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計算機,讓人類進入「無癌時代」

2021-01-18 人人健康微閱讀


(人人健康記者  常曉)我們聽說過超級計算機、量子計算機,但是,有一種特殊的計算機同樣是未來計算機發展的一大方向,那就是生物計算機。而許多年來,有一家科技巨頭一直對生物計算機的前景表現出濃厚興趣,那就是微軟。


「未來10年內攻克癌症」!作為昔日PC時代的霸主,微軟公司就是要利用開拓性的生物計算機科學技術破解患病細胞代碼,對患病細胞進行重新編程,讓其重回健康狀態。


就像通過編程可以解決電腦病毒問題,微軟認為通過對人體系統編程也可解決癌症。


為此,微軟在英國劍橋專門成立了「生物運算」部門,這個部門匯集了150名世界頂尖的生物學家、程式設計師以及工程師。


這個由跨學科科學家組成的「小型軍團」,利用人工智慧作為武器對癌症發起進攻。

微軟預言,利用生物計算機,10年內攻克癌症問題,人類將進入「無癌時代」。



眾所周知,計算機就是一個能通過一定算法處理信息的機器。而目前,微軟「生物運算」部門的研究者正在研發一種利用DNA製作的「分子計算機」。


DNA計算機是一種生物形式的計算機,所以又叫生物計算機,它是由DNA(脫氧核糖核酸)、RNA(核糖核酸)和蛋白質分子構成的分子自動機。


電子計算機是以電流來傳遞信號的,而在生物計算機中,傳遞信號的則是不同的蛋白質分子。由於蛋白質分子不僅比矽晶片上的電子元件小得多,而且阻抗低、能耗小,因而既有巨大的存儲容量和高速處理信息的能力,又較好地解決了散熱問題。


據研究者介紹,這種計算機可以在細胞內部「存活」,並且可以隨時監測身體是否會出現異常情況,比如說癌症。一旦「生物計算機」發現某個細胞會出現癌變的可能性,它就會重新啟動系統,清除病變的細胞。


如此看來,在生物計算機內,計算不再是物理性質的符號變換,而是化學性質的符號變換,傳統意義上的「加」「減」操作也變成了化學性質的切割和粘貼、插入和刪除。


「我認為未來利用生物計算機來攻克癌症是一件非常自然的事。我們設計的這種計算機科學擁有海量的專業知識,其實癌症的發生也只是一個計算問題。」


微軟該項目的負責人表示,這不僅僅只是個比喻,而是建立在深刻的數學洞察基礎上。


生物學和計算機學看起來千差萬別,但是它們在最基本的層面上有很深的聯繫。


目前,「生物運算部門的編程原理與工具小組已經開發出能夠模仿健康細胞活動的軟體,通過與健康細胞活動進行對比,這款軟體能夠識別病變細胞,並且能夠發現病變的根源並給出解決方案。據微軟稱,這款生物模型分析軟體已經被用來幫助研究者了解如何更有效地治療白血病。



「如果我們能夠控制和調節癌症,讓它變得像普通的慢性疾病,那麼生物計算機就算是研究成功了」。Fisher(費希爾)是劍橋大學高級研究員和副教授,現在她也是微軟「生物運算」部編程原理與工具小組的一員。


費希爾展望了一個美好的未來:每天早上醒來之後,查看電子郵件的同時,我們也會查看我們的基因組數據、我們的脈搏、睡眠數據以及運動數據等等。


這些數據都會存在電腦雲端,通過利用機器學習和自然語言處理對個人健康數據進行分析,對比正常狀態下的身體數據,人工智慧軟體會告訴你,最近是否容易感冒或者患上更糟糕的疾病。


同時,腫瘤醫生也可以根據這些數據為患者定製個性化的癌症治療方案。


「為此,我們需要建立一個計算機模型,模擬我們體內基本的發生過程。」費希爾說,正常發育的細胞分裂和死亡之間存在一個特定的平衡,一旦平衡被打破了就意味著身體出現了問題,比如說不受控制的癌細胞增殖。


利用體內分子計算機來監測我們身體,那麼一旦平衡被打破我們就能收到預警。


事實上,不只製造能夠監視體內狀況的「生物計算機」,微軟還希望在生物計算機上開發一款能夠「看懂」3D醫療影像的系統。


對於大多數的醫院和醫生來說,進行腫瘤手術前首先要通過放射科掃描,然後用手勾勒出幾十個腫瘤的輪廓來建立3D模型。這項工作費時費力,通常需要花費4個小時,而且建立的模型也不夠準確。


目前,微軟的工程師已經發明了一個軟體,它可以讀懂大型的3D醫療影像,並且可以在幾分鐘內就「勾畫」腫瘤的形狀。通過對3D醫療影像分析,這款軟體可以準確地告訴醫生自上一次掃描,腫瘤是變大了,變小了,還是改變形狀了。


同時它還能提供有關組織密度的信息,讓醫生更有效地在「囊腫」和「腫瘤」之間進行判斷,並且它還能提供對腫瘤周圍細胞的健康狀況分析。


此外,醫生還可以對3D腫瘤模型進行3D列印,可以列印出大小位置完全一樣的3D模型,幫助外科醫生跳出「憑空想像「的窘境,在手術前明確重要管道走向,制定手術路徑並預演手術。


這項技術尤其適合難以實施手術的腫瘤。



生物計算機具有實時探測和監控基因突變等細胞內一切活動的特徵信息,並確定癌細胞等病變細胞等功能,所以對於生物計算機的研究,整個醫學界都充滿了期待。


有科學家表示,利用DNA計算邏輯的運算判斷能力開發出「能檢測」「會思考」的智能生物計算機設備,將使得開發個性化的「智能藥物」也成為現實。


如果基因可被讀取、預測和改寫的「DNA計算機」能夠成功,不僅可以充當監控設備,發現潛在的致病變化,還可以在人體內合成所需的藥物,治療癌症、心臟病、動脈硬化等各種疑難病症,甚至在恢復盲人視覺方面也將大顯身手。


微軟有關生物計算機的研究無疑邁出了很大一步,也是人類抗擊疑難雜症一次「巨大的轉向」。不過,儘管有些成果,但目前生物計算機仍然處於非常早期的研究階段。


由於受目前生物技術水平的限制,DNA計算過程中,前期DNA分子鏈的創造和後期DNA分子鏈的挑選,都要耗費相當大的工作量。


我們不知道10年後微軟是否能夠踐行它的諾言,讓人類進入「無癌時代」,但我們希望如此。


新一年徵訂

《人人健康》為您健康的生活「出謀劃策」

I know someone in the world is waiting…


電話訂閱:

13803495333    

18611426933   

0351-5273790


相關焦點

  • 人類離「無癌時代」還有多遠?英偉達推出超算平臺CANDLE,用 AI...
    該公司希望利用開拓性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破解患病細胞代碼,對患病細胞進行重新編程,讓其重回健康狀態。就像通過編程可以解決電腦病毒問題,微軟認為通過對人體系統編程能夠消滅癌症。為此,該公司在英國劍橋成立了生物運算部門,該部門匯集了 150 名世界頂尖的生物學家、程式設計師以及工程師,將利用人工智慧作為武器對癌症發起進攻。
  • 何謂無癌世界
    細胞裡面包括細胞質和細胞核,胞質中包括各種細胞器,如線粒體、葉綠體、高爾基體、核糖體、內質網、中心體等,還有水分和無機鹽,胞核裡面有控制人類遺傳的基因DNA。 一個人的內環境和外環境都是無癌世界,細胞自然是健康的,健康的細胞,P53基因不會突變,那你必定遠離癌症。否則癌症自會降臨。 享用優質的陽光,食物,空氣,水(外環境);管理好自己的吃、喝、拉、撒、睡(內環境),讓我們的生命早日進入無癌世界。
  • Structure:科學家成功利用超級計算機闡明細胞膜關閉促癌蛋白表達...
    / --最近,一項發表在國際雜誌Structure上的研究報告中,來自凱斯西儲大學醫學院的研究人員通過研究利用超級計算機闡明了細胞膜控制主要促癌蛋白形狀以及功能的分子機制,這種蛋白是一種名為K-Ras的小型酶類分子,其能夠吸附到細胞膜上,並且能夠感知來自細胞外部的信號分子。
  • 量子計算機重大突破?人類進入量子霸權時代?
    霍尼韋爾在量子計算機方面的研究工作始於2014年,研究焦點主要為一種被稱為離子阱的量子技術,這項技術通過電磁場將離子懸浮在空中,並離子的運動來傳輸信息。在2019年5月份,霍利韋爾方面就宣布該技術達到了創紀錄的高保真量子操作,與競爭對手的量子計算機相比,不同之處在於,霍尼韋爾可以通過一種稱為「中間電路測量」的功能來改變計算的中遊階段,就像計算機的「if-then」決策點一樣,它可以在不同情況下沿著不同的路徑發送計算。這為量子算法開闢了新的可能性。
  • 東方基因牽手「無癌中國我的夢」公益大行動
    據了解,「無癌中國我的夢」公益大行動於2015年正式啟動,曾入編《中華人民共和國年鑑》。經過近3年的發展,形成了以張鐵林先生為公益行動代言人,劉蘭芳、姜昆、李金鬥、朱迅、王宏偉等108位明星為公益代表的公益行動主體,「無癌中國我的夢」公益大行動已在社會上產生了較大影響。
  • 微軟放出豪言:十年消滅癌症 用計算機對患病細胞重新編程 讓它重回...
    該公司希望利用開拓性的計算機科學技術破解患病細胞代碼,對患病細胞進行重新編程,讓其重回健康狀態。    就像通過編程可以解決電腦病毒問題,微軟認為通過對人體系統編程能夠消滅癌症。    為此,該公司在英國劍橋成立了生物運算部門,該部門匯集了150名世界頂尖的生物學家、程式設計師以及工程師,將利用人工智慧作為武器對癌症發起進攻。
  • 計算機的發明到CPU,進入3納米的CPU還有可能再邁向皮米時代嗎?
    計算機的發明人到底是誰呢?有些小夥伴們覺得,這還不好回答嗎?結果,還真不是那麼回事,我來給你慢慢說一說。一,計算機與現在的電腦(cpu)的概念不同在我很小的時候,我在《十萬個為什麼》中曾經看到過有一種計算機,是用給紙帶穿孔的方法,來進行計算的機器,這應該是最早的計算機了。那麼,這臺計算機是誰發明的呢?
  • 人體生物計算機 !!
    現在,我們來看「身體是生物計算機」這部分內容,它對於「真相拼圖」很重要。身體計算機是意識體驗虛擬實境的載具。
  • 量子計算機剛進入它的「電子管時代」
    量子計算機剛進入它的「電子管時代」 原標題:   雖然無數次聽過量子計算機的大名,但就像所有帶「量子」兩字的概念,人們大多不甚瞭然。
  • 黃色黏菌或助人類研製全新生物計算機
    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資料圖)世上一些不起眼的微小生物因其獨特的生活方式,往往蘊含著我們人類想像不到的科學行為。近日,日本科學家發現單細胞生物黃色黏菌可能成為設計新一代生物計算機的關鍵參考,幫助解決電腦處理不了的導航問題。據英國《每日郵報》12月28日報導,黃色黏菌是一種長壽命的微生物,已經在地球上存活了數億年的時間,並且已經進化到具有處理危險環境的能力。
  • 小薄膜大突破 人類或將進入拓撲量子計算時代
    上海交大特別研究員錢冬介紹,如果找到了Majorana費米子,將使在固體中實現拓撲量子計算成為可能,這將引發未來電子技術的新一輪革命,人類也將進入拓撲量子計算時代。有關「Majorana費米子」預言得驗證粒子世界有兩大人丁興旺的「家族」:費米子和玻色子,是以物理學家費米和波色的名字命名的。
  • 計算機行業:人工智慧進入大規模商用階段
    投資要點:  上周回顧  上周計算機板塊(中信分類)下跌1.15%,漲幅排名位列30個行業中第23位,同期滬深300下跌0.59%。計算機板塊跑輸大盤。  本周觀點  人工智慧進入快速發展期。算力、算法、數據是人工智慧發展三個關鍵變量。
  • 人類的敵人之一——潘多拉超級生物計算機
    這個星球是活的,它本身,就是一個活生生的生命體,一臺超大號的生物電腦!下面我就簡單解釋一下這個理論的基礎和現實社會人類對此問題的研究。整個潘多拉星球表面的植物是一個類似人類大腦的存在,大多數植物相當於我們的腦白質,用來傳遞信號,被人類毀壞一些問題也不大。
  • 美洲猴子會用石器,或已進入石器時代,第二種高智慧生物將出現?
    大概距今35億年,地球出現了最早的生命物質,這種物質叫做胺基酸,隨後這種物質經過複雜的化學反應形成了生物聚合物,比如像蛋白質和核酸等,大概在30億年前,地球誕生了第一種單細胞生命--藍藻,從此地球從一個無生命的星球變成擁有生命的星球。
  • 量子計算機時代到來,經典計算機處境,別擔心被淘汰
    人們對量子計算機具有很高的期待,認為它會是未來計算機的終結者。谷歌已經形成了量子霸權,在特定問題上,超越了經典計算機。在科幻小說,以及部分專家的口中,總能夠看到一個美輪美奐的量子世界。人類在量子的研究上,已經走過了幾十年時間,並且在計算方面取得了不少成就。國內已經有了免費的量子計算服務平臺,可以提供給個人使用,並有團隊正在製作晶片,準備進入商業圈。
  • 量子計算機如何重塑人類未來
    Sycamore或許已經邁出了人類進入量子計算時代的第一步。那麼,量子計算機將會如何改變或重塑人類未來的生活呢?傳統的植物分類確實可能只需要一支筆、一張紙或一根登山杆,但現在我們早已進入基因時代,一個物種的系統演化位置不應該僅由其形態學上的特徵決定,還應包括遺傳序列、表型、蛋白表達等其他生理生化信息。
  • 大腦並非生物計算機
    時至今日,隨著心理學、神經科學與計算機科學的急速發展,科學家和哲學家們則傾向於一個頗為流行的說法:大腦就是一臺生物計算機。其中的神經元相當於計算機的各種硬體,心智是其上的軟體或程序,而思考就是這些程序運作的產物。
  • 量子計算機-新的時代
    它或標誌著量子計算正在走向實用化:以前看起來遙不可及的量子計算機,一下子就逼近了人類的身邊。     從今天開始,人類開始邁出了走向超人的第一步! 一     解惑 什麼是量子計算機?      一個量子計算+人工智慧時代,將比我們曾經最激進的想像,帶來的影響要瘋狂得多:      1、徹底破解天道。正如畢達哥拉斯學派所言:萬物皆數,數是宇宙萬物的本原。      當強大的量子計算機,破解出上帝創造萬物背後深藏的底層密碼,各種事物的運行規律將豁然展現在人類面前,人類將因此掌握以前做夢也不敢想像的知識和能力。
  • 李開復:人類的演化史就是一部生物智能的訓練史
    其中,ACM圖靈獎五十年中國大會(ACM TURC 2017)在中國上海舉辦,在會議上,創新工場CEO李開復,分享了關於「人工智慧時代與科學家創業」的話題。以下為李開復的現場論述:觀點一:深度學習無法戰爭生物大腦深度學習基於多層神經網絡的機器學習模型。表面看,深度學習和生物大腦裡的神經元和突觸的運作有所相似。
  • 人工智慧進入翻譯領域:讓計算機聽懂人類語言
    自然語言相對於形式語言而言,後者是人類設計出來的、可為數學和計算機處理的標準化語言,而自然語言即人類所說的話語。機器翻譯作為自然語言處理的重要領域,涉及數學、語言學、計算機科學等多個學科。「對自然語言的處理包括分析、理解及轉換生成等任務。」李生介紹,「比如對語言詞法、語法、語義、情感、主題的研究就屬於分析和理解;而翻譯、文摘等則屬於語言的轉換生成。」