器」不斷刷新著世界的認知↓↓↓重器:海上大力士——「振華30」輪自航式全迴轉起重船體長:超過297米身寬:58米排水量:近25萬噸旋轉角度:360度最牛實力:排水量超過了全世界所有現役航空母艦。臂力最多能吊起1.2萬噸重物,相當於60架波音747客機的重量。甲板面積相當於2.5個標準足球場。
-
全球最大海上風電巨無霸定樁臺灣 海上風電競爭加速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繼上周推出目前全球最大的海上風電機組SG 14-222DD後,西門子歌美颯5月26日正式宣布該14兆瓦巨無霸機型首先用於中國臺灣即將建設的300兆瓦海龍2號項目。同時,西門子歌美颯宣布美國最大的海上風電項目CVOW將安裝該最新款機型,有條件合同總計2640MW。
-
中國成功在海上試採可燃冰,是否代替煤炭???
當時雖然他們成功開採產氣,但6天之後,由於泥沙堵住了鑽井通道,他們的試採被迫停止,最終他們從可燃冰中提取了12萬方的天然氣。 根據外媒的報導,就在今年5月4日,日本人重新開始了第二次嘗試,並於當日再次成功產氣。但這次嘗試在5月15日再次被迫中斷,原因同樣是鑽井通道一直有泥沙灌入,不斷幹擾開採工作。
-
大洋工跡——海上石油鑽井平臺
,任巨浪滔天,它巍然不動,它就是人工奇蹟——海上石油鑽井平臺。每一座海上石油鑽井平臺需要花費3-5年進行建造,耗費幾十億元,目前全球有一百餘座鑽井平臺在全球海洋工作,晝夜不停地開採海底石油資源。這些高達23層樓的海上城市依靠著海面下近1.5萬噸浮力漂浮,穩定靠著海底樁基、泊鏈、碎石基床來穩定,更先進的平臺自帶動力系統,可以靠著自身動力保持平衡。
-
從《厲害了,我的國》看中國的「天頂星科技」
這幾天,除了風風火火的《紅海行動》,顯示我大國之威外,一部大型新聞紀錄片將登陸全國的電影院,這就是《厲害了,我的國》。2018年2月6日,中國商用飛機有限責任公司宣布2021年將交付首架C919單通道客機。C919,是中國第一款符合國際標準,具有自主智慧財產權的大型噴氣式民用飛機,在2017年5月5日成功首飛。這一型號的飛機總長38米,翼展20米,標準航程4075公裡,最大5555公裡,其經濟壽命飛行可達9萬小時。目前中國商飛已經接到了600架的訂單,很快,我們就可以乘坐自己的飛機旅行了。
-
中國今年將首次從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技術完全自主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院長李洪3月2日說,我國將於今年首次從海上發射運載火箭。 現在各航天大國都將自己主要的衛星發射場建在儘可能靠南的地方。像美國的卡納維拉爾角發射場位於北緯28°;我國的西昌發射場也位於北緯28°,而新建的文昌發射場位於北緯19°;最理想的陸上發射場是歐洲航天局法屬蓋亞那的庫魯發射場,它恰好位於赤道附近,只有北緯5°。 從海上發射還可以根據衛星軌道的要求選擇最適宜的發射位置。
-
中國火箭海上發射指日可待,明年或可向國際商業用戶提供服務
在近日舉行的第二屆中國航天高峰論壇上,中國航天科技集團公司一位負責人表示,長徵火箭海上發射關鍵技術試驗將很快進行,預計2018年就可以面向國際商業用戶提供海上發射服務。這就意味著,蔚藍的海洋很快將成為中國運載火箭新的起飛點,長徵火箭將從那裡直上九天,奔向深邃的太空。
-
中國30萬噸「海上巨無霸」,是世界最大航母的3倍,難以置信
同時它們完全可以稱得上是海上的巨無霸,不過小編今天要介紹的這種船,它竟然比航母的噸位都要重。這種船就是浮船塢,它由塢牆和塢底構成。牆和底部都是箱型構造,在此基礎上把牆和底分成很多密封的小格艙。大家也叫它工程船舶,在上面,可以維修船隻和建造船隻。除此之外,它還可以進行打撈作業,或者運送一些沒辦法通過淺水區的深水船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