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明華等:四川盆地西北部超深層碳酸鹽巖孔縫帶地震檢測

2021-01-21 天然氣工業


徐明華1 付建元1 楊   迅2

劉俊海1 王宇峰2

1. 中國石油川慶鑽探工程有限公司地質勘探開發研究院

2. 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川西北氣礦

摘 要    近年來,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區(以下簡稱川西北地區)在超深層海相碳酸鹽巖氣藏勘探方面取得了突破,多個構造在中二疊統茅口組三段(以下簡稱茅三段)獲得高產氣流並證實裂縫是天然氣高產的主要控制因素,但是常規地震處理對裂縫識別能力差、預測效果不佳。為此,以川西北地區九龍山構造為例,在歸納總結茅三段儲層特徵的基礎上,分析已鑽井茅三段儲層的地震響應特徵;再通過對原始疊前道集優化處理和頻譜恢復高分辨處理提高地震資料解析度,同時保持裂縫孔洞發育的地震微弱信號;進而採用照明對稱體、分頻混沌體、導向似然體等疊後地震屬性處理技術開展裂縫檢測,最後通過三色融合技術預測茅三段縫洞體的平面展布特徵。研究結果表明:①川西北地區茅三段超深層碳酸鹽巖儲層主要為巖溶裂縫型儲層,構造裂縫及溶蝕孔縫發育,易形成較大規模的裂縫發育帶;②該區超深層原始地震資料主頻介於25 ~ 30 Hz,對裂縫帶響應不明顯,採用疊前道集優化處理技術和頻譜恢復技術組合,可以保護裂縫帶的微弱信號,使地震資料主頻達到45 Hz,有效地提升了地震資料的頻譜,地質現象表現明顯;③採用照明對稱體、導向似然體、分頻混沌體可以從不同角度反映地震資料表達的地質信息,三色融合技術能較好地反映茅三段碳酸鹽巖斷裂發育帶、巖溶孔縫發育帶。結論認為,地震預測裂縫成果與鑽井、測井、測試等成果匹配良好,為該區天然氣開發井的部署與調整提供了依據。

關鍵詞   四川盆地西北部 中二疊世 超深層 巖溶裂縫儲集層 裂縫檢測 頻譜恢復 照明對稱體 分頻混沌體 導向似然體

0 引言

四川盆地西北部地區(以下簡稱川西北地區)中二疊統茅口組埋深超過5 000 m,屬於超深層碳酸鹽巖沉積。近年來,以中二疊統海相碳酸鹽巖儲層為目標的天然氣勘探取得了重要進展,九龍山、雙魚石等構造多口井在茅口組相繼獲得高產氣流,但是單井測試產量差異巨大,如L16 井茅口組測試日產氣量為252×104 m3,L004-X1 井茅口組測試日產氣量為112×104 m3,L4 井茅口組測試日產氣量為21×104 m3,而處於構造較高位置的LT1 井茅口組測井解釋無儲層(未測試)。造成上述現象的主要原因是風化剝蝕作用改造後巖溶儲層中裂縫發育程度不同,裂縫是天然氣高產的控制因素[1-4]。由於地層埋深大,常規地震資料對裂縫信息反映不明顯,嚴重製約了地震技術對裂縫的精細描述,前期多輪次研究成果矛盾較大,鑽井失誤較多。為此,筆者以川西北地區九龍山構造為例,在歸納總結茅口組儲層特徵的基礎上,分析了已鑽井儲層的地震響應特徵,從疊前道集入手,優化處理提高地震資料解析度,對高解析度資料開展了疊後分頻混沌體、照明對稱體、導向似然體等3 種屬性研究,通過三色融合預測茅口組三段(以下簡稱茅三段)裂縫、溶蝕孔縫發育帶,以期為天然氣開發井部署與調整提供依據。

1 儲層特徵

四川盆地西北地區茅口組地層自下而上可劃分為四段,茅一段和茅二段均以深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巖為主,含有生物碎屑、燧石等,基本無產層;茅三段為淺灰—灰白色生物碎屑灰巖、豹斑灰巖夾白雲巖,局部為深灰色泥晶生物碎屑灰巖,溶蝕孔縫發育,該層是區域性產氣層段;茅四段以矽質頁巖、泥晶灰巖為主,大部分受到剝蝕,殘留較薄[5]。茅三段儲層巖性以粗—中晶雲巖、細晶含灰質雲巖及亮晶生屑灰巖為主,儲集空間以晶間孔和裂縫為主(圖1),平均孔隙度約為3%,屬於低/ 特低孔、特低滲儲層,可進一步細分為晶粒(細晶、中晶、粗晶及馬鞍狀)白雲巖形成的孔隙型儲層和生屑灰巖形成的裂縫型儲層。其中,裂縫型儲層的裂縫發育密集,主要以構造縫為主,溶蝕縫和縫合線發育較差。裂縫組合特徵主要為斜交縫和網狀縫,裂縫發育與地層深度關係不明顯,受多期區域構造運動強烈影響,裂縫節理產狀與區域主構造應力方向一致性較好,指示茅口組地層經歷早期構造擠壓抬升、後期伸展鬆弛過程中,地層沿層理和劈理溶蝕形成現今廣泛發育裂縫型儲層[4-9]。

九龍山構造位於四川盆地北部,呈NE 向延伸[4]。該構造有6 口井鑽遇茅三段,測試4 口,獲氣井3 口,獲氣井成功率為75% ;2 口井因測井解釋無儲層未測試(表1)。從表1 茅三段儲層的統計數據看,各井的儲層厚度差別大,測試產量差別也大;儲層孔隙度介於2.6% ~ 3.2%,平均值為3.1% ;巖心及成像測井反映產量高的L16、L004-X1、L104 井構造裂縫及溶蝕孔縫發育,未測試的LT1、L17 井儲層及裂縫不發育。總體上,儲層越厚,裂縫和溶蝕孔縫發育,氣井產量越高。

表1 茅三段儲層及測試表

2 超深層碳酸鹽巖裂縫檢測

2.1 裂縫檢測技術思路

九龍山構造茅三段常規地震資料主頻介於25 ~ 30 Hz,對裂縫響應不明顯,反射基本無異常,疊後裂縫檢測屬性對裂縫不響應,影響了該構造茅口組的勘探開發進展[10]。為此,筆者裂縫檢測研究從疊前資料入手,首先將經過疊前時間偏移處理的共接收點(CRP)道集進行優化處理,保留裂縫響應的微弱信號,開展高頻地震信號恢復,提高地震資料解析度;再基於高解析度資料開展裂縫檢測方法試驗。對比分析結果表明,照明對稱體、分頻混沌體、導向似然體對儲層裂縫(洞)體反映特徵明顯;再通過多屬性融合,形成儲層裂縫(洞)體綜合預測成果,落實儲層裂縫(洞)分布特徵;在優選的3 種屬性檢測結果上開展屬性融合,得到綜合反映縫洞體發育的預測平面分布圖,以指導井位部署[11-14]。

2.2 地震資料高頻信號恢復

原始CRP 道集保留了地震資料豐富的信息。圖2 為過L16 井、LT1 井的原始CRP 道集剖面,原始道集存在道集不平、異常斜幹擾,經過道集進行優化處理後,同相軸拉平,斜反射減少,剖面信噪比明顯提高,並保留了L16 井吳家坪組底部(茅口組頂部)的細微反射特徵。經過疊加的地震剖面如圖3-a 所示,剖面特徵解析度明顯提高,茅口組頂部反射保留了道集上異常特徵。但仍很難觀察到裂縫體的響應,需要進一步對資料作高頻恢復處理。

圖3 連井優化道集疊加與頻譜恢復高解析度剖面對比圖
頻譜恢復技術由美國著名地球物理學家CastagnaJ 教授等基於全新的、開創性的地震信號理論研發而成[15]。時間域內的脈衝對(地層單元頂底面)在頻率域的反射係數譜具有周期性,振蕩周期是地層厚度的確定性函數,在地震信號品質最好的主頻段內也包含有薄層的反射係數譜的信息,利用這一性質可以對薄層反射記錄進行同步耦合尋優擬合,求得薄層厚度和反射係數,從而提高地震資料解析度。頻譜恢復技術採用先驗信息,通過分頻方法,來獲取局部頻譜信息,獨立逐道計算恢復原始數據的高頻成分,不做道間相關,進而可產生高解析度地震數據體。頻譜恢復技術的最大優勢之一是利用地震信號中信噪比最高的主頻部分預測高頻成分,而非簡單的對原始地震信號中高頻組分進行加強,從而避免了高頻噪音對薄層信息的壓制與幹擾[15]。圖3-b 為經頻譜恢復技術處理後的高解析度剖面,剖面相位與原始剖面保持一致,波形解析度明顯提高。圖4 為不同流程下地震資料的頻譜對比,圖4 中黑色線為九龍山構造原始地震資料主頻為28 Hz,頻寬介於15 ~ 50 Hz,頻帶較窄,儲層、小斷層、微溶洞帶識別困難;圖4 中紅色線為道集優化後疊加資料頻譜曲線,低頻恢復,高頻資料得到保留;圖4 中藍色曲線為頻譜恢復高分辨地震資料頻譜,主頻約45 Hz,頻寬介於5 ~ 80 Hz,低頻保持一致,高頻能量得到恢復,振幅強弱關係合理,橫向振幅變化自然,對各類地質現象表現更為明顯。

實鑽中L16 井、L004-X1 井區裂縫發育,在圖3-b 中茅口組頂部反射變弱,下部出現弱反射,對比標定分析認為,茅口組頂部裂縫、溶蝕孔縫發育的地震響應模式為頂變弱下伴弱反射,而LT1 井區裂縫不發育,其地震反射特徵為頂強下空白反射,從道集到剖面上特徵一致。

2.3 疊後地震裂縫檢測方法

不同地震屬性反映不同的地質信息,筆者進行對比研究了多種屬性的裂縫檢測,最終優選出3 種地震屬性從不同的角度對裂縫、溶蝕孔縫帶發育特徵進行描述。

2.3.1 分頻混沌體

混沌體可以用來進行斷層、溶蝕帶成像,對地震雜亂特徵進行分類,同時混沌體可以反映一些特殊地質體邊界特徵,比如反映鹽膏侵入、礁灘構造、河道充填等邊界特徵。地震數據體中的混沌信號是測量缺少傾角和方位角組織結構的一種估計方法,用來將雜亂的信號特徵進行分類;混沌體屬性值介於0 ~ 1.0 ;X、Y、Z 方向上的間隔是用來計算地震數據雜亂程度的窗口大小,其值越大,結果越平滑。圖5 為過L004-X1 井—L16 井—L4 井—LT1 井的連井高分辨分頻混沌體屬性剖面。L004-X1 井、L16 井茅三段分頻混沌體屬性剖面高值異常明顯,該段巖心裂縫、溶蝕孔縫發育;L4 井茅三段分頻混沌體屬性剖面相對發育,附近有高值邊界異常;LT1 井茅三段分頻混沌體屬性剖面沒有高值異常,該段巖心裂縫不發育,但該井在棲霞組二段測試日產氣量達106×104 m3,分頻混沌體屬性剖面顯示測試段為高值區。

圖5 過L004-X1 井—L16 井—L4 井—LT1 井

分頻混沌體屬性剖面圖

2.3.2 3D 照明對稱體

基於照明技術的對稱性是近年來發展起來的一項地震裂縫發育帶檢測技術,對稱性用來度量地震數據的雜亂程度,使用高階統計量方法分析地震信號樣點分布概率的不對稱程度可以作為識別斷層、裂縫、河道及其他地質特徵的工具。3D 照明對稱體是在對稱性基礎上,將原始屬性中不連續、不規則的斷層面進行組合和連接,使斷層面更符合地質規律,同時可消除採集腳印的影響,提高分辨能力。圖6 為過L004-X1 井—L16 井—L4 井—LT1 井的連井高分辨照明對稱體屬性剖面圖,圖中可見L004-X1 井、L16 井、L4 井茅三段位於最有利的異常發育帶,顯示茅三段裂縫發育帶,LT1 井茅三段裂縫不發育,預測剖面無高值異常區。高分辨照明對稱體屬性預測與實鑽井裂縫發育情況吻合較好。

圖6 過L004-X1 井—L16 井—L4 井—LT1 井

照明對稱體屬性剖面圖

2.3.3 導向似然體

似然性是一種準確預測和精細刻畫斷層的地震不連續性屬性,其原理是預測相鄰道平均能量相干差異,相干值範圍介於0 ~ 1.0,該屬性主要用於捕獲和精細刻畫感興趣區域的大斷裂和裂縫,用相干算法掃描斷層傾角識別斷裂最大似然,具有強大的小斷裂探測功能,可以在水平切片和縱向剖面上刻畫出非常清晰的斷裂,結合裂縫密度、連通性等分析,以實現斷裂系統的探測[16]。圖7 為L004-X1 井—L16 井—L4 井—LT1 井的連井高分辨導向似然體屬性剖面圖,圖7 中可見L004-X1 井、L16 井附近茅三段發育小斷層,L4 井茅三段周邊也有小斷裂,LT1 井茅三段異常不明顯,但該棲霞組二段發育小斷層,與井的情況比較吻合,檢測效果較好。

圖7 L004-X1 井—L16 井—L4 井—LT1 井

導向似然體屬性剖面圖

3 九龍山構造茅三段孔(洞)縫體預測

九龍山構造鑽井揭示茅三段儲層段主要發育在茅口組頂面向下50 m 的範圍內,為此,提取茅口組頂面向下20 ms 時窗內的屬性平均值來反映地震屬性變化。圖8-a 為茅三段儲層段對稱體屬性平均值,紅色高值反映斷裂發育帶,綠色反映微裂縫發育帶;圖8-b 為茅三段儲層段導向似然體屬性平均值,紅色高值反映斷裂發育,綠色反映斷裂附附近的伴生微裂縫發育帶;圖8-c 為茅三段儲層段混沌體屬性平均值,紅色高值反映大斷裂及溶蝕帶發育帶,綠色反映微裂縫伴生的溶蝕帶。

平面分布圖

通過三色融合技術將3 種屬性進行綜合分析,圖9 為3 種屬性融合圖。從圖9 中可得到:①九龍山構造斷裂以近東西向和近南北向為主,構造頂部裂縫發育較差,向構造轉折部位裂縫更發育;②斷裂帶上伴生大量溶蝕帶,在圖9 中為深紫色的圓弧形異常體;③溶蝕帶周邊發育大量的微細斷裂帶,多呈放射狀。在九龍山構造氣水界面之上具有開發價值的是具有一定延伸範圍的斷裂且伴生溶蝕孔縫帶,如已證實的L16 井—L4 井—L004-X1 井一帶;孤立的溶蝕帶或者微小斷裂帶工業價值小;溝通低部位的斷裂帶產水概率大,如L104 井位於南北向的斷裂帶溶蝕帶上,儲層較發育,但測試產水。該裂縫預測成果與已鑽井巖心資料、測井解釋結論、試氣成果一致。新完鑽LT2 在茅三段井漏明顯,顯示出該段裂縫發育,與預測結果吻合;而根據成果調整部署的L004-3 井在茅三段井漏明顯,測井解釋裂縫發育。表明針對茅三段巖溶裂縫型儲層的裂縫預測技術思路可行、方法可靠、結果可信,為九龍山構造超深層碳酸鹽巖井位部署提供了科學依據。

4 結論

1)川西北地區茅三段超深層碳酸鹽巖儲層主要為巖溶裂縫型儲層,構造裂縫及溶蝕孔縫發育,易形成較大規模的裂縫發育帶,是該地區勘探開發的重要領域。2)川西北地區超深層原始地震資料主頻介於25 ~ 30 Hz,對裂縫帶響應不明顯,但採用疊前道集優化處理技術和頻譜恢復技術組合,可以保護裂縫帶的微弱信號,使地震資料主頻達到45 Hz,有效地提升地震資料的頻譜,振幅強弱關係合理,橫向振幅變化自然,地質現象表現更為明顯。3)採用的照明對稱體、導向似然體、分頻混沌體能從不同角度反映地震資料表達的地質信息,裂縫檢測結果與鑽井巖心資料、測井解釋結論、測試資料成果匹配良好,通過3 種屬性的三色融合,能較好地反映九龍山構造茅三段碳酸鹽巖斷裂發育帶、巖溶孔縫發育帶,為開發井部署提供可靠的依據。


編 輯 陳古明

論文原載於《天然氣工業》2019年第11期

基金項目:中國石油西南油氣田公司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項目「川西地區茅口組儲層特徵研究及勘探目標優選」(編號:20190301-07)。

作者簡介:徐明華,1973 年生,高級工程師,博士;主要從事地震勘探方法與應用研究工作。地址:(610051)四川省成都市成華區建設北路1 段83 號。ORCID: 0000-0002-7501-1121。

E-mail: xumh_sc@cnpc.com.cn



點擊閱讀原文,連結到《天然氣工業》官網 

相關焦點

  • 趙路子等:深層複雜地質構造帶地震勘探關鍵技術 ——以四川盆地龍門山斷褶帶北段為例
    運用上述配套技術,新發現川西北部地區1 223 km2 大型構造—巖性複合圈閉,雙魚石—江油地區整體處於構造高帶,雙魚石以南地區棲霞組臺緣帶白雲巖儲層連片發育。結論認為,該配套技術較好地解決了該區複雜構造帶圈閉落實和薄儲層預測等難題,明確了勘探方向,為井位部署提供了技術支撐,加快了深層海相碳酸鹽巖氣藏勘探開發示範工程的建設步伐。
  • 四川盆地二疊系火成巖天然氣分布
    ,四川江油 621709)摘要:基於露頭、地震、測井和鑽井資料分析,結合勘探實踐成果,對四川盆地二疊系火成巖特徵、分布、儲集性能及含氣性進行研究。圖10表4參13關鍵詞:四川盆地;上二疊統;茅口組;火成巖;火山熔巖;火山碎屑巖;儲集性;含氣性;天然氣藏1 地質勘探概況 發生於二疊紀的伸展構造運動是一次影響廣泛的構造運動,在中國西南地區以大規模基性、超基性巖漿噴發為標誌。
  • 前沿研究丨陸上超深層油氣勘探理論進展與關鍵技術
    隨著理論發展和技術進步,全球油氣勘探有向深層(4500~6000 m)、超深層(>6000 m)進軍的趨勢,深層發現了越來越多的油氣田。2008年以來,超深層油氣產量大幅度增加。超深層油氣勘探潛力巨大。全球範圍內,超深層油氣最富集的六大盆地為:墨西哥灣盆地、塔裡木盆地、南加勒比海盆地、阿拉伯盆地、桑託斯盆地及四川盆地。
  • 超深層重磁電震勘探技術研究獲重要進展
    隨著油氣勘探技術的發展,超深含鹽前陸衝斷帶油氣地質理論、超深縫洞型海相碳酸鹽巖油氣地質理論、山前帶超深高溫高壓低孔砂巖氣藏勘探技術、臺盆區超深縫洞型碳酸鹽巖油氣勘探技術等,有利推動了我國深層油氣勘探開發。  作為中石油找油找氣主力軍,東方物探始終堅持以找油找氣為己任,按照集團公司總體部署,充分發揮綜合一體化技術優勢,積極參與國家實施的「深地」科技戰略。
  • 攻克超深層海相油氣勘探難題
    向超深層海相要油氣    回顧元壩地區50餘年的勘探歷程,它曾是一塊被啃剩的「硬骨頭」。    元壩地處四川盆地東北部,大巴山和米蒼山的南邊。「無構造背景,成藏條件複雜。」在一份份上世紀的元壩地區油氣勘探資料上,記載著這樣的評語。
  • 普光氣田新類型儲藏--四川盆地海相飛仙關組的沉積特徵和模式
    關鍵詞 四川盆地;普光氣田;飛仙關組;碳酸鹽巖;斜坡帶;沉積模式1 概 況 四川盆地普光氣田下三疊統飛仙關組主要為一套臺地邊緣高能鮞灘沉積(圖1,圖2),前人的大量研究主要集中在殘餘鮞粒結晶白雲巖、糖粒狀白雲巖和粉細晶白雲巖這三種儲層類型上[1-3]。
  • 柴達木盆地首次獲得深層次橫波地震信息
    青海油田所屬的中國『聚寶盆』——柴達木盆地地處青海省海西州,面積約26.5萬平方公裡,是中國重要的能源和礦產資源富集區之一。青海油田是世界上海拔最高的油田,也是中國最早開發的油田之一。其地處青藏高原,位於青海省西北部的柴達木盆地,平均海拔3000米左右,是青海、西藏兩省區重要的產油、供油基地。「橫波可控震源是一種能夠激發橫波的人工震源。
  • 四川盆地:紅層盆地出「藍金」
    四川盆地曾有過顯著的海陸變遷,經歷了海盆、湖盆、陸盆的滄桑之變。從古生代到早三疊紀,四川盆地經歷過兩次大規模海侵。第一次從5億多年前的寒武紀開始,延續到3.7億多年前的志留紀,使當時的四川盆地不斷下陷成了海洋盆地。志留紀末期,那裡發生了「加裡東運動」,使除了西部龍門山地槽外的其餘地區均上升為陸地。到了2.7億年前的石炭紀末,發生了範圍更大的第二次海浸,盆地再次被海洋佔領。
  • 柴達木盆地深層油氣成礦(藏)條件及有利區帶
    【能源人都在看,點擊右上角加'關注'】題目:柴達木盆地深層油氣成礦(藏)條件及有利區帶作者:石亞軍1,2,楊少勇3,郭佳佳1,馬新民1,孫秀建1,徐麗1,鄒開真3,田光榮1作者單位:1.中國石油勘探開發研究院西北分院,甘肅蘭州 730020;2.中國石油集團油藏描述重點實驗室,甘肅蘭州 730020;
  • 義大利大地震與地球深層的二氧化碳排放有關
    ,現在科學家已經普遍認識到深層二氧化碳參與地震周期。然而,目前還沒有公布此類排放的長期記錄,地震發生與深層二氧化碳釋放之間的時間關係仍然是個謎。義大利國家地球物理和火山學研究所的研究人員分析了亞平寧半島強烈地震期間10年(2009-2018年)的構造性二氧化碳通量記錄。結果發現,二氧化碳氣體釋放與地震序列的演化相關。
  • 中國陸上深層油氣資源勘探開發現狀及展望
    目前國際上通常將埋深≥4500m 定為深層,我國2005年全國礦產儲量委員會頒發《石油天然氣儲量計算規範》,將儲層埋深3500~4500m 作為為深層,儲層埋深大於4500m 作為超深層;中國鑽井工程則將目的層4500~6000m 確定深層,而目的層大於6000m則為超深層。
  • 汶川地震致四川盆地局部下降60釐米
    由於強硬四川盆地的阻擋,在青藏高原東部與四川盆地交界地帶就形成了南起瀘定和天全,北達廣元和陝西勉縣、長近500公裡、寬40—50公裡、北東走向的龍門山脈。構成龍門山山脈的重要巖石單元是古老的雜巖體,這種巖石抵抗破壞和斷裂的強度特別大,能夠積累很大的能量在瞬間釋放形成強烈地震。
  • 新疆塔裡木盆地獲重大油氣發現 石油資源量達到2.28億噸
    人民網烏魯木齊4月8日電(那衣)4月8日,中國石油塔裡木油田公司在塔裡木盆地腹部超深層油氣勘探獲得重大突破,發現一條區域級富含油氣的斷裂帶,開闢出一個新的油氣戰略接替區。塔裡木油田滿深1井測試現場。塔裡木油田持續深化碳酸鹽巖勘探開發科研攻關,創新地質理論認識,攻克了超深、斷控、縫洞型碳酸鹽儲層預測方法的技術瓶頸,構建了系統完備的超深層碳酸鹽巖鑽完井技術序列,為該井成功鑽遇良好油氣層提供了重要理論和技術支撐。目前,塔裡木油田碳酸鹽巖已經形成塔北、塔中兩大勘探開發主戰場,成為原油穩產上產的頂梁柱。
  • 陸建林等:四川盆地西部二疊系火山作用特徵與天然氣勘探潛力
    四川盆地是一個在上揚子克拉通基礎上發展起來的疊合盆地,從加裡東期以來受到了多期構造運動的影響。二疊紀的峨眉地裂運動在盆地西南部形成大規模玄武巖噴發,並向東逐漸減弱,在川東的華鎣山和達州地區可見玄武巖沿裂隙噴發[1-2]。四川盆地西南部有多口井鑽遇二疊系火山巖並獲得油氣發現,儲層以裂縫型及孔隙型玄武巖為主。
  • 四川盆地局部因地震下降60釐米 地震波影響全球
    張培震指出,這次巨大地震的最根本動力來源還是青藏高原和華南地塊之間相對運動在斷裂帶上產生的能量積累和釋放。印度大陸向北推擠,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其平均海拔高度超過5000米,地下的地殼厚度達60—70公裡,比四川盆地厚40公裡的地殼多出20—30公裡。
  • 西南地區除了四川盆地,其實還有一個盆地面積超十萬平方公裡
    其中四川盆地是該地區人口最稠密、交通最便捷、經濟最發達的區域。西南地區地處祖國西南邊疆,青藏高原的東南部。行政區劃下的西南地區地形比較複雜,但較為顯著地分為三個地形單元:四川盆地及其周邊山地。主要範圍包括重慶直轄市大部、四川省中東部、貴州省中北部、雲南省東北部。雲貴高原中高山山地丘陵區。主要範圍包括貴州全境與雲南省的中南部和中東部。青藏高原高山山地區。主要範圍包括西藏全境,四川北部、西部、西南部和雲南省的西北部。
  • 四川綿陽發生地震!
    小編從中國地震臺獲悉,2020年10月8日晚上9點53分,四川省綿陽市平武縣發生了3.2級地震,地震震源深度13(公裡)千米,本次地震經緯度為:北緯32.07度,東經104.55度。
  • 四川地震多發,是巧合嗎?原因到底為何?
    根據統計,在過去五年之中,四川地區四級以下的地震就發生了400多次,4級以上5級以下的地震則達到了80餘次,5級到5.9級的地震有十幾次,而6級以上的地震發生過兩次,這兩次6級以上的地震分別為九寨溝地震和長寧地震,由此可見,四川地震的確頻發。
  • 塔裡木盆地、準噶爾盆地、四川盆地,哪個盆地最大?
    準噶爾盆地是準噶爾汗國的主要構成部分 ,稱得上是腹地 。 準噶爾汗國 消逝在歷史長河中,但準噶爾盆地的地名卻留存了下來 。在我國第三大盆地就特別出名了,便是四川盆地 ,被稱作天府之國 。東漢末年 ,諸葛亮 在初出茅廬 時就給一無所有 的劉備 畫了一張 大餅 ,「益州 (四川盆地 )險塞,沃野千裡 ,天府 之土,民殷國富 ,將軍豈有意 乎?諸葛亮 並沒有 說大話 ,四川盆地 的確 稱得上 「險塞」和「沃野千裡 」。 四川盆地 地處 我國 的西南部 ,周圍 被高原 或高山 包圍著 ,按順時針方向 是青藏高原 、米倉山 、大巴山 、華雯 雲貴高原 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