汶川地震致四川盆地局部下降60釐米

2020-11-23 手機鳳凰網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強烈地震,造成了極其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場特大地震具有哪些特徵?地表破裂帶在哪裡?大區域地表如何變形?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就此,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南北帶地震構造研究組組長張培震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作了詳細講解。

張培震介紹,中國地震臺網測定「5·12」汶川大地震的震級為8級,震源深度約為14公裡,地震主要能量的釋放是在一分多鐘內完成的。

到目前為止,已發生餘震1.3萬餘次,並且還會持續相當長的一段時間,其中最大強餘震震級達6.4級。這些餘震主要分布在從映秀鎮到青川縣的龍門山斷裂帶的中北段,形成長達300公裡的餘震帶。

這次地震釋放出巨大的能量以地震彈性波的形式傳遍中國大陸乃至整個地球。張培震表示,5月12日突然發生的汶川8級地震是一次低速率、長周期和高強度的巨大地震。這次地震的特點是能量積累慢、復發周期長、影響範圍大、破壞強度高、次生災害重。

【動力來源】

青藏高原和華南地塊相對運動

張培震說,汶川地震發生在四川龍門山逆衝推覆斷裂帶上。該斷裂帶是青藏高原和華南地塊的邊界構造帶,經歷了長期的地質演化,具有十分複雜的地質結構和演化歷史。

張培震指出,這次巨大地震的最根本動力來源還是青藏高原和華南地塊之間相對運動在斷裂帶上產生的能量積累和釋放。

印度大陸向北推擠,形成了「世界屋脊」青藏高原,其平均海拔高度超過5000米,地下的地殼厚度達60—70公裡,比四川盆地厚40公裡的地殼多出20—30公裡。在這種狀態下,青藏高原不可能再向上升高和向下增厚,高原內部的地殼物質只能向東和向北擴展,導致高原在這兩個方向上的增生。由於強硬四川盆地的阻擋,在青藏高原東部與四川盆地交界地帶就形成了南起瀘定和天全,北達廣元和陝西勉縣、長近500公裡、寬40—50公裡、北東走向的龍門山脈。構成龍門山山脈的重要巖石單元是古老的雜巖體,這種巖石抵抗破壞和斷裂的強度特別大,能夠積累很大的能量在瞬間釋放形成強烈地震。

【地殼破裂】

一分鐘內形成長300公裡、深30公裡大斷裂

張培震說,考察結果顯示,這次地震是龍門山斷裂帶內映秀—北川斷裂活動的結果。

在地震發生的短短一分多鐘時間內,地殼深部的巖石中形成了一條長約300公裡、深達30公裡的大斷裂,其中的200餘公裡出露地表,形成沿映秀—北川斷裂分布的地表破裂帶。另外,龍門山與成都平原交界的都江堰—江油斷裂也發生了60多公裡的破裂。

地震地表破裂帶延伸方向是從西南到東北,斷裂面向西北方向傾斜,相對於四川盆地,龍門山沿這條地表破裂帶既有向上的運動,又有向東北方向的運動,其最大垂直錯距和水平錯距分別達到5米和4.8米,沿整個破裂帶的平均錯距可達2米左右。

張培震表示,由於地震的能量主要沿斷裂釋放,造成地震破壞在垂直於斷裂的方向上衰減很快,所以這次地震對成都平原沒有造成太大的破壞。

【地表變形】

四川盆地下降60釐米 龍門山大幅度上升

張培震指出,這次地震還引起了大區域的地表變形。震後的全球定位系統GPS觀測表明,龍門山和四川盆地除了在水平方向上發生大幅度的相向運動外,龍門山大幅度上升,其幅度正在測算過程中。

四川盆地相對下降,下降幅度在沿龍門山前的安縣、都江堰一帶最大,達30—60釐米,向東迅速變小,到重慶一帶反而表現出數毫米的上升現象,但誤差較大。

這種大尺度的地表變形圖像是地震引起的彈性暫態形變,隨著時間的推移會逐漸停息,恢復到原來的穩定運動狀態。

【破壞程度】

四大原因致北川遭到毀滅性破壞

張培震表示,這次地震的破裂起始點在地面的投影對應著汶川縣,所以被稱為「5·12」汶川大地震。

他特地分析指出,北川縣城遭到毀滅性破壞的原因有四條:映秀—北川發震斷裂從整個縣城通過;縣城附近的地震破裂位移量大,地震在這裡釋放的能量也大;縣城坐落在河灘鬆散堆積物之上,場地效應和地基失效使破壞加劇;大量的山體滑坡和巖石崩塌使得災害雪上加霜。

【復發間隔】

8級強震復發間隔在3000至5000年以上

龍門山斷裂帶滑動速率的緩慢還導致強震復發周期的加長,估計龍門山斷裂帶8級強震的復發間隔至少在3000—5000年以上,這就是為什麼在幾千年的歷史記錄中龍門山斷裂帶上沒有發生過強震的原因。

據新華社電

相關報導:

汶川地震近期遇難人數變化不大與地震災害特點有關

專家:汶川地震是一種值得重視的新的地震類型

四川汶川地震已造成69185人遇難 18457人失蹤

回良玉:估計汶川特大地震遇難總人數將超8萬

相關焦點

  • 四川盆地局部因地震下降60釐米 地震波影響全球
    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強烈地震,造成了極其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場特大地震具有哪些特徵?地表破裂帶在哪裡?大區域地表如何變形?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就此,中國地震局地質研究所所長、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南北帶地震構造研究組組長張培震26日向全國人大常委會組成人員作了詳細講解。
  • 專家詳解四川汶川特大地震的特徵與成因
    新華社北京6月26日電(記者 張景勇 鄒聲文 周婷玉)5月12日四川汶川發生8級強烈地震,造成了極其巨大的人員傷亡和經濟損失。這場特大地震具有哪些特徵?地表破裂帶在哪裡?大區域地表如何變形?地震的根本原因是什麼?
  • 回顧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成因:龍門山地震帶
    滕吉文指出,2008年汶川大地震發生在四川的西邊一個角上,在龍門山這個地方,也就是說它發生在歐亞大陸和印度次大陸共同作用下的地震帶,是在三種力量的作用下。在這裡有幾個斷裂:龍門山大斷點、龍門山後斷裂、龍門山主斷裂、龍門山邊緣斷裂,這個斷裂是這一次地震的禍根。
  • 汶川大地震的真正原因
    這次大地震是地處印度板塊與歐亞板塊交界處的龍門山斷層觸動的,該斷層屬中國南北地震帶中的川滇地震帶部分。這種逆衝斷層的特點是,上盤動而下盤不大動,因此位於上盤的汶川、茂縣受災遠比位於下盤的成都嚴重。這次淺源地震比深源地震威力更大,破壞力更強,而且震感能傳到十多個省市甚至數個鄰國,其強度之大為近60年來所罕見。「5·12」大地震發生前,不用說外省人,連大多數四川人都沒聽說過汶川這個地方。可是陳建剛對汶川卻很熟悉。「汶川是阿壩州離成都最近的一個縣。」這位四川一個馬場的老闆告訴作者。因工作需要,他經常往返於川內各地,每次到成都都必須經過汶川。
  • 回顧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成因:位於龍門山地震帶
    回顧2008年5月發生在我國四川省的汶川地震,專家分析指出地震成因是位於龍門山地震帶。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科學院地質與地球物理研究所研究員滕吉文介紹,中國處在世界兩大地震帶上,一是環太平洋地震帶,一是喜馬拉雅地震帶,所有的大地震都發生在這兩個大地震帶的地方。可是在中國境內卻有著很多很多的地震的支流,而這些地震也在發生著和不斷地發生著一系列的強震。
  • 科學網—汶川地震成因解析
    2.日本東京大學地震研究所表示,這次地震位於龍門山斷裂帶,過去幾百年裡這一斷裂帶附近多次發生芮氏7級以上大地震,但是龍門山主體並沒有強烈的活動,直到這次地震的發生。龍門山斷裂帶自東北向西南沿著四川盆地的邊緣分布,長300km至400km,寬約60km,青藏高原沿斷裂帶推覆在四川盆地之上,由於蓄積的應力超過了巖石強度的臨界點,龍門山斷裂帶就發生了芮氏8.0級大地震。
  • 四川汶川接連發生兩次地震 成都有明顯震感(圖)
    [提要] 3月23日23時52分許,在四川汶川發生4.0級地震。20多分鐘後,即24日00時20分許,該地又發生3.2級地震,目前尚無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的報告,當地媒體的報導稱,地震發生時,成都有明顯震感。
  • 四川為什麼頻繁地震?
    >框哥說: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在四川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0度,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2017年8月9日7時27分,在新疆博爾塔拉州精河縣(北緯44.27度,東經82.89度)發生 6.6級地震,震源深度11千米。
  • 四川資中5.2級地震致9人受傷,四川地震怎麼這麼頻繁?
    新華社成都12月18日電(記者童芳、張海磊)據四川內江市應急管理局通報,截至18日11時30分,資中5.2級地震已致9人受傷,其中重傷4人,均已送至醫院治療;房屋倒塌20間,142個臺區、11968戶停電,3座移動通信基站受損停止工作。
  • 為什麼四川總是地震?地震真的無法預測?
    「2017年8月8日21時19分,中國四川省阿壩州九寨溝縣(北緯33.2度,東經103.82度)發生7.0級地震,震源深度20千米。」一看到「四川」這兩個字,不由自主讓人想起2008年的那場至今牽動著每個中國人神經的汶川浩劫。
  • 回顧2008年四川汶川大地震成因:龍門山地震帶【2】
    沿北東方向,龍門山北段和四川盆地之間界限逐漸模糊;南段地形陡峭,盆山界限清楚。  龍門山地區宏觀上看構造性質相似, 受力環境一致, 地質學家近年來進行了不少整體研究。汶川縣處於九頂山新華夏構造帶, 地質構造複雜, 斷層、褶皺發育, 構造對巖土體的改造強烈。
  • 為什麼四川總發生地震?四川發生地震的原因是什麼?
    地震分類:地震的發生是有原因的,一般劃分為:1、構造地震,2、火山地震,3、陷落地震,4、誘發地震,世界範圍內發生的地震絕大多數都屬於構造地震,發生這種地震的原因是由於巖層斷裂,發生變位錯動而產生的。四川分布著多個地震多髮帶,有龍門山地震帶、攀西地震帶、松潘地震帶、岷江斷裂帶等多條主要地震帶,因此四川發生強震的次數較多也就不奇怪了。當時九寨溝的7.0級地震,震中就發生在岷江斷裂帶附近。
  • 為什麼四川總是地震 四川老是地震的原因是什麼
    導讀:網友們的感嘆,為何受傷的總是四川呢?這個小編為了給大家解答,整理了篇四川為什麼總是地震?和四川老是地震的原因文章,給大家方便查看。下面就讓我們一起去看看為何我們的四川老是經歷天災吧。祈禱四川早點走出地震帶來的陰影。
  • 外媒分析四川蘆山地震發生真實原因
    央視網(編譯李婉然 報導)據美國地質勘探局網站分析,四川雅安地震是一個南北走向的大斷層發生東西走向的逆向運動造成的。初步定位顯示,震源可能位於龍門山斷層或一個深度在12公裡的有關地質斷層。龍門山斷層是近年來較活躍的一個斷層帶,位於青藏高原和四川盆地的交界處,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就屬於這個斷層帶的地質活動。
  • 四川佛教界舉行為汶川地震遇難者百日超度大法會
    法會現場永壽法師(左)致追思詞;素全法師(右)誦讀超度文書 什邡市委常委、副市長蔣明忠(左),四川省委統戰部副部長、省宗教局局長王增建(右)講話什邡市婦幼保健院院長桂逢春代表該院向羅漢寺贈送感恩牌匾諸山長老信眾雲集佛教在線四川訊 2008年8月20日14時28分,汶川特大地震發生100天,四川省佛教協會在什邡市羅漢寺隆重舉行了「紀念『5·12』汶川特大地震遇難同胞百日百僧祈福活動
  • 四川地震多發,是巧合嗎?原因到底為何?
    對於大多數人而言,所能夠記得的就是2008年的汶川大地震和2013年的雅安大地震,而事實上四川地震的頻率要比大多數人所知的高得多。只不過級別不高的地震,很多人並沒有注意到罷了。一般來講,地震在3級以下是不容易被察覺的,而4級以上的地震則可以使懸掛物發生擺動,而如果超過5級,那麼門窗則會發出響動,如果超過6級則會出現站立不穩的情況。
  • 國新辦就四川汶川地震及災損評估情況舉行發布會
    四川汶川地震發生後,為了更好地調、評估汶川地震的原因、規律和趨勢,為今後的防震減災工作提供科學意見,制定災後重建規劃提供科學根據,國家成立了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今天我們特地請來了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主任馬宗晉先生、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副主任史培軍先生、國家汶川地震專家委員會委員董樹文先生和其他6位專家一起出席發布會,向大家介紹他們工作的情況,介紹四川汶川地震及其災損評估的有關情況。
  • 汶川8.0級大地震的根源和成因
    、對四川省地震活動和對汶川附近地區地震活動都有重要的影響。宇宙線大GLE事件出現後,我國會發生接近8級的大地震,四川省會發生6級以上的地震,汶川附近地區會發生5級以上的地震。這個學說對大地震的成因、根源、能量來源、地震前兆等13個地震基本問題提出了統一的、全新的解答。本文根據這個新學說結合汶川地區和我國地震的實際情況來研究汶川8.0級大地震的根源和成因。
  • 人民日報:汶川地震、極端惡劣天氣與三峽工程無關
    近年來,有人把汶川地震、地質災害以及極端惡劣天氣等與三峽工程聯繫起來,在公眾中造成一定影響。那麼,事實是否真是如此?今天(18日)《人民日報》刊發了《詳解三峽工程四大效益》一文對以上說法進行澄清。 長江勘測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中國工程院院士鈕新強表示,發生汶川地震的龍門山構造帶與三峽水庫所在的上揚子臺褶帶,分屬於不同的兩個大地構造單元,兩者所處的區域構造條件和活動特點截然不同,其間尚有構造穩定性很高的四川臺拗(四川盆地)相隔,完全沒有構造上的聯繫,而且三峽水庫的庫水與龍門山構造帶不存在任何的水力聯繫,因此汶川地震的發生與三峽水庫的蓄水沒有關係。
  • 專家認為:汶川地震發生屬淺源地震破壞力度較大
    據中國地震局地震預測研究所研究員張國民介紹,這次汶川發生地震是我國大陸內部地震,屬於淺源地震,其破壞力度較大。    張國民說,地震可按照震源深度分為淺源地震、中源地震和深源地震。淺源地震大多發生在地表以下30公裡深度以上的範圍內,而深源地震最深的可以達到650公裡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